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吴文化—文化行旅—唐诗中的阊门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89
转发:0
评论:0
吴文化—文化行旅—唐诗中的阊门,历史上的阊门,由于工商业的发达繁荣和相对集中,其地位和影响居于苏州城门之首。

  历史上的阊门,由于工商业的发达繁荣和相对集中,其地位和影响居于苏州城门之首。《吴郡图经续记》载::“孔子登泰山,东望吴阊门,叹曰:‘吴门有白马如练。’”孔子虽称圣人,但视听与常人同,泰山―――苏州相隔数千里,怎能见到阊门的情景?可见当时的阊门,不仅是苏州的代名词,而且也是东南一带的泛称。阊门毕竟是苏州的一个城门,凭着它地理、人文、商贸的优势,也就频频出现在唐诗中。《韦应物集》就有“远水带寒树,阊门望去舟。”“今日阊门路,握手子归秦。”等句和《阊门怀古》诗一首。

  白居易《登阊门闲望》云:“阊门四望郁苍苍,始觉州雄土俗强。十万夫家供课税,五千子弟半封疆。阖闾城碧铺青草,乌鹊桥红带夕阳。处处楼前飘管吹,家家门外泊舟航……”从诗中可以看到盛唐时苏州财税、军事的雄厚力量和物阜民熙的社会面貌。

  《枫桥夜泊》是张继的千古绝唱,但他还写了一首鲜为人知的《阊门即事》,诗云:“耕夫召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与白诗对比,意境大相径庭。春光明媚的清明时节,一向以繁华著称的阊门怎的出落得如此冷冷清清,凄凄惨惨?这在与张继同时代的李嘉的一首《自苏台至望亭驿,人家尽空,春物增思,怅然有作,因寄从弟纾》的诗中可以找到佐证。诗云:“南浦菰蒲覆白苹,东吴黎庶逐黄巾。野棠闲遍空流水,江燕初归不见人。远树依依如送客,平田渺渺独伤春。那堪回首长洲苑,烽火年年报虏尘。”原来在唐玄宗天宝末年(755),关中战事连连,就是远在江南的苏州,也避免不了因战争带给老百姓的深重灾难。

  《登阊门闲望》,白居易作于唐宝历元年(825)苏州刺史任上,后于张、李两诗七十年时间。自安史之乱平息之后,人民得到休养生息,凭着苏州人民的勤奋、智慧,大力开发,使苏州的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终于开创了“坊闹半长安”繁荣的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文化—文化行旅—新阊门赋
苏州象征,首推阊门。富贵浮沉,二千余春。五十年前,惜乎湮沦。今又盛世,再议修城。正反论证,见智见仁。然而:斯水依旧,斯址依存。斯韵依在,斯情依深。呼之即出,梦想成真。临高遐瞩,慨而赋成。古城新事,阊门克隆。水陆双阙,横贯时空。新颜旧貌,百日竣工。似曾相识,依稀别梦。揽阊门之胜迹,穿时间之隧道。远古夏禹,会诸侯于吴域。春秋阖闾,开上国之王朝。万雉周匝,四水环绕。乡贡吴丝,国税湖稻。从此后,一框净土,长生不老。于是乎:一碗井水,一撮沃土,捏成糯糯之你我。一把三弦,一张琵琶,弹罢酥酥之今古。一叶蚕桑,一缕素丝,绣出绵绵之长卷。一伙文人,一壶碧螺,咏就淡淡之东吴。于是乎:吴城崇崇,吴水淙淙。吴酒浓浓,吴语侬侬。数千百年,历尽磨难,水城血脉依旧,文化基因不变,举世无双者,唯我吴中。阊门克隆,当代画卷渐展。遗传工程,历史镜头回放。基因图谱,录自桃坞木刻。密码信息,采用遗址木桩。神溯远古踪迹,情出历代诗...
· 吴文化—文化行旅—四方歌曲必宗吴门
昆曲称得上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所曾创造的最瑰丽、最奇妙的文化现象之一。自14世纪中叶在苏州民间萌发之后,经过将近两百年的加工磨砺,它终以不可遏制之势在诸腔并起的剧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很快占据了“正声雅乐”的至高地位,进而以吴中为基地,风靡全国,辐射海外,形成了数百年间“四方歌曲,必宗吴门”的壮观场面。中国社会进入近代以来,随着时代变迁,昆曲原有的生存空间和社会影响日渐削减萎缩。但是它不仅衰而不亡,足以自守,而且仍然凭借自身在案头创作、场上表演、理论研究等诸多方面长期积累的殷实家底傲视菊坛。后起的任何一个戏曲剧种都无法在综合实力上赶超它甚至接近它,因而不得不学习它借鉴它,以它为师为祖。毫无疑问,昆曲代表着中国古典戏曲艺术曾经达到的最高成就、最高品位,并在世界文化总格局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一席。较近的明证便是2001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不同地区的首批19个文化社区和文化表现形式以人类口...
· 吴文化—文化行旅—盘门挤船图
在前人笔记中读到“盘门挤船图”这几个字,心里便一动,觉得这画名特别生动,题材也独到。从画名可知,《盘门挤船图》应该是一幅形胜的画,风格应该与《清明上河图》类似。这幅无法谋面的古画,引起了我的兴趣。作者创作这幅画的心态是不言而喻的―――这位佚名的画家,肯定是被苏州城南运河中过往船只的闹猛景象所感动,才有了创作的冲动。引人入胜的是,这幅业已湮没的古画,所描绘的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呢?姑苏八城门之一的盘门,京杭大运河环抱城垣,自北而南绕城而过。从这里登舟,溯河北上可直达京城;东去经江浙咽喉吴江,便入浙江;往西可进入太湖。自伍子胥筑城至今的2500年间,盘门始终是苏州古城西南的交通要道和重要屏障。《十斋养生录》的作者钱大昕,有幸见过这幅画,他显然也被图中情景感动了,“市肆林列,肩摩毂击,百货充盈,行人如织”,区区十六字,南宋姑苏城南之繁华便跃然纸上。可是,有意无意间,钱先生却忽略了“挤船”场景的描...
· 阊门
阊门本身阊门始建于春秋时期,是阖闾大城的八门之一。以传说天门中的阊阖得名。前506年,这里是孙武、伍子胥等率吴军伐楚的出发地和凯旋地。从此阊门亦号破楚门。明清时期,阊门是带有瓮城的水陆城门。陆城门东西两道城门,还有南、北两个童梓门。门外有吊桥,门内就是阊门大街(今西中市)。南童梓门通今南新路,北童梓门通北码头。水城门在陆城门以北,跨下塘街河。门外有聚龙桥。1934年阊门仿金门改建罗马式城门,三个门洞,中为车行道,两侧人行道。1958年,阊门被拆除,城砖用于建造大炼钢铁的土高炉。2006年,苏州市政府重建了古阊门,恢复其昔日风貌。繁华盖世的商业区阊门享有盛名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明清时期这一带曾经是全中国最繁盛的商业街区。包括城外呈放射状的南濠街(今南浩街)、上塘街和山塘街,以及城内的阊门大街(今西中市)。与这些街道平行,又有外城河、内城河、上塘河(京杭大运河古河道)、山塘河(通往虎丘)、中...
· 吴文化—文化行旅—访中原唐三彩
提起洛阳,人们马上会想到牡丹。是的,洛阳牡丹甲天下,闻名中外。如果你有闲在清明谷雨前后到洛阳旅游观光,最大的荣幸莫过于一睹甲天下的牡丹了。那雍容华贵、妖艳妩媚的秀姿,姚黄魏紫、国色天香的芳容,为古都洛阳增色添彩,使洛阳因之有“花都”的美誉,名扬四海。可是,洛阳市北面孟津县的南石山村,却知之者寥寥。这次我们一行特意去采访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我们何以会在花事繁盛的季节,作别花都而前往此地呢?因为这里出产蜚声中外闪耀着中华民俗璀灿文化光芒的瑰宝———唐三彩。我们一行在南石山村安营扎寨,有幸目睹了唐三彩的制作全过程,聆听了唐三彩发展史。真是不虚此行。现今唐三彩制作保持着古老的传统民间手工制作。唐三彩的制作程序与景泰蓝基本相同。唐三彩用高岭土或普通陶土(当地人称“白土”)作胎料,制胎前先把胎料粉碎、过筛、按一定比例和水调匀,然后填入各种造型的模子,再用略小的凹模压入,使胎壁厚薄均匀,待七八成干...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