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吴文化—文化行旅—文化名人与城市精神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00
转发:0
评论:0
吴文化—文化行旅—文化名人与城市精神,无锡电视台在市电影电视家协会的协助下,正在筹拍无锡文化名人系列电视专题片,最

  无锡电视台在市电影电视家协会的协助下,正在筹拍无锡文化名人系列电视专题片,最近已先期推出了《荣氏集团》、《唐氏父子》、《卓越的探索者———孙冶 方》、《神州远望》等四部片子,旨在深入挖掘无锡的文化名人资源,更好地弘扬无锡的城市文化与历史底蕴,为我市创建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文化大市作贡献。

   日前,无锡电视台与市影视家协会联合组织了我市文学和影视界的一批专家,对这些片子进行了观摩和研讨。大家在看过片子后,不禁对电视台的这一做法齐声叫 好,认为利用电视这一载体和电视专题片这一形式来大力宣传无锡的历史文化资源,促进现代化建设和塑造城市精神,是十分有效的;这几部专题片拍得十分成功,应该说 是一个很好的起点。拍摄中,由于历史的久远与岁月的湮没,有些名人已经作古,许多资料已难觅踪影,这给拍摄工作带来很大难度。然而,电视工作者们北上南下,查古 阅今,挖掘、抢救、整理,从历史的烟尘中去勾勒出文化的精华来,用生动的形象与翔实的史料,为我们展现出文化名人的成长足迹与精神风采。

   无锡乃太湖明珠、江南名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千百年来,这里名人辈出,精英荟萃,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都涌现出巨匠大师,比如 政治方面,有李绅、李纲等唐宋名相,也有秦邦宪、陆定一等现代革命家;文化艺术方面,顾恺之、倪云林、王孟端、徐悲鸿、钱穆、钱钟书等等不胜枚举;工商业方面则 有荣宗敬、荣德生、唐君远、唐翔千等。这些名人,都是无锡极其宝贵的文化资源和文化家底,牵系着无锡千百年的缕缕文脉,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假如拍成电视片,都 会对后代产生显著的教育与激励作用,他们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巨大的人格力量,某种意义上正是代表了无锡的一种城市精神。

   如何挖掘和利用好无锡丰厚的历史底蕴与文化家底,古为今用,是我们建设文化大市和创建历史文化名城、树立城市精神所面临的一大课题。在这方面,无锡电视 台已经作出了很好的尝试。笔者以为,我们还应通过网络、报纸、城市雕塑、博物馆、纪念馆等各种手段、多种形式,全方位地做好挖掘、整理、保护、利用和宣传工作, 使无锡的历史文化资源充分发挥作用,为促进无锡的现代化建设作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文化—文化行旅—无锡“城市精神”与吴地传统
“从泰伯奔吴起,就注定吴地人有着谦让的品德和包容的精神。”在挖掘、探讨新时期无锡“城市精神”的内涵之时,作为一名对吴地传统有着深刻研究的专家,高燮初教授谈起吴地历史文脉对今天无锡“城市精神”的影响和作用颇有见地。“无论是对无锡传统精神的传承,还是对新时期无锡精神的挖掘,谦让和包容将是无锡这个城市永远的精神内涵之一。”据史载,商末周太王长子泰伯携弟仲雍,从中原南奔江南,三让王位,定居无锡梅里。孔子称泰伯“三让天下”为“至德”,老百姓尊称泰伯为“三让王”。可见,早从吴泰伯开始,吴人就有了谦让的传统美德。“让”,避免了因争夺王位而同室操戈,以至于影响周王朝的开疆创业。此后,吴地人奉行“和为贵,谦受益”的道理,从而在商贾经营中稳操胜券。高教授认为,谦让的品德应该是吴地传统美德,也是今天的无锡人应该继承的品德。“因为吴人的融合与开放,才有了泰伯奔吴的历史,才有了吴地的发展与进步;今天的无锡因为有了开...
· 吴文化—文化行旅—城市精神在回眸中凸现
前不久,无锡市吴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年近八十的江凌云老师拄着拐杖,给我送来了由市委书记王荣题写书名,高国强、蔡贵方同志任主编的《吴文化名人谱》(无锡编)一书,阅后回味良久,受益颇深。文以载道,开卷有益。《吴文化名人谱》(无锡编)为我们铺展了一幅无锡文明发展的历史画卷,使我更深地了解了无锡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全面地认识了在无锡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作出杰出贡献的政治家、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家、实业家的高风亮节,他们的卓绝才华使人折服。穿过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我们分明清晰感受到了这个城市发展的脉络,体会到了这个城市特有的品质,更使我们受到了爱国忧民高尚情操的熏陶。“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反映了古代知识分子发愤读书、为国分忧的爱国精神。还有那些致力教育、兴学办校的教育家以及近代民族工商业者,也都是抱着一颗拳拳爱国之心,为国家、为社会作出了贡献。所有这些先贤,都能脚踏实地...
· 吴文化—文化行旅—评弹与集邮
每当我从码头或信箱中收到从上海寄来的苏州评弹《老听客》小报的信件时,我可以从小报上源源不断地知道许多有关江浙沪苏州评弹方面的信息、报道、书刊、演员、票友、演出的概况,以及苏州评弹学校的发展,新老演员的介绍等各方面的近况。同时,每当收到一封封信件时,信封上贴着五彩缤纷的各种邮票,有普通邮票、纪念邮票、特种邮票、生肖邮票,有一枚的、二枚的、三枚的、甚至四枚五枚的,而且每次贴的邮票几乎是各不相同的,名人名著、名山名水、历史文物、建筑体育、文化艺术和乐器等各种各样的邮票深深地吸引了我,为我业余集邮收集信销票、实寄封创造了不可多得的机会。《老听客》编辑在办好苏州评弹小报的同时,又为热爱苏州评弹的演员、听众在寄发小报时,同时也把苏州评弹迷带进了集邮世界,为宣传、扩大集邮队伍付出了常人难以做到的忘我精神,成为把苏州评弹和集邮活动自然而然完美结合起来的创始人。他就是今年已经七十八岁的蒋锡麟先生,是一位自费...
· 越文化—文化名人—吴昌硕
吴昌硕(1844-1927),浙江安吉人。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石等。我国近代金石、书、画大师。著有《缶庐集》、《缶庐印存》。传世作品有《天竹花卉》、《紫藤图》、《墨荷图》、《杏花图》等。少年时他因受其父熏陶,即喜作书,印刻。他的楷书,始学颜鲁公,继学钟元常;隶书学汉石刻;篆学石鼓文,用笔之法初受邓石如,赵之谦等人影响,以后在临写《石鼓》中融汇变通。沙孟海评:吴先生极力避免“侧媚取势”,“捧心龋齿”的状态,把三种钟鼎陶器文字的体势,杂糅其间,所以比赵之谦高明的多。吴昌硕的行书,得黄庭坚、王铎笔势之欹侧,黄道周之章法,个中又受北碑书风及篆籀用笔之影响,大起大落,遒润峻险。他的篆刻从浙派入手,后专攻汉印,也受邓石如、吴让之、钱松、赵之谦等人的影响。31岁以后,移居苏州,来往于江浙之间,阅历大量金石碑版、玺印...
· 吴文化—文化行旅—“痴”与“迂”:乡风的赓续
追思历史,且不去探寻季札审乐,言游习礼,论交于上国,受学于孔氏之类过于邈远的踪迹;更不论泰伯来奔荆蛮,教初生血气之民以长幼之序、礼让之节的至德王业;光凝神静听这泱莽的水泽山野间回荡的吴越吟,就足以令人为吾乡无锡澎湃着的与农耕渔猎相伴而生的诗性文化生出些许感动。河港网结,陂塘星罗,芰荷生香,鸥鹭翱翔,是自然的赐予。而一次次中原板荡,士人南渡,带来的先进文化,就好比是种子落进了千里沃野,开出了花,鲜美得异乎寻常。顾恺之,人称“顾虎头”,是写进了《世说新语》的我们的乡人。他的书画之名冠绝一代,诗赋之名亦不稍让,在钟嵘《诗品》中跻身于中品,与陶潜并列。顾虎头吃甘蔗与众不同,从头吃起,人问所以,答曰:“渐至佳境。”在以无为无名、会心玄远为尚的、走向“文的自觉”与“人的自觉”的时代,这种“痴”是智慧上的通脱,也是意志上的执拗。这两种奇妙品格汇合铸,为吾乡的人文传统注入了“精气神”。在对吾乡人文传统作极...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