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吴文化—文化行旅—民间文化如何与时俱进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10
转发:0
评论:0
吴文化—文化行旅—民间文化如何与时俱进,在吴文化的宝库中,民间文化要占很大的比重。特别是苏州这样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古

  在吴文化的宝库中,民间文化要占很大的比重。特别是苏州这样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民间文化历史悠久,丰富多彩,潜力无穷。但随着历史潮流的变换,新旧时代的更迭,许多民间文化遗产被湮没以致消失。在新的历史时期,民间文化如何与时俱进,需要有一个新的启动点。

  当前提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是非常适时的,也是非常迫切的。我们从工作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它的重要意义。现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这是党对民间文化工作的最大支持,也可以说是“国策”,有了这项“国策”,民间文化才能与时俱进,民间文化的生命力才能有保障地延续下去。

  从抢救的情况来看,已经刻不容缓。

  现在提出抢救民间文化遗产,对于某些物质性文化遗产的抢救还算及时,对于某些非物质的口头文艺和技艺的抢救,为时已嫌晚矣!因为我们抢救的对象主要是人,人是技艺的载体,人不在了,抢救又从何谈起。传统技艺的传承在我国有个特殊的情况,大致说抗日战争之前,还基本上保存良好,以后经历了战争磨难,民生贫困凋零,难以聊生,整个民族文化都遭到破坏,何况民间文化。建国以后则大不相同了,社会制度已经发生了根本变革,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旧文化赖以生存的条件和基础已经不存在了,有些民俗事象迅速地消失了。有些文化遗产仅仅保存在人们的记忆里,要经过“挖掘”才能保存下来。而人是有一定局限的,随着年龄增长记忆力会衰退,现在活到八十岁的人,抗日战争时才十几岁,他们能记忆下来的东西已经不多了。在20世纪80年代,我们抢救吴歌资料,还能从一批当时80岁以内的老歌手口中记录到长篇叙事诗,那简直是奇迹!有些老人满肚珠玑,身怀绝技,生活在穷乡僻壤,晚景凄凉,当我们找到他们,把他们的口述资料当作瑰宝珍视起来时,许多老人感动得老泪纵横,无私奉献。没有几年这些老歌手都相继过世了,可谓艺绝人亡。现在五十多岁的人,都是解放以后成长起来的,特别是城市中的老年人,能保存民间文化的活材料的已不太多,往往我们现在提出的抢救,是要抢救第二手资料,是把我们以前做过的工作,重新检点,梳理,加以科学的保护,不使之再散失。比如,我们在80年代用录音机录下来的磁带,已经要失声了,要用最新科学技术转录做光盘,才能保留长久,这也是迫切的抢救任务。许多熟悉这项工作的老同志都已经退休了,要从他们身上再抢救。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如果听任这些资料丧失,前功尽弃,不少宝贵的民间文化遗产在我们手中湮没消失,还谈什么与时俱进!

  从继承发展的眼光来看,意义深远。

  现在我国的文化现象十分复杂,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正在被融化以至消失,因此提出“抢救”很适时,特别是起着倡导作用的媒体和阵地,应该在倡导民族文化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应该倡导民族风格的“时尚”,否则我们的孩子已经不知道传统文化、民间文化为何物了,一旦断了代,也就谈不上与时俱进。从这一观点来看,“抢救”和“继承”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刻不容缓的,是值得大声疾呼的。

  民间文化的定义比较广泛,包括整个社会的下层文化中的民间信仰、风俗习惯,民间文艺,以及民间工艺、民间技艺、民间娱乐等等,概括了整个民俗学范畴,意味着我们研究的项目可以多种多样,但要有一个统一的名称,这就是“民间文化”。它区别于上层文化的“高雅文化”。也不同于我们一般说的“通俗文化”,它属于大文化范畴。提出民间文化的概念,对当前整顿与建设民间文艺学、民俗学来看是个绝好契机。我们可以在抢救民间文化遗产的伟大工程中,边做边学,边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文化—文化行旅—守望民间,抢救民间文化
在丰富的吴文化宝库中,民间艺术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作为拥有民间艺术之乡美誉的苏州,在民间文化上有着物质和非物质两个方面的文化留存。前者属于视觉艺术,而后者以听觉为主。千姿百态的民间艺术作品,艺人们可以就地取材:一片苇叶,几经摆弄,旋即成为一只蜻蜓、大虾……而引吭高唱的山歌,如数家珍的故事,人们当以听觉去体验艺术的感受。我国著名学者钟敬文先生,曾对民间文化作过精辟的论述:“民间文化是一根无形的绳,把现在活着的人跟已经死去的祖辈联结在一起,而且,它还把那些分散在世界五大洲的华侨、华裔团结在一起。”苏州的刺绣、檀香扇、缂丝、红木雕刻、漆雕、桃花坞年画等,早已闻名遐尔,探其源,无不植根于吴文化这片神奇的沃土之中。近二十年来,苏州市文联架起了一座民间艺人和市场接轨的桥梁,将一批形若散沙的民间艺术作者组建成一支民间艺术队伍,广泛地参与了国内外近百个城市(地区)大型艺术(旅游)节活动,荣获过国家级大奖十多...
· 吴文化—文化行旅—吴侬软语不能忘
历时两个月的“枫桥杯”首届苏州话风情大赛活动于2003年8月底落下帷幕。此次比赛共有数千市民积极参与,选手中年龄最大的81岁,最小的仅3岁。苏大文学院首次将苏州评弹艺术鉴赏列入本学期的选修课。据苏州评弹团副团长金丽生称,进入大学系统讲授评弹艺术,这在评弹艺术史上还是第一次。江苏省第一本苏州话学习教材——《学说苏州话》日前获得版权证书。依据这套教材,经过60个课时的培训,学员可以基本听懂苏州话并进行一些简单会话。苏州评弹艺人袁小良出任VOLVO汽车形象代言人。VOLVO是北欧最大的汽车企业,他们希望通过与苏州评弹的结缘,使品牌形象充分融入当地文化。……苏州话怎么了?苏州人怎么了?透过这一系列的事件,我们可以感受到一股暗流正在涌动。这个古老的城市有着最年轻的心脏,传统和现代在此交汇,东西方文明在此融合,它的脉搏跳动的是时代的节奏。但就在眨眼之间,熟悉的面孔突然变得模糊而陌生,故园的足音渐行渐远...
· 吴文化—文化行旅—月下吴歌
我们知道,唐人杜荀鹤的《送人游吴》(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并不太有名,比起其他成百上千首描叙旧苏州城的著名篇什,它显得似乎过分平实,波澜不兴。可是它提供给我们一个清晰的望孔,一个能见度很好的望孔。通过它,我们大抵能见识初唐年间的古姑苏一带“人家尽枕河”的市井街衢,我们看见了当时已被寻常百姓的居地占据了的古老吴宫,我们知道,曾经显赫一时的吴王的宫殿,那时候已衰败得成了何等模样。在这一影影绰绰沧海桑田的诗意画轴上,我们看见江南地方寻常可见的“水港”、“小桥”。那时候竟也有“夜市”!我们看见了菱、藕、月下的渔船。月亮底下有人还唱着歌!是啊,这一切多么恬美啊,但是却全在一个湮没了国都废墟的背景下。诗人的眼睛为我们对这个传统中的皇朝景像的深沉凝视保留下了他身处他那个时代时间轴心上的力所能及的一瞥。他为他自己看了,也为过去...
· 吴文化—文化行旅—听评弹
闲时,我喜欢观赏文学作品,更迷恋于评弹艺术。在我读小学时,就是“广播书场”的老听众了。入暮饭后,倚在收音机前听拨弄丝弦之声,是我儿时的一大嗜好。首先吸引我的是评话。我最爱听张鸿声的《英烈》、吴子安的《隋唐》、唐耿良的《三国》、曹汉昌的《岳传》,那绘声绘色的演说,常常使我丢了饭碗托腮神往。为了每天下午去明园书场听金声伯说的《包公》,我还逃过几次课呢。后来,我听书渐渐入迷,兴趣也从评话转向弹词,《西厢记》、《长生殿》、《描金凤》、《珍珠塔》和《三笑》使我百听不厌,不仅细节能背得出,还略解韵味。我能说出评弹各种流派的艺术风格,如蒋月泉的委婉深沉,韵味醇厚;徐云志的柔软圆润,舒缓从容;薛筱卿的节奏明快,爽朗利索;张鉴庭的遒劲苍凉,铿锵有力。情节起伏跌宕,人物栩栩如生,是评弹艺术的一个特点。我注意到,评弹艺人在处理每一章回之间,总会有意留下一些悬念;在塑造艺术形象时,又会注重人物个性与故事情节的丰富...
· 吴文化—文化行旅—蠡湖寻梦
“湖上青山山里湖,天然一幅辋川图”。蠡湖,是藏梦的地方。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位客居湖滨饭店的日本友人,夜深才到无锡。第二天清晨,推窗遥望,他激动得难以置信:在梦中还是在仙境?一幅空灵高洁的水墨画呈现在眼前。蠡园中的亭台楼阁、长廊水榭、碧树塔尖,飘浮在时浓时淡的雾霭中,而其中竟有渔子荡桨而来……他猛然清醒,连忙打开行李取出相机,拍下了蠡湖令他终身难忘的清梦。又是一个月明中秋夜。天南地北追逐山水美景的香港著名摄影家陈复礼,来到了太湖。他没有和朋友把盏吟诗,也没有结伴泛舟湖上,像苏东坡那样“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却独自带着摄影器材静候芦苇荡口,静待“海上明月共潮生”,那人间最美好的良宵贵宾的到来。芦苇在飒飒的风中细语,秋虫忽近忽远应和吟唱,灰蓝的湖水渐渐放亮,星光的精灵自天而降,在湖面上点着舞步,天地很静,他只是等待着,抑住那莫名的心跳。直到那一轮橙红的玉盘爬上东山,放出皎洁的清光,他才按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