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吴文化—文化行旅—独访二泉月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01
转发:0
评论:0
吴文化—文化行旅—独访二泉月,选择一个月圆的日子牞独访二泉。可那月儿刚刚出场,还没等摆出个作秀的模样,

  选择一个月圆的日子牞独访二泉。

   可那月儿刚刚出场,还没等摆出个的模样,就被“风丫头”恶作剧般地扯来云纱裹了个严严实实。刹那间,如同断电一般,不仅整个世界一下子暗了下来,连 “音响”也失灵了。花儿草儿鸟儿们统统屏住了呼吸,我也下意识地停住了脚步......忽如一声长叹牞一缕天籁之音从远处缥缥缈缈地传来。那旋律清丽、凄婉、泉 水般流畅,却又飘忽不定,难以捕捉。我的心,仿佛被少女纤柔的指尖轻轻划过,留下一道浅浅的印痕,淡淡地惆怅。这一刻,我如同置身于舞台幕间序曲的恍惚之中,只 见一个眼窝深陷的操琴者蹒跚着从天幕上颤巍巍地向我走来。

   谁?阿炳和他的《二泉映月》。

   阿炳一生贫困潦倒、颠沛流离,尝遍上苍赐予的苦难,历尽人间不平的磨砺,却与琴瑟、清泉、月亮相知相伴、相依相随。将爱与恨织就人生的咏叹,把情与怨编 成无言的独白,铸血泪与傲骨演绎生命的绝响,熔弓法与神韵奏出一曲《二泉映月》。

   任凭带着桂香的晚风拽着我的思绪飞得很远很远,随着高昂激越的泛音,仿佛触电一般,二泉水面上突然激起了一片耀眼的银光———噢!明月?二泉月。水中的 月儿又圆又大,恰似少女脉脉含情的瞳仁,我凝视着它,我甚至愿意相信,那弦音是从水下的深泉升腾出来的。一阵轻风袭来,揉皱了满池的碧水。月儿也激动起来了,和 着泉水的韵律,舞姿翩跹,妙不可言。
幻影中,款款而来的是一位身着缟素的少女。

   谁?泉妹,是你吗?新月一般的容颜,似曾相识。碧潭一般的眸子,写满了哀怨与期盼。随着悠长的慢板,舒展起纤柔的腰肢,与那水中的月儿双双起舞。天上的 月儿望得真切,激动的泪水如喷泉狂涌。一时间我的眼前似有千万流萤在飞舞,越来越急,越来越快。已分不清是谁在操琴,谁在旋舞,谁在天上,谁在水中。

   下雨了……一切又回复到了开场时的平静。月儿也奇迹般地一个回到了水中,一个高挂在天上。寂寥而又空灵,亦如阿炳孤寂的心迹。我忍不住伸出手去抚那水中 的月儿,痴痴地叩问:今夜等待的是何人?

   问得傻问得痴,问得我自己一片懵懂。谁人心中没有几个忘情的期盼?谁人一世没有几次痴迷的等待?

   阿炳无语,依旧操琴如故。泉妹笑笑,伸出手,神秘地打了个哑语。天幕上顿时打出一排文字:只要你我的心中都有一轮明月,只要水中月、天上月与心中的月儿 一起升腾,那便是希望,那便是幸福,那便是美好的人生……今夜月儿圆,有圆月的夜晚不多,但月总是会圆的。二泉的月儿最圆最亮最多情,即使在有云有雾有风雨的日 子里,因为这里是她的故乡啊!如同二泉的月儿一样,音乐也是有故乡的。好的音乐深深地扎根在人们的心底,永远也不会走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文化—文化行旅—《二泉映月》的故事
五十四年前的9月2日晚,《二泉映月》在崇安寺三圣阁响起,月底在天津市人民广播电台播出。阿炳和他的《二泉映月》终于走出无锡,走向了全国。《二泉映月》有许多故事。有的说,此曲是阿炳徘徊于天下第二泉所作;有的说,此曲被美国的卫星送上了太空。前者纯属望文生义,《二泉映月》本是无标题曲,是阿炳夜归途中所拉的最后一首曲子。后者以讹传讹,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向太空发射外生命探寻飞行器(不是卫星),搭载着多种人类用品,有一张金属唱片灌制了音乐和语言,其中有一段中国古琴曲《高山流水》,寄寓人类寻找太空“知音”的冀盼。不过,在《二泉映月》的故事中,确实有一段与美国有关。1973年9月,美国费城交响乐团首次来华演出。这是中美建交不久最重大的文化交流,令世人瞩目。在华期间,费城交响乐团与中央乐团交流联欢,中央乐团演奏了由吴祖强改编的《二泉映月》。一曲终了,费城交响乐团指挥奥曼迪当即向李德伦索要总谱。但当时的政治背景...
· 吴文化—文化行旅—二泉山与惠山人
水从锡山出,中含万古情。开凿于唐代大历年间的天下第二泉是惠山之精灵,千百年来,她滋润了山地,养育了惠山的人民,吸引了无数的骚人墨客,帝王将相,成为惠山钟灵毓秀的滥觞。其实,二泉原本被称为石泉,早在陆子品泉以前,它就以井的形式出现,居住在惠山之麓的居民以此为水源用以生活。后来兴盛的惠山寺和随此寺兴旺的惠山古镇无不以二泉为胜,逐渐形成了著名的“惠泉福地”。惠山泉被发现后,首先被用作生活用水。后来声名渐隆,文人墨客纷至沓来,争饮二泉水。然而使二泉水走出无锡并扬名的第一人当是唐代邑人,年青时就在惠山读书的著名诗人李绅,他称二泉水为“人间灵液”,并携带入京城长安分与同好李德裕。德裕品后,竟然成瘾,于是便滥用公权,下令驿站予以专递。由于外人获取二泉水不易,而此水又着实甘冽可人,因此文人们以能求得一小坛二泉水而为时尚,而有幸得到此物的方式常是作一篇美文或画一幅美图。宋代皇帝徽宗、钦宗治国无方,但对二泉水...
· 吴文化—文化行旅—月下吴歌
我们知道,唐人杜荀鹤的《送人游吴》(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并不太有名,比起其他成百上千首描叙旧苏州城的著名篇什,它显得似乎过分平实,波澜不兴。可是它提供给我们一个清晰的望孔,一个能见度很好的望孔。通过它,我们大抵能见识初唐年间的古姑苏一带“人家尽枕河”的市井街衢,我们看见了当时已被寻常百姓的居地占据了的古老吴宫,我们知道,曾经显赫一时的吴王的宫殿,那时候已衰败得成了何等模样。在这一影影绰绰沧海桑田的诗意画轴上,我们看见江南地方寻常可见的“水港”、“小桥”。那时候竟也有“夜市”!我们看见了菱、藕、月下的渔船。月亮底下有人还唱着歌!是啊,这一切多么恬美啊,但是却全在一个湮没了国都废墟的背景下。诗人的眼睛为我们对这个传统中的皇朝景像的深沉凝视保留下了他身处他那个时代时间轴心上的力所能及的一瞥。他为他自己看了,也为过去...
· 吴文化—文化行旅—香海访古
无锡梅园,景点美,书香味浓,名闻遐迩。尤值仲春,梅花怒放,中外游客,无不以适时往该园一游而欣慰,为平生一大快事。1947年10月,笔者就读荣德生先生创办的江南大学,曾乘翌日始举行开学典礼之余暇,约新校友二三,于26日下午即首作梅园之游,距今已逾半世纪矣,日前,得知“荣德生与梅园——纪念荣德生诞辰130周年梅园史料图片展”正在举行,遂携老伴于3月15日作“香海访古”之游。上午8时许抵梅园。进新园门左转,沿园南碎石小径行约百米,抵原旧园门。但见“梅园”红底二字的迎门石依旧屹立,还是那些紫藤构成的穹隆走廊顶盖遮掩于上。何株紫藤为德生先生手植,一时难辨。离去又闻复返,始识门侧一株近根部茎粗盈抱者是,上有砖刻:“老树纷披,虬藤起舞,乐农居士手植紫藤。”乐农乃德生先生号。走过紫藤走廊鹅石路,登建于1915年之“天心台”。台面绿草如茵,四周梅花最盛,品种尤繁,刚逢雨后,漫山花海,云蒸霞蔚,空气清新,精神...
· 吴文化—文化行旅—太湖饮月
太湖明珠堤远眺,左边是十八湾的群山沿太湖逶迤东去,右边马山岛旖旎走来,与远处的军嶂山遥相呼应,中间环抱着一泓碧波,宛如在三万六千顷太湖中舀将过来的一勺琼浆玉液,在今夜无锡的月色下,盈盈樽樽……十九的月亮,虽已残缺,依然明亮皎洁清辉一片,停车在堤边,放一张《春江花月夜》的CD,让琵琶的嘈嘈急雨窃窃私语融入粼粼波光,让二胡声声幽咽弦弦低诉随湖水流淌。饮一湖月色,我的心和随着音乐节拍的脚步游走在一片澄明的烟云清波之上,如梦如醉……此情此景此乐,奢侈的美丽,只应天上有,何似在人间?哗众取宠的音乐家用它音乐的脉搏跳动在我最柔软最疼痛的心上,恣意划行。于是,欢乐与痛楚,愉悦与伤感交织成动情的热浪,不经意之间我已流泪、沉迷、陶醉……那月光之淌的光带,是路吗?它通向何方?曾经苦苦追寻,夜夜梦徊,湖光、月色、音乐、遐想,让我不知来路忘却归途。就是在这里,白居易感受到了“烟诸云帆处处通,飘然舟似入虚空”;王昌...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