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吴文化—文化行旅—走进“文化无锡”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30
转发:0
评论:0
吴文化—文化行旅—走进“文化无锡”,当人均GDP突破5000美金这一历史大关后,“仓廪实而知礼节”,“文化”便必

  当人均GDP突破5000美金这一历史大关后,“仓廪实而知礼节”,“文化”便必然地、越来越近地走向无锡人。

  或许经济的发达一度掩盖了文化的灿烂,但我们否认“无锡没有文化”之说。先睹日前受到省内专家高度赞扬的“十一五”无锡文化发展战略,记者感受到经济与文化交相辉映的璀璨,下一个五年规划打造的将是现代、发达的“文化无锡”。

  在鳞次栉比的现代化楼群中,将有更多的“文化门庭”让百姓出入当市图书馆的大楼最初崛起于太湖南广场,并成为最显眼的建筑时,这多多少少在无锡人心目中荡起了一些涟漪。然而,比之层出不穷的新楼,人们还是遗憾,有多少“门庭”可以让市民自由出入,并从中汲取文化的养分?

  弥补遗憾的端倪已经显现。早前,将免费向市民开放的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已经市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复立项,这个政府计划投资5000万元的项目有望在明年出现在古运河畔的茂新面粉厂原址,无锡悠久的民族工商历史脉络可以在这里被还原、定格与传承。

  事实上,城市建设的大规划早已圈出了文化设施的位置。在“十一五”文化战略中,10万平方米的太湖艺术中心、35000平方米的新博物馆和7000平方米的无锡美术馆,都已排上了建设日程表,仅此三大文化项目投资概算就达14亿元。此外,小娄巷历史名人园、侯桐少宰弟、陆定一故居、惠山祠堂群、大众娱乐中心、和平影城改造等总共15个项目被纳入了“十一五”建设规划。

  文化的覆盖网络还会更广地延伸到城郊乡村。至“十一五”期末,各乡镇、社区都可以看到高标准建设的文化站、图书室。

  当年一场露天电影会让人终身难忘,多少人渴盼着文化市场的繁荣当年一场露天电影,数十年后还会被人津津乐道。而今,除了卡拉OK和喧闹的酒吧,文化市场的萧条始终是这座经济发达城市的隐痛。

  我们已经有了大会堂、有了国际一流的体育中心,我们还将有更多现代化的文化设施,但我们缺少可以“灌装”进这些载体的内容。

  “十一五”为无锡寻找丰富的文化内容:到“十一五”末,全市每年要引进国内外高雅文艺演出50场,积极鼓励扶持文化经纪和代理,建成有影响的经纪机构3至5个。无锡的名人、名居、名街、名园、名迹也将不再沉寂,通过打造历史人文景观、人文旅游新干线,形成市区文化旅游二日游的容量,以此形成文旅结合的全新格局。

  市民文化娱乐将更加丰富多彩。到2010年,通过现代市场组织形式和营销方法,我市将形成满足全市、辐射周边的文化娱乐产业群体,全市文化消费增长幅度超过全市社会消费增长1-2个百分点。电影放映业启动升级换代的步伐,借助社会力量,和平影城、大众剧院将高起点重新改造。

  老祖宗留下的丰盛文化遗产,就是“文化无锡”的宝贵底蕴“文化沙漠”是一种无法弥补的缺憾。但我们庆幸,老祖宗留下的丰盛文化遗产,足以让无锡傲然于文化之林,这也将成为我们打造“文化无锡”的丰厚底气与强大资本。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被写进了五年规划。我们看到,文化战略研究中清楚地写着“以吴文化为主线,以民族工商业为重点,以江南水乡、古运河为背景,以名人、名居、名园、名建筑等为主要内容,抢救、挖掘、保护、利用一批历史文化资源,逐步走出一条保护与利用、继承与创新有机结合、滚动发展的新路子”这样的字句。“十一五”末期,无锡要建成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记者了解到,在2006年至2010年期间,市区各级文保单位完好率必须达到95%以上,惠山泥人、宜兴紫砂、锡绣、竹刻等都将申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对珍贵、濒危并具有历史价值的民族民间文化展开抢救保护。政府将继续加大投入,逐步修复惠山古镇、荣巷古镇、南长街清名桥等一批历史街区,以及无锡商会旧址、中国银行旧址、锡金钱丝两业会所旧址等一批民族工商业文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文化—文化行旅—《无锡景》
我收藏一本45年前的无锡文艺刊物《无锡景》,是庆祝无锡解放十周年增刊,是一本大众化的有浓厚地方色彩的综合性文艺刊物。这本《无锡景》,发行于1959年4月,第一篇文章是原江苏省委副书记包厚昌的革命回忆录《第二次渡江南下》;第二篇是孙刚同志的杂文《回顾往事·激励将来》;第三篇是《无锡日报》社的老总编海啸同志的革命回忆录《向无锡进军日记片段》;第四篇是新四军驻无锡办事处主任沈仲兴和郝孚通、朱卓然合作的电影文学剧本《银丝闪金光》……这些文章,虽然远离45年了,但读起来仍然那么亲切,那么感人。就像电影文学剧本《银丝闪金光》里面的主题歌那样:太湖滨,无锡景桃梅满山厂如林;稻花香,桑园深,天堂哪能比湖滨!?太湖滨,无锡景,秀丽壮阔画中景。花含笑,水多情,留恋多少佳宾!……当年《无锡景》编辑委员会的地址在无锡市时郎中巷11号,由无锡人民出版社出版。
· 吴文化—文化行旅—无锡文化的苗床
来了个电话,电话里的声音很少听见但又很熟悉,他说:“有事在苏州,明天回南京,想见见您,明天顺道到您家……”呵,是小姚,姚勇,是阔别了十来年的小姚要来看我,我快活得眯花了眼——小姚和我已经有二十来年的交情了,他原是无锡武警消防中队的文职人员,上世纪90年代初,他调到南京去工作,后来,大家各自忙自己的事情,连电话也少得要几年才偶尔接到一个。他要来,连我老婆也高兴,说:“唉,他怕要四十了吧,那时候……”那时候,小姚还年轻,刚高中毕业,从句容参军不久来到无锡。按理,一个年轻消防战士,一个步入老年的农村中学教师,是很不容易结交的,主要是没有机会。但我不但与小姚成了好朋友(那些年,他几乎每月都要到我家一二次),还结交了好些其他的年轻朋友。为我们创造这机会的,是我终身感激的无锡市工人文化宫。上世纪80年代,我刚从下放地苏北回无锡当教师,偶尔也写些东西在报刊发表。一次市文学工作者协会(市作协的前身)的活动...
· 吴文化—文化行旅—无锡茶联古今谈
无锡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留存历史文化古迹不少,茶文化也可说是一古。茶馆店,亦称“茶馆”、“茶室”、“茶楼”、“茶铺”,在南北朝,特别到唐代就很盛行。这些茶馆店顾客饮茶、娱乐并兼有吃点心的。这些茶馆,大多文化韵味很浓,仅看对联,就有不少耐人寻味的茶联,颇受人们喜爱。唐代茶圣陆羽自命名无锡惠山泉为“天下第二泉”后,许多文人雅士先后为此写诗作画。北宋大文豪苏轼的“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更是众人吟诵的茶联。在锡惠公园二泉亭上坡的景徽堂檐廊前就有据苏试诗意改写的楹联:试第二泉,且对明亭暗窦携小团月,分尝山茗溪茶如果陆羽有灵,想必他还会来试人间二泉,尝山茗溪茶的。说起惠山,自古以来就流传“寺庙多、祠堂多、茶馆多”之说。在惠山寺的竹炉山房,则有当年乾隆皇帝的“竹炉煮茶”处。二泉亭上的“陆子祠”茶座、二泉南侧的“万卷楼”茶室、寄畅园“大石山房”茶座、映山湖畔“滨湖山馆”茶座及张中丞的茶室等,均为...
· 吴文化—文化行旅—无锡“城市精神”与吴地传统
“从泰伯奔吴起,就注定吴地人有着谦让的品德和包容的精神。”在挖掘、探讨新时期无锡“城市精神”的内涵之时,作为一名对吴地传统有着深刻研究的专家,高燮初教授谈起吴地历史文脉对今天无锡“城市精神”的影响和作用颇有见地。“无论是对无锡传统精神的传承,还是对新时期无锡精神的挖掘,谦让和包容将是无锡这个城市永远的精神内涵之一。”据史载,商末周太王长子泰伯携弟仲雍,从中原南奔江南,三让王位,定居无锡梅里。孔子称泰伯“三让天下”为“至德”,老百姓尊称泰伯为“三让王”。可见,早从吴泰伯开始,吴人就有了谦让的传统美德。“让”,避免了因争夺王位而同室操戈,以至于影响周王朝的开疆创业。此后,吴地人奉行“和为贵,谦受益”的道理,从而在商贾经营中稳操胜券。高教授认为,谦让的品德应该是吴地传统美德,也是今天的无锡人应该继承的品德。“因为吴人的融合与开放,才有了泰伯奔吴的历史,才有了吴地的发展与进步;今天的无锡因为有了开...
· 吴文化—文化行旅—走进吴文化塑造新经典
在地方戏缺乏新鲜血液缺乏市场活力的大背景下,近年来无锡市锡剧院充分挖掘地方特色地域文化的宝库,创作出一批以“吴文化”为底蕴的系列剧目,以鲜明的寻根色彩赢得本地观众对地产戏剧的回头率,同时也博得了外地观众的青睐。目前,他们又将推出一组“吴文化系列锡剧”,目标瞄准了“文华奖”。1999年,市锡剧院在十年前创作的《瞎子阿炳》基础上进行改编创新,诞生了一部全新锡剧《二泉映月》。该剧一面世就以连演两轮票房百万的佳绩刷新了当时锡剧院的演出历史,至今已在江浙沪等地成功上演百场,是锡剧院近年来成功推出的“新经典”。在尝到了《二泉映月》的甜头后,2001年,市锡剧院又将目光投注到无锡最具盛名的民间工艺惠山泥人身上,全力打造泥人题材的新剧。无锡本地创作力量曾先后写出了3个本子,都不成功。2003年,市锡剧院又邀请江苏省昆剧院编剧编写,剧本几经论证仍未通过。去年,文华奖获得者、湖南著名编剧颜梅魁应邀创作《惠山泥...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