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吴文化—文化行旅—华秋苹和中国第一部琵琶谱王珂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84
转发:0
评论:0
吴文化—文化行旅—华秋苹和中国第一部琵琶谱王珂,琵琶在隋唐(581-618)牘之前,是对抱弹拨器的统称,向前弹出称琵,向后挑

  琵琶在隋唐(581-618)牘之前,是对抱弹拨器的统称,向前弹出称琵,向后挑进称琶。今天的曲项琵琶起源于波斯,约公元六世纪中叶时传入中国长江中下 游地区,并由唐代的木拨弹奏,逐渐改良为手指弹奏,具有丰富的表现色彩和高难度的演奏技巧。

   多年来,中国形成不少琵琶流派,著名的有浙江、直隶、无锡、浦东、平湖和崇明等派,同一乐曲各派在乐谱、指法和演奏风格等方面都各有特点。无锡派的代表 人物华秋苹,又名文彬,(1784-1859),号借云馆主人,无锡荡口镇人。擅琴兼唱昆曲,好诗词、篆刻、绘画,通医学,曾以行医为业,是一位极具智慧和远见 的艺术家。他认为,曲谱一向为各派内师徒间直接授受,乐曲始终没有能够用以广泛传播的、集大成的曲谱,而在传抄过程中,常有“鲁鱼亥豕之讹”,致使琵琶的演奏艺 术受到限制,这对琵琶艺术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清朝乾嘉时期,尽管流派众多,但中国琵琶大体分为南北两系,南以浙江陈牧夫为代表,北则以直隶王君锡为翘首。华秋苹往南趋北,向当时的两位大家陈牧夫和 王锡君学习两派的秘谱,学成回到无锡后,他与同人华映山、华子同、朱右泉、薛愚泉等一起合作,在虚心听取裘晋声、陈梅樽、蔡开基等无锡派前辈意见的基础上,采集 考订辑成了《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谱真传》(简称“华氏谱”)三卷,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初刻刊印,是我国第一部印行的琵琶曲谱。

   “华氏谱”共收录有北派14曲、南派54曲,用工尺谱点板记写,旁注指法。华秋苹参照琴用减字谱法,规范并制定了琵琶比较完整的指法符号(左手指法1 6、右手指法8),对后世琵琶曲谱的记录、编订奠定了基础。

   “华氏谱”对后世具有很大的影响,著名琵琶曲《十面埋伏》(又称《淮平楚》,在“华氏谱”中名为《十面》)的完整乐谱最早就见于此;无锡著名琵琶艺术家 杨廷果唯一存世的作品《普庵咒芬布诖耍黄渌髋苫蚨嗷蛏俚夭捎昧恕盎掀住敝械牟糠掷智⑶衣叫沓晌衷诹餍械难葑嗲晃尬梢惨虼硕灯稹?/p>

   《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谱》前后出版三次,为研究琵琶古谱,提供了宝贵资料,对后世学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无锡派的嫡派传人不多,而如今能解读、应用工尺谱 的人就更成了凤毛麟角。

   但无论如何,无锡派在清代中叶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对琵琶艺术的发展作出的贡献,确是历史性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文化—文化行旅—洗尽铅华是真容
在无锡的乡贤名士中,华太史有着经久不衰的影响,500年来,关于华太史的故事口碑相传,已到了老少能诵、妇孺皆知的地步。我的初识华太史,也是从爷爷口中听得;再识华太史,是从冯梦龙的小说;又识华太史,是电影《三笑》对华府的嘲弄。华太史在我心中是一个神奇而又模糊的人物,因为太多的附会为华太史涂上了太多的神奇色彩,太多的神奇又使华太史的形象模糊了。当然,附会是出于尊敬,嘲弄也并非恶意,所以无锡人尽管对华太史多有调笑,不恭却是没有的。我曾经把爷爷的故事当成真的。他说华太史是两代帝师,故而大家喊他华太师。说他告老还乡乘的是木排,途经无锡隆亭,夜行歇宿。早上开行时,撑木排的竹篙扎在河底拔不出来了,竹梢长出了青叶。华太史认为这是风水宝地,便不回老家荡口了,在隆亭安下家来。说是有年冬至吃团子,华太史让家里供养的风水先生和婢女一样吃了菜肉团子,而自己吃了团子,所以风水坏了,皇上问罪。于是隆亭为避龙廷之嫌,一夜之...
· 吴文化—文化行旅—好啊,中国结
好啊,中国结。大红的穗带上,吊着精致的一个圈,连接相互攀悬的结,典雅秀丽,充满东方艺术的魅力,最具中国特色。好美啊,中国结。构思绝妙,蓄意深刻,连结着一个美丽的情结,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象征。中国结,中国的情结。同根同祖同文同音。巨龙作为我们的图腾,中文汉字是我们共同的语言。黑头发,黄肤色,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结,同根的情结。黄陵是所有中国人开天辟地的先祖。我们的血液里都奔流着黄河的波,长江的浪。我们的身上都有泰山的魂,黄山的魄。中国结,红色,多好的颜色,中国人的吉祥色。象征吉祥、喜庆、美满、幸福。中国结,简洁、美妙的构图,中国人的智慧图,寓意繁荣、富强、团结、统一。中国结,古老又年轻,传统又新潮,最具中国特色,充满现代气息。送给你,中国结,让我们形成合力创新图。送给你,中国结,让我们真诚团结向前进。好啊,美啊,红红的中国结,浓浓的中国情结。
· 吴文化—文化行旅—桂花清香压九秋
“虽无艳态惊群目,却有清香压九秋”。在中秋前后盛开的桂花,馥郁阵阵,沁人心脾。这时,邀三五亲友相聚,把酒临风,仰首咏月,对桂吟唱,将会增添多少生活情趣啊!桂花,因叶脉形似“圭”字而得名,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常见的有开黄花的“金桂”和开白花的“银桂”,岭南还有每年花开数度的“四季桂”。其中以金桂最香,诗人赞它“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桂花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清可涤尘,浓能透远,宋诗人杨万里用“天香入骨”形容桂花之香。桂花之所以格外芬芳,皆因含有桂甙素和丁脂醇等化合物。桂花树属木犀科常绿乔木,原产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民间曾流传一段神话,说月亮里有株桂树,高达500丈,汉朝河西人吴刚,因学仙不遵道规,被罚到月宫中伐桂,但此树随砍随合,永砍不倒。历代民间皆视桂花为如意吉祥的象征,昔日中榜登科、仕途得志被称为“折桂”,力挫高手、竞技取胜者称获“桂冠”。广西有“一枝桂花一...
· 吴文化—文化行旅—“姑苏繁华”的发端
如果把昆曲看作一部唱了六百多年的传奇,那么演唱的主要舞台无疑是江南名城姑苏。乾隆二十四年(1759),当乾隆帝第二次南巡(1757)和第三次南巡(1761)之间,苏州画家徐扬作《盛世滋生图》长卷,展现乾隆盛世苏州城乡的繁华景象,故又名《姑苏繁华图》。画卷自灵岩山起,由木渎镇东行,过横山,渡石湖,历上方山,介狮山、何山之间,入姑苏郡城,经盘、胥、阊三门,穿山塘街,至虎丘止,重点描绘了一村(山前)、一镇(木渎)、一城(郡城)、一街(山塘)景况。画笔所至,二百四十多年前昆曲全盛期的姑苏风物民俗尽收眼底。春风又绿江南岸,有兴诸君不妨随我沿着当年画家经行之迹去作一次寻古访幽的昆曲之旅。――引言迎面一带青山,怪石嶙峋,风景奇秀。这不是姑苏城西南的灵岩山吗?山上有馆娃宫遗址,相传是两千五百年前吴王夫差贮养西施的地方,徐扬选择此地起笔构画《姑苏繁华图》,正与梁辰鱼以吴越春秋故事撰写第一个昆腔传奇《浣纱记》...
· 吴文化—文化行旅—吴侬软语不能忘
历时两个月的“枫桥杯”首届苏州话风情大赛活动于2003年8月底落下帷幕。此次比赛共有数千市民积极参与,选手中年龄最大的81岁,最小的仅3岁。苏大文学院首次将苏州评弹艺术鉴赏列入本学期的选修课。据苏州评弹团副团长金丽生称,进入大学系统讲授评弹艺术,这在评弹艺术史上还是第一次。江苏省第一本苏州话学习教材——《学说苏州话》日前获得版权证书。依据这套教材,经过60个课时的培训,学员可以基本听懂苏州话并进行一些简单会话。苏州评弹艺人袁小良出任VOLVO汽车形象代言人。VOLVO是北欧最大的汽车企业,他们希望通过与苏州评弹的结缘,使品牌形象充分融入当地文化。……苏州话怎么了?苏州人怎么了?透过这一系列的事件,我们可以感受到一股暗流正在涌动。这个古老的城市有着最年轻的心脏,传统和现代在此交汇,东西方文明在此融合,它的脉搏跳动的是时代的节奏。但就在眨眼之间,熟悉的面孔突然变得模糊而陌生,故园的足音渐行渐远...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