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吴文化—文化行旅—香海访古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60
转发:0
评论:0
吴文化—文化行旅—香海访古,无锡梅园,景点美,书香味浓,名闻遐迩。尤值仲春,梅花怒放,中外游客,无不以适

  无锡梅园,景点美,书香味浓,名闻遐迩。尤值仲春,梅花怒放,中外游客,无不以适时往该园一游而欣慰,为平生一大快事。

   1947年10月,笔者就读荣德生先生创办的江南大学,曾乘翌日始举行开学典礼之余暇,约新校友二三,于26日下午即首作梅园之游,距今已逾半世纪矣,日前,得知“荣德生与梅园——纪念荣德生诞辰130周年梅园史料图片展”正在举行,遂携老伴于3月15日作“香海访古”之游。

   上午8时许抵梅园。进新园门左转,沿园南碎石小径行约百米,抵原旧园门。但见“梅园”红底二字的迎门石依旧屹立,还是那些紫藤构成的穹隆走廊顶盖遮掩于上。何株紫藤为德生先生手植,一时难辨。离去又闻复返,始识门侧一株近根部茎粗盈抱者是,上有砖刻:“老树纷披,虬藤起舞,乐农居士手植紫藤。”乐农乃德生先生号。

   走过紫藤走廊鹅石路,登建于1915年之“天心台”。台面绿草如茵,四周梅花最盛,品种尤繁,刚逢雨后,漫山花海,云蒸霞蔚,空气清新,精神为之一爽。台上有一联:“一园占得湖山胜,数点能回天地心。”其下联意谓几朵早开的梅花就能预示春回大地,时下仲春,梅花业已盛开,大地春回也就无需预示了。

   离台过花径,穿梅林,至“香海轩”。轩前有德生先生之铜像,轩内“香海”匾即为康有为先生1921年游梅园手书。“香海”额下,有“坦腹纳震泽,高怀偃惠山”楹联;门前所悬联为篆书“万花敢向雪中开,一树独先天下香”。香海轩后,有游廊通“诵豳堂”。解放前,德生先生虽为我国民族工业巨擘,然一贯重视农业,故号乐农。生前,他常在堂内诵读《诗经·豳风》。《豳风·七月》多有叙述古时农事,故以“诵豳堂”名之。忆及江大初创,农学院院牌所以挂于堂前,意与堂名相符故耳。

   “纪念荣德生诞辰130周年梅园史料图片展”陈列于诵豳堂左厢房,史料翔实。它除介绍德生先生兴办学校、建图书馆、筑路架桥等惠及乡里等诸多善事,还通过50多幅图片,使参观者对梅园所有景点:梅园豁然洞读书处、乐农别墅、念劬塔、开原寺以及清芬轩、景畬堂、招鹤亭、吟风阁等等,均能一览无余。

   乐农别墅迎门有小平同志与荣毅仁游梅园巨幅彩照。匾下有一联:“心正思无邪,意诚言必中”,也为德生先生手书。别墅左厢房内陈列茂新面粉厂木风车和德生先生在厂内办公用转椅各一。在“1900——1948年荣氏企业概况大型图表”上端,录有小平同志对荣氏家族之评价:“从历史上讲,你们荣家在发展我国民族工业是有功劳的,对中华民族做出了贡献。”在“荣氏家族发展民族工业的成功之路”图表中,有“衣食为本,工业救国”、“求贤若渴,惠工有情”、“由小做大,理才有方”、“立足市场,名品取胜”、“敬业崇俭,百折不回”等,均系解放前荣氏家族发展民族工业取得成功的宝贵经典经验,现用之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笔者认为亦大有其实用价值。

   “香海访古”历时约3小时,碍于文字过长,其他景点见闻略而不叙。最后拾级而上,与老伴共登建于1930年的八角三层、高18米之“念劬塔”。此塔为园主纪念母石氏80冥寿所建,意取《诗经·凯风》中“棘心夭夭,念母劬劳”,故名。

   登塔望远,纵目四顾,但见全园尽是春的风流,花的海洋。南眺中独,“万顷堂”在雾霭中时隐若现。忆及当年在江大读书时,学子二三,假日品茗堂内,书生意气,点评时弊,纵论政局,抨击腐败,图国家之振兴,忧民生之维艰……虽时隔久远,然斯时斯景,仍历历在目,恍如昨日……

   呜呼!往事已矣,似水流年。命途曾遇不公,然无怨无悔,心平、气和,身体尚健。有道是:“做到老,学到老,是人生最大幸福。”是言,诚然也。

   下塔时已过午,就食开原寺素面馆。是日“香海访古”游,为之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文化—文化行旅—东坡书香
远在北宋的时候,一位名叫苏东坡的文人在宜兴的山水长卷上钤上了一枚印章。自此,任凭大江东去,大浪淘沙,阳羡的溪光山色里就有了一层不会褪色的人文背景,就有了一缕挥之不去漫漶至今的袅袅书香。那枚印章就是当初的东坡草堂,如今的东坡书院。翻开历史的记忆,苏东坡虽然是位文坛巨子,却是绝对的命运多舛。他的一生,似乎总是疲惫地行进在流放的路上。我们不能揣摩他当初经过宜兴的心情,仕途上的失意对于一个坦荡磊落的文人来说,也许是一个必然的结果。苏东坡多半是沿着水路迢遥而来,在咿呀的桨橹声中他不能不联想到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样的理想主义者,一样的宦海沉浮,浪迹天涯。想及屈原,苏东坡的心境也许是黯然的,但随遇而安的天性使他有别于刚烈的屈原。不如归去也,归隐于青山绿水间,从此“芒鞋不踏名利场,一叶轻舟寄渺茫”。宜兴,那时的阳羡,早先已经给苏东坡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当年,苏东坡进士及第,名震京师。在皇...
· 吴文化—文化行旅—闻香品紫砂
星期天,应宜兴陶瓷协会会长史俊棠先生之邀,赴宜兴丁山观赏品玩紫砂艺术。丁山是我国著名陶都,据史载,这里的紫砂生产始于北宋,至今已历千年,文化积淀深厚。千百年来,这里名家辈出,传承有序,造就出了丰富多彩、璀璨多姿的陶瓷工业与紫砂艺术。俊棠先生陪同我们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先生的工作室长乐陶庄去参观。秀棠大师虽年近古稀,但精神很好,一派艺术家气质,他正带领弟子们创作宽约20米、高近2米的大型紫砂壁画。在他的作品陈列室,一件件高雅精美的陶瓷艺术品令我们大开眼界。那一把把造型优美、格调高雅的紫砂茶壶,融泥、色、形、章、款、画、书法、篆刻、雕塑于一体,分明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茶壶,而成了高档艺术品;他创作的紫砂人物等工艺品,创意新颖独特,形象生动,寓意深刻,令人称绝。如“前情后趣”,塑造一人物一手拿食物在身前逗一松鼠玩,而将一瓢食物藏于身后;谁知身后还有一松鼠,乘机大啖其食,那人却浑然不知,在轻松的...
· 吴文化—文化行旅—桂花清香压九秋
“虽无艳态惊群目,却有清香压九秋”。在中秋前后盛开的桂花,馥郁阵阵,沁人心脾。这时,邀三五亲友相聚,把酒临风,仰首咏月,对桂吟唱,将会增添多少生活情趣啊!桂花,因叶脉形似“圭”字而得名,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常见的有开黄花的“金桂”和开白花的“银桂”,岭南还有每年花开数度的“四季桂”。其中以金桂最香,诗人赞它“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桂花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清可涤尘,浓能透远,宋诗人杨万里用“天香入骨”形容桂花之香。桂花之所以格外芬芳,皆因含有桂甙素和丁脂醇等化合物。桂花树属木犀科常绿乔木,原产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民间曾流传一段神话,说月亮里有株桂树,高达500丈,汉朝河西人吴刚,因学仙不遵道规,被罚到月宫中伐桂,但此树随砍随合,永砍不倒。历代民间皆视桂花为如意吉祥的象征,昔日中榜登科、仕途得志被称为“折桂”,力挫高手、竞技取胜者称获“桂冠”。广西有“一枝桂花一...
· 吴文化—文化行旅—宜兴紫砂南国飘香
应广东省博物馆邀请,中国紫砂博物馆及宜兴方圆紫砂艺术有限公司总工艺师鲍志强个人作品展11月8日起在羊城广州揭幕。广东省有关方面领导及收藏界人士、宜兴陶艺界代表等各界人士200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牞宜兴市政府庄建明副市长在开幕式上致词。15岁涉足紫砂艺苑的鲍志强师从吴云根、任淦庭等名家,作品曾多次荣获全国陶瓷评比一等奖。他还多次赴美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艺术交流。作为当代优秀的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大师,他的作品从造型到装饰,完整而优美地诠释了我们民族对明朗、简洁、优雅的理解和心态,显现了浓郁的文人气息,古朴而不失新意,充分表达了超然物外的艺术神韵和引人入胜的精神魅力。此次展览将先后在广州市、东莞市等地巡回展出。原广东省委书记胡南生、中国美协副主席兼广东省美协主席林墉等参观了展览并题词祝贺。宜兴方圆紫砂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俊华在广州表示,南粤大地作为中国茶文化的重要区域,是宣传宜兴紫砂的...
· 吴文化—文化行旅—吴侬软语不能忘
历时两个月的“枫桥杯”首届苏州话风情大赛活动于2003年8月底落下帷幕。此次比赛共有数千市民积极参与,选手中年龄最大的81岁,最小的仅3岁。苏大文学院首次将苏州评弹艺术鉴赏列入本学期的选修课。据苏州评弹团副团长金丽生称,进入大学系统讲授评弹艺术,这在评弹艺术史上还是第一次。江苏省第一本苏州话学习教材——《学说苏州话》日前获得版权证书。依据这套教材,经过60个课时的培训,学员可以基本听懂苏州话并进行一些简单会话。苏州评弹艺人袁小良出任VOLVO汽车形象代言人。VOLVO是北欧最大的汽车企业,他们希望通过与苏州评弹的结缘,使品牌形象充分融入当地文化。……苏州话怎么了?苏州人怎么了?透过这一系列的事件,我们可以感受到一股暗流正在涌动。这个古老的城市有着最年轻的心脏,传统和现代在此交汇,东西方文明在此融合,它的脉搏跳动的是时代的节奏。但就在眨眼之间,熟悉的面孔突然变得模糊而陌生,故园的足音渐行渐远...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