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吴文化—文化行旅—二泉山与惠山人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66
转发:0
评论:0
吴文化—文化行旅—二泉山与惠山人,水从锡山出,中含万古情。开凿于唐代大历年间的天下第二泉是惠山之精灵,千百年来

  水从锡山出,中含万古情。开凿于唐代大历年间的天下第二泉是惠山之精灵,千百年来,她滋润了山地,养育了惠山的人民,吸引了无数的骚人墨客,帝王将相,成为惠山钟灵毓秀的滥觞。

   其实,二泉原本被称为石泉,早在陆子品泉以前,它就以井的形式出现,居住在惠山之麓的居民以此为水源用以生活。后来兴盛的惠山寺和随此寺兴旺的惠山古镇无不以二泉为胜,逐渐形成了著名的“惠泉福地”。

  惠山泉被发现后,首先被用作生活用水。后来声名渐隆,文人墨客纷至沓来,争饮二泉水。然而使二泉水走出无锡并扬名的第一人当是唐代邑人,年青时就在惠山读书的著名诗人李绅,他称二泉水为“人间灵液”,并携带入京城长安分与同好李德裕。德裕品后,竟然成瘾,于是便滥用公权,下令驿站予以专递。由于外人获取二泉水不易,而此水又着实甘冽可人,因此文人们以能求得一小坛二泉水而为时尚,而有幸得到此物的方式常是作一篇美文或画一幅美图。宋代皇帝徽宗、钦宗治国无方,但对二泉水却情有独钟,于是,聪明的惠山人发明了特殊的泉水保鲜方法,使二泉水能够跨跃千里,自政和甲午始贡,直到靖康丙午宋室衰落才罢贡,长达13年。到了元代,地方官看到百姓手递肩挑,日夜不息,以为有利可图,干脆在这里设立税站。可苍天有眼,泉并不通钱,不久泉水便干涸了。明代,惠山寺僧性海以二泉水加以茶道来款待文人。稍后,文征明又来此品茗,绘制了清丽的《惠山葆会图》,二泉茶文化达到了顶盛。清代,康熙、乾隆两帝来此巡游,对二泉之水及文化极为赞赏。

  二泉的水量是十分丰沛的,旧时惠山镇上约二三百户居民都以此为唯一的饮用水源,而盥洗用水则取自流经自家门前的池水或龙头河水。他们每天大都自己到二泉挑水,早晨和傍晚是挑水的高峰,但井然有序,几乎无需排队。二泉的水位比现在要高50厘米左右,离井栏有一米多的样子。尽管每天居民用水高达二三百担,加上惠山寺的僧人以及惠山街镇的数十家茶馆、饭店的大量营业用水,但二泉水绝不会干涸。相反,你用得越多,她涌得越快。站在泉旁,你能明显地看出清泉在汩汩涌出。二泉不但为惠山人所用,还为来惠山观光游览的游客和来无锡贸易的商人所品尝携带。清人秦琦记述了当时的盛况:“吴船口口载山泉,近迫河塘浅水边。一色匀圆青石子,苔花游漾水痕鲜。”直到建国后的五十年代,二泉还是惠山居民的生命之水。后来随着自来水的广泛使用,二泉逐渐式微。也许是用进废退的缘故,二泉水真正淡出是八十年代初,茶馆也用上了自来水,不再雇人挑水了。上千年的风景从此消失,惟有那深凹的青石井栏仿佛还在诉说曾经的繁荣和动人的故事。人们期待着,总有一天,二泉之水还会穿山而流,汩汩流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文化—文化行旅—惠泉楹联小故事
人们游览无锡风景区,少不了要到锡惠公园内的名胜古迹“天下第二泉”去浏览一番。尤其是外地游客,不到二泉赏景品茗,就等于白来无锡,会造成很大遗憾的。当你漫步二泉景区,迎面就可看到二泉方池后面的“漪澜堂”亭柱上,挂着一副抱柱篆联:“雪芽为我求阳羡,乳水君应饷惠泉。”白底黑字,清秀典雅,熠熠生辉。这是无锡市已故著名书法家、先父曾可述于1980年所书。他1902年生于宜兴官林,1924年毕业于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今无锡高师),在无锡执教近40年,1985年病逝。他从小爱好书法,经过数十年的磨炼,书艺精到,尤工小篆。其铁线篆、玉箸篆娟秀妩媚,惹人喜爱。他对格律诗词也颇有研究。1962年他从市三中退休,后为市政协文化组成员。与我市仲许、徐静渔、冒亦诚、张涤俗、朱百里、王季鹤、钱玉麟等诸名家共事书艺活动,甚为活跃,赢得大家的赞赏。关于这副楹联的书写制作过程,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小故事。现记述于此,以飨读者...
· 吴文化—文化行旅—独访二泉月
选择一个月圆的日子牞独访二泉。可那月儿刚刚出场,还没等摆出个的模样,就被“风丫头”恶作剧般地扯来云纱裹了个严严实实。刹那间,如同断电一般,不仅整个世界一下子暗了下来,连“音响”也失灵了。花儿草儿鸟儿们统统屏住了呼吸,我也下意识地停住了脚步......忽如一声长叹牞一缕天籁之音从远处缥缥缈缈地传来。那旋律清丽、凄婉、泉水般流畅,却又飘忽不定,难以捕捉。我的心,仿佛被少女纤柔的指尖轻轻划过,留下一道浅浅的印痕,淡淡地惆怅。这一刻,我如同置身于舞台幕间序曲的恍惚之中,只见一个眼窝深陷的操琴者蹒跚着从天幕上颤巍巍地向我走来。谁?阿炳和他的《二泉映月》。阿炳一生贫困潦倒、颠沛流离,尝遍上苍赐予的苦难,历尽人间不平的磨砺,却与琴瑟、清泉、月亮相知相伴、相依相随。将爱与恨织就人生的咏叹,把情与怨编成无言的独白,铸血泪与傲骨演绎生命的绝响,熔弓法与神韵奏出一曲《二泉映月》。任凭带着桂香的晚风拽着我的思绪飞...
· 吴文化—文化行旅—《惠山诗词》读后
翻开还散发着墨油味的《惠山诗词》,仿佛一阵凉爽的秋风,送来丹桂的馨香。岁月虽经过一千五百多年的沧桑,仍未湮没唐时的明月,宋时的烟雨,明清的泉韵和近现代的醉红,无论是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对九龙烟水的赞叹,李绅宰相对惠泉乡思的吟诵,尤袤对泽国湖山的迷恋,邵宝(礼部尚书)对声声松涛的感怀,还是曹寅(曹雪芹祖父)对秦园枫香的抒情,都让我们徜徉在星光耀眼的诗词海洋,循着诗人的足迹,去寻找惠山青峰的神秘,去解读二泉流韵的谜底。《惠山诗词》上下两册,汇集了自南朝以来500多位诗人词家近千首作品,为人杰地灵的惠山山水风情留下了不朽华章。她的出版,不仅是发掘惠山诗词的可喜成果,也是无锡迄今为止一份弥足珍贵的文化。九龙逶迤泻烟霞,茂林飞翠入云岚。古往今来,惠山的苍郁灵气,无时不在激发诗人的灵感。北宋蒋之奇在《惠山寺》一诗中,以诗人的慧眼和想象,写出了这样的佳作:“潇洒携家上翠微/白云凌乱绕人衣/流泉喷薄山前...
· 吴文化—文化行旅—游遍惠山好风光
我国名山大川众多,黄山和泰山的奇丽风光我早已领略过。我曾发过奇想,如果三山五岳有一处在无锡那该多好。但总算造物主没有亏待无锡人,赐给无锡一个太湖、一座惠山。惠山古称龙山,素有江南第一山之美誉。惠山著名的三个高峰是头茅峰、二茅峰、三茅峰,一路山峰高峙,深秀苍老,名胜古迹甚多,且有古代就筑起来的石路可登。无锡人游遍惠山的恐怕不太多,而我游遍了惠山,享尽好风光。记得那年我刚从部队转业回锡,一人在家闲得无聊,心血来潮萌发了“何不趁此机会游遍惠山的念头”。主意打定,着双解放鞋,身穿旧军装从家起程,买张门票进了锡惠公园,一路上重温各著名景点:九龙壁、龙光塔、映山湖、二泉等,赏完名胜古迹,绕过二泉顺着山道拾级而上,走走歇歇,轻轻松松就登上了头茅峰。在老君庙喝碗沁人心脾的惠山茶,再在山顶尽情地欣赏一番太湖明珠的旖旎风光,实是一种难得的享受。告别头茅峰顺山道往西走,过一道山坳,走一段缓冲车道,山坡又成陡状,...
· 吴文化—文化行旅—《二泉映月》的故事
五十四年前的9月2日晚,《二泉映月》在崇安寺三圣阁响起,月底在天津市人民广播电台播出。阿炳和他的《二泉映月》终于走出无锡,走向了全国。《二泉映月》有许多故事。有的说,此曲是阿炳徘徊于天下第二泉所作;有的说,此曲被美国的卫星送上了太空。前者纯属望文生义,《二泉映月》本是无标题曲,是阿炳夜归途中所拉的最后一首曲子。后者以讹传讹,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向太空发射外生命探寻飞行器(不是卫星),搭载着多种人类用品,有一张金属唱片灌制了音乐和语言,其中有一段中国古琴曲《高山流水》,寄寓人类寻找太空“知音”的冀盼。不过,在《二泉映月》的故事中,确实有一段与美国有关。1973年9月,美国费城交响乐团首次来华演出。这是中美建交不久最重大的文化交流,令世人瞩目。在华期间,费城交响乐团与中央乐团交流联欢,中央乐团演奏了由吴祖强改编的《二泉映月》。一曲终了,费城交响乐团指挥奥曼迪当即向李德伦索要总谱。但当时的政治背景...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