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吴文化—吴语趣谈—想念吴侬软语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93
转发:0
评论:0
吴文化—吴语趣谈—想念吴侬软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自古以来都说苏杭一带出美女,或者再广泛一点说成江浙一带出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自古以来都说苏杭一带出美女,或者再广泛一点说成江浙一带出美女,是比较经典的结论。美女之美不仅表现在相貌,其实还有身材美、肤色美、曲线美、神态美、气质 美等多种,乃至还有语言美。这里的语言美不是“五讲四美”中那种专指语言文明礼貌的美,主要侧重于语音语调的美。吴侬软语,就是江浙一带女性的专利词汇。在文学作品中看得多了,算是神交已久,因此心向往之。

  参加工作后有幸结识了一些籍贯杭州的女同事,可惜却没有领略到吴侬软语的高妙与。甚至相反,好几位杭州女士,乃至上海女士,都不操吴侬软语说话,其嗓门之大中气之足其实并不亚 于麻辣烫的重庆妹儿。就想,也许她们都是工人阶级,不习惯吴侬软语罢,杭州和上海城里的大家闺秀肯定会吴侬软语了。请教过杭州、上海来的朋友,却说并不,杭州女人也好上海女人也好, 阳刚气很足的,吴侬软语?什么时候的黄历了,怕是戏剧中才有吧。就有点失望。

  想起童年的往事,有个董姐姐进入我的记忆。董姐姐是北京人,说一口好听的北京话,软软的甜甜的,夏天的夜晚在院子里给我们讲故事,轻声轻气地讲:“于是乎……”跟着就引出动人的情 节,听得我们心驰神往。现在回忆起来,吴侬软语应该属于董姐姐,那样的轻柔,那样的熨贴,实在应归于“软语”之列。过去说是吴侬软语而不说“京城软语”,也许是历史的误会。真的,北 京人说话真是好听,而且特有礼貌,开口必称“您”,“您哪”,“您老”,“您消消气儿”,只有那么可心了。但这也是老黄历了,童年的记忆作不得数了,听一些常去京城出差的人讲,自从 文化革命以后风气就变了,北京话的冲味不得了,“首都人”的优越感使“京城软语”早成了明日黄花。就有些淡淡的惆怅。

  实在要听“软语”还是有的,港台明星全都会,嗲嗲的,粘粘的,“好好玩吔”,“哇,好好可爱吔”,“妈咪,爹地,你们快来呀”,等等,软是够软的,但不知怎地总会让人有“鸡痱子乱 起”的感觉。虽然有些人爱此不疲,甚至有专学港式普通话以为荣者,但我辈土包子只能敬谢不敏。善哉善哉。 女性的温柔离我们远去了,港台式的“温柔”又消受不起,只好以看代听,真的,凡看到文学作品现“吴侬软语”字样,总有种莫名的亲切感。算是精神牙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侬软语苏州话
苏州话体现了浓浓的古意和一种书卷气。苏州人说“不”为“弗”,句子结尾的语气词不用“了”而用“哉”,人们听见苏州话会有一种亲切感。苏州话历来被称为“吴侬软语”,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软”,尤其女孩子说来更为动听。在同属吴方言语系的其他几种方言中,等都不如苏州话来得温软。有句俗话说宁愿听苏州人吵架,也不听宁波人说话,充分说明了苏州话这个“软”字。但是苏州话音调好听,但是意思难懂,我曾经有一位朋友,在上海一年就能说一口非常正宗的沪语,但要跟人学几句苏州话就真的是不知所云了
· 吴文化—文化行旅—吴侬软语不能忘
历时两个月的“枫桥杯”首届苏州话风情大赛活动于2003年8月底落下帷幕。此次比赛共有数千市民积极参与,选手中年龄最大的81岁,最小的仅3岁。苏大文学院首次将苏州评弹艺术鉴赏列入本学期的选修课。据苏州评弹团副团长金丽生称,进入大学系统讲授评弹艺术,这在评弹艺术史上还是第一次。江苏省第一本苏州话学习教材——《学说苏州话》日前获得版权证书。依据这套教材,经过60个课时的培训,学员可以基本听懂苏州话并进行一些简单会话。苏州评弹艺人袁小良出任VOLVO汽车形象代言人。VOLVO是北欧最大的汽车企业,他们希望通过与苏州评弹的结缘,使品牌形象充分融入当地文化。……苏州话怎么了?苏州人怎么了?透过这一系列的事件,我们可以感受到一股暗流正在涌动。这个古老的城市有着最年轻的心脏,传统和现代在此交汇,东西方文明在此融合,它的脉搏跳动的是时代的节奏。但就在眨眼之间,熟悉的面孔突然变得模糊而陌生,故园的足音渐行渐远...
· 吴文化—吴语趣谈—吴语食趣
吴语是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它,有些有趣的事可说。一是吴语有古、今吴语之分。古吴语指自太伯奔吴后最早地域的吴语。这里包括第一站镇江东的大港及今句容长江边的宝华山一带(有出土文物印证),以及由镇江东东至无锡,南至安徽当涂、江苏溧阳、宜兴等地形成的一片地域;今吴语则指以太湖为中心,包括杭州、上海、苏州、镇江、芜湖等地的扩大了范围的吴语(最远可以西至安徽铜陵、江西上饶)。二是今天的吴语区为何西界为江苏丹阳,安徽铜陵、芜湖,江苏南京、镇江为什么基本上不说吴语了呢?这跟上述说法是否矛盾?不矛盾,今天的吴语区在范围上确实有变化,其原因是东晋时五胡乱华,北方人士纷纷南下投奔东晋皇帝,过江第一站便是镇江,所以先使镇江话北化,而在南京方面,尽管开始时宰相王导为了拉拢当地人士,也曾学说吴语,但由于整个朝廷处于强大的北方话氛围中,所以最终还是吴人向北人靠拢,学北方话,不仅镇江南京如此,也改造了安徽芜湖、铜陵...
· 吴文化—吴语趣谈—搭浆
“搭浆”这个词语在苏锡常地区流行很广,意思是办事马虎潦草,敷衍了事,搪塞应付。这源于一个轶事。明末武进籍名妓、秦淮八艳之一的陈圆圆,窈窕多姿,能歌善舞。一天,著名诗人吴梅村从太仓来看望好友、知县杨永言。杨知县是进士出身,在诗坛颇负盛名,又酷爱昆曲,故特邀陈圆圆来唱堂会,盛情款待吴梅村。吴高兴非凡,即兴点唱盛极一时的、由梁辰雨写的《浣纱记》。陈圆圆出演西施,由于事前不知道会点这出戏,仓促之间,缺少服饰。她急中生智,用棉筋纸裁制,搭上浆糊,稍加点染,很快便制成了一套轻盈漂亮的西施装。戏演得极为成功,看得吴梅村不住点头,赞不绝口,连声说:“演得好,演得好!圆圆姑娘真是甲天下之声,甲天下之色,唱得圆润,看得圆满,真不愧乎圆圆也!”谁知陈圆圆演出时一直提心吊胆,唯恐有所闪失,弄破了假衣当场出丑,急得汗流浃背,汗水早已浸透了假衣,里外粘搭住了,总算把这出戏敷衍过去。客人告辞后,杨知县到后台才知事实真相...
· 吴文化—吴语趣谈—说“死话”
在无锡方言里,“说死话”,并非指说“死”的话题,而是指闲聊,说笑话,寻寻开心。死,虽则是人生的终点,人人逃脱不了的关口,但“死”终归不吉利,这话题也太深重。偏偏在充满幽默感的无锡人嘴里,“说死话”颇受人欢迎。闲来无事,不妨就死说几句“死话”,发发松。死,人人忌讳,因此,聪明的无锡人造出了很多“隐语”,绕着圈子来表示这个意思。“三长两短”是最婉转的说法。“三长两短”,其实就是指意外的事故,指有生命危险。“三长两短”是空棺材的隐语。棺材上下、前后、左右由6块板组合起来。去掉盖,便是“三长两短”。“翘辫子”是咒语,骂人(有时正是夫妻间亲昵的称呼呢!)。清代,男人脑袋后面都拖一条又粗又长的辫子。犯了死罪,临刑先将辫子拉起固定在铁圈上,使犯人的头颈无法伸缩。“翘辫子”,用到骂人身上,就是“不得好死”的意思。“九九八十一,老太婆吃百叶”。“九九八十一”是乘法口诀的尽头了,暗指人生路上也走到了尽头。百页...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