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吴语趣谈—吴语食趣
吴文化—吴语趣谈—吴语食趣,吴语是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它,有些有趣的事可说。一是吴语有古、今吴
吴语是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它,有些有趣的事可说。 一是吴语有古、今吴语之分。古吴语指自太伯奔吴后最早地域的吴语。这里包括第一站镇江东的大港及今句容长江边 的宝华山一带(有出土文物印证),以及由镇江东东至无锡,南至安徽当涂、江苏溧阳、宜兴等地形成的一片地域;今吴语则指以太湖为中心,包括杭州、上海、苏州、镇江、芜湖等地的扩大了 范围的吴语(最远可以西至安徽铜陵、江西上饶)。
二是今天的吴语区为何西界为江苏丹阳,安徽铜陵、芜湖,江苏南京、镇江为什么基本上不说吴语了呢?这跟上述说法是否矛盾?不矛盾 ,今天的吴语区在范围上确实有变化,其原因是东晋时五胡乱华,北方人士纷纷南下投奔东晋皇帝,过江第一站便是镇江,所以先使镇江话北化,而在南京方面,尽管开始时宰相王导为了拉拢当 地人士,也曾学说吴语,但由于整个朝廷处于强大的北方话氛围中,所以最终还是吴人向北人靠拢,学北方话,不仅镇江南京如此,也改造了安徽芜湖、铜陵一带的吴语,而在东边,一方面由于 离京城较远,不大,同时吴语又进行了抵抗,因而只缩到丹阳为止,还造成了所谓“丹阳城四门四种话”的情况。
三是吴语方言岛。据调查,在北方话的汪洋大海中,也还有吴语岛 存在,铜陵附近个别农村,四周均为北方话,村民内部仍会用吴语,便属此例。
四是吴语孑遗。吴语区人民因故移民北方官话区,长期同化后仍保留个别吴语词汇。例如苏北兴化至今方言中 还保留《梅》中吴语词汇“没答煞”及吴语译词“水门汀”(音变为“四门汀”)。
五是方言小说。清末民初有《九尾龟》、《何典》等吴语小说,当代则有张国擎的吴语小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文化—吴语趣谈—门槛趣话
门是一种机关,可开可合,供人员进出。门的上部是“楣”,是“槛”。门槛“地位”虽然低下,但人人必须高抬贵腿,不然就进不了门。门槛的高低是衡量地位的尺度。幼时居住江南小镇,解放初凡是被评为“地主”的人家莫不都有着一条高高的门槛。最高的门槛是在大门口,三级石台阶上,竖有两座扁鼓形的青石雕塑护着大门两侧,各刻一条凹槽,一条足有50多厘米高的“槛”就镶嵌在槽中,像一个“闸口”,非常显眼,有了此槛,即使大门开着,小孩子也绝对爬不进去。不过此高门槛倒不是供人跨越的。大门平时也常闭,出入有“备弄”,遇有婚丧喜庆,才打开大门,拿去“闸刀”,供轿夫进出。经常跨越的是内室门槛。大户人家,房屋都有“三进”,进大门,第一进为大厅,二三进是居室,房、梯、灶各间有大门槛无数,其中最长最高的在厅,即“客堂”,前后各一,槛上有落地长窗和屏门。这些门槛有30厘米高,10厘米宽,长长的,像一根“平衡木”。就像埃及金字塔有聚集能...
· 吴文化—吴语趣谈—搭浆
“搭浆”这个词语在苏锡常地区流行很广,意思是办事马虎潦草,敷衍了事,搪塞应付。这源于一个轶事。明末武进籍名妓、秦淮八艳之一的陈圆圆,窈窕多姿,能歌善舞。一天,著名诗人吴梅村从太仓来看望好友、知县杨永言。杨知县是进士出身,在诗坛颇负盛名,又酷爱昆曲,故特邀陈圆圆来唱堂会,盛情款待吴梅村。吴高兴非凡,即兴点唱盛极一时的、由梁辰雨写的《浣纱记》。陈圆圆出演西施,由于事前不知道会点这出戏,仓促之间,缺少服饰。她急中生智,用棉筋纸裁制,搭上浆糊,稍加点染,很快便制成了一套轻盈漂亮的西施装。戏演得极为成功,看得吴梅村不住点头,赞不绝口,连声说:“演得好,演得好!圆圆姑娘真是甲天下之声,甲天下之色,唱得圆润,看得圆满,真不愧乎圆圆也!”谁知陈圆圆演出时一直提心吊胆,唯恐有所闪失,弄破了假衣当场出丑,急得汗流浃背,汗水早已浸透了假衣,里外粘搭住了,总算把这出戏敷衍过去。客人告辞后,杨知县到后台才知事实真相...
· 吴文化—吴语趣谈—说“死话”
在无锡方言里,“说死话”,并非指说“死”的话题,而是指闲聊,说笑话,寻寻开心。死,虽则是人生的终点,人人逃脱不了的关口,但“死”终归不吉利,这话题也太深重。偏偏在充满幽默感的无锡人嘴里,“说死话”颇受人欢迎。闲来无事,不妨就死说几句“死话”,发发松。死,人人忌讳,因此,聪明的无锡人造出了很多“隐语”,绕着圈子来表示这个意思。“三长两短”是最婉转的说法。“三长两短”,其实就是指意外的事故,指有生命危险。“三长两短”是空棺材的隐语。棺材上下、前后、左右由6块板组合起来。去掉盖,便是“三长两短”。“翘辫子”是咒语,骂人(有时正是夫妻间亲昵的称呼呢!)。清代,男人脑袋后面都拖一条又粗又长的辫子。犯了死罪,临刑先将辫子拉起固定在铁圈上,使犯人的头颈无法伸缩。“翘辫子”,用到骂人身上,就是“不得好死”的意思。“九九八十一,老太婆吃百叶”。“九九八十一”是乘法口诀的尽头了,暗指人生路上也走到了尽头。百页...
· 吴文化—吴语趣谈—黄梅诗趣谈
无锡老话:做天难做黄梅天,稻要落雨蚕要晴。是说黄梅季节农事要求各异,这个时节,江南农事最忙。宋朝范成大《村居即事》就这样写:“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此时菜籽、大麦、小麦收割,蚕上山,稻秧催叶,妇女要采箬包粽,栀花、石榴盛开,一派乡野好景。黄梅天,城市却一派闲情。宋赵师秀的黄梅诗则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两相对照,忙得欢乐,闲而有趣,均能入诗。江南梅天多雨,雨日最多近40天,不过,一般年份又多时阴时雨天气,有利于养花、莳秧及植物生长,宋朝戴敏诗就反映这一情状:“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东园栽树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黄梅天,雨日、阴天、晴朗,构成江南气候的三维世界,老天颇有教子民皆大欢喜之意。请读曾几的《山衢道中》:“梅子熟时日日晴,小溪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因此,这...
· 吴文化—吴语趣谈—笋拷肉
孩提时代,我在外闯了祸,吓得不敢回家,隔壁杨老伯便吓唬我:“调皮鬼,当心你爷给你吃笋拷肉!”“笋拷肉”,此乃吴语,喻指用竹板打人肉体,实是一种体罚也。有关此语出典,民间有段传说。相传,古时江南某县县令姚某,从政名声不错,审问案件时喜用诙谐之词。当时,有一道士来到该县,逢人就大肆宣扬自己能卜未来,惑之者甚众。消息传至姚某耳中。姚某佯称夫人要卜凶吉,令人把道士“请”进衙门。姚某见道士劈头就问:“法师可知我请你来的用意?”道士回话:“贵夫人要我为她卜凶吉,小人甘愿效劳。”姚某突然拍案大喝:“我请你来别无他事,只是请你吃顿笋拷肉罢了。”说完随即命皂隶将道士拖到台阶下,用竹板打了四百下屁股。打完以后,姚某又问道士:“你知道我还要请你吃这笋拷肉吗?”道士苦苦哀求:“青天大老爷请开恩,我不要再吃了。”姚某又大喝一声:“笋拷肉再来四百大板!”打完后,姚某怒斥道士:“你说自己能卜知未来之事,为什么我要请你吃...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