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吴文化—吴语趣谈—无锡方言中的“形容词”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11
转发:0
评论:0
吴文化—吴语趣谈—无锡方言中的“形容词”,无锡方言中的“形容词”是无锡老百姓在日常口语中的“口头禅”,生动有趣,丰富了

  无锡方言中的“形容词”是无锡老百姓在日常口语中的“口头禅”,生动有趣,丰富了语言的内涵,既雅致又发噱,是无锡方言中丰富的语言遗产。今将部分“口头禅”列下,以飨读者 。由于方言在写法和解说上,难免有所出入,仅作参考。

结棍———厉害。
翘辫子———死亡。
恶形恶状———形容做出不堪入目的事情。
腊塌精光———一无所有。
勒煞吊死———死磨硬缠不能变通。
勿做猪头三———指不上当受骗。
一塌刮子———完全、彻底。
老趟戏———老一套、不是新花样。
缩蟹头———形容人小气、无胆量。
要紧勿煞———迫不及待。
吓煞快———突受惊吓。
七勿老三牵———不按规矩办事。
勿像腔———做事不上规矩。
三脚猫———技术不精。
老价三———形容物品贵重。
煞死———一定、坚决。
火烧眉毛———形容事情紧急。
青肚皮猢狲———指不吸取教训。
戳空枪———形容欺骗。
扳雀丝———鸡蛋里挑骨头之意。
腊赤金黄———形容金黄光彩迷人。
贼塌嘻嘻———嘻皮笑脸,不严肃。
空叉袋掼米———不下本钱空手想赚钱。
搞七念三———胡乱瞎搞。
老皮肉滚疮———指一犯再犯。
刮腊风脆———形容直爽和吃的东西很脆。
犟横头———不讲道理蛮横的人。
癞痢头儿子自己的好———自己的总比别人的好。
赖皮头———形容无赖之辈。
洋绅———指受骗上当的人。
洋勿洋相勿相———不上规矩。
定规———一定。
勿来三———不行。
生勒皮里驻勒骨里———坏习惯改不掉。
触壁脚———背后说别人坏话。
屋塞———不称心、不开心。(包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文化—吴语趣谈—无锡方言中的量词
说起量词,邑人酷爱使用“只”字,书面语言“一羽信鸽、一方砚台、一艘轮船”和外地人说的“一块手表、一台电视机、一头牛”,无锡口头语都以“只”来表量,大到飞机小到蚊子,都用“只”,还有像听得见捏勿着的歌也叫“只”,甚至连颜色也叫“只”:“伊只颜色好看得!”客观事物多如恒河沙数,量词必然也就丰富多彩。它有个体和集体之分,所表述的事物有多寡之别,以不定量的为例,少的少到一眼眼、一屑屑、一点点、一米米,真是“克气头”;多的多到“一塌括子”“亨不冷打”,大有秋风扫落叶的壮阔气势。有的量词来自动作:一捆稻柴、一把榔头、一张嘴(吃饭说话必须张口)、一帖膏药,还有“包、挂、发”等都可作量词。有的来自形状:一粒长生果、一串大闸蟹……来自位置:一顶帽(覆于头顶)……用次数作量词:一顿饭、跑两趟、看了三遍、杭一记(价格昂贵、忍痛)、“一番手脚两番做”,北方话赞语“真有两下子!”无锡话却说“蛮有三来兴!”……用容器...
· 吴文化—吴语趣谈—无锡方言里的鸟兽虫语
对于大千世界中纷纭复杂的事物,我们无锡方言往往以动物来比拟,状物传神,出奇的精彩,令人拍案叫绝,怪不得邑人钱钟书在《围城》中用进了不少无锡话,为小说增色。无锡日常方言中,一有动物“亮相”,顿时活龙活现,煞是妙趣横生,生动、诙谐、通俗、恰到好处。如淋得一副狼狈相的“落汤鸡”、吃了苦头记勿牢的“青肚皮猢狲”、脚底搽油的“白脚花狸猫”、口气忒大的“大嘴老乌”、窝囊萎靡的“偎灶猫”、所用时间短得好比“杀只虾”。还有如:“嘴说勿要,手像龙爪”———言行不一;“鸡鹅鸭鸟”———写的字实在不敢恭维;“阿狗阿猫都会做格”———技艺没啥难度;“川条钓白鱼”———门槛精到九十六;“一缸黄鳝一条鳅”———弄得极不安顿……“小猪罗罗”是对胖娃娃的爱称;“小八哥”则是对奶声奶气能讲会说的幼童的夸奖;对自家“心肝头”似骂实赞:“皮猢狲!”皮到什么程度?上天少一张梯。忘年交游嬉戏被称作“老鼠伴同年伴”;不识愁滋味的人叫...
· 吴文化—吴语趣谈—无锡的“谐音”地名
无锡有些地名,听起来发音相近,但写起来字形各异,即俗语所说“音同字勿同”。如贺弄原名火弄。又如清名桥大有弄附近的蜻蜓浜,原称“丁姓浜弄”,由于邑人口头语言习惯地把蜻蜓称作“dingxing”,音近“丁姓”,日久天长被渐渐地喊响了“蜻蜓浜”。东门亭子桥旁有条羊皮巷,其地名的诞生并非真的与羊皮有关,原来这里在明朝时,曾有杨、李两家从常州迁来定居,起名杨李巷,后来不知怎么的,“杨李”与“羊皮”相谐,以讹传讹,就喊成了“羊皮巷”。花园弄附近的淮阳里,原名淮扬里,清末时淮阴、扬州籍居民移居至此,“扬”谐音“阳”,后来渐变为淮阳里。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有时容易搞错,如大公桥附近的日晖桥,不熟悉南门路名的人往往误为石灰桥。但铸冶巷附近的日晖巷(后西溪到人民路一段),在清朝时巷内倒真的堆放过石灰,据《金匮县志》记载,此弄原名石灰巷。解放后,因其名不雅,改称“日晖巷”。南市桥巷附近的水曲巷,曾名止水巷和水缺...
· 吴文化—吴语趣谈—无锡俗语的词序
无锡俗语的构词有一定的次序,如“闹猛”不可倒装为“猛闹”;“扎墩”不可倒装为“墩扎”;“癞团田鸡”不能说成“团癞鸡田”;只听说“姐妹道里”,没听说过“妹姐道里”……因为词儿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逐渐被先民排定了顺序,不能随意更换了。但是石破天惊,无锡俗语中竟出现奇特的例外,如:月亮———亮月、课台———台课、力气———气力、喜欢———欢喜、热闹———闹热、转弯———弯转、气量———量气、兄弟道里———弟兄道里、紧要关头———要紧关头……请勿随便以此类推,任意颠倒,因为一颠倒意思就要不通,如:结棍———棍结、拆拱———拱拆、作兴———兴作、老倌———倌老、牛吃蟹———蟹吃牛等。另一种情况是意思完全变了,如:坍冲———冲坍、亲娘———娘亲、鸡蛋———蛋鸡(生蛋的鸡)、牛奶———奶牛、办法———法办……所以不注意词序,脱离了人们的语言习惯,就要闹出笑话来。无锡俗语中的“佬小”,常州称“小佬”;邑人称...
· 吴文化—吴语趣谈—无锡俗语中的“讨”
在无锡俗语中,我们常常听到带有“讨”字的熟语,或二三字,或四五字,简短、定型、富于表现力。它是无锡方言语汇宝库中很有特色的习惯用语。对于“讨”字我们首先想到的意思是:索取、请求、乞求、乞讨,如“讨教”、“讨饶”、“讨债”、“讨饭”、“讨救兵”(比喻急于求得援助)……它还有讨伐、征伐、声讨的意思,《史记·秦始皇本纪》:“皇帝哀众,遂发讨师。”又有探求、研究的意思:讨论、商讨、探讨、研讨……鲜为人知的是“讨”还有治理、整顿之意。如“在军,无日不讨军实而申儆之(《左传·宣公十二年》)。”“讨”字带着各种意义,进入邑人口语,如含有“寻找”义或“寻求”义:“讨生活吃”,自作自受的“讨打”、“讨骂”等。“探听”义:“讨口风”。娶义:“讨老婆”、“讨新娘子”、“讨媳妇”。“取”义:“讨个吉利”。又含“费”义:“讨手脚”,指给人添麻烦,亦即“费手脚”之意,但不同于“越帮越忙”,因为它毫无“帮”的成分。从上...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