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吴文化—吴语趣谈—无锡俗语中的量词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15
转发:0
评论:0
吴文化—吴语趣谈—无锡俗语中的量词,客观事物多如恒河沙粒,量词也就必然丰富多彩。其所表述的事物有多寡之别,以不定

   客观事物多如恒河沙粒,量词也就必然丰富多彩。其所表述的事物有多寡之别,以不定量的为例,少的少到:一眼眼、一屑屑、一点点、一米米,真是“克气头”;多的多到“一塌括子、亨不冷打”,大有秋风扫落叶般的壮阔气势。

  有的量词来自动作:一捆稻柴、一把榔头、一张嘴(吃饭说话必须张口)……还有“包、挂、发”等动词都可作量词。有的来自物体的形状:一粒长生果、一串大闸蟹……有的来自位置:一顶帽子(覆于头顶)。来自事物的部分:一段甘蔗、两集电视连续剧。取用部分表示整体:一口井、一杆秤、一根葱。用等级作量词:二“等”奖、十六“层”楼。用次数作量词:一“顿”饭、跑两“趟”、看了三“遍”、一“番”手脚两“番”做,北方话“真有两下子”!无锡却说“蛮有三来兴”!以容器(载体)作量词:一调羹鱼汤、半镬子菜饭、一板车石灰……

  除上述本地土特产量词外,还有进口货量词:一听罐头的“听”、一吨黄沙的“吨”,都是英语的译音,还有表示长度的“米”、重量的“克”等等,之于“中外合资”的量词则有“吨公里”(复合量词)等。

  戏曲中敲打梆子“笃笃笃”,无锡话中也用进了这个铿锵有力的“笃”字:一笃墨、两笃眼泪、一笃水滴勒油瓶里……多么有声有色,简直把情景讲活了,似有古典诗词“雨‘打’芭蕉”、“冻雨‘敲’窗”的神韵,这是无锡方言的艺术,而特地把“笃”字从象声词“聘请”过来“兼任”量词,则是邑人的独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文化—吴语趣谈—无锡方言中的量词
说起量词,邑人酷爱使用“只”字,书面语言“一羽信鸽、一方砚台、一艘轮船”和外地人说的“一块手表、一台电视机、一头牛”,无锡口头语都以“只”来表量,大到飞机小到蚊子,都用“只”,还有像听得见捏勿着的歌也叫“只”,甚至连颜色也叫“只”:“伊只颜色好看得!”客观事物多如恒河沙数,量词必然也就丰富多彩。它有个体和集体之分,所表述的事物有多寡之别,以不定量的为例,少的少到一眼眼、一屑屑、一点点、一米米,真是“克气头”;多的多到“一塌括子”“亨不冷打”,大有秋风扫落叶的壮阔气势。有的量词来自动作:一捆稻柴、一把榔头、一张嘴(吃饭说话必须张口)、一帖膏药,还有“包、挂、发”等都可作量词。有的来自形状:一粒长生果、一串大闸蟹……来自位置:一顶帽(覆于头顶)……用次数作量词:一顿饭、跑两趟、看了三遍、杭一记(价格昂贵、忍痛)、“一番手脚两番做”,北方话赞语“真有两下子!”无锡话却说“蛮有三来兴!”……用容器...
· 吴文化—吴语趣谈—无锡俗语中的“讨”
在无锡俗语中,我们常常听到带有“讨”字的熟语,或二三字,或四五字,简短、定型、富于表现力。它是无锡方言语汇宝库中很有特色的习惯用语。对于“讨”字我们首先想到的意思是:索取、请求、乞求、乞讨,如“讨教”、“讨饶”、“讨债”、“讨饭”、“讨救兵”(比喻急于求得援助)……它还有讨伐、征伐、声讨的意思,《史记·秦始皇本纪》:“皇帝哀众,遂发讨师。”又有探求、研究的意思:讨论、商讨、探讨、研讨……鲜为人知的是“讨”还有治理、整顿之意。如“在军,无日不讨军实而申儆之(《左传·宣公十二年》)。”“讨”字带着各种意义,进入邑人口语,如含有“寻找”义或“寻求”义:“讨生活吃”,自作自受的“讨打”、“讨骂”等。“探听”义:“讨口风”。娶义:“讨老婆”、“讨新娘子”、“讨媳妇”。“取”义:“讨个吉利”。又含“费”义:“讨手脚”,指给人添麻烦,亦即“费手脚”之意,但不同于“越帮越忙”,因为它毫无“帮”的成分。从上...
· 吴文化—吴语趣谈—无锡俗语中的“马”
无锡俗语带进“马”字,显得生动,并富于表现力。邑人善于把丰富的内容,用高度浓缩的语言表现出来,所以它还具有惊人的概括力。如“露马脚”(露出破绽);“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要求极不合理);“好马不吃回头草”(比喻有志气的人不肯走回头路);“拉着黄牛就是马”。外地也有类似的俗语,如“无牛捉了马耕田”、“拉着黄牛当马骑”、“无牛狗耕田”……都是比喻找不到合适的人,随便拉一个来凑合一下;“牛头不对马嘴”(北方则说“驴唇不对马嘴”),指毫不吻合,大相径庭。当邑人说到必须经过长期考验才能识别人品时,往往要讲“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话源自《醒世恒言》第三十五卷,那前面两句是:“云端看厮杀,毕竟孰输赢?”由于长久反复运用,此话已在无锡俗语中扎下了根。无锡俗语极富形象性,除上述的外,还有如“马屁拍勒马脚上”;“……走马灯———又来了”;引用象棋术语的“马后炮”(相似于“落过仔雨撑伞”),借来比...
· 吴文化—吴语趣谈—无锡俗语中的“腔”
人体有胸腔、腹腔、口腔、鼻腔……音乐戏曲有秦腔、昆腔、梆子腔、高腔、花腔……说话的腔调有京腔、湖北腔、学生腔……这腔那腔,“腔”字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我们的无锡俗语。最能振奋人心的首推“满腔热血”。但是带“腔”俗语却是贬义的多,其中批评“南腔北调”算是最客气的了。其他请听:勿像腔、装死腔、勿搭腔(互不理睬)、娘娘腔(说话表情和动作带有女人姿态,系嘲称)、呒搭腔(同“呒搭头”,指靠勿拢,难相处,不值得交往)、打官腔(训起人来装腔作势,讲起话来冠冕堂皇)、油腔油调……“异腔怪调、死腔怪调、贼腔怪调”,这三条常用语仅一字之差,细细体味,有同有异。“瘪三腔”,是骂人语,因为瘪三是旧时城市中的无业游民,专以乞讨偷窃抢夺为生。“喇叭腔”,是指把事情搞砸了搞糟了。据说从前有个诨名“弯喇叭”的人,后来由于不停地吹奏,力竭而亡,所以后来人们把不顺利的搞坏了的事称作“弯喇叭”,“喇叭腔”由此引申而来。带“腔”俗语...
· 吴文化—吴语趣谈—无锡俗语中的“吃”
“吃”在古代是口吃(说话结巴)、吃吃(笑声)的意思,而把吃东西的“吃”写作“口契”。“民以食为天”,“吃”在生活中至关重要。它囊括了咀嚼(吃零食、吃饭)、饮与喝(吃茶、吃老酒)、吞(吃药片)、吸(婴儿吃奶)……因此带有“吃”的常用语特别多:吃勿惯、吃勿来、吃独食、吃干饭、吃闲饭(不做生活白吃饭)……还有职业代称:吃油腻饭、吃开口饭、吃百家饭(到处串门劳作谋生)……这些“吃”都是本义。在本义这个中心意义上,又辐射出了派生义(引申义):消灭(棋语“吃小卒子”)、耗费(吃力)、吸收(农田吃水,纸张吃墨)、受与挨(吃瘪、吃生活、吃毛栗子、吃夹档、吃批评、吃亏、吃得消、吃介),还有吃勿住(承受不起支持不了)、吃轧头(受斥责受气)、吃重(载重或担负艰巨责任)……有的似吃非吃,属于喻指,如吃迷魂汤(喻指受人迷惑而糊涂)、吃小灶(喻指受特殊待遇)、吃现成饭(喻指坐享其成)、吃肉头(占老实人的便宜)、吃鸭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