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吴语趣谈—无锡俗语中的“汤团”
无锡方言中的“汤团”,有别于团子、瘪子团和小圆子,但它们的主要原料都是米粉,所以它们是“同族至亲”。
著名作家林斤澜提及京版作家爱吃“无缝”汤圆,他们往往信步夜市,在“灯火阑珊处”,“蓦回首”乃“众里”吃过“千百度”。林斤澜说“汤圆,字汤团,号元宵”,无锡话里的“汤团”原来是“汤圆”的“字”啊!北京和广州的“汤圆”才是其正宗大名。但两者同样是以糯米粉等做成的球形食品。
不过,无锡称“汤团”同样精确、明白——团者,圆形也。如“团扇”、雌蟹的“团脐”、球状的“饭团团”、椭圆形的“粢饭团”……古时《八公山赋》早就这样说过:“挂皎月而常团。”
汤团也好,汤圆也好,都有一个“汤”字。古代指沸水为“汤”,现在常用的成语“赴汤蹈火”、“扬汤止沸”,这个“汤”还是古义。又可解释为水大的样子:“汤汤(sh an g sh an g)”。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写道:“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但在现代汉语中,“汤”主要是用来表示食物的汁水,如:菜汤、鸡汤、米汤、豆腐汤……
方言不同,名称也就不同,如“宁波汤团”,四川成都“赖汤圆”,都是名牌。还有作家梁实秋当年在北平吃的加豆沙馅的糯米团子,名叫“爱窝”或“爱窝窝”。
邑人所说的汤团,一般是有馅心的,如豆沙、菜猪油、肉、芝麻……也有没馅的实心汤团,至于引申出来的“空心汤团”是指没有兑现的许愿。无锡方言称油条为“油炸桧”,反映出人们对宋朝奸臣秦桧的仇恨心态。汤团同样如此,约90年前人们曾称之为“元(袁)宵(消)”,意为:的窃国大盗袁世凯必定灭亡。当时,称帝的袁世凯气急败坏地曾一度禁称“元宵”,改称“汤圆”。
邑人在元宵节吃汤团的风俗,历史悠久,古时称汤团为“团子”(氽勒汤里格团子),后来改称“汤团”,这名称成为象征全家团圆幸福美满的吉祥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