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吴文化—吴语趣谈—无锡方言里的鸟兽虫语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71
转发:0
评论:0
吴文化—吴语趣谈—无锡方言里的鸟兽虫语,对于大千世界中纷纭复杂的事物,我们无锡方言往往以动物来比拟,状物传神,出奇的

  对于大千世界中纷纭复杂的事物,我们无锡方言往往以动物来比拟,状物传神,出奇的精彩,令人拍案叫绝,怪不得邑人钱钟书在《围城》中用进了不少无锡话,为小说增色。

  无 锡日常方言中,一有动物“亮相”,顿时活龙活现,煞是妙趣横生,生动、诙谐、通俗、恰到好处。如淋得一副狼狈相的“落汤鸡”、吃了苦头记勿牢的“青肚皮猢狲”、脚底搽油的“白脚花狸 猫”、口气忒大的“大嘴老乌”、窝囊萎靡的“偎灶猫”、所用时间短得好比“杀只虾”。还有如:“嘴说勿要,手像龙爪”———言行不一;“鸡鹅鸭鸟”———写的字实在不敢恭维;“阿狗 阿猫都会做格”———技艺没啥难度;“川条钓白鱼”———门槛精到九十六;“一缸黄鳝一条鳅”———弄得极不安顿……

  “小猪罗罗”是对胖娃娃的爱称;“小八哥”则是对奶声奶气能 讲会说的幼童的夸奖;对自家“心肝头”似骂实赞:“皮猢狲!”皮到什么程度?上天少一张梯。忘年交游嬉戏被称作“老鼠伴同年伴”;不识愁滋味的人叫做“快活鬃牲”……

  再来看琳琅 满目的食品,种种妙喻,各具特色:面癞团、独脚蟹(蚕豆发芽豆)、红烧狮子头、瘪虱瓜子、素鸡,以及从前卖过的油老鼠、老虎脚爪等,外加一个袖珍小吃摊———骆驼担。

  无锡俗话善 于运用夸张修辞,恰如学者陈望道所说:“张皇夸大”。如以“蛳螺壳”来比喻空间之小;以“蚂蚁传”渲染多人运物的场面;以“老虎也打得煞格”夸赞身强力壮……

  无锡话与北方话有时 同样内容说法不同,如锡谚“拿老乌(鸦)捉勒树上做窝”(赶鸭子上架);牛头不对马嘴(驴唇不对马嘴)等。有些语汇,到了无锡俗话里,一反文绉绉的味道,令人一听就懂,听起来刮辣风 脆。如杀只鸡拨勒猢狲看看(杀鸡警猴);山中无老虎,猢狲称大王(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鸡头眩(头昏脑胀);吃勿着黄狼要吃鸡(无奈而迁怒他人);死蟹一只(束手无策);象牙 筷上扳雀丝(吹毛求疵);田鸡跳勒戥盘里(自称自赞)等。

  无锡俗语表达力强,明白通透,精确贴切,干净利落,真是速溜之极:缩蟹头、掼死蛇、三脚猫、野鸡车、捏仔鸡毛当令箭、死 马当活马医、猪头肉三勿精、除非盐钵头里出蛆……

  无锡俗语中富于表现力的妙语,只要稍加留意,简直俯拾即是,它们如一颗颗璀璨的珍珠,闪耀着夺目的奇彩,我们同乡人人都能够“脱 口秀”的无锡方言,真好比是一座瑰丽、深邃、丰富的语言宝库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文化—吴语趣谈—无锡俗语中的“虫”
我国方言有八大类,其中的吴语就是以苏州话牗或上海话牘为代表的苏浙方言。无锡俗语就是吴方言中的一个分支。无锡俗语在状物传神方面,有着自己的特点,试以“虫”字为例。北方话把围着跟着大人转的小孩叫“小粘虫”,邑人说法迥然不同:叫做“跟屁虫虫”牗近似“拖根葱”牘,这真是土得掉渣的无锡俗语。又如笑嗔贪嘴者为“馋虫”。称嗜烟如命的人为“烟瘪虫”,“老枪”的尊容被惟妙惟肖地刻画了出来牗对千杯嫌少的酒徒则称之为“干煞酒甏”牘。“我又不是他肚皮里格蛔虫”牗怎么能知道他的心思牽牘;“懒坯”也叫“懒惰虫”,还有和外地通用的“应声虫”、“糊涂虫”……近几年来,“虫”字一族又喜添“新秀”:电脑网络的“网虫”。外省方言里也有带“虫”的,如作家汪曾祺听到过河北人嘲笑谈吐不文雅的叫“蚂蚱打喷嚏”。善侃的北京人,为那些对某一行当咬住不放而且“吃”出点名堂的人,起了个诨名叫“虫儿”:玩古玩字画的主儿叫“古玩虫儿”,吃报纸杂志...
· 吴文化—吴语趣谈—无锡方言中的量词
说起量词,邑人酷爱使用“只”字,书面语言“一羽信鸽、一方砚台、一艘轮船”和外地人说的“一块手表、一台电视机、一头牛”,无锡口头语都以“只”来表量,大到飞机小到蚊子,都用“只”,还有像听得见捏勿着的歌也叫“只”,甚至连颜色也叫“只”:“伊只颜色好看得!”客观事物多如恒河沙数,量词必然也就丰富多彩。它有个体和集体之分,所表述的事物有多寡之别,以不定量的为例,少的少到一眼眼、一屑屑、一点点、一米米,真是“克气头”;多的多到“一塌括子”“亨不冷打”,大有秋风扫落叶的壮阔气势。有的量词来自动作:一捆稻柴、一把榔头、一张嘴(吃饭说话必须张口)、一帖膏药,还有“包、挂、发”等都可作量词。有的来自形状:一粒长生果、一串大闸蟹……来自位置:一顶帽(覆于头顶)……用次数作量词:一顿饭、跑两趟、看了三遍、杭一记(价格昂贵、忍痛)、“一番手脚两番做”,北方话赞语“真有两下子!”无锡话却说“蛮有三来兴!”……用容器...
· 吴文化—吴语趣谈—无锡方言中的“形容词”
无锡方言中的“形容词”是无锡老百姓在日常口语中的“口头禅”,生动有趣,丰富了语言的内涵,既雅致又发噱,是无锡方言中丰富的语言遗产。今将部分“口头禅”列下,以飨读者。由于方言在写法和解说上,难免有所出入,仅作参考。结棍———厉害。翘辫子———死亡。恶形恶状———形容做出不堪入目的事情。腊塌精光———一无所有。勒煞吊死———死磨硬缠不能变通。勿做猪头三———指不上当受骗。一塌刮子———完全、彻底。老趟戏———老一套、不是新花样。缩蟹头———形容人小气、无胆量。要紧勿煞———迫不及待。吓煞快———突受惊吓。七勿老三牵———不按规矩办事。勿像腔———做事不上规矩。三脚猫———技术不精。老价三———形容物品贵重。煞死———一定、坚决。火烧眉毛———形容事情紧急。青肚皮猢狲———指不吸取教训。戳空枪———形容欺骗。扳雀丝———鸡蛋里挑骨头之意。腊赤金黄———形容金黄光彩迷人。贼塌嘻嘻———嘻皮笑脸,不...
· 吴文化—吴语趣谈—无锡俗语中的“讨”
在无锡俗语中,我们常常听到带有“讨”字的熟语,或二三字,或四五字,简短、定型、富于表现力。它是无锡方言语汇宝库中很有特色的习惯用语。对于“讨”字我们首先想到的意思是:索取、请求、乞求、乞讨,如“讨教”、“讨饶”、“讨债”、“讨饭”、“讨救兵”(比喻急于求得援助)……它还有讨伐、征伐、声讨的意思,《史记·秦始皇本纪》:“皇帝哀众,遂发讨师。”又有探求、研究的意思:讨论、商讨、探讨、研讨……鲜为人知的是“讨”还有治理、整顿之意。如“在军,无日不讨军实而申儆之(《左传·宣公十二年》)。”“讨”字带着各种意义,进入邑人口语,如含有“寻找”义或“寻求”义:“讨生活吃”,自作自受的“讨打”、“讨骂”等。“探听”义:“讨口风”。娶义:“讨老婆”、“讨新娘子”、“讨媳妇”。“取”义:“讨个吉利”。又含“费”义:“讨手脚”,指给人添麻烦,亦即“费手脚”之意,但不同于“越帮越忙”,因为它毫无“帮”的成分。从上...
· 吴文化—吴语趣谈—无锡俗语中的“马”
无锡俗语带进“马”字,显得生动,并富于表现力。邑人善于把丰富的内容,用高度浓缩的语言表现出来,所以它还具有惊人的概括力。如“露马脚”(露出破绽);“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要求极不合理);“好马不吃回头草”(比喻有志气的人不肯走回头路);“拉着黄牛就是马”。外地也有类似的俗语,如“无牛捉了马耕田”、“拉着黄牛当马骑”、“无牛狗耕田”……都是比喻找不到合适的人,随便拉一个来凑合一下;“牛头不对马嘴”(北方则说“驴唇不对马嘴”),指毫不吻合,大相径庭。当邑人说到必须经过长期考验才能识别人品时,往往要讲“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话源自《醒世恒言》第三十五卷,那前面两句是:“云端看厮杀,毕竟孰输赢?”由于长久反复运用,此话已在无锡俗语中扎下了根。无锡俗语极富形象性,除上述的外,还有如“马屁拍勒马脚上”;“……走马灯———又来了”;引用象棋术语的“马后炮”(相似于“落过仔雨撑伞”),借来比...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