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吴文化—吴语趣谈—高淳方言将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209
转发:0
评论:0
吴文化—吴语趣谈—高淳方言将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淳方言属古吴语,与现代吴语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即便同是

  高淳方言属古吴语,与现代吴语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即便同是高淳方言,内部也有较大区别。据初步考证,早在63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土生土长的高淳人就开始用原始的高淳方言交流,至今这里还流传着不少唐音。前不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组顾问沈澈在视察高淳非物质文化遗产时认为,高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是中国民俗文化的“富矿区”,尤其是高淳方言,在全国独无仅有。谈到高淳方言的现状,该县县委副书记束建民介绍说,随着交通的日益发达,外来人员的逐步增多,普通话的进一步普及,高淳方言面临的威胁日趋严重,必须加以搜集整理、拯救保护。为此,该县成立了专门班子,抽调一批教育、文化界的老同志对高淳方言进行科学、全面、典型的搜集整理,撰写《中国的高淳方言》一书,并以此为脚本,制作录像带。待全面搜集结束后,该县将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地中海饮食将申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华网马德里7月19日电(记者方长平)西班牙关于申报地中海饮食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议近日被欧盟国家农业部长通过,申报程序即将启动。西班牙农业和渔业大臣埃莱娜・埃斯皮诺萨说,西班牙的建议得到了法国、希腊、意大利和葡萄牙的大力支持,其他欧盟国家也表示赞同。地中海饮食基金会将负责就此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详细报告。埃斯皮诺萨表示,地中海饮食是一种健康饮食法,但尚未广为人知。通过申报过程,可以扩大地中海国家农产品的知名度,促进农产品出口。此间媒体报道说,地中海饮食这一概念是美国教授安瑟洛・基斯上世纪60年代提出的。地中海饮食以橄榄油、各种谷物、水果、鱼、干果、鸡蛋和奶制品等为主要原料。基斯在对饮食习惯和心血管疾病之间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后得出结论说,习惯地中海饮食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比其他人低得多。
· 吴文化—吴语趣谈—吴语食趣
吴语是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它,有些有趣的事可说。一是吴语有古、今吴语之分。古吴语指自太伯奔吴后最早地域的吴语。这里包括第一站镇江东的大港及今句容长江边的宝华山一带(有出土文物印证),以及由镇江东东至无锡,南至安徽当涂、江苏溧阳、宜兴等地形成的一片地域;今吴语则指以太湖为中心,包括杭州、上海、苏州、镇江、芜湖等地的扩大了范围的吴语(最远可以西至安徽铜陵、江西上饶)。二是今天的吴语区为何西界为江苏丹阳,安徽铜陵、芜湖,江苏南京、镇江为什么基本上不说吴语了呢?这跟上述说法是否矛盾?不矛盾,今天的吴语区在范围上确实有变化,其原因是东晋时五胡乱华,北方人士纷纷南下投奔东晋皇帝,过江第一站便是镇江,所以先使镇江话北化,而在南京方面,尽管开始时宰相王导为了拉拢当地人士,也曾学说吴语,但由于整个朝廷处于强大的北方话氛围中,所以最终还是吴人向北人靠拢,学北方话,不仅镇江南京如此,也改造了安徽芜湖、铜陵...
· 青竹冷氏太祖长拳将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青竹冷氏太祖长拳将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认真贯彻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苍山县文广新局遵照市文广新局的工作部署,加大对县境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和项目申报工作力度,对处于濒危状况的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专项调查,经初步调查将青竹冷氏长拳列为亟待抢救、保护、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竹冷氏太祖长拳来自宋太祖赵匡胤所创的太祖长拳,广泛流传于我国北方。整套拳路演练起来,驾势大而开朗,豪迈奔放,为中国武术界“六大名拳”之一。太祖长拳系冷氏家族的世袭拳法,是第十三世冷氏先祖于明朝万历年间传至山东琅琊,落户于青竹村,故为一代师祖,追其溯源距今400多年的历史。青竹冷氏太祖长拳拳法形式以对打为主,其风格特征,套路严谨,动作舒展,招式鲜明,步法灵活,不拘陈迹,刚柔并济,虚实并谦,行拳过步,长打短靠,爆发力强。长期以来,太祖长拳经过冷氏几代人的演练,生生不息,仍保持着太祖长拳的正宗打法,独树一...
· 青浦民间茶道已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柴板响声大/茶水香油糯/阿婆阿婶闲话多。”青浦商榻镇,昨天12点半吃过中饭,住在一条街上的八个老婆婆来到金兰宝婆婆家吃茶咯!茶水不断添,茶点就是自家腌的咸菜萝卜干,小屋子里不停传出“哈哈”的笑声。岁月悠悠,转眼间商榻的婆婆们喝这“阿婆茶”已有整整700年了。上世纪80年代,华东师范大学的陈勤健教授等一行人来到商榻,“阿婆茶”引起了专家的注意。时隔20多年,去年,青浦区各个乡镇开始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时普查员并没有申报“阿婆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审核专家,陈教授想到了“阿婆茶”这种民间生活茶道,他建议普查员再去看看商榻“阿婆茶”,并将它作为文化遗产进行申报。去年开始,调查员重新深入民间,流传了700多年的“阿婆茶”终于浮出水面。在商榻采访时,77岁的商榻“故事大王”凌林生说,“我伲商榻人全是喝‘阿婆茶’长大的,我们希望这种古老的文化能保护起来,源远流长。”本报记者顾佳实习生陶捷一杯...
· 吴文化—吴语趣谈—无锡方言中的量词
说起量词,邑人酷爱使用“只”字,书面语言“一羽信鸽、一方砚台、一艘轮船”和外地人说的“一块手表、一台电视机、一头牛”,无锡口头语都以“只”来表量,大到飞机小到蚊子,都用“只”,还有像听得见捏勿着的歌也叫“只”,甚至连颜色也叫“只”:“伊只颜色好看得!”客观事物多如恒河沙数,量词必然也就丰富多彩。它有个体和集体之分,所表述的事物有多寡之别,以不定量的为例,少的少到一眼眼、一屑屑、一点点、一米米,真是“克气头”;多的多到“一塌括子”“亨不冷打”,大有秋风扫落叶的壮阔气势。有的量词来自动作:一捆稻柴、一把榔头、一张嘴(吃饭说话必须张口)、一帖膏药,还有“包、挂、发”等都可作量词。有的来自形状:一粒长生果、一串大闸蟹……来自位置:一顶帽(覆于头顶)……用次数作量词:一顿饭、跑两趟、看了三遍、杭一记(价格昂贵、忍痛)、“一番手脚两番做”,北方话赞语“真有两下子!”无锡话却说“蛮有三来兴!”……用容器...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