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吴语趣谈—无锡俗语中的镶字
吴文化—吴语趣谈—无锡俗语中的镶字,镶字是一种积极修辞,它是用嵌进的几个虚字,来拖长紧要的字,目的是为了要把话语
镶字是一种积极修辞,它是用嵌进的几个虚字,来拖长紧要的字,目的是为了要把话语说得舒缓些或者郑重些,以便引起读者听者的注意。
在无锡俗语中常见的是镶进一二个数字,起到了延音加力、渲染气氛的作用,如七张八嘴、三当六对面、半二勿尴尬、七搭八搭、五颜六色、七揪揪八拉拉、七高八低、七手八只脚、七梗八十调……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三里写道:“三头六臂擎天地,忿怒哪吒扑帝钟。”“头臂”中嵌入“三六”两字,气势大为增强,可见古人非常讲究镶字。
为了把话说得舒缓和郑重,邑人在口头语言中有时嵌入文言虚词,如“神糊”镶进两个“之”字成为“神之糊之”,构成一条无锡方言中的惯用语。 书面语言“学而时习之”、“一言以蔽之”以及“听之任之”、“冤哉枉也”等,均属此法。郭沫若描绘童年时教世界地理的先生“写些古而怪之怪而古之的奇字,用些颠而倒之倒而颠之的奇句”。虚词的巧妙镶嵌,使那位“古怪”的先生跃然纸上。
镶字还能起修饰作用,使得语言生动活泼,更富于表现力和吸引力,如下列无锡俗语中的惯用语: 煞痒嵌入勿勿(勿煞勿痒)前后嵌入人背(人前背后)尴尬嵌入不不(不尴不尬)头脑嵌入油滑(油头滑脑)手脚嵌入大大(大手大脚)所加字眼不同,意思也就各异。
如无锡俗语中常见的“东想西想”是指想这想那;“瞎想瞎想”是指胡思乱想;“横想竖想”是指反复考虑;而书面语言“左思右思”则是说的权衡思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文化—吴语趣谈—带数字的无锡俗语
俗语中用进数字,会不会使人感到枯燥乏味呢?答案是:不会!恰恰相反,还有着奇妙的作用呢!把系列事物概括在一个带有数字的词语中,能使语言精炼,如“三好”、“四化”、“五爱”、“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是一种使语言经济的手段。巧用数字能使语言产生有趣的诙谐效果,如用手抓吃食物,邑人往往笑谓“五爪金龙”,给人以生动形象的语感,而“嘴说勿要,手像龙爪”虽然也讲手指,但明显地多了一层意思,饱含讽喻谐谑的意味。有的押韵顺口,明白晓畅,易记易说,如“二八十六,四四也是十六”(反正都一样);“三六九现到手”,是说好处现捞,到手为快(而“三六九等”则是指分有若干等级)……有些俗语全用数字构成,显得别致有趣,如借用自珠算口诀的“三一三十一”(平均负担);“三三七”(有点小本事,但欠精通,义近“三脚猫”、“猪头肉三勿精”);(不管)“三七二十一”,指不去多加考虑……这里数字已转化成别种意义,给人以新鲜...
· 吴文化—吴语趣谈—无锡俗语中的六字句
谚语是人民群众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知识和体验的总结。其中的六字句短小精悍,像“压缩”过似的凝炼。如:一朝生两朝熟、人是铁饭是钢、有个早磨个晚、红眉毛绿眼睛、生姜树上结格、金乡邻银亲眷、落过仔雨撑伞……有的像警句一样寓意深刻,发人深省,足以用来指导行动:坐得正立得稳、勿要气只要记、一步一个脚印、长计划短安排、人吵生肉炒熟、心要热头要冷、吃一堑长一智……有些民谚其实是源于古籍的箴言,在邑人口头上很少听到:满招损谦受益、先虑败后虑胜、木有本水有源、言顾行行顾言、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言必信行必果、勤有功嬉无益……六字句押韵顺口,琅琅成诵,富于和谐的音乐性:一而再再而三、长木匠短铁匠、横竖横拆牛棚、冷打锡热打铁、长一码大一码、天不怕地不怕……另一些句式整齐、音节匀称的虽不用韵,照样有节奏感,如音节为“三三”的:饿剃头饱氵忽浴、亲兄弟明算账、高勿来低勿凑、一是一两是两、你上吊他...
· 吴文化—吴语趣谈—无锡俗语中的“讨”
在无锡俗语中,我们常常听到带有“讨”字的熟语,或二三字,或四五字,简短、定型、富于表现力。它是无锡方言语汇宝库中很有特色的习惯用语。对于“讨”字我们首先想到的意思是:索取、请求、乞求、乞讨,如“讨教”、“讨饶”、“讨债”、“讨饭”、“讨救兵”(比喻急于求得援助)……它还有讨伐、征伐、声讨的意思,《史记·秦始皇本纪》:“皇帝哀众,遂发讨师。”又有探求、研究的意思:讨论、商讨、探讨、研讨……鲜为人知的是“讨”还有治理、整顿之意。如“在军,无日不讨军实而申儆之(《左传·宣公十二年》)。”“讨”字带着各种意义,进入邑人口语,如含有“寻找”义或“寻求”义:“讨生活吃”,自作自受的“讨打”、“讨骂”等。“探听”义:“讨口风”。娶义:“讨老婆”、“讨新娘子”、“讨媳妇”。“取”义:“讨个吉利”。又含“费”义:“讨手脚”,指给人添麻烦,亦即“费手脚”之意,但不同于“越帮越忙”,因为它毫无“帮”的成分。从上...
· 吴文化—吴语趣谈—无锡俗语中的“马”
无锡俗语带进“马”字,显得生动,并富于表现力。邑人善于把丰富的内容,用高度浓缩的语言表现出来,所以它还具有惊人的概括力。如“露马脚”(露出破绽);“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要求极不合理);“好马不吃回头草”(比喻有志气的人不肯走回头路);“拉着黄牛就是马”。外地也有类似的俗语,如“无牛捉了马耕田”、“拉着黄牛当马骑”、“无牛狗耕田”……都是比喻找不到合适的人,随便拉一个来凑合一下;“牛头不对马嘴”(北方则说“驴唇不对马嘴”),指毫不吻合,大相径庭。当邑人说到必须经过长期考验才能识别人品时,往往要讲“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话源自《醒世恒言》第三十五卷,那前面两句是:“云端看厮杀,毕竟孰输赢?”由于长久反复运用,此话已在无锡俗语中扎下了根。无锡俗语极富形象性,除上述的外,还有如“马屁拍勒马脚上”;“……走马灯———又来了”;引用象棋术语的“马后炮”(相似于“落过仔雨撑伞”),借来比...
· 吴文化—吴语趣谈—无锡俗语中的“腔”
人体有胸腔、腹腔、口腔、鼻腔……音乐戏曲有秦腔、昆腔、梆子腔、高腔、花腔……说话的腔调有京腔、湖北腔、学生腔……这腔那腔,“腔”字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我们的无锡俗语。最能振奋人心的首推“满腔热血”。但是带“腔”俗语却是贬义的多,其中批评“南腔北调”算是最客气的了。其他请听:勿像腔、装死腔、勿搭腔(互不理睬)、娘娘腔(说话表情和动作带有女人姿态,系嘲称)、呒搭腔(同“呒搭头”,指靠勿拢,难相处,不值得交往)、打官腔(训起人来装腔作势,讲起话来冠冕堂皇)、油腔油调……“异腔怪调、死腔怪调、贼腔怪调”,这三条常用语仅一字之差,细细体味,有同有异。“瘪三腔”,是骂人语,因为瘪三是旧时城市中的无业游民,专以乞讨偷窃抢夺为生。“喇叭腔”,是指把事情搞砸了搞糟了。据说从前有个诨名“弯喇叭”的人,后来由于不停地吹奏,力竭而亡,所以后来人们把不顺利的搞坏了的事称作“弯喇叭”,“喇叭腔”由此引申而来。带“腔”俗语...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