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吴文化—学人散议—程伟元与《红楼梦》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66
转发:0
评论:0
吴文化—学人散议—程伟元与《红楼梦》,《红楼梦》是曹雪芹呕心沥血创作出的不朽名著,遗憾的是他仅写了八十回,病魔和贫

  《红楼梦》是曹雪芹呕心沥血创作出的不朽名著,遗憾的是他仅写 了八十回,病魔和贫困便夺走了他的生命。

  我们现在读到的《红楼梦》为一百二十回本,那么后四十回是谁续 写 的呢?一般认为是高鹗所续。建国后,1954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一百 二十回本《红楼梦》,即署了曹雪芹和高鹗两人的名字,以后人民文学 出版社出版的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也是这样署名的 。其实,整理补 缀后四十回的还有另一人,这人便是程伟元。

  程伟元,字小泉,苏州人,能诗文,擅书画,科场失意,一生未仕 ,曾经商,当过书店老板,书店在苏州和北京两地联号,程 伟元为业务 经常来往京苏间。乾隆末,寓居北京。嘉庆五年为盛京将军晋昌幕僚, 时相唱和,替晋昌编过《且住草堂诗稿》。寓京期间与高鹗结识,并广 泛搜集曹雪芹《石头记》原著八十回各 种抄本。经过多年搜集后,偶获 “漶漫”的残稿后四十回,欣喜之余,遂邀请高鹗分工整理,程伟元负 责前八十回诸种抄本的汇校、厘剔和裁补,高鹗分担后四十回的文字厘 订与补缀。现在出 版的一百二十回本后四十回也并非全是高鹗续写。

  乾隆五十六年(1791)程伟元将前八十回及增补的后四十回续稿用 活字版排印,以“萃文书店”之名出版,书名《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 。 这个印本,后来红学研究者称为“程甲本”。在程甲本印刷期间,程 伟元又搜集到一些文字不同的传抄本,他认为后得的抄本在文字上比前 所得之抄本要好。翌年,也就是乾隆五十七年,程伟 元与高鹗又继续改 动前八十回文字和情节,修补后四十回续稿,对原作作了一次“补遗订 误”的工作,仍由萃文书店以同书名印行,世称“程乙本”。程甲本在 程乙本问世后,不再刊行,现在 比较难觅,视为珍品。还有一个“程丙 本”,系指台湾青石山庄影印乾隆壬子木活字本。程丙本与程乙本大体 相同,仅少数回目和文字略加变更。人民文学出版社排印出版的一百二 十回本《红 楼梦》,基本上采用“程乙本”为底本。《红楼梦》自清代 乾隆年间印行,广泛流传至今,程伟元可说是第一个编辑和出版者,是 他开创《红楼梦》版本史上的新时期。因此,程伟元是红学史 上一位值 得重视和认真研究的重要人物。

  程伟元的书画作品流传甚少,曾发现过他作的一个扇面,画的是米 家山水,作于嘉庆六年辛酉夏,正是他客居京师任晋昌幕僚时所绘。1 974年我国 台湾今日公司画廊展出过程伟元的一幅中堂,画面是一棵松 树和柏树交缠而成的一个大寿字,推断大概是祝贺某夫妇双寿所绘。上 款已毁,落款署“古吴程伟元祝绘”,钤有两方印章,一为圆 形朱文“ 伟元”;一为方形白文“小泉”,右下角钤一押角印“小泉书画”,方 形白文。这幅画乃是研究程氏生平和创作的宝贵资料,可惜原作难以见 到。近年,辽宁省辽阳市的文物考古人员 在其所藏文物中新发现出程伟 元的一幅《双松并茂图》,画面由两株苍劲挺拔枝叶繁茂的松树组成, 画上钤有两颗程伟元的名章,裱在一个七折的雕花立屏上。从绘画内容 及美学风格上看,《 双松并茂图》同上述台湾展出的那幅《祝寿图》颇 为一致。根据立屏上有关题款推断出,此画是为祝贺王尔烈七十寿诞而 作,时间是清嘉庆元年。王尔烈是当时政界和文坛声名显赫的人物,而 程伟元能够与他有交往,跻身于上流社会圈,足见他决非是一位平庸的 书商。我们期待有关程伟元的身世生平资料还会有更多的发现,推进我 国“红学”的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文化—学人散议—迷信与卜术
看风水,求神问卜之事,说它荒唐之极,如今相信它的人却还不少,其中不乏国家干部、公司老总。笔者近来翻阅古籍,更知此风其来有自,不过是封建时代的“沉渣”在合适气候下的重新泛起。大量古史记载,所谓巫神鬼怪,阴阳八卦,玩的都是一些骗术。风水之术,过去叫做“堪舆”,《清朝野史大观》载,浙江湖州县邑诸生姚某,因官司逃至山东青州,穷极无聊,与客栈店主勾结,将胶质青龙埋入荒地,自己假装成风水先生,给附近地主看坟上有否瑞气,“行至一地,故作惊异状”,说该地为“龙脉所系”,并动员地主掘地验明真伪,果得土龙,于是选中此卦旆亟梗员Vぷ铀锓苫铺诖铩?结果姚某空得千金报酬,回去与店主三七开分了。古代借神仙的名义敛财的事,历朝比比皆是,无数神明灵异的事大抵是少数人“制造”出来的。唐代《幻异志》记佛光的事甚有意思,那时四川大慈寺清冷静谧,其主持忽而想出个念头,说是某月某日天睛,庙里菩萨显灵,有“佛光”可证,消息传开,...
· 吴文化—学人散议—“三益”与“四箴”
儿提时代,我上的是私塾。还记得老先生曾要我背写一副对联:“择友须求三益,克己宜守四箴。”因为老先生没开讲,所以尽管背得滚瓜烂熟,而对什么是“三益”,何为“四箴”,却不知其意。直到后来才知道,老先生是借这副言简意丰的对联,要我们从小就懂得怎样交友与做人的道理。“三益”与“四箴”都有它的来历。孔子在《论语·季氏》中说,人有3种有益的朋友、3种有害的朋友。“三益”是指3种有益的朋友:正直的朋友、诚实的朋友和博闻多识的朋友,而不要结交谄媚逢迎者、看风使舵者、花言巧语者。“四箴”即4句箴言,出自宋代张方平《礼记·曲礼》,这4句箴言是: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只有牢记这4个“不可”,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才不致沉湎于酒色,才能不断进取,才不致乐极而生悲。此联历经千年,而今读来,并未给人过时的感觉,用以指导人们的行为,我以为仍是可取的。
· 吴文化—学人散议—李绅与惠山
入编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的《悯农》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谓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可是很少有人知道他是唐代诗人李绅在无锡惠山写就的。李绅(722—846年)无锡梅里人。他幼年丧父,从小贫苦,寓居惠山读书。惠山寺的香火梵音和天下第二泉甘冽的泉水熏淘了他的心田。他勤奋好学,诲书不倦,常常悄悄潜入惠山寺内翻阅经书以满足其旺盛的求知欲望,以致被僧人误解而遭殴辱。苦寒换得梅花香,后来李绅工诗善书,考上进士,功成名就,官至尚书左仆射,与元稹、李德裕齐名,时称禁中“三俊”。白居易因其人小才高称他“苦教短李伏歌行”。李绅非常熟悉和热爱惠山的一草一木,一泉一屋,并把惠山亲昵地称为“家山”,作有许多怀念家乡景物的诗词,如《别泉石》、《过梅李上家山》、《别双温树》、《忆惠山》等。他还把二泉水称作“人间灵液”带到京都洛阳送给同僚李德裕等品尝,使二泉水誉满京城。李绅在当地方官时很重视农桑...
· 吴文化—学人散议—吴地的墩
江阴考古新发现中有一个高城墩良渚文化遗址,由此想起历来在太湖地区发现的古文化遗址多半出自“墩”。新石器晚期文化遗址有锡山施墩、葛埭桥的庵基墩,吴县的窑墩和澄墩。马家浜文化遗址有常州的圩墩,张家港的老烟墩、蔡墩和韩墩。崧泽-良渚型文化遗址有梁溪北岸的仙蠡墩、苏州张陵山的东山墩和西山墩。良渚文化遗址有上海的戚家墩,武进的寺墩、金鸡墩,横林的青墩,昆山的绰墩。马桥文化遗址有江阴云亭的望海墩……这些墩与早被破坏了的或尚未发现的高台土墩,在四五千年前的高古时代像星星一样点缀在太湖平原的周围。“平地有堆曰墩”,这些在平地上用各色土壤堆筑成的墩,最早时只是陵墓和祭坛。夏商以远,我们的祖先挖地成穴埋葬死去的酋长和民族英雄,动用数以万计的劳力堆土成陵成坛。“坛,祭场也,祭神之所”,这种高台土墩考古界称之谓“土筑金字塔”。据说武进的寺墩最高,发掘时尚高20多米,经历了无数风雨的剥蚀和人为的侵削,依然巍峨挺立。...
· 吴文化—学人散议—闲话“绝对”
所谓“绝对”,是指绝妙而又唯一的对联。乾隆才子纪晓岚曾夸海口:天下无不可对之对。不料夫人将他一军,出联:“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此联不仅难倒纪大学士,也难倒此后两百多年天下文人。更有好事者前面加一“明”字:“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难度又添一层。几年前,澳门楹联学会悬赏十万重金,向海内外征集“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下联。结果是应征稿件逾万,赏金无人配领。广东某燃气灶具厂作产品广告征联,减少内容,出联为“个个孔明诸葛亮”,放宽应对要求,同音字亦可。得奖下联是:“家家居易百(白)乐添(天)”,仔细品味,不失为佳作。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