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吴文化—古迹寻踪—睢阳血战中的张巡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96
转发:0
评论:0
吴文化—古迹寻踪—睢阳血战中的张巡,无锡惠山直街上有一座唐御史张中丞庙,庙碑上刻记着:“张中丞庙,民间俗称‘大老

   无锡惠山直街上有一座唐御史张中丞庙,庙碑上刻记着:“张中丞庙,民间俗称‘大老爷殿’……明成化九年(1496),无锡知县李恭于此建庙,屡有毁建。现建筑为清同治八年(1869)邑人集资重建。1990——1991年作保护性大修。”1995年4月1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庙为无锡市内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建筑之一。

  张巡庙前有一副叠字楹联:“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二二忠臣”,联语里面藏着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

  唐天宝年间,藩镇割据,中央集权削弱,社会矛盾尖锐,蓄谋已久的安禄山与部将史思明在范阳(今北京)举兵叛乱,击败唐军,攻陷洛阳,残害百姓。

  河南真源县令张巡是个博览群书、深谙兵法、文武双全的爱国志士。见情势危急,他义愤填膺,毅然起兵,讨伐叛贼。

  叛将令狐潮、尹子奇奉命率兵十三万猛攻睢阳城(今河南商丘市),城中太守许远向张巡紧急求救。深明大义的张巡,知道睢阳是一道挡敌的屏障,其地理位置至关重要,便毫不犹豫地率兵支援,与许远并肩杀敌,斩贼将二十余人,歼敌万余,战绩辉煌,每胜都将战利品全数分给士兵,清廉的张、许二公深受士兵拥戴。

  此时军中突然刮起一股主降黑风,张巡为了巩固阵脚,力挽狂澜,毅然下令当场斩杀六名主降将领,于是全城全军杀敌气氛激昂悲壮。

  太守官位高于知县,但爱国志士许远非常佩服张巡才能,从全局考虑,诚挚地恳请张巡来当主帅,张坚辞不受,许远认真严肃地要求:“请将军以国事为重!”最后三军欢呼拥戴张巡担当主帅重任。

  光荫荏苒,时已六月,军中箭已用尽,张巡设计,在黑夜把千余个披上黑衣的草人送到城下,远处的贼兵依稀发现,以为是前来偷袭的奇兵,惊慌不已,贼将命令放箭,顿时万箭齐发,势如骤雨,如此几次。后来敌兵发觉,连呼上当,于是射箭停止。张巡又生一计,令五百壮士混夹在草人中,一起追到城下,敌兵见后大笑不止,自以为早已识破计谋,岂料一声炮响,“黑衣人”一齐呐喊,冲向敌阵,杀得贼兵哭爹喊娘,向四处拼命逃窜。贼将尹子奇气得七窍生烟,下令把睢阳城团团围住,水泄不通。这时周围城池相继降敌或失守,睢阳变成了一座孤城。但张、许二人毫不气馁,亲自擂鼓,士气高涨,杀得敌人一次次像潮水般退去。可叹的是城中粮草已尽,张巡只得派心爱战将南霁云出城求助。南霁云骑一匹赤炭马,使一条点银枪,带领三十精骑,在敌营中左冲右突,杀开一条血路,奔赴临淮向河南节度使贺兰进明求援。谁知这个总揽军政大权的地方长官,女石贤嫉能,他觉得张巡声望太高,如果给予支援,让他存活,那自己就必定会倒了官运,于是拒不发兵。南霁云的虎目不禁滴下泪来,说道:“主将(指张巡)的命令我未完成!”说罢抽刀自砍一指,举座皆惊,许多人为之热泪盈眶。次日深夜,南霁云恨恨离去,杀回围城。狡猾的叛军判断张、许已无外援,就干脆安营扎寨,围而不攻。

  至此,睢阳血战已历时一年,五万军民先后与贼将令狐潮、尹子奇大小四百余战,每战必胜,共斩贼将三百余人,歼敌十万余,此时仅存的四百余将士,弹尽粮绝,已无力再战,正如张巡庙中《重建御史中丞张公新庙碑记》所载:“卒无外援,至食尽,众溃城陷,公与许泣,慷慨受贼刃,其嚼齿骂贼……忠义激烈。”原来张巡督战时总要大呼大吼,致面皮、眼角挣裂流血;他每战都是咬牙切齿,甚至把牙齿咬碎。后来逆贼用刀撬开张巡的嘴,见他只剩三四颗牙了。庙中碑文赞张巡曰:“盖公之精诚如日月之经天,江河之终地。”睢阳之战,重创敌军,阻遏贼势,为唐王朝最后平定安史之乱,创造了非常重要的时机和条件。民众特地立庙,表示对张、许他们的爱国热忱、英勇气慨和巨大的历史功绩,表示无限的敬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文化—古迹寻踪—寂寞的古迹
前几天去锡惠公园,有关专家陪同参观了一些人文胜迹。在花木掩映、意韵悠悠的美景中,走过雅致文气的二泉书院,在万卷楼上品茗赏景,随后去张中丞庙、忍草庵等,一路行来,唐宋元明清从这里一页页翻过,一位位无锡的历史文化名人与我们擦肩而过,李绅、李纲、尤袤、邵宝、顾宪成、嵇曾筠……锦绣锡惠端的是人文荟萃,含英咀华,汇聚了无锡千百年绵绵不绝的缕缕文脉,令人赞叹不已。在所参观的景点中,张中丞庙与忍草庵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位于锡山北麓的张中丞庙我还是第一次去,修葺一新的庙宇殿阁,在两棵已有三四百年树龄的枝繁叶茂的古银杏的庇荫下,显得古风朴朴,清静幽雅;一座古戏台飞檐翘角,造型优美,同行者无不啧啧叫好。然而,这里游人稀少,门可罗雀,据了解,几乎很少有游客光临。戏台楼上的房子都空着,有的堆着杂物,蒙垢积尘。看着花了很多钱修缮得这么好的古典建筑“养在深闺人未识”,就这么寂寞地蹉跎岁月,让人甚感惋惜。坐落在惠山章家...
· 吴文化—古迹寻踪—无锡大遗址考古巡礼
近几年来,无锡的文物考古取得了重大进展,短短5年中,主动性发掘和抢救性清理的大遗址考古项目达8个之多,其中,高城墩良渚文化遗址和鸿山丘承墩等处战国初期贵族墓群,先后入选1999年和200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宜兴新街骆驼墩遗址则被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评为2002年度全国六项重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江阴花山遗址、佘城遗址、祁头山遗址、无锡彭祖墩遗址、宜兴西溪遗址等,也都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获得了重要发现。这些大遗址考古,不但展示了无锡地区瑰丽恢弘的历史文化遗产,也为全国的文物考古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从而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国内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为此,我们特约请文物考古专家冯普仁、夏刚草先生撰写此文,以让广大读者更好地了解无锡的历史文化遗产,为建设文化无锡多作贡献。上个世纪之末,本世纪之初,无锡地区的文物工作与时俱进,迈开了新的步伐。处于文物工作龙头地位的田野考古,更是迎来了久违的...
· 吴文化—古迹寻踪—古城赋
古者苏州,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二千五百余年;巧也苏州,世界文化遗产大会,时值二十八届。相逢相会,盛世盛事。献赋数句,惟作一颂。江南平原,勾吴立国;太湖之滨,伍员建城。通门二八而水道陆衢;环城一河并三纵四横。水木清华,川原暄淑,竟繁衍成锦绣之乡、风雅之薮;风土清嘉,人物隽秀,且发展为文萃之邦、园林之城。因山兮得名苏州,以地兮亦谓吴中,世称兮人间天堂,又号兮东方水城。奕奕煌煌,代有遗迹;星星点点,世有传承。君不见运河西来,涛声依稀。自古千帆鼓浪,供输南北;长年万里通波,集散东西。吴趋自有始,请从阊门起。飞阁跨津梁,茂苑赛京畿。金阊内外,五更市贾不绝;河塘左右,八方生机相依。中市大街兮五金杂陈;玄妙观前兮百货骈阗。人民路长兮商铺林立,专业坊巷兮各业整齐。攘往熙来,尽为四远客商;栉比鳞次,均属百年店基。此诚姑苏繁华之地,吴郡滋生之源也。巡览古迹,探访名胜。则馆娃吴宫,采草香径;走犬长洲,荡舟锦帆。虎...
· 吴文化—古迹寻踪—说井
井,凿地取水也。“穿地取水,以瓶引汲,谓之为井。”世上第一口井是谁挖的,已湮没无考,想来井该是人类从“被动”地自江河湖泊取水,到“主动”地穿地取水,经过远、无数实践所积累的智慧结晶!有井,周围就有人家,井多更表明人气旺盛,而苏州的“人均”井数,自古以来,可以说是排列在前几位的,这该是天堂的标志之一吧!几千年来,井对人类,不夸大地说,起过关系到生死存亡的作用,有哪一口井,不曾当过一个“圆心”,将她的清泉滋润着周围,养育着万物?何况井水冬暖夏凉,甘甜爽口,恩泽苍生。井,不断地将水施舍给人们,自身亦借此不断地净化。人们不光使用井,还让井休息。苏州人自古就有封井之俗:在大年夜用红纸贴没井口,要到正月里,好像要到年初五才可以开封使用。井使用不肮脏,也要,在从前,就是人们所说的“淘井”。那时,得请几位体力棒,耐力好的壮汉,快速不停地汲水,井水先清后混,直到将黄泥汤也打个净光,见了井底,才罢休。待过了一...
· 吴文化—古迹寻踪—寿安桥
苏州过去的河里都要行船,所以桥都要起拱,高高的拱券,圆润的桥洞是水乡城市一大景观。在苏州的小街小巷里这些拱桥就显得很高,行人上下步行很方便,后来有了车就难了。上世纪初,二三十年代上海时行的黄包车,很快就来到了苏州,上海都是平坦的大马路,行车没啥,到了苏州,要过桥这就麻烦了。我家住在钮家巷,巷子东西两头一是颜家巷的青龙桥,一是平江路上的寿安桥,起拱都很高,常看见黄包车夫艰难地拉车上桥,下桥还常常发生“钓大鱼”的事故,就是坡度大,下桥太快,车夫抓不住车把,车斗翻了过去,把坐车乘客倒了出来,车把高高翘起像钓鱼竿,在当时是个大。到了五十年代以后,又有了汽车、板车、自行车,城里的水运少了,船不多了,这些桥几乎都拆了桥券,改为平桥,河里再也不能通有篷的船了。平江路上的桥在保护整治时,要否恢复拱桥的原貌,这里有个行车的问题,都恢复了拱桥肯定是美观的,但却给生活在这里的居民带来很大的不便,“整旧如故”,这...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