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吴文化—古迹寻踪—大浮“桥之旅”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97
转发:0
评论:0
吴文化—古迹寻踪—大浮“桥之旅”,秋日,我们漫步在太湖山水城,但见那青山绿水间一座座桥梁如同“初月出云,长虹歇

   秋日,我们漫步在太湖山水城,但见那青山绿水间一座座桥梁如同“初月出云,长虹歇涧”,为大浮半岛平添了一道别致的风景线。
五里湖上由荣氏家族建造的宝界桥、双虹桥便是大浮的迎客桥。它面前的隐秀路、太湖大道把无锡城区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长江三角洲星罗棋布的城镇与大浮联结起来,每年给大浮迎送上千万的旅游者。

   历史悠久的石塘桥是架在大浮长广溪上沟通大浮镇与太湖镇的交通要津。站在大桥南侧凭栏俯首而望,不远处有两激流漩涡,抬手将顺道采的一束野花抛去,只见花束随急漩的水涡转了两圈便被吞没,不见踪迹。更奇的是桥下水流,受太湖水势涨落控制,往往水流与风向相反,故有“逆风顺水石塘桥”之称。陪同我们的石松指着湍急的溪水说,因此处水面开阔,在宋朝嘉定年间的石塘桥由僧人月堂建广济、宝庆、惠安三桥相联成一体,上置桥亭,飞檐翘阁,雄伟挺秀。北岸便是龙王山石壁,抬头可见绿林中徐偃王庙古刹。有诗赞此桥此水“溪头冲击锁桥门,掩映青川绿树林。日射水光翻田壁,舟行波面动山根”。

  “那怎么会现在变成是单孔水泥钢筋桥呢?”“原来的三桥被元将莫天佑阻击追兵而毁,明洪武年间石塘人浦行素集资建木板桥,隆庆五年将木板桥改建为高大的石拱桥,清雍正九年石塘桥再次得到修缮。孰料1938年国民党军队重演元末故事,竟将古桥炸毁以阻日寇追击。解放后政府于七十年代初重修石塘桥。”

   位于长广溪太湖出口处有座1931年由吴塘村乡民为联结吴塘门两岸集资兴建的吴塘桥,桥身为钢水泥墩三孔桥,拾级上下,两旁有铁扶栏,登桥西眺,浩瀚烟波的太湖波涛滚滚而来,气势磅礴。

   大浮“桥之旅”还有许多必到之处,那距今约200年前的清代老式木桥“永济桥”,石条桥“犊木桥”,砖拱桥“西林桥”“仓前桥”,石拱桥“桫木桥”,还有太湖边上的“万浪桥”“长春桥”……这一座座风格、形式迥异的桥梁或跨山越溪,或临湖披霞,它们历经了数百年风雨沧桑,依然古朴稳健,古意盎然,给世人留下了彩虹般的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文化—古迹寻踪—古城赋
古者苏州,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二千五百余年;巧也苏州,世界文化遗产大会,时值二十八届。相逢相会,盛世盛事。献赋数句,惟作一颂。江南平原,勾吴立国;太湖之滨,伍员建城。通门二八而水道陆衢;环城一河并三纵四横。水木清华,川原暄淑,竟繁衍成锦绣之乡、风雅之薮;风土清嘉,人物隽秀,且发展为文萃之邦、园林之城。因山兮得名苏州,以地兮亦谓吴中,世称兮人间天堂,又号兮东方水城。奕奕煌煌,代有遗迹;星星点点,世有传承。君不见运河西来,涛声依稀。自古千帆鼓浪,供输南北;长年万里通波,集散东西。吴趋自有始,请从阊门起。飞阁跨津梁,茂苑赛京畿。金阊内外,五更市贾不绝;河塘左右,八方生机相依。中市大街兮五金杂陈;玄妙观前兮百货骈阗。人民路长兮商铺林立,专业坊巷兮各业整齐。攘往熙来,尽为四远客商;栉比鳞次,均属百年店基。此诚姑苏繁华之地,吴郡滋生之源也。巡览古迹,探访名胜。则馆娃吴宫,采草香径;走犬长洲,荡舟锦帆。虎...
· 吴文化—古迹寻踪—说井
井,凿地取水也。“穿地取水,以瓶引汲,谓之为井。”世上第一口井是谁挖的,已湮没无考,想来井该是人类从“被动”地自江河湖泊取水,到“主动”地穿地取水,经过远、无数实践所积累的智慧结晶!有井,周围就有人家,井多更表明人气旺盛,而苏州的“人均”井数,自古以来,可以说是排列在前几位的,这该是天堂的标志之一吧!几千年来,井对人类,不夸大地说,起过关系到生死存亡的作用,有哪一口井,不曾当过一个“圆心”,将她的清泉滋润着周围,养育着万物?何况井水冬暖夏凉,甘甜爽口,恩泽苍生。井,不断地将水施舍给人们,自身亦借此不断地净化。人们不光使用井,还让井休息。苏州人自古就有封井之俗:在大年夜用红纸贴没井口,要到正月里,好像要到年初五才可以开封使用。井使用不肮脏,也要,在从前,就是人们所说的“淘井”。那时,得请几位体力棒,耐力好的壮汉,快速不停地汲水,井水先清后混,直到将黄泥汤也打个净光,见了井底,才罢休。待过了一...
· 吴文化—古迹寻踪—寂寞的古迹
前几天去锡惠公园,有关专家陪同参观了一些人文胜迹。在花木掩映、意韵悠悠的美景中,走过雅致文气的二泉书院,在万卷楼上品茗赏景,随后去张中丞庙、忍草庵等,一路行来,唐宋元明清从这里一页页翻过,一位位无锡的历史文化名人与我们擦肩而过,李绅、李纲、尤袤、邵宝、顾宪成、嵇曾筠……锦绣锡惠端的是人文荟萃,含英咀华,汇聚了无锡千百年绵绵不绝的缕缕文脉,令人赞叹不已。在所参观的景点中,张中丞庙与忍草庵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位于锡山北麓的张中丞庙我还是第一次去,修葺一新的庙宇殿阁,在两棵已有三四百年树龄的枝繁叶茂的古银杏的庇荫下,显得古风朴朴,清静幽雅;一座古戏台飞檐翘角,造型优美,同行者无不啧啧叫好。然而,这里游人稀少,门可罗雀,据了解,几乎很少有游客光临。戏台楼上的房子都空着,有的堆着杂物,蒙垢积尘。看着花了很多钱修缮得这么好的古典建筑“养在深闺人未识”,就这么寂寞地蹉跎岁月,让人甚感惋惜。坐落在惠山章家...
· 吴文化—古迹寻踪—寻觅“阖闾大城”
游客可是越来越多了,可祖国的大好河山千千万,大伙为什么会对苏州情有独钟呢?老苏州自豪地对我说,除了山美水美人也美之外,苏州2500多年的历史更是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可这2500年,这听上去实在是太遥远了,生活在现代都市里的人还能亲身感悟到几千年前的姑苏神韵吗?这里是木渎镇新华村,老一辈的人呢都管它叫万家村,村里的田间地头经常可以看到一些长满杂草的土岗,至于这些土岗的来历和年纪,就连上了岁数的老大爷也说不清楚。我十岁左右时这条土岗更突出,估计是造城墙的东西,实际情况说不清楚虽说有些好奇,但天长日久大家也就见怪不怪了。然而,这些湮没于田间的土岗在考古人员的眼里却是无比珍贵的宝贝。苏州博物馆的副研究员张照根告诉我们,在去年下半年以春秋吴国晚期都城为主题的吴文化调查中,苏州西南的胥口、木渎、枫桥、横塘、藏书等山地和平原都发现了像这样的长条形土岗,断断续续,连绵不绝有40多里。为了探明究竟,今年开春...
· 吴文化—古迹寻踪—寿安桥
苏州过去的河里都要行船,所以桥都要起拱,高高的拱券,圆润的桥洞是水乡城市一大景观。在苏州的小街小巷里这些拱桥就显得很高,行人上下步行很方便,后来有了车就难了。上世纪初,二三十年代上海时行的黄包车,很快就来到了苏州,上海都是平坦的大马路,行车没啥,到了苏州,要过桥这就麻烦了。我家住在钮家巷,巷子东西两头一是颜家巷的青龙桥,一是平江路上的寿安桥,起拱都很高,常看见黄包车夫艰难地拉车上桥,下桥还常常发生“钓大鱼”的事故,就是坡度大,下桥太快,车夫抓不住车把,车斗翻了过去,把坐车乘客倒了出来,车把高高翘起像钓鱼竿,在当时是个大。到了五十年代以后,又有了汽车、板车、自行车,城里的水运少了,船不多了,这些桥几乎都拆了桥券,改为平桥,河里再也不能通有篷的船了。平江路上的桥在保护整治时,要否恢复拱桥的原貌,这里有个行车的问题,都恢复了拱桥肯定是美观的,但却给生活在这里的居民带来很大的不便,“整旧如故”,这...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