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吴文化—古迹寻踪—“钦使第”的诉说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74
转发:0
评论:0
吴文化—古迹寻踪—“钦使第”的诉说,坐落在无锡老城区的清末外交家薛福成故居———钦使第修复并开放。当我走进这座“

   坐落在无锡老城区的清末外交家薛福成故居———钦使第修复并开放。当我走进这座“江南第一豪宅”官邸时,感受到了它的不凡气派以及封建时代“侯门似海”的意境。

  穿过门厅,在第二进轿厅里,陈列着的两顶豪华官轿触目就让人联想到封建时代大官吏出门时,轿帷轻晃、前呼后拥、朱光闪烁的富贵和排场。旁边展示的官袍和顶戴花翎也向人们诉说着主人的不凡身份。

  在正厅务本堂,两旁陈设豪华、讲究的案几桌椅尽显了侯门气派。议事厅是主人商谈要事、接待宾客所用,陈设是按外事礼仪和涉外标准进行布置的,这些场景以往只在银屏上见到,如今是身临其境,不禁赞叹连连。

  吟风轩,花厅戏台,水池、假山、舞榭歌台,向后人吟唱着世间的喜怒哀乐,只有戏台前那枝世纪石榴仍枝繁叶茂、果实累累,见证了世纪的沧桑变化。

  还有采用中外工艺建造、国内现存最大的转盘楼,历经百年风雨,现在虽是人去楼空,当年的喧闹成了过眼云烟,但伟姿依旧。名贵典雅,幽远凝重,芸香四溢,摆设文物古玩的博古厅,以及巧夺天工的薛家砖雕门楼和具有江南园林风格的钦使第后花园等,无一不尽显“江南第一”的精湛建筑艺术。

  信步钦使第,琼楼玉宇,规模宏大,气势恢宏。眼前似乎看到奴仆、杂役、侍卫等各司其职忙碌的身影,也闻到了美酒珍膳的肴香,想起了“路有冻死骨”的反差。一个封建社会的消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留下的是让人回味的思索。

  毋庸置疑,后人对薛福成的评价是较高的。他留下的钦使第不光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份精华,更是一部立体的历史教科书,从中可以窥见晚清官场一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文化—古迹寻踪—进士第中铁线莲
无锡荣巷东浜有幢清代同治、光绪年间的建筑,这是荣氏唯一的进士荣光世的故居,在今公益小学北面西端。荣光世(1845-1880)光绪二年恩科第245名进士,朝廷任命他为工部水司主事,但他没有赴任,即乞假归里,奉养老母。回家不久,即患咯血症,于光绪6年去世,终年36岁。他生有荣培瑾(殇)、荣培彦、荣培琦3个儿子,进士第由其次子荣培彦继承。据市文管会同志说,无锡有几百名进士,家宅存在的仅此一家。进士第建筑,朴素大方,高厅大屋,冬暖夏凉,里面陈设除家具、书籍外,只有一株异卉名曰“铁线莲”,那是培彦夫人华氏陪嫁之物。铁线莲的老茎褐色似钱线,夏、秋季节开青白色的花,花径约6厘米,花形复瓣如莲,故名“铁线莲”。该花为藤本(草质),须搭贺让其爬藤,花开时有几十朵散处在浓绿的叶丛中,虽不艳丽,但清幽淡雅;没有香气,却赏心悦目,由于繁殖不易,所以物以稀为贵。说起进士第铁线莲的来历,有段韵事。本市东亭镇是明代大臣...
· 吴文化—古迹寻踪—寂寞的古迹
前几天去锡惠公园,有关专家陪同参观了一些人文胜迹。在花木掩映、意韵悠悠的美景中,走过雅致文气的二泉书院,在万卷楼上品茗赏景,随后去张中丞庙、忍草庵等,一路行来,唐宋元明清从这里一页页翻过,一位位无锡的历史文化名人与我们擦肩而过,李绅、李纲、尤袤、邵宝、顾宪成、嵇曾筠……锦绣锡惠端的是人文荟萃,含英咀华,汇聚了无锡千百年绵绵不绝的缕缕文脉,令人赞叹不已。在所参观的景点中,张中丞庙与忍草庵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位于锡山北麓的张中丞庙我还是第一次去,修葺一新的庙宇殿阁,在两棵已有三四百年树龄的枝繁叶茂的古银杏的庇荫下,显得古风朴朴,清静幽雅;一座古戏台飞檐翘角,造型优美,同行者无不啧啧叫好。然而,这里游人稀少,门可罗雀,据了解,几乎很少有游客光临。戏台楼上的房子都空着,有的堆着杂物,蒙垢积尘。看着花了很多钱修缮得这么好的古典建筑“养在深闺人未识”,就这么寂寞地蹉跎岁月,让人甚感惋惜。坐落在惠山章家...
· 吴文化—古迹寻踪—古城赋
古者苏州,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二千五百余年;巧也苏州,世界文化遗产大会,时值二十八届。相逢相会,盛世盛事。献赋数句,惟作一颂。江南平原,勾吴立国;太湖之滨,伍员建城。通门二八而水道陆衢;环城一河并三纵四横。水木清华,川原暄淑,竟繁衍成锦绣之乡、风雅之薮;风土清嘉,人物隽秀,且发展为文萃之邦、园林之城。因山兮得名苏州,以地兮亦谓吴中,世称兮人间天堂,又号兮东方水城。奕奕煌煌,代有遗迹;星星点点,世有传承。君不见运河西来,涛声依稀。自古千帆鼓浪,供输南北;长年万里通波,集散东西。吴趋自有始,请从阊门起。飞阁跨津梁,茂苑赛京畿。金阊内外,五更市贾不绝;河塘左右,八方生机相依。中市大街兮五金杂陈;玄妙观前兮百货骈阗。人民路长兮商铺林立,专业坊巷兮各业整齐。攘往熙来,尽为四远客商;栉比鳞次,均属百年店基。此诚姑苏繁华之地,吴郡滋生之源也。巡览古迹,探访名胜。则馆娃吴宫,采草香径;走犬长洲,荡舟锦帆。虎...
· 吴文化—古迹寻踪—说井
井,凿地取水也。“穿地取水,以瓶引汲,谓之为井。”世上第一口井是谁挖的,已湮没无考,想来井该是人类从“被动”地自江河湖泊取水,到“主动”地穿地取水,经过远、无数实践所积累的智慧结晶!有井,周围就有人家,井多更表明人气旺盛,而苏州的“人均”井数,自古以来,可以说是排列在前几位的,这该是天堂的标志之一吧!几千年来,井对人类,不夸大地说,起过关系到生死存亡的作用,有哪一口井,不曾当过一个“圆心”,将她的清泉滋润着周围,养育着万物?何况井水冬暖夏凉,甘甜爽口,恩泽苍生。井,不断地将水施舍给人们,自身亦借此不断地净化。人们不光使用井,还让井休息。苏州人自古就有封井之俗:在大年夜用红纸贴没井口,要到正月里,好像要到年初五才可以开封使用。井使用不肮脏,也要,在从前,就是人们所说的“淘井”。那时,得请几位体力棒,耐力好的壮汉,快速不停地汲水,井水先清后混,直到将黄泥汤也打个净光,见了井底,才罢休。待过了一...
· 吴文化—古迹寻踪—寿安桥
苏州过去的河里都要行船,所以桥都要起拱,高高的拱券,圆润的桥洞是水乡城市一大景观。在苏州的小街小巷里这些拱桥就显得很高,行人上下步行很方便,后来有了车就难了。上世纪初,二三十年代上海时行的黄包车,很快就来到了苏州,上海都是平坦的大马路,行车没啥,到了苏州,要过桥这就麻烦了。我家住在钮家巷,巷子东西两头一是颜家巷的青龙桥,一是平江路上的寿安桥,起拱都很高,常看见黄包车夫艰难地拉车上桥,下桥还常常发生“钓大鱼”的事故,就是坡度大,下桥太快,车夫抓不住车把,车斗翻了过去,把坐车乘客倒了出来,车把高高翘起像钓鱼竿,在当时是个大。到了五十年代以后,又有了汽车、板车、自行车,城里的水运少了,船不多了,这些桥几乎都拆了桥券,改为平桥,河里再也不能通有篷的船了。平江路上的桥在保护整治时,要否恢复拱桥的原貌,这里有个行车的问题,都恢复了拱桥肯定是美观的,但却给生活在这里的居民带来很大的不便,“整旧如故”,这...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