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吴文化—古迹寻踪—五十一年前阿炳墓碑重现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44
转发:0
评论:0
吴文化—古迹寻踪—五十一年前阿炳墓碑重现,一块51年前所制的著名音乐家阿炳的墓碑,重现无锡。记者经过多方采访,终于获知

  一块51年前所制的著名音乐家阿炳的墓碑,重现无锡。记者经过多方采访,终于获知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无锡市博物馆在进行馆藏墓志铭整理时,在堆放石制文物构件、墓志铭的场地上,发现了一块阿炳墓碑,整个墓碑形式特别醒目,堪称一件艺术作品。顶部有一长方形框,内交叉镌有琵琶二胡各一,足以表达阿炳一生的音乐生涯。两件乐器,经过岁月的侵蚀依然清晰,令人感慨不已。碑上刻着阿炳的生卒年份“一八八七年-一九五零年”,正中刻“音乐家华彦均阿炳之墓中国音乐研究所无锡市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立”。墓碑约高1.15米,厚10厘米,腰部左边有S型花纹饰边。一块墓碑设计得如此考究,制作如此精良,可见当年立碑者的用心和对阿炳的深情。让人不解的是,后来的记载都说阿炳生于1893年,可碑上刻着“一八八七年”不知因何而来。

  据当年参与阿炳惠山墓工程建设的文保专家石泉森介绍,1950年12月12日阿炳病逝,葬于西郊河埒口产山,1952年,由已故音乐家弗克倡议,经中国音乐研究所、无锡市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同意,在他墓前竖立了一块金山石墓碑,以志纪念。碑文请无锡画家秦古柳先生题字,写的是隶书。

  1978年,市政协的蒋宪基多次到当地寻找,找到当年参与竖碑的老石匠严云福,经严回忆,终于在海军招待所东边,第一棵梧桐树下找到了大致的地点。碑被一名姓韩的人士保存,在当地生产队的猪舍中找到,原物正面右边花纹饰边已破损,其它尚完整。

  1979年5月,无锡市博物馆为阿炳迁葬。1983年4月,移葬于锡惠公园内惠山山麓、映山湖畔。这块原来的墓碑不知为何没有移过去,它将永远地作为藏品保存在市博物馆,供后人缅怀。一位名扬海内外的音乐家,身后事终于得以安妥,其间的曲折让人叹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文化—古迹寻踪—寻访阿炳墓
江南第一山下有天下第二泉,泉之侧沿山道而行百余米有坟独处,是为民间音乐家华彦钧(瞎子阿炳)之墓。坟极平常,一个小山坡上隆一个土堆,铺一壁水泥,碑不见巍峨,就嵌在坟堆,碑文凿得随便,字也不见铁划银钩,系阿炳知音杨荫浏先生所题,杨先生为一代国乐宗师,方外知之者不多,几次听得游人无端抱怨:“介蹩脚的字,也配给瞎子阿炳题碑?”多为上海的翩翩游客,他们心目中还有个阿炳的形象,杨荫浏何许人怕是不会知道的了,倘使阿炳泉下有知,游魂不散,当会操起他那把感天地、泣鬼神的胡琴叩击你的脑壳,正色道:“没有杨先生哪会有我瞎子阿炳?”诚哉斯言,倘没有杨荫浏的抢救,世界乐坛便没有《二泉映月》的风流,也就谈不上瞎子阿炳的地位。遥想当年阿炳贫病交迫、倚门企盼,杨荫浏心急火燎、马不停蹄,一曲《二泉映月》终于录下存世,天下如杨荫浏和阿炳之知音能有几?因此,有知音题碑,逝者幸甚。当月白风清、松暗泉明之夜,二位必定又在切磋音韵,...
· 吴文化—古迹寻踪—黄埠墩旧影重现
经捐赠者同意,市档案馆通过本报公布这张拍摄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左右的老照片——黄埠墩全景。家住曹张新村的杨钧健对前来造访的档案部门人士表示,捐赠照片旨在丰富无锡历史档案,像一些老的城建照片还可以服务于现在的无锡城市建设。杨钧健说,受他居住在上海的堂叔杨世奎委托,这张照片与另外20多张老照片于去年秋天被悄悄捐赠给档案馆。这批照片由杨家珍藏多年。经档案部门初步考证,画面上的黄埠墩系上世纪二十年代左右的旧物。
· 吴文化—古迹寻踪—阿炳故居年龄改写
雷尊殿地基清理过程中发现8块明代柱基和一只明代的香炉石底座。昨天,冒着绵绵冬雨,记者在故居修缮现场看到了这些最新发现的石件。无锡市文管会有关人员介绍,原以为现存的洞虚宫建筑都是清末民初的建筑,这次在雷尊殿发现明代柱基和香炉座佐证,现存阿炳故居的年代至少可推移至明代中期。眼下雷尊殿正在进行落架大修,大约半月前在进行地基清理时发现了8块柱基,并在雷尊殿前的院子里挖出一只六边形的香炉石座。近日,负责阿炳故居修缮方案的东南大学有关人员也专程赴锡观看了这些出土石件。记者看到,8块明代柱基,呈正方形,正面鼓起,据介绍,圆形的鼓起处可安放石鼓墩,再在石鼓墩上安置柱子。这些柱基大小不均,大的直径约80厘米,厚度约35厘米;小的直径也有五六十厘米,厚度约25厘米。据考证,它们的年代至少可追溯至明代中期。据悉,在与东南大学修缮方案设计人员接洽后,修缮方会考虑将这些明代柱基的正面露出地面,以展示这批明代遗存。位...
· 吴文化—古迹寻踪—千年古刹朝阳寺重现风采
坐落在中国著名桃乡、无锡惠山区阳山镇的千年古刹朝阳寺,经过近两年时间的修复,最近全部竣工,重现昔日风采。该工程总投资400多万元人民币,其中日本建长寺出资600万日元,共修景点6处。气势恢宏的大雄宝殿、玉佛殿、天王殿、门楼、藏经楼、钟楼鼓楼等胜景镶嵌在安阳山坡葱郁的密林之中,前中国佛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题写的匾额高高悬挂,熠熠生辉。朝阳寺是中日友谊源远流长的象征,每年前来巡访的日本友人络绎不绝。据历史记载,朝阳寺始建于唐末,当年香火旺盛。公元1246年,应日本人宋僧明观智镜的邀请,朝阳寺方丈大觉禅师携同翁绍仁、龙江等人乘船东渡日本传授佛文化,筹建建长寺。仿宋禅寺之样,建长寺拥有七堂伽蓝、四十九院塔头的大禅林,其兴旺之业,在日本国日月光照,久盛不衰,渐成临济宗建长寺派大本山,为镰仓五大寺庙中第一大寺,成为日本最初的纯禅道场。1981年,建长寺观方丈吉田正道为纪念开山祖师大觉禅师,率“...
· 吴文化—古迹寻踪—古城赋
古者苏州,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二千五百余年;巧也苏州,世界文化遗产大会,时值二十八届。相逢相会,盛世盛事。献赋数句,惟作一颂。江南平原,勾吴立国;太湖之滨,伍员建城。通门二八而水道陆衢;环城一河并三纵四横。水木清华,川原暄淑,竟繁衍成锦绣之乡、风雅之薮;风土清嘉,人物隽秀,且发展为文萃之邦、园林之城。因山兮得名苏州,以地兮亦谓吴中,世称兮人间天堂,又号兮东方水城。奕奕煌煌,代有遗迹;星星点点,世有传承。君不见运河西来,涛声依稀。自古千帆鼓浪,供输南北;长年万里通波,集散东西。吴趋自有始,请从阊门起。飞阁跨津梁,茂苑赛京畿。金阊内外,五更市贾不绝;河塘左右,八方生机相依。中市大街兮五金杂陈;玄妙观前兮百货骈阗。人民路长兮商铺林立,专业坊巷兮各业整齐。攘往熙来,尽为四远客商;栉比鳞次,均属百年店基。此诚姑苏繁华之地,吴郡滋生之源也。巡览古迹,探访名胜。则馆娃吴宫,采草香径;走犬长洲,荡舟锦帆。虎...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