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吴文化—古迹寻踪—华庄发现元代“钱武肃王祠”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77
转发:0
评论:0
吴文化—古迹寻踪—华庄发现元代“钱武肃王祠”,在无锡市华庄张桥头离太湖一公里的一片广袤田野里,一座始建于元代至正年间的古祠

  在无锡市华庄张桥头离太湖一公里的一片广袤田野里,一座始建于元代至正年间的古祠堂。 除了当地人,极少有人知道那里是“钱武肃王祠”,它距惠山钱王祠的建成年代要早近190年。昨天,文物保护的热心人--华庄嘉禾村的倪肇曾带着记者探古寻幽。

  如果不是有人带路,还真不摸着道。这座祠堂为五开间三进,大天井内有东西两厢。在清咸丰年间,因遭到太平天国战争的破坏,钱氏后裔于清同治11年(1872年)重修,一块“重修新安乡钱武肃王祠堂碑记”还镶在墙上。观察整座古建筑,依旧是清式原样,石础、圆柱,最令人注目的是沿墙角一排整齐的金山石条勒脚,共分三层,每一层排列是两长夹一短,十分有规律。墙上还有原来的铁钉,用以巩固墙体。

  据惠山古镇办公室有关人士介绍,钱武肃王就是钱(要造字),杭州临安人,五代十国时吴越建立者,少时以贩私盐为业,唐末随八都长董昌为都指挥使。景福二年任镇海军节度使,拥兵苏南、两浙,唐亡,后梁朱温建梁,受封为越主、吴王,兼淮南节度使,改元天宝,为十国之一。生前注意兴建水利,固筑海塘并发展商业及海上交通,他“保境安民”的国策,确保了一方百姓安居乐业。死后谥武肃,在宋时临安有钱王祠。

  据老倪介绍,解放后,该祠堂一度改作小学,他曾在此任教,对钱王祠了解颇多。钱氏后代迁锡后,每天都到临安钱王祠祭祖,路途遥远。元代末年,农民起事,世道不太平,故由湖头支14世孙钱文煜、钱文焯等人,在裕庆禅院右侧建祠,规模宏大,以便无锡钱氏后代祭祀。

    老倪说,当年该祠还有清康熙帝御书“保障江山”及乾隆御书“忠顺贻麻”两块金字匾额,在“文革”中被毁。现在,祠堂被变成寺院。

  据了解,钱氏后代一度在无锡建有较多分祠,但保存至今的已很罕见了,华庄钱王祠的占地面积是最大的,昨天,古镇专家夏泉生表示,华庄钱王祠的存在,对惠山古镇祠堂文化的研究有一定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文化—古迹寻踪—惠山钱武肃王祠
无锡惠山钱武肃王祠又称钱王祠,位于惠山横直街交汇处,南邻寄畅园、北傍惠山寺,原是吴越王钱谬(852-932年)迁锡裔孙为祭祀先祖钱武肃王所建的宗祠。该祠始建于明代,后湮。清雍正年间又动议建祠,乾隆三年(1738),举人钱兆凤、钱基等于惠山寺左利用寄畅园一隅择地兴建并于翌年竣工,为浙江钱氏迁锡后裔各支的共同宗祠,时设神牌219位。道光、光绪年间屡有扩建,遂成规模,共有光远楼、见山楼、五王殿等建筑9处27楹,收有铣券图、金涂塔等石刻文物及乾隆御赐碑、匾及祭祀礼器。1925年,钱王祠毁于军阀混战中。1928年,钱氏后裔集资修复了主要建筑共8处。建国后,祠堂被分割,改作民居、仓库和饮食店。1999年5月,在寄畅园东南部修复工程中,为保护古迹,园林部门在市政府支持下,迁移了祠内原住户,并斥资进行了抢救性修复。钱王祠旧建筑现仅存主殿五王殿,它原是祭祀钱氏世祖三世五王的享堂。钱氏世祖钱谬、二世祖钱元、三...
· 吴文化—古迹寻踪—华庄的清朝古桥真不少
据当地老百姓反映,在滨湖区华庄保存有较多古桥!昨天,记者闻讯前往华庄巡塘和张桥港,寻访了其中两座保存完好的石拱古桥。华庄离太湖极近,境内水网密布,有许多河流通太湖,并通向全国各地,因此石拱桥也很多。张桥港的这座古桥,离太湖仅1000多米,建在一条蜿蜒小河上,可以想见当年这条河风景十分秀丽,两岸绿树,远眺太湖。现在因为水葫芦成灾,没有打捞,河内全是腐朽水草,也不行船了。小桥的造型小巧玲珑,就像一轮横卧水中的弯月,十分优美。它全部是用金山石建成的,因年代久远,许多小树从石缝中长出来,显得古色古香。因为道路拓建,小桥已拓出一段,桥面和朝太湖一侧,被水泥和石块覆盖。从另一侧观察,桥梁下凿出“重建张桥”,一对桥楹联中一联被蓬草掩盖,因此只看得清另一联,“客莫问津谁惊蛟龙腾跃”,蛮有气势。“张桥”保存极完整,一点也没有损坏,仅从桥的精致判断,让人觉得这里该是一处江南园林。可以想见当年这里还是蛮热闹繁华...
· 吴文化—古迹寻踪—苏氏宗祠
无锡市在建设“蠡湖新城”中,要把苏氏宗祠作为文物古迹保护起来。据本人所知,原先苏氏宗祠在无锡地区,四乡八镇分布甚广,凡聚族而居的都设祠堂,约计有数十座,至今基本湮没,惟独在滨湖区的苏家渚还保存着一座苏氏宗祠,其实也只是苏氏分支的宗祠。世界苏氏的总祠在四川省眉山县,祠中立苏洵、苏轼、苏辙三人塑像以祀,故世人称其为三苏祠。海外苏氏后裔每年要组团前往凭吊瞻仰,是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江苏地区的苏氏大祠在常州早科坊,称为二贤祠犤苏轼(东坡)、杨时(龟山)合祀犦,在2001年常州市城建大开发中被拆而毁。当时,无锡地方为纪念苏东坡也设大祠,即苏文忠公祠,根据北塘区区志稿本记载,该祠原坐落在惠山泰伯殿旁,堂名谓:“梁溪堂”,随年代变迁,这座古老雄伟的名祠早被毁而湮没,成为历史的遗憾。苏家渚位于滨湖区蠡园乡(旧称三宝乡)西南隅,太湖内湖五里湖的西湄。苏家渚的苏氏始祖,就是苏轼的十一世孙...
· 吴文化—古迹寻踪—细品周庄古戏台
在人们的心目中,周庄是一座“小桥流水人家”的千年古镇,桥的古朴优雅,船的悠然灵秀,民居的前街后河,令人心旷神怡,赞叹不绝。然而,大凡千年古镇,皆有可看耐读的独到之处,周庄的古戏台可谓是古韵甚浓的一面旗帜。春天的江南水乡,花艳树绿,无处不充满盎然生机。同往日一样,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的周庄,游人如织,熙熙攘攘,漫步于古街名巷之中,细细观赏其惟妙惟肖的每一个景点,当我沿河而行,驻足凝望时,只见一座江南水乡特有的石库门映入眼帘,定神一瞧:“周庄古戏台”五个大字映入眼帘。对于戏台,我见得很多很多,五十年代在华北、东北各地农村,搭一个台就演评剧《小二黑结婚》、《兄妹开荒》等,连演皮影也往往利用戏台。因为戏台设在露天,所以人们称它为露天剧场。这些年,我也去乌镇、桐庐等地游览参观,所见到的戏台也建在空旷的露天。但是,周庄石库门里的戏台,我似乎前未所闻,难得一见了,于是,我兴冲冲走了进去。这时,恰遇周庄...
· 吴文化—古迹寻踪—千年孝子祠
在“惠山一百十八祠”中,华孝子祠是始建年代最早,现存祠址范围最完整,也是建国后于1957年第一批列入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以及目前第一个按传统祠堂文化特定内涵予以恢复的“第一古祠”。该祠堂的祀主华宝,又是第一位被正式写入国史的无锡平民。为此特开辟“华孝子祠”专集,以飨读者。掌故:千年孝子祠无锡华氏的祖先,是殷末商纣王的庶兄微子,但他和残忍的纣王刚好相反,与亲戚箕子、比干一起,被孔子称赞为“殷有三仁焉”(三位具有高尚道德和爱心的人)。微子的第十一代后裔正考父,在春秋宋国的襄公执政期间,官居大夫要职,封邑在华地,其后代就将“华”作为姓氏。到了三国吴时,华氏一脉迁居无锡。华宝的父亲华豪,在东晋义熙末(公元418年前后),应征赴长安(今西安)戍边,临行前对八岁的华宝说:须等我回来,为你举行冠礼(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谁知长安陷落,华豪殉难。信守诺言的华宝直到七十岁,仍然梳着童...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