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吴文化—古迹寻踪—古图揭开百年“惠山皇亭之谜”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31
转发:0
评论:0
吴文化—古迹寻踪—古图揭开百年“惠山皇亭之谜”,无锡园林一个历史之谜——“惠山皇亭之谜”揭开了神秘面纱。“锡惠名胜区历史上的

  无锡园林一个历史之谜——“惠山皇亭之谜”揭开了神秘面纱。“锡惠名胜区历史上的两个御碑亭原址全部找到,可以明确的是,乾隆御碑亭的始建年代至少在清乾隆35年(公元1770年)以前。至此,困扰园林界、文物界多年的难题终于解开了。”昨天,我市文物专家顾文璧和园林文史专家沙无垢向本报独家了这一消息。

  这事还需从一幅古画说起。本月初,苏州古吴轩出版社向园林部门提供了一批《南巡盛典名胜图录》(由清代两江总督高晋等编撰)。图录展示了乾隆南巡所经之地的山川水系、地理资料。

  其中一幅《惠山》标出了当时本地的惠山、锡山、竹炉山房等主要景点的位置。两位专家发现,古图上绘有惠山地区乾隆御碑亭(古称皇亭、万寿亭)、康熙皇亭准确位置,其中一个重要佐证是,图中乾隆皇亭旁绘有“一棵大树”图形,即如今600多岁的洪武古银杏,树旁还有惠山寺大雄宝殿等图形。

  踏着长满青苔和野草的石路,记者在专家的指引下,目睹了两座皇亭留下的遗痕。“以前,研究地方志的一些学者曾对乾隆皇亭(即今人所提的惠山御碑亭)没有见诸古代无锡官私志书一事感到不解,康熙皇亭位置则较为模糊。经过考证,康熙皇亭的准确位置位于天下第二泉西面上侧。康熙皇亭在太平天国时期毁于战火,后人在原址上建造了今天的陆子祠。

  乾隆皇亭则位于金莲桥桥头,用于安放乾隆御制诗碑。

  这一全新发现,对研究无锡地方历史、惠山寺文化内涵等具有重要意义。顾文璧先生指着乾隆御碑亭基石说,这些都是青石建筑材料,每块都是宝贝啊!此外,文物专家还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实,一般而言,明代以前古寺建筑物方有金刚殿建筑物,经仔细研究《南巡盛典》发现,惠山寺在乾隆年间有金刚殿,这一现象在江、浙、沪地区的寺庙园林中是罕见的。

  专家称,全国古寺不少历经变故早已湮没,惠山寺金刚殿准确位置的发现,说明惠山寺具有非常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对于研究中国东部地区寺庙园林有较大的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文化—古迹寻踪—触摸惠山古祠
惠山古祠的前世今生所谓祠堂,起源于氏族社会逐步解体之后,是由同一个祖先所生、自成系统的血缘亲属集团与地缘组织统一而成的宗族组织,在居室外独立建造的祭祖、尊贤、求神的场所。此外还是管理宗谱、讨论族中事务、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后来祠堂成为祭祀祖先或有功德于国民的先贤们的庙堂,也是一种地位的象征。京杭大运河从无锡惠山东麓蜿蜒流过,到黄埠墩伸出一条小河汊——惠山浜,直抵惠山脚下。窄窄的小河道,刻满了岁月的斑驳痕迹,当年却是历代帝王下江南、游惠山的必经之路。就在惠山东麓、惠山浜两岸,不足1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却密集分布着一批古祠堂群及其它古建筑,经过近几年调查,确认共有118处,为江南也为国内少有,世界罕见。这就是无锡惠山古祠堂群。去年6月底,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苏州召开第28届世界文化遗产大会,商定新一批世界文化遗产。其中,无锡惠山古祠堂群在待选范畴。其申报的主要理由是,古祠堂群清晰反映了无锡工商形成...
· 吴文化—古迹寻踪—唯亭名亭乙未亭
闲来翻看家乡新编的《唯亭镇志》和重印的清代道光年间编纂的《元和唯亭志》,两部镇志上均记载古镇曾有八大美景,如“古寺乔柯”、“允泾听潮”、“渔沼荷风”、“金沙落照”、“曲水环山”等等。经过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八大美景俱成纸上图画,让人唏嘘不已。现今古镇上唯一存留的文物是一座“乙未亭”。亭子是半亭,飞檐翼角,高不过3米,深不逾2米,墙壁里嵌有一块青石碑刻。此亭原筑在镇东首霖雨桥北堍东城隍庙东侧,面西而立。1978年娄江(至和塘)拓宽,霖雨桥拆除,亭子于是就移建在附近,坐北朝南,面江而立,至今仍是这个模样。说起“乙未亭”,是很有些来历的。此亭始建于宋代至和二年(乙未年,公元1055年),是为表彰昆山县主簿宋与权率民修筑河塘,兴利除弊功绩的。原来,宋代唯亭一带一片泽国,风涛迅悍,淹民田庐,盗匪啸聚,阻人行旅,环境很是险恶。为了根治水患,保障社会治安,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当时的昆山县主簿宋与权不畏...
· 吴文化—古迹寻踪—鸿古幽深邃惠山寺
千年古寺,灵慧之地。4月26日,千年惠山寺在烟雨迷蒙中正式对外开放。“惠山寺的修复开放,对于弘扬无锡历史文化、改善旅游环境、促进大旅游格局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有关专家如是说。惠山寺历史悠远,1500多年前,无锡人湛挺将自己的别墅“历山草堂”舍宅为寺,这就是惠山寺的开始。梁大同三年(公元537年),惠山寺建大雄宝殿,规模逐步扩大,后来惠山寺香火很旺。唐宋后经过多次兴衰,惠山寺仅能以少量建筑物延续一脉香火。历史上,惠山寺与一些名人名字连在一起。唐相李绅曾经苦读惠山寺的故事广为流传。李绅家境贫寒,在寺中读经书、写文稿,曾经得到僧人的帮助,后中进士,官至相位,他的《悯农》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妇孺皆知。据史料记载,明洪武寺僧普真,字性海,曾经在惠山寺种银杏18棵,至今仅存一棵。他还请当时的湖州竹工制作了一具烹泉煮茶的竹茶炉,这就是著名的“惠山竹炉煮茶”的前身。惠山寺的历史遗韵还体现在石刻、...
· 吴文化—古迹寻踪—惠山钱武肃王祠
无锡惠山钱武肃王祠又称钱王祠,位于惠山横直街交汇处,南邻寄畅园、北傍惠山寺,原是吴越王钱谬(852-932年)迁锡裔孙为祭祀先祖钱武肃王所建的宗祠。该祠始建于明代,后湮。清雍正年间又动议建祠,乾隆三年(1738),举人钱兆凤、钱基等于惠山寺左利用寄畅园一隅择地兴建并于翌年竣工,为浙江钱氏迁锡后裔各支的共同宗祠,时设神牌219位。道光、光绪年间屡有扩建,遂成规模,共有光远楼、见山楼、五王殿等建筑9处27楹,收有铣券图、金涂塔等石刻文物及乾隆御赐碑、匾及祭祀礼器。1925年,钱王祠毁于军阀混战中。1928年,钱氏后裔集资修复了主要建筑共8处。建国后,祠堂被分割,改作民居、仓库和饮食店。1999年5月,在寄畅园东南部修复工程中,为保护古迹,园林部门在市政府支持下,迁移了祠内原住户,并斥资进行了抢救性修复。钱王祠旧建筑现仅存主殿五王殿,它原是祭祀钱氏世祖三世五王的享堂。钱氏世祖钱谬、二世祖钱元、三...
· 吴文化—古迹寻踪—惠山顾端文公祠
无锡惠山顾端文公祠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为顾氏族人祭祀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之场所。顾宪成(1550-1612),无锡张泾人。家境贫寒,自幼聪敏好学,万历八年举进士,曾任吏部主事、员外郎、文选司部中等职,为官正直。因触逆万历皇帝而被削职,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回到家乡无锡。顾宪成回乡后仍关心朝政,并把满腔的爱国热情和人生抱负寄托在为国家培养人才上。他除了在家乡泾里(张泾)讲学外,曾在无锡惠山“天下第二泉”等名胜之地举办讲座,研讨学问,史称“龙山胜会”,可与宋代江西著名的“鹅湖大会”媲美。后顾宪成又与高攀龙在1604年共同发起兴复“东林书院”,彪炳青史。惠山有邵宝建的“二泉书院”,顾宪成曾为之作记。在顾宪成去世的翌年,其后人在二泉书院旁紧靠惠山寺择地建祠。崇祯初,因顾宪成为官品行端正,得谥号“端文”,祠名因此名为“顾端文公祠”。顾端文公祠原有墙门、照壁、正殿、庑房、享堂河亭等...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