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吴文化—古迹寻踪—惠山顾端文公祠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03
转发:0
评论:0
吴文化—古迹寻踪—惠山顾端文公祠,无锡惠山顾端文公祠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为顾氏族人祭祀明东林党

   无锡惠山顾端文公祠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为顾氏族人祭祀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之场所。顾宪成(1550-1612),无锡张泾人。家境贫寒,自幼聪敏好学,万历八年举进士,曾任吏部主事、员外郎、文选司部中等职,为官正直。

  因触逆万历皇帝而被削职,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回到家乡无锡。顾宪成回乡后仍关心朝政,并把满腔的爱国热情和人生抱负寄托在为国家培养人才上。他除了在家乡泾里(张泾)讲学外,曾在无锡惠山“天下第二泉”等名胜之地举办讲座,研讨学问,史称“龙山胜会”,可与宋代江西著名的“鹅湖大会”媲美。后顾宪成又与高攀龙在1604年共同发起兴复“东林书院”,彪炳青史。

  惠山有邵宝建的“二泉书院”,顾宪成曾为之作记。在顾宪成去世的翌年,其后人在二泉书院旁紧靠惠山寺择地建祠。崇祯初,因顾宪成为官品行端正,得谥号“端文”,祠名因此名为“顾端文公祠”。

  顾端文公祠原有墙门、照壁、正殿、庑房、享堂河亭等房屋建筑。

  另外还有顾宪成曾孙、清朝著名词人顾贞观(1637-1714年)在1683年于其祠南侧所筑的“积书岩”,该建筑仅容一桌一榻而已,为贞观读书之所。又因贞观曾仿明惠山寺僧性海的格式制竹炉,曾在此题咏,又名该室为“新咏堂”。

  顾端文公祠近400年来曾为惠山一大名胜,然而世事沧桑,至近代几近荒圮。据老人回忆,此地原为听松坊1号,甚为偏僻,解放前曾为中共地下党秘密活动场所。解放后,顾宪成祠为民居所占,多有损毁,面目不再。

  1999年,迁移了原住户。2001年于顾宪成原址将该祠主体部分修复。

  最近修复祠门、照壁、享堂和积书岩,在“醇儒”堂内还将恢复著名的“五声五事”楹联,陈列相关的文史资料,以供后人瞻仰、凭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文化—古迹寻踪—触摸惠山古祠
惠山古祠的前世今生所谓祠堂,起源于氏族社会逐步解体之后,是由同一个祖先所生、自成系统的血缘亲属集团与地缘组织统一而成的宗族组织,在居室外独立建造的祭祖、尊贤、求神的场所。此外还是管理宗谱、讨论族中事务、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后来祠堂成为祭祀祖先或有功德于国民的先贤们的庙堂,也是一种地位的象征。京杭大运河从无锡惠山东麓蜿蜒流过,到黄埠墩伸出一条小河汊——惠山浜,直抵惠山脚下。窄窄的小河道,刻满了岁月的斑驳痕迹,当年却是历代帝王下江南、游惠山的必经之路。就在惠山东麓、惠山浜两岸,不足1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却密集分布着一批古祠堂群及其它古建筑,经过近几年调查,确认共有118处,为江南也为国内少有,世界罕见。这就是无锡惠山古祠堂群。去年6月底,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苏州召开第28届世界文化遗产大会,商定新一批世界文化遗产。其中,无锡惠山古祠堂群在待选范畴。其申报的主要理由是,古祠堂群清晰反映了无锡工商形成...
· 吴文化—古迹寻踪—惠山钱武肃王祠
无锡惠山钱武肃王祠又称钱王祠,位于惠山横直街交汇处,南邻寄畅园、北傍惠山寺,原是吴越王钱谬(852-932年)迁锡裔孙为祭祀先祖钱武肃王所建的宗祠。该祠始建于明代,后湮。清雍正年间又动议建祠,乾隆三年(1738),举人钱兆凤、钱基等于惠山寺左利用寄畅园一隅择地兴建并于翌年竣工,为浙江钱氏迁锡后裔各支的共同宗祠,时设神牌219位。道光、光绪年间屡有扩建,遂成规模,共有光远楼、见山楼、五王殿等建筑9处27楹,收有铣券图、金涂塔等石刻文物及乾隆御赐碑、匾及祭祀礼器。1925年,钱王祠毁于军阀混战中。1928年,钱氏后裔集资修复了主要建筑共8处。建国后,祠堂被分割,改作民居、仓库和饮食店。1999年5月,在寄畅园东南部修复工程中,为保护古迹,园林部门在市政府支持下,迁移了祠内原住户,并斥资进行了抢救性修复。钱王祠旧建筑现仅存主殿五王殿,它原是祭祀钱氏世祖三世五王的享堂。钱氏世祖钱谬、二世祖钱元、三...
· 吴文化—古迹寻踪—惠山寺钟
惠山寺何时有大钟,已不见史载。我们只能从古人的诗句中闻略到吉光片羽。明代邑绅邵宝所作惠山寺钟铭(详载于后)记述了400多年前惠山悠扬的梵音。在园林、宗教联合修复惠山寺之际,恢复古刹的晨钟暮鼓,自然就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考虑到惠山寺的悠久历史和现有珍贵的古迹主要为唐宋文物,因此专家提出惠山寺钟的式样应为唐式,以呼应钟亭之右的唐听松石床和承续历史文脉。惠山寺钟采用仿唐式样,造型古朴大方。钟重6吨,高2.6米,口径1.7米。2004年4月2日,由芜湖造船厂精选黄铜良冶,辅以锡、锌及稀土元素,加注金、银等贵金属,用传统泥范工艺和成熟的现代铸钟技术一次浇注成功;同月17日在惠山寺顺利吊装。宏钟大吕,福音清越,声跃群籁,弘显惠山古寺唐宋遗风。惠山寺钟由锡惠园林文物名胜区全额出资铸造。惠山寺钟面镌刻三段铭文,其一为唐代陆羽的惠山寺记,其二为明代卲宝的钟铭,其三是无锡锡惠园林文物名胜区专为惠山寺修复撰写的...
· 吴文化—古迹寻踪—惠山古寺年底初现风采
获悉,作为惠山古镇首个启动项目的惠山寺北片区,宗教部分惠山寺复建工程又有新举动。继金刚殿、大雄宝殿之后,地藏殿、大悲阁、藏经楼等主体建筑的复建也将启动,到今年年底,惠山寺将初具规模,重现江南名寺的风采。据介绍,根据古镇保护发展修建性详细规划,惠山寺轴是古镇规划的重要片区,惠山寺中轴景点修复工程是惠山古镇保护建设的龙头项目,包括翻建金刚殿、重建大雄宝殿等。目前,翻建金刚殿已完工,大雄宝殿已起框架。根据复建详细规划,在大雄宝殿北侧开“不二法门”,循坡建以地藏殿、大悲阁(千手观音堂)、藏经楼为主体的殿堂僧僚群体。惠山寺的修复将给惠山古镇带来极旺的人气。据惠山古镇办公室夏泉生高级工程师介绍,惠山寺始建于南北朝,为一大名寺,有1500多年历史。在唐宋之时就香火不绝,寺院包括现愚公谷和寄畅园,僧舍有1048间之多。建国后惠山寺遗址保留的古迹和建筑物有:古华山门、唐宋石经幢、金刚殿、香花桥和日月池、金莲...
· 吴文化—古迹寻踪—再访城皇山
早就听闻吴中越溪有座道教名山―――城皇山,山名有点像旧时中皇家围苑守猎之所,据传有此一说。上月下旬,匆匆到过城皇山脚下,远见得道院朱墙青瓦,连绵于城皇山巅,其时偶有薄云浮动,更使道院若隐若现,平增肃穆。而天光已晚,错过机缘一次。而我心有不甘。本月,恰逢苏州市文联张君询我有无清静雅致之所小憩?心中窃喜,答曰:城皇山道院。隧借此成行。翌日,吴中区街道教协会长徐道长很早地便在山门殿迎接我们了,手执拂帚,青衣白裤,一派道骨仙风。据载,城皇山道院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兴于清朝乾隆时期,毁于民初。期间,几度兴废,几经变迁,城皇山道院在吴越大地上沉浮起落,随着历史的洪流,这一饱经沧桑的千年道院,随着历史车轮的无情碾转,最后缓缓消失在烟雨中了。真是一荣俱荣,一焚俱焚,奈何、奈何……而历史永远是推陈出新的,眼前的道院是近年来重新修复的,而浑混的我们居然看不出丝毫,一切均按旧有的格局加以重建,匠心独具。修建过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