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吴文化—古迹寻踪—鲽砚庐与耦园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34
转发:0
评论:0
吴文化—古迹寻踪—鲽砚庐与耦园,在苏州,耦园几乎家喻户晓,但知道园主沈秉成是一位著名藏书家的人较少,知道园内

   在苏州,耦园几乎家喻户晓,但知道园主沈秉成是一位著名藏书家的人较少,知道园内有一藏书楼叫“鲽砚庐”的那就更少了。沈秉成是清咸丰元年的进士,曾做过两江总督,有政声。清代末期辞官寓居苏州时,购得娄门陆锦所筑“涉园”的废址,请名画家顾芸规划设计,扩建增筑成耦园。园分东西两部,西园以书斋织帘老屋为主,前后列山石,以藏书楼压其背,小轩隐其前。此藏书楼名曰“鲽砚庐”。沈秉成喜藏砚,在京师得千阳石,似渔形,制为二砚,名曰“鲽”,乃以“鲽砚庐”命名书楼。经学大师、曲园“春在堂”主人俞樾为之赋诗云:“何年东海渔,化作一拳石。天为贤梁孟,产此双合璧。”堪为文房佳话。楼为二层飞檐式建筑,站在小院里看此楼,整个格局为曲形,只见楼上楼下都是木雕的窗扇和栏杆,古朴而清冷。这种安排,倒是完全符合明代造园家计成《园治》关于书斋的造址原则:“书房之基,立于园林者,无拘内外,择偏僻处,随便通园,令游人莫知有此。”这座藏书楼保存如此完好,在苏州也是仅见的。

  沈秉成在园内曾题对联:“万卷图书传世富,双雏嬉戏志怀宽”之句。清刘墉在园内手书对联:“闲中觅伴书为上,身外无求睡最安。”从对联可以看出,当时沈氏辞官后,过着隐居安闲的日子。以园为乐,以书为伴。其时,苏州著名藏书家潘祖荫、李鸿裔、吴云、郑文焯等都是其藏书楼的雅客,经常前往鉴赏古器、碑版、金石、古籍,相互探讨研究。

  由于园内的文化氛围浓厚和藏书楼的藏书基础,因此在沈氏过世后,大量文人在此借住,研究学术。吴昌绶为近代著名刻书家,其精版本目录之学,寄寓耦园时潜心校雠古籍,搜集遗文,刊有《双照楼丛书》,其中《景刊宋元本词》61卷,旨在保存宋、元、明刻本的真面目,精美绝伦,被词学家称为“在我国词史上可谓空前之创举”。晚清四大词人之一的朱祖谋,去职后归居苏州,寄寓耦园之“织帘老屋”,时词学家郑文焯、曹元忠常至园中共同商讨词学。朱氏在园中辑历代词,后刊为《疆村丛书》。1939年,史学家钱穆,自昆明重返苏州,居住园中,潜心治学,完成了《史记地名考》、《国史大纳》等著作。1946年,史学家顾颉刚也曾借住在园中静心研读。耦园之所以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其中原因之一是与耦园历史上所附的人事是分不开的。

  沈秉成藏书甚丰,更喜金石字画,所藏金石、字画、典籍皆为精绝,藏书数量更超万卷。

  如今鲽砚楼的藏书早已散失,书去楼空,这仿佛是古今藏书家无法逃避的宿命,但其留下的文化氛围,还留在当今甚为热闹的耦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文化—吴地风物—耦园听橹
耦园的奇特:一是三面萦河一面临街,园中时时可闻护城河中的橹声。二是耦园的建筑格局,住宅居中将全园分隔为三部分。一进园门后,中间便是主人居室及大厅,大厅往东经客厅及两重小院至小客厅,再往东便是东花园。大厅西侧则是以“织帘老屋”为中心的西花园,其后最北面是客房。此种布局,在姑苏园林中是独一无二的。大厅号“载酒堂”,堂中有一“载酒图”,画两老者正在松荫下神侃,松林前小路上一童子正背负载酒葫芦匆匆而归,两旁是两副妙联:东园载酒西园醉,南陌寻花北陌归。左壁观图右壁观史,西涧种柳东涧种松。堂后有一走廊,廊右通东花园,廊左通西花园。东花园是耦园的主要构成部分,亦是精华所在。顺着走廊可渐渐步入“无俗音员轩”,过轩往东是“枕波双隐”厢房,其东墙上有一砖刻对联:耦园住佳耦,城曲筑诗城。它说出了耦园的历史:耦园始建于清初,为保宁知府陆锦所筑,时名涉园,清末归安徽巡抚沈秉成,延请画家顾氵云规划设计,大事扩宏始成今...
· 吴文化—古迹寻踪—百年梅园回眸
无锡梅园横山风景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太湖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的近代园林。上世纪初,爱国实业家、中国民族工业的杰出代表荣德生先生,本着“为天下布芳馨”之宏愿,在此购地筑园,倚山植梅,以梅饰山,称之为“梅园”,成为江南著名的赏梅胜地。百年梅园经过不断的园林营造,景观内涵极大丰富,文化品位不断提升,风景区现有主要景区:以梅文化为主题的梅花专类园景区,乐农别墅、念劬塔、诵豳堂、读书处等众多的“荣氏”人文古迹;又有集天下古梅与奇石为一体,体现中式园林建筑的古梅奇石圃。园林博览园博采众长,集自然与风格各异的园林景观为一体,布置有风车、吊桥、咖啡屋、教堂等。开阔的大草坪、高大的香樟林、眩目的球宿根花卉,浅滩倒影,无不体现浓郁的异国风情。花溪则引种奇花异卉百余种,并建有规模巨大的岩石景观,人在水中行、水在花中流,处处让人感受到设计师的匠心独具。“四面有山皆入画,一年无日不看花”。百年梅园现已...
· 耦园
历史清初,由仕人陆锦归还故里建造,名“涉园”,取自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园日涉以成趣”。同治年间,湖南按察使沈秉成抱病下野,携妻归隐,请了画家顾纭在涉园的基础上拓展开辟,形成今日的耦园。特征“耦园住佳耦,城曲筑诗城”,取名“耦”,通“偶”,即指佳偶连理,又道出园宅的特征,布局上中轴线上为明显的仕宦第宅,东西花园相互对应。东花园以中心的黄石假山为主要景点,是涉园的遗存,也是苏州古典园林里著名的黄石假山;西花园则以湖石构景,舒展绵延。同时,在个体建筑上也有或东西、或南北、或上下、或明暗、或高低等两两呼应。
· 吴文化—古迹寻踪—乾隆与虹饮山房
木渎是著名的江南园林古镇。近年来,古镇陆续修复了不少园林,虹饮山房即为其一。该园位于木渎香溪虹桥畔。清代乾隆年间,山人徐士元筑为私家花园。园名因近在虹桥而得。木渎“古十景”之一,即为“虹桥晚照”。乾隆皇帝南巡木渎,曾四次入虹饮山房游园看戏,随臣刘墉(宰相刘罗锅)等人曾二度在虹饮山房下榻,留下了许多瑰丽的传奇。虹饮山房坐北朝南,环境幽雅。门前山塘街铺砌石板,蜿蜒曲折。犹如一条悠长的时光隧道。正对山房大门,沿河设有御码头,可拾级而下。码头东侧有一座御碑亭。亭为四角攒尖顶,上铺黛瓦。荸荠色亭柱间,连缀砖面坐凳或半栏。亭内,竖一方花岗石御碑。碑额浮雕云龙,栩栩如生。御诗为行书,乾隆所题。碑正面落款为“乾隆壬申春立”。碑背面镌刻“乾隆辛未仲春驻跸姑苏作”。清乾隆十六年(1751),高宗弘历首次南巡至木渎,就在此舍舟登岸。诗兴大发,留下了这首七律御诗。第二年,勒石刻诗筑亭,留下了一道人文风景线。入虹饮...
· 吴文化—古迹寻踪—古城赋
古者苏州,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二千五百余年;巧也苏州,世界文化遗产大会,时值二十八届。相逢相会,盛世盛事。献赋数句,惟作一颂。江南平原,勾吴立国;太湖之滨,伍员建城。通门二八而水道陆衢;环城一河并三纵四横。水木清华,川原暄淑,竟繁衍成锦绣之乡、风雅之薮;风土清嘉,人物隽秀,且发展为文萃之邦、园林之城。因山兮得名苏州,以地兮亦谓吴中,世称兮人间天堂,又号兮东方水城。奕奕煌煌,代有遗迹;星星点点,世有传承。君不见运河西来,涛声依稀。自古千帆鼓浪,供输南北;长年万里通波,集散东西。吴趋自有始,请从阊门起。飞阁跨津梁,茂苑赛京畿。金阊内外,五更市贾不绝;河塘左右,八方生机相依。中市大街兮五金杂陈;玄妙观前兮百货骈阗。人民路长兮商铺林立,专业坊巷兮各业整齐。攘往熙来,尽为四远客商;栉比鳞次,均属百年店基。此诚姑苏繁华之地,吴郡滋生之源也。巡览古迹,探访名胜。则馆娃吴宫,采草香径;走犬长洲,荡舟锦帆。虎...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