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吴文化—古迹寻踪—无锡惠山寺·惠山甲申金莲花会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87
转发:0
评论:0
吴文化—古迹寻踪—无锡惠山寺·惠山甲申金莲花会,江南的春夏之交五月初,正是绿肥红瘦之时,然而,在位于无锡锡惠名胜区内著名的千

   江南的春夏之交五月初,正是绿肥红瘦之时,然而,在位于无锡锡惠名胜区内著名的千年古刹惠山寺内,清代乾隆皇帝御碑亭前一碧古朴的方塘中,却开满了一种神奇而灵秀的金黄色小花,花开五瓣,花蕊呈迷人的红晕色,她就是被人们誉为“惠山山灵”的金莲花。

   漫步古色古香的宋代金莲桥,清风拂来,空中传来缕缕的清香,沁人心脾,令人神清气爽。俯看那曼生满池的金莲,叶碧如洗,朵朵金莲在骄阳朗照之下暗香浮动,脉脉含情。恍惚间,在莲叶的空隙间倒映出些许天光云影,鱼戏莲花动,平静的莲塘愈加妩媚生动了。

   其实,这种娇小玲珑的金莲花是很有点历史的。早在1200年以前唐朝陆羽的《惠山寺记》中就写道:惠山古称华山。华山有方池,池中生千叶莲花,服之羽化。晚唐诗人皮日休也咏有《题惠山寺》的佳句:“千叶莲花旧有香,半山金刹照方塘。殿前日暮高风起,松子声声打石床。”到了明朝,邵宝《惠山记》称:金莲花为寺僧从西域传入。又说:此花宇内存三:一为华山,一为庐山,一为惠山。时过境迁,“金莲池水浸莓苔,千叶莲花不复开。”原来颇有“仙气”“服之羽化”的“千叶莲花”不知何时蜕变为"金莲花",而且竟然奇异得全国仅存三处了。

   这种金莲花生来也福气,处于佛门胜地,受人顶礼膜拜。尤使人羡慕的是,它的根浸淫于泉水之中,汩汩流淌的“天下第二泉”“比它水特洁”孕育了金莲花,使这种野花根繁叶茂,愈加水灵。其实,这种蔓如荇,花黄而小,似水仙,有幽香的水生植物本名称“萍蓬莲”,原来在江南水乡的村野水沟、池沼中到处能看到,因其花极似陆生"金莲"(旱金莲),所以人们也就雅称其为“金莲花”。

   惠山古寺屡经劫难,六毁六兴。这种神奇的花也陪伴着经历了千年寒暑,承受了众多文人的雅咏和善男的宠爱,愈加茂盛,生机勃勃,年年到时开放,芬芳洒满惠麓。或许这就是人们喜爱她的缘由。

●惠山甲申金莲花会

   惠山金莲花会从5月26日(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起启动至9月底结束,以这段时期盛开,惠山特有的金莲花为主要观赏对象。在惠山寺内新增了数百缸七彩莲花,烘托佛寺气氛。另外还结合佛教文化,分阶段举办以莲花为主题的书画笔会、诗歌吟颂会、文物鉴赏会,莲文化食品节,俗佛节放鸟归林、香花礼佛以及盂兰盆会放荷花灯等文化旅游活动。"金莲花会"将与惠山"名园名泉名曲"文化夜游结合在一起,以荷花造型的灯彩营造惠山幽静雅致的景观,体现古寺的禅意,届时主办方还将设立露天茶座、举办梵乐欣赏、赏月等专题文化活动。

●金莲花诗画(留一首诗的位置)


  金莲池 (明)王达
芳池水绿鱼翻藻,翠叶田田露华晓。花开万朵出金莲,玉涧朱栏互相绕。僧言此花天下无,宛如明烟灿蓬壶。山中五月箫鼓寂,并倚薰风成画图。

●惠山寺新景

   惠山寺始建于公元423年,历史上六经浩劫,最后毁于1863年的太平天国之役。尽管这样,惠山寺仍保存了唐宋石经幢、日月池香花桥、金莲池金莲桥、御碑亭、听松石床、明洪武古银杏、龙眼泉、不二法门、碧螺泉以及罗汉泉、竹炉山房等无锡人民熟悉的文物古迹。这些景物反映和见证了无锡悠久的历史文化,文物价值很高。2002年10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惠山寺庙园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从2002年7月开始,园林、宗教部门联手对惠山寺进行修复,恢复了许多寺院景观,现择要介绍如下:

  金刚殿

   始建于明代,后毁,在本次修复时挖出的地基中得到部份印证。民国期间供奉密迹和秽迹金刚(民间俗称哼哈二将)。1976年经园林部门改建翻修成两层重檐砖混结构,本次翻建根据专家意见,采用重檐歇山顶砖木结构,高10米,在外观造型上兼有唐朝雄健和宋朝柔和的特点。殿上安放两方匾额,其一为明代陈勉所书“惠山寺”,另一方为乾隆皇帝所题,当代著名书法家李可染先生所题“江南第一山”。

   金刚又名密迹金刚、金刚力士、执金刚等,是总执金刚杵现大威势维护佛法天神的通称。密迹指常侍佛,而忆持佛众秘要之意。金刚殿的两尊金刚像,采用来自缅甸的优质巨型楠木精雕而成,像高3.5米,外观古朴;造型刚猛有力,表情生动传神,表现了护法“擎山持杵遍虚空之势”,为当代佛像中的艺术。

  天王殿

   在原惠山寺的二山门,即淮军昭忠祠的头门原址,挖掘到佛殿的基础,发现了青石磉板,对照明代惠山寺图,应为天王殿遗址。本次重建的天王殿系歇山顶建筑,东西各设三个拱门。屋顶戗脊东西两面分别饰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金字。

   佛教中的四天王分别为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和北方多闻天王。我国寺庙中多有天王殿,供奉四天王,寓意 “风调雨顺”。现在殿内所供的“四大天王”采用惠山传统泥人雕塑工艺精绣而成。

   钟亭

   惠山寺铜钟是这次惠山寺修复的亮点,该钟采用仿唐式样,造型古朴大方。钟重6吨,高2.6米,口径1.7米,壁厚10厘米。精选黄铜良冶,辅以锡、锌及稀土元素,加注金、银等贵金属,用传统泥范工艺和成熟的现代铸钟技术制造而成。福音清越,声跃群籁,弘显惠山古寺唐宋余韵。

   惠山寺铜钟由锡惠名胜区全额出资铸造。钟面镌刻三段铭文,其一为唐代陆羽的惠山寺记,其二为明代卲宝的钟铭,其三是锡惠名胜 区专为惠山寺修复撰写的钟铭。

   入三摩地

   大同殿门坊面西额间原有表彰与太平军作战时阵亡的清军将士的砖刻“河狱英灵”,因其内涵与惠山寺氛围和功能相冲,故本次修复时将之迁移,改用佛教词汇“入三摩地”来代之。

   “入三摩地”典出《愣严经》“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为水天。教诸菩萨,修习水观,入三摩地。”“三摩地”是梵文译音,其意义是“等至”。“等”是平等,“至”是极点。“等至”就是平等达于极点。通俗地讲,入三摩地就是入正定,意为住心一处,不乱不动。

   大雄宝殿

   在大同殿门坊、原李鸿章碑亭后与清祠堂建筑(昭忠祠)、龙眼泉之间有一块空地,这就是清代同治年间被毁的大雄宝殿遗址。2003年5月在原址进行考古挖掘,露出的墙基和出土的青石磉台证实了这一点。

   新建的大雄宝殿为面阔五间的重檐歇山顶砖木结构建筑,殿身围以厚墙,外设围廊;殿高13.4米,殿中设藻井,吊顶以荷花图案彩绘。屋顶戗脊东西两面分别饰有“佛日增辉”“法轮常转”金字。面东重檐下的“大雄宝殿”红底金字系著名佛教领袖巨赞法师(1908-1984,江阴人)所题。殿中抱柱对联“九龙云连吉光开佛相,二泉玉泻禅味得真如”系清帝乾隆南巡幸临惠山寺时御题,集字而成。

   殿内正中所供释迦牟尼佛高3.6米,呈拈花微笑相,结枷座于须弥山莲座上。右立执扇长者舍利弗系佛陀大弟子,被称为“智慧第一”;左立捧经书二弟子目犍连“神通第一”。作为禅宗丛林的惠山寺,供奉总高10.3米的“一佛二第子”有着特别的深意。佛祖后两侧供奉骑青狮的文殊菩萨和驾白象的普贤菩萨分别表大智大行之意;大殿左右两侧供奉十八罗汉像立像。大雄宝殿内所有的佛像均采用唐代生漆脱胎工艺精制而成,可长保千秋。

   碧螺泉

   此泉原在不二法门院落西侧,为山水渗泄而成,水质清洌,供寺僧取饮。本次重建惠山寺时在原地加以修葺并予以保留和保护。据碑记,该泉系清光绪甲辰(1904)年桂月日住持根培徒永发重修。

●西竺留痕

   大悲阁

   “西竺留痕”景名由无锡市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颜冬宝先生所题,字迹集自赵孟頫书法。其意为:佛教来自我国西面的印度,古代称之为天竺国;惠山旧称西神山,早在晋朝就有西域高僧卓锡宏法。千年过去了,惠山这方净土依然经声佛号,香火飘渺,颇有丛林之气息,可谓西竺留痕。

   从“西竺留痕”拾级而上,回望锡山,龙光塔影,飘然入画,堪为观山景最胜之处。

   “西竺留痕”其上为背枕惠山、高大雄伟的大悲阁,额由赵朴初先生题写。民国时期惠山不二法门内就有大悲阁,阁内一尊千手观音传为从印度奉请,妙相庄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现在复建的大悲阁为重檐歇山顶四落水建筑,高敞明亮。

●贝叶散香

   藏经楼

   佛经最初由佛徒结集整理后书写在一种名为贝多树(也就是菩提树)的叶片上得以保存和留传。经书作为“佛、法、僧”三宝之一,为寺院所必备。“贝叶散香”后即设计为三层的藏经楼。从藏经楼往南可通达昭忠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文化—古迹寻踪—惠山古寺年底初现风采
获悉,作为惠山古镇首个启动项目的惠山寺北片区,宗教部分惠山寺复建工程又有新举动。继金刚殿、大雄宝殿之后,地藏殿、大悲阁、藏经楼等主体建筑的复建也将启动,到今年年底,惠山寺将初具规模,重现江南名寺的风采。据介绍,根据古镇保护发展修建性详细规划,惠山寺轴是古镇规划的重要片区,惠山寺中轴景点修复工程是惠山古镇保护建设的龙头项目,包括翻建金刚殿、重建大雄宝殿等。目前,翻建金刚殿已完工,大雄宝殿已起框架。根据复建详细规划,在大雄宝殿北侧开“不二法门”,循坡建以地藏殿、大悲阁(千手观音堂)、藏经楼为主体的殿堂僧僚群体。惠山寺的修复将给惠山古镇带来极旺的人气。据惠山古镇办公室夏泉生高级工程师介绍,惠山寺始建于南北朝,为一大名寺,有1500多年历史。在唐宋之时就香火不绝,寺院包括现愚公谷和寄畅园,僧舍有1048间之多。建国后惠山寺遗址保留的古迹和建筑物有:古华山门、唐宋石经幢、金刚殿、香花桥和日月池、金莲...
· 吴文化—古迹寻踪—惠山寺钟
惠山寺何时有大钟,已不见史载。我们只能从古人的诗句中闻略到吉光片羽。明代邑绅邵宝所作惠山寺钟铭(详载于后)记述了400多年前惠山悠扬的梵音。在园林、宗教联合修复惠山寺之际,恢复古刹的晨钟暮鼓,自然就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考虑到惠山寺的悠久历史和现有珍贵的古迹主要为唐宋文物,因此专家提出惠山寺钟的式样应为唐式,以呼应钟亭之右的唐听松石床和承续历史文脉。惠山寺钟采用仿唐式样,造型古朴大方。钟重6吨,高2.6米,口径1.7米。2004年4月2日,由芜湖造船厂精选黄铜良冶,辅以锡、锌及稀土元素,加注金、银等贵金属,用传统泥范工艺和成熟的现代铸钟技术一次浇注成功;同月17日在惠山寺顺利吊装。宏钟大吕,福音清越,声跃群籁,弘显惠山古寺唐宋遗风。惠山寺钟由锡惠园林文物名胜区全额出资铸造。惠山寺钟面镌刻三段铭文,其一为唐代陆羽的惠山寺记,其二为明代卲宝的钟铭,其三是无锡锡惠园林文物名胜区专为惠山寺修复撰写的...
· 吴文化—古迹寻踪—触摸惠山古祠
惠山古祠的前世今生所谓祠堂,起源于氏族社会逐步解体之后,是由同一个祖先所生、自成系统的血缘亲属集团与地缘组织统一而成的宗族组织,在居室外独立建造的祭祖、尊贤、求神的场所。此外还是管理宗谱、讨论族中事务、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后来祠堂成为祭祀祖先或有功德于国民的先贤们的庙堂,也是一种地位的象征。京杭大运河从无锡惠山东麓蜿蜒流过,到黄埠墩伸出一条小河汊——惠山浜,直抵惠山脚下。窄窄的小河道,刻满了岁月的斑驳痕迹,当年却是历代帝王下江南、游惠山的必经之路。就在惠山东麓、惠山浜两岸,不足1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却密集分布着一批古祠堂群及其它古建筑,经过近几年调查,确认共有118处,为江南也为国内少有,世界罕见。这就是无锡惠山古祠堂群。去年6月底,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苏州召开第28届世界文化遗产大会,商定新一批世界文化遗产。其中,无锡惠山古祠堂群在待选范畴。其申报的主要理由是,古祠堂群清晰反映了无锡工商形成...
· 吴文化—古迹寻踪—惠山钱武肃王祠
无锡惠山钱武肃王祠又称钱王祠,位于惠山横直街交汇处,南邻寄畅园、北傍惠山寺,原是吴越王钱谬(852-932年)迁锡裔孙为祭祀先祖钱武肃王所建的宗祠。该祠始建于明代,后湮。清雍正年间又动议建祠,乾隆三年(1738),举人钱兆凤、钱基等于惠山寺左利用寄畅园一隅择地兴建并于翌年竣工,为浙江钱氏迁锡后裔各支的共同宗祠,时设神牌219位。道光、光绪年间屡有扩建,遂成规模,共有光远楼、见山楼、五王殿等建筑9处27楹,收有铣券图、金涂塔等石刻文物及乾隆御赐碑、匾及祭祀礼器。1925年,钱王祠毁于军阀混战中。1928年,钱氏后裔集资修复了主要建筑共8处。建国后,祠堂被分割,改作民居、仓库和饮食店。1999年5月,在寄畅园东南部修复工程中,为保护古迹,园林部门在市政府支持下,迁移了祠内原住户,并斥资进行了抢救性修复。钱王祠旧建筑现仅存主殿五王殿,它原是祭祀钱氏世祖三世五王的享堂。钱氏世祖钱谬、二世祖钱元、三...
· 吴文化—古迹寻踪—惠山顾端文公祠
无锡惠山顾端文公祠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为顾氏族人祭祀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之场所。顾宪成(1550-1612),无锡张泾人。家境贫寒,自幼聪敏好学,万历八年举进士,曾任吏部主事、员外郎、文选司部中等职,为官正直。因触逆万历皇帝而被削职,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回到家乡无锡。顾宪成回乡后仍关心朝政,并把满腔的爱国热情和人生抱负寄托在为国家培养人才上。他除了在家乡泾里(张泾)讲学外,曾在无锡惠山“天下第二泉”等名胜之地举办讲座,研讨学问,史称“龙山胜会”,可与宋代江西著名的“鹅湖大会”媲美。后顾宪成又与高攀龙在1604年共同发起兴复“东林书院”,彪炳青史。惠山有邵宝建的“二泉书院”,顾宪成曾为之作记。在顾宪成去世的翌年,其后人在二泉书院旁紧靠惠山寺择地建祠。崇祯初,因顾宪成为官品行端正,得谥号“端文”,祠名因此名为“顾端文公祠”。顾端文公祠原有墙门、照壁、正殿、庑房、享堂河亭等...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