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吴文化—古迹寻踪—大明通行宝钞重见天日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63
转发:0
评论:0
吴文化—古迹寻踪—大明通行宝钞重见天日,江阴长泾镇长南村窑厂内,工人们取土时,偶然发现一个古墓葬。10月10日,江阴市博

江阴长泾镇长南村窑厂内,工人们取土时,偶然发现一个古墓葬。10月10日,江阴市博物馆考古专家闻讯而至。随着古墓随葬品的相继出土,考 古专家认定,这是一个史料价值非常高的古墓,为进一步研究明代江阴的政治经济、民俗文化以及江阴名门望族夏氏家族增添了新的历史资料,意义重大。

   揭开浇浆古墓,墓主为明代江阴望族与一般古墓不同的是,这是一座浇浆古墓。所谓浇浆,是指用石灰、糯米汁、明矾等为原料的“三合土”浇筑而成。这种浇浆 古墓在明朝最为多见(唐宋有部分),均为有权势人家的古墓。由于用糯米汁浇成,厚度达50多厘米,古墓非常坚固,最后动用了市政公司的筑路机械才把这层“外壳” 分解。

   随之露出的是一个呈梯形状的木椁,上面压着4块大青石。移走大青石,揭开木椁,木棺呈现在人们面前。揭棺而视,里面的古尸已成白骨,部分尸骨已疏松。

   通过对墓志铭、随葬品以及江阴市博物馆所藏夏氏宗谱的研究,墓主身份被确定为明朝习礼夏氏第7代子孙、明朝处士夏,是已经考古专家考证过的夏观的孙 子。处士,相当于地方乡绅,为有钱有名望的人。夏死于明永乐三年,享年56岁牞葬于3年后的洪熙元年。按照明朝习俗,死者在祠堂、庙宇或自留地里停柩3年才正 式入土为安。这也是古尸保存不好、开棺只见白骨的原因。

   “长泾在明朝为东顺乡习礼里,所以夏氏被称为习礼夏氏。夏氏家族是宋室南渡时从河南陈州移居江阴,在习礼里落户,与当时的徐氏家族一样,同为名门望 族。”江阴市博物馆馆长唐汉章介绍说。

   大明通行宝钞,有助研究明代钱币制度木棺内,夏的随葬品附一张清单,纸张极薄,字迹完整,列清了所有随葬品。

   在夏的头部,有一枚铜镜和一个纸质梳匣。

   梳妆盒做法很考究,盒中有盒,因为长期浸泡在水中,已经无法看到原形,在最里面的盒子中放置了一些木质梳妆品,有木梳、篦箕和刷子。

   棺内除了一套24件锡质冥器、10个装粮食、谷物之用的陶罐等以外,5张大明通行宝钞是最为珍贵的出土物。之所以珍贵,原因有二:这是明朝洪武年由中 书省印发的纸币,明朝早期钱币铸造、印发之事由中书省负责,但不久均由户部负责,因此中书省印发纸币时间极短,印数很少,流传至今的更是凤毛麟角;5张大明通行 宝钞中,2张贰佰文面值,3张叁佰文面值,此前,江阴市博物馆只收藏贰佰文面值的大明通行宝钞。“这对于研究古代钱币尤其是明代钱币制度有很大的帮助。”唐馆长 说。

   出土棉麻制品,印证纺织之乡昔日辉煌随葬品中还有近40余件衣物、布料,均为棉、麻制品。布料的织工相当细密,和现代纺织技术下的产品相比难分伯仲。衣 服和布料大多为米色,由于曾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布料的表面有一些斑点,但仍然瑕不掩瑜。江阴先进的纺织技术在600年前就可见一斑。据介绍,明代服饰很少见,此 次出土了上衣和裙子连在一起的“衣裳”,为研究纺织之乡江阴数百年服饰的演变提供了依据。

   对于清单所列“口含珠七立”,而实际棺内并不见珠的情况,唐汉章解释说,此类情况以往也有过,由于年代久远,珍珠已分解风化。

   此次考古还发现了一个令人称奇的现象,考古人员在墓穴内的陶罐中发现了一些时经600年都没有完全腐烂的米粒。此外,无论是墓志铭,还是古书、清单上的 文字,其中含有许多简化字,对于研究中国文字的演变也有很大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大明宝钞
参见宝钞提举司大清宝钞参考文献
· 吴文化—古迹寻踪—寂寥宝带桥
苏州因水成市,故以桥多而闻名于世,所谓:“绿浪东西南北水,红阑三百九十桥”(白居易诗)。在苏州从古至今所建的众多桥梁中,魅力独具的我想得数宝带桥了。宝带桥横卧于运河与澹台湖之间,桥长千余尺,桥洞五十三个,就像一条长长的玉带,平缓地飘浮在宽阔的水面上。每到中秋月夜,便能见到”宝带串月”奇景:五十三孔连缀倒映水中,虚实相映间,水中有五十三个“月亮”串连……于是,宝带桥成了苏州人中秋赏月的绝佳去处。怎奈宝带桥已废弃,如今不免生出几分寂寥。今春的一天我心血来潮,骑着单车去看看久违了的宝带桥。原来沿城东运河的那条马路可通宝带桥,不料如今一路过去都是一个个卸货的码头。路上一堆堆红砖、水泥什么的,最后堵得连自行车都没法子过。于是我只好再绕道人民路,经团结桥、长桥,然后向东七转八拐的,总算兜到了宝带桥。走过一段石板路,桥堍有只残存的汉白玉石狮,破损得较为严重,见石狮身上有好几处用白水泥修补的痕迹。青岗石夹...
· 吴文化—古迹寻踪—古村深闺探瑰宝
很早以前我就去过西山,那是我刚念初中,大约是1946年吧,是从东山乘小火轮,驶向浩淼的太湖,远远的青山,波光荡漾,风帆片片,秀水碧澄。在船上听得大人们谈论西山有石公山、缥缈峰、明月湾、消夏湾……洞庭山原本就有许多仙人的传说,这些名称,就更充满了仙气和诗意。上得岸来,留下深深印象的就是参天的大树和酸甜的杨梅。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撰写《江南古镇》又数次造访西山。有一次正逢春天橘花盛开季节,碧绿的橘树上开满了白色的小花,满世界充满着清香,这香气不是扑鼻浓郁,是一股沁入心肺的清香。山坡上全是橘林,车子就在花丛中钻行,在花气氤氲弥漫之中,满眼的橘花,我恍惚真的成了神仙。就在这浩淼波光环境中,在玲珑透剔的青青山峰下,风光优胜之地自古就是绝好的逸世安居的场所,古人曰:“甪里之村,范蠡之宅,龙洞筑易老之室,幽隐之胜也。”甪里传说是秦末汉初“商山四晧”即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归隐之地,至今尚有遗...
· 吴文化—古迹寻踪—青阳塔基地宫今日重见天日
江苏省内首次古塔塔基发掘———无锡市江阴青阳古刹悟空寺悟空塔,今天将进行神秘的地宫揭示。昨天,考古队队长南京博物院的陆建芳向本报透露了地宫秘密。几天前,记者曾到现场,考古工地守卫森严,进入古寺内,依稀可见当年古寺的貌样,悟空塔在寺的一角。陆建芳介绍,塔始建于南唐,据史料记载悟空寺在元末遭毁,明清多次重修,悟空寺一度是江南名寺,“悟空塔影”也曾是青阳八景之一。1924年,悟空塔再次倒塌,整个寺庙变成一个村庄,就叫悟空村。这次发现古塔原址始于危房改造。
· 吴文化—古迹寻踪—古城赋
古者苏州,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二千五百余年;巧也苏州,世界文化遗产大会,时值二十八届。相逢相会,盛世盛事。献赋数句,惟作一颂。江南平原,勾吴立国;太湖之滨,伍员建城。通门二八而水道陆衢;环城一河并三纵四横。水木清华,川原暄淑,竟繁衍成锦绣之乡、风雅之薮;风土清嘉,人物隽秀,且发展为文萃之邦、园林之城。因山兮得名苏州,以地兮亦谓吴中,世称兮人间天堂,又号兮东方水城。奕奕煌煌,代有遗迹;星星点点,世有传承。君不见运河西来,涛声依稀。自古千帆鼓浪,供输南北;长年万里通波,集散东西。吴趋自有始,请从阊门起。飞阁跨津梁,茂苑赛京畿。金阊内外,五更市贾不绝;河塘左右,八方生机相依。中市大街兮五金杂陈;玄妙观前兮百货骈阗。人民路长兮商铺林立,专业坊巷兮各业整齐。攘往熙来,尽为四远客商;栉比鳞次,均属百年店基。此诚姑苏繁华之地,吴郡滋生之源也。巡览古迹,探访名胜。则馆娃吴宫,采草香径;走犬长洲,荡舟锦帆。虎...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