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吴文化—古迹寻踪—唯亭名亭乙未亭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48
转发:0
评论:0
吴文化—古迹寻踪—唯亭名亭乙未亭,闲来翻看家乡新编的《唯亭镇志》和重印的清代道光年间编纂的《元和唯亭志》,两部

  闲来翻看家乡新编的《唯亭镇志》和重印的清代道光年间编纂的《元和唯亭志》,两部镇志上均记载古镇曾有八大美景,如“古寺乔柯”、“允泾听潮”、“渔沼荷风”、“金沙落照”、“曲水环山”等等。经过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八大美景俱成纸上图画,让人唏嘘不已。现今古镇上唯一存留的文物是一座“乙未亭”。亭子是半亭,飞檐翼角,高不过3米,深不逾2米,墙壁里嵌有一块青石碑刻。此亭原筑在镇东首霖雨桥北堍东城隍庙东侧,面西而立。1978年娄江(至和塘)拓宽,霖雨桥拆除,亭子于是就移建在附近,坐北朝南,面江而立,至今仍是这个模样。

  说起“乙未亭”,是很有些来历的。此亭始建于宋代至和二年(乙未年,公元1055年),是为表彰昆山县主簿宋与权率民修筑河塘,兴利除弊功绩的。原来,宋代唯亭一带一片泽国,风涛迅悍,淹民田庐,盗匪啸聚,阻人行旅,环境很是险恶。为了根治水患,保障社会治安,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当时的昆山县主簿宋与权不畏艰难,挺身而出,集资招工,在唯亭镇西南筑起一条长虹似的堤坝,把泛滥之水纳入河塘,使之可北纳于阳澄湖,南吐于吴淞江,从此水流畅泄,田畴稳收,百姓可安居乐业。因岁在乙未,又是至和二年,所以“至和名塘,乙未名亭”,乡民“勒碑纪事,筑亭而藏之”。不料过了七百八十年,已是清代道光十五年(1835年),计甲子十三度,又逢乙未年,宋时修筑的河塘已经颓圯,并日渐崩缺,水流又宣泄不畅,眼看要重演历史旧剧,时任江苏巡抚苏松与布政使陈銮在视察苏(州)松(江)时,发现了至和塘险情,“亟思辑而新之”。不久,陈銮发动民众捐资捐工,疏浚塘河,加固塘堤,前后经过9个多月的艰辛努力,终于大功告成。那时,宋代至和年间建筑的“乙未亭”早已泯灭,于是唯亭绅民纷纷捐资,重建了“乙未亭”。陈銮亲撰《重建至和塘乙未亭记》,由苏州府海防同知杨承湛书,吴门毛上玢镌刻。此碑高130厘米,宽62厘米,秀美楷书,竖书15行,满行40字,至今犹清晰可辨。因此亭此碑,一波三折,能延存至今,实在难得,所以现今唯亭人对此视为珍宝,可以为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文化—古迹寻踪—雪浪申明亭
旧时,滨湖区雪浪镇里有一座申明亭,它位于该镇申明村东三房巷旁的“南林禅院”之中,地处原南三乡之一开化乡的中部。十多年来,各地介绍“申明亭”的文章不少,其中把申明亭与驿亭、邮亭、十里亭相提并论的不少,有的文章甚至介绍说,申明亭就是驿亭。对此,笔者经过一番研究,认为申明亭并非驿亭,也不是邮亭和十里亭。申明亭就是申明亭。据史料记载,明朝和清朝在各乡为用于“张贴榜文”、“申明教化”而专门建立的亭状建筑,称作“申明亭”。它起源于朱元璋建立明朝初期的洪武五年牗1372年牘二月。为了推行开明政治,这位农民出身的洪武皇帝就命令“内外府州县及乡三里社皆立申明亭”,下旨做到“凡境内民人有犯者,书其过,明榜于亭上,使人心知惧而不敢为恶。”这说明,当时建立申明亭的主要目的是张贴犯错误者所书的“检讨书”和“悔过书”的地方,起到警戒一方民人的功能。对于官府来说,申明亭也可作为古代地方官吏“布告政令,晓谕乡民”的所在,...
· 吴文化—古迹寻踪—状元亭和三音桥
昔日的雪浪山,风景最佳处,当推半山腰的状元亭和三音桥了。在这里,既可远望锦绣江南鱼米之乡,又可近听潺潺涧音山谷松涛。一条用山石砌成的台阶路由此经过。向上,可达雪浪庵和蒋子阁;向下,是百寿亭和修行小屋。亭左,枫树摇红,野花飘香;桥下,涧壑幽深,松岩峥嵘。登山者,到这里定会驻足休息,把所有感官调动起来,享受这雪浪山幽美之精灵。状元亭呈四方形,飞檐凌空,古色古香,依山而筑,面对朝阳。她要比百寿亭、望溪亭等伙伴高出尺把,显得俊逸清香,别有风韵。因宋时状元蒋重珍常途经此地去雪浪庵谭云阁(后改名蒋子阁)读书,后人便直呼其为状元亭。亭旁,有一座跨涧石桥,名三音桥(有人称它为状元桥)。“三音”这个名称既雅,又符合实际。这桥是用三条2米多长的花岗岩搭架起来,游人至此,常用石块去敲打这三条花岗岩,喜听它发出三种不同的声音来。其中奥秘,因为三条石料的厚薄、长短、宽窄稍有不同,因此,敲打时音响反应也就不一。村上有...
· 吴文化—古迹寻踪—古图揭开百年“惠山皇亭之谜”
无锡园林一个历史之谜——“惠山皇亭之谜”揭开了神秘面纱。“锡惠名胜区历史上的两个御碑亭原址全部找到,可以明确的是,乾隆御碑亭的始建年代至少在清乾隆35年(公元1770年)以前。至此,困扰园林界、文物界多年的难题终于解开了。”昨天,我市文物专家顾文璧和园林文史专家沙无垢向本报独家了这一消息。这事还需从一幅古画说起。本月初,苏州古吴轩出版社向园林部门提供了一批《南巡盛典名胜图录》(由清代两江总督高晋等编撰)。图录展示了乾隆南巡所经之地的山川水系、地理资料。其中一幅《惠山》标出了当时本地的惠山、锡山、竹炉山房等主要景点的位置。两位专家发现,古图上绘有惠山地区乾隆御碑亭(古称皇亭、万寿亭)、康熙皇亭准确位置,其中一个重要佐证是,图中乾隆皇亭旁绘有“一棵大树”图形,即如今600多岁的洪武古银杏,树旁还有惠山寺大雄宝殿等图形。踏着长满青苔和野草的石路,记者在专家的指引下,目睹了两座皇亭留下的遗痕。“以...
· 花亭湖狄公亭
狄公亭狄公亭位于花亭湖西畔的小山上,亭分上下两重,黄瓦红柱,小巧玲珑中文名称狄公亭地理位置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占地面积254平方公里开放时间8:00-17:00景点级别国家4A级景区门票价格70/人著名景点花亭湖,西风洞,佛图寺,龙山宫,狮子山目录1简介2历史渊源简介编辑湖汊之西畔山上有一座红柱黄瓦、翘角飞檐的亭子,掩映在绿树丛中,这亭叫做“狄公亭”。狄公亭占地不过几个平方米,亭分上下两重,亭檐上题有“狄公亭”,字体刚劲有力。并绘有狄公像。画像面容安详、庄严、严慈、刚毅。还刻有咏赞狄公亭的诗词,写得意境优美,寓意深刻。亭前立有一大理石碑,刻有1994年寺前镇与县库办联合在沙咀建“狄公亭”纪实。亭的四周花草繁茂,松柏葱郁,青山环拱,环境幽静。历史渊源编辑狄仁杰,唐代名相。生于随代大业三年(607),字怀英,山西太原人,以优异的学业中举。高宗时,历任并州法曹参军、大理丞、侍御史、宁州刺史等职。武...
· 闽文化—文史古迹—木棉亭
位于龙海市九湖镇木棉村口,距漳州市区13公里。庭前左侧一座八柱方形石亭,名为“木棉亭”。亭后立六块石碑,其中一块上题“宋郑虎臣诛贾似道于此”,为明代抗倭名将俞大遒所立。两旁石柱雕刻一副对联:“为天下除奸,明春秋大义”。宋德冶元年(1275年),会稽县尉郑虎臣押解被贬黜的大奸臣贾似道往循州(今广东龙川),途经木棉庵时,愤然将贾似道推落粪坑处死。后人屡次在此建亭立碑以抒褒贬之意。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