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吴文化—古迹寻踪—乾隆与虹饮山房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69
转发:0
评论:0
吴文化—古迹寻踪—乾隆与虹饮山房,木渎是著名的江南园林古镇。近年来,古镇陆续修复了不少园林,虹饮山房即为其一。

  木渎是著名的江南园林古镇。近年来,古镇陆续修复了不少园林,虹饮山房即为其一。该园位于木渎香溪虹桥畔。清代乾隆年间,山人徐士元筑为私家花园。园名因近在虹桥而得。木渎“古十景”之一,即为“虹桥晚照”。乾隆皇帝南巡木渎,曾四次入虹饮山房游园看戏,随臣刘墉(宰相刘罗锅)等人曾二度在虹饮山房下榻,留下了许多瑰丽的传奇。

  虹饮山房坐北朝南,环境幽雅。门前山塘街铺砌石板,蜿蜒曲折。犹如一条悠长的时光隧道。正对山房大门,沿河设有御码头,可拾级而下。码头东侧有一座御碑亭。亭为四角攒尖顶,上铺黛瓦。荸荠色亭柱间,连缀砖面坐凳或半栏。亭内,竖一方花岗石御碑。碑额浮雕云龙,栩栩如生。御诗为行书,乾隆所题。碑正面落款为“乾隆壬申春立”。碑背面镌刻“乾隆辛未仲春驻跸姑苏作”。清乾隆十六年(1751),高宗弘历首次南巡至木渎,就在此舍舟登岸。诗兴大发,留下了这首七律御诗。第二年,勒石刻诗筑亭,留下了一道人文风景线。

  入虹饮山房,迎面一座四面厅,为“舞彩堂”。卷棚歇山顶,西侧山墙塑有蝙蝠、双钱、寿桃图案,寓意“福禄寿”。当年乾隆来此,此厅供接驾之用。堂内悬有一匾,上书“程子四箴”四字。所谓“四箴”,即南宋著名理学家程颢、程颐的四条箴言。乾隆让刘墉题写后赠予园主徐士元。舞彩堂右前侧为“翠幄阁”,复檐攒尖八角形。此阁又称接驾亭,为乾隆御轿置放处。

  舞彩堂北面,有一座大型仿古戏台“春晖楼”。戏台两侧柱上悬一抱柱联。上联为:长生殿上桃花扇底缓歌慢舞凝丝竹;下联为:单刀会日击鼓骂时动魄惊心半死生。一副对联,巧嵌多出曲目。戏台前的石板庭院,空间宽敞,可排椅观戏。东西两侧另设双层楼廊,可倚栏赏景看戏。楼廊北侧,各设一攒尖复檐戏亭,与戏台构成对称的品字形结构。当年,乾隆皇帝就在此品茗观戏。虹饮山房因乾隆皇帝多次临幸,又有“乾隆行宫”之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文化—古迹寻踪—鲽砚庐与耦园
在苏州,耦园几乎家喻户晓,但知道园主沈秉成是一位著名藏书家的人较少,知道园内有一藏书楼叫“鲽砚庐”的那就更少了。沈秉成是清咸丰元年的进士,曾做过两江总督,有政声。清代末期辞官寓居苏州时,购得娄门陆锦所筑“涉园”的废址,请名画家顾芸规划设计,扩建增筑成耦园。园分东西两部,西园以书斋织帘老屋为主,前后列山石,以藏书楼压其背,小轩隐其前。此藏书楼名曰“鲽砚庐”。沈秉成喜藏砚,在京师得千阳石,似渔形,制为二砚,名曰“鲽”,乃以“鲽砚庐”命名书楼。经学大师、曲园“春在堂”主人俞樾为之赋诗云:“何年东海渔,化作一拳石。天为贤梁孟,产此双合璧。”堪为文房佳话。楼为二层飞檐式建筑,站在小院里看此楼,整个格局为曲形,只见楼上楼下都是木雕的窗扇和栏杆,古朴而清冷。这种安排,倒是完全符合明代造园家计成《园治》关于书斋的造址原则:“书房之基,立于园林者,无拘内外,择偏僻处,随便通园,令游人莫知有此。”这座藏书楼保...
· 吴文化—古迹寻踪—古城赋
古者苏州,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二千五百余年;巧也苏州,世界文化遗产大会,时值二十八届。相逢相会,盛世盛事。献赋数句,惟作一颂。江南平原,勾吴立国;太湖之滨,伍员建城。通门二八而水道陆衢;环城一河并三纵四横。水木清华,川原暄淑,竟繁衍成锦绣之乡、风雅之薮;风土清嘉,人物隽秀,且发展为文萃之邦、园林之城。因山兮得名苏州,以地兮亦谓吴中,世称兮人间天堂,又号兮东方水城。奕奕煌煌,代有遗迹;星星点点,世有传承。君不见运河西来,涛声依稀。自古千帆鼓浪,供输南北;长年万里通波,集散东西。吴趋自有始,请从阊门起。飞阁跨津梁,茂苑赛京畿。金阊内外,五更市贾不绝;河塘左右,八方生机相依。中市大街兮五金杂陈;玄妙观前兮百货骈阗。人民路长兮商铺林立,专业坊巷兮各业整齐。攘往熙来,尽为四远客商;栉比鳞次,均属百年店基。此诚姑苏繁华之地,吴郡滋生之源也。巡览古迹,探访名胜。则馆娃吴宫,采草香径;走犬长洲,荡舟锦帆。虎...
· 吴文化—古迹寻踪—说井
井,凿地取水也。“穿地取水,以瓶引汲,谓之为井。”世上第一口井是谁挖的,已湮没无考,想来井该是人类从“被动”地自江河湖泊取水,到“主动”地穿地取水,经过远、无数实践所积累的智慧结晶!有井,周围就有人家,井多更表明人气旺盛,而苏州的“人均”井数,自古以来,可以说是排列在前几位的,这该是天堂的标志之一吧!几千年来,井对人类,不夸大地说,起过关系到生死存亡的作用,有哪一口井,不曾当过一个“圆心”,将她的清泉滋润着周围,养育着万物?何况井水冬暖夏凉,甘甜爽口,恩泽苍生。井,不断地将水施舍给人们,自身亦借此不断地净化。人们不光使用井,还让井休息。苏州人自古就有封井之俗:在大年夜用红纸贴没井口,要到正月里,好像要到年初五才可以开封使用。井使用不肮脏,也要,在从前,就是人们所说的“淘井”。那时,得请几位体力棒,耐力好的壮汉,快速不停地汲水,井水先清后混,直到将黄泥汤也打个净光,见了井底,才罢休。待过了一...
· 吴文化—古迹寻踪—寂寞的古迹
前几天去锡惠公园,有关专家陪同参观了一些人文胜迹。在花木掩映、意韵悠悠的美景中,走过雅致文气的二泉书院,在万卷楼上品茗赏景,随后去张中丞庙、忍草庵等,一路行来,唐宋元明清从这里一页页翻过,一位位无锡的历史文化名人与我们擦肩而过,李绅、李纲、尤袤、邵宝、顾宪成、嵇曾筠……锦绣锡惠端的是人文荟萃,含英咀华,汇聚了无锡千百年绵绵不绝的缕缕文脉,令人赞叹不已。在所参观的景点中,张中丞庙与忍草庵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位于锡山北麓的张中丞庙我还是第一次去,修葺一新的庙宇殿阁,在两棵已有三四百年树龄的枝繁叶茂的古银杏的庇荫下,显得古风朴朴,清静幽雅;一座古戏台飞檐翘角,造型优美,同行者无不啧啧叫好。然而,这里游人稀少,门可罗雀,据了解,几乎很少有游客光临。戏台楼上的房子都空着,有的堆着杂物,蒙垢积尘。看着花了很多钱修缮得这么好的古典建筑“养在深闺人未识”,就这么寂寞地蹉跎岁月,让人甚感惋惜。坐落在惠山章家...
· 吴文化—古迹寻踪—糜伯芹与花将军庙楹联
在雪浪镇庙桥村庙桥街的北街头,原有一座花云将军庙,主要是祭祀元末跟随朱元璋抗击元军的花云将军而建的庙宇,1954年以前庙里香火甚旺,在锡南地区颇有影响。每年农历8月12日庙会,其场面与静慧寺、成性寺、方湖寺等毫不逊色。据村里老人回忆,花云将军庙的将军殿中,有花云将军及夫人的塑像,而花云塑像是个大花脸,因而地方上多称他为花脸将军。塑像坐北朝南,东西各置几个差役塑像,手里还拖着一根竹棒,人称“拖竹爿”的,十分威武的站立着,此外还有两块“肃静”、“回避”的牌立在殿门之两侧,整个将军殿正像一座府,引人注目的是在殿中两根庭柱上,曾挂着硬匾半圆楹联一副,黑底红字,字体苍劲有力,颇有功底。楹联的内容为:何佛非人,得悟三生便入圣;即空是色,能持半偈便超凡。下面的落款为:里人糜宗让谨撰并书。此联是清末时期重修花将军庙时,由庙里的方丈专门约请地方名士糜伯芹题撰书写而成的。糜伯芹先生运用佛经中的内容起联,将善男...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