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吴文化—古迹寻踪—横塘南望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72
转发:0
评论:0
吴文化—古迹寻踪—横塘南望,横塘是个文化积淀十分深厚的古镇。她位于我们古城西南角,坐落在胥江、古运河和越

  横塘是个文化积淀十分深厚的古镇。她位于我们古城西南角,坐落在胥江、古运河和越来溪的会合处,史称“横塘古渡”。

  横塘首先是个诗镇。早在一千多年前,横塘就耸立在优美的诗林里。“未随洞庭酌,且醉横塘席”,盛唐诗人孟郊就曾醉倒在横塘的诗情画意之中。而后,宋代的诗人贺铸、范成大,明清的文征明、唐寅、吴宽……他们都为横塘留下了清新、秀丽的诗词:碧水青山、古渡亭桥、黄墙朱塔、春雨烟柳、秋月画船……这就是古老的、已经逝去的,却仍顽强地活在诗中的横塘!

  在描绘横塘的诗词中,最有名的当推北宋贺铸的《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浓郁的水乡田园风光里,倾注了诗人无限的希冀和爱。诗作一经传世,立即轰动文坛,成为宋词的典范。贺铸从此以“贺梅子”的雅号著称于世。现在大学中文系的学生都必学《青玉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词对于横塘的意义,绝不亚于《枫桥夜泊》之于寒山寺。那么为何寒山钟声至今仍不绝于耳,而《青玉案》所及的横塘,在人们印象中却显得冷落、淡漠了呢?

  其实,今日的横塘仍然保存着众多的名胜古迹:北有古驿亭、彩云桥,南有范成大祠堂、石湖景区,东有唐寅墓,西有七子山藏军洞、始苏台遗址和郁郁葱葱的横山森林公园,等等。其中一些古遗迹的历史价值绝不逊于寒山寺、江枫桥。今日横塘缺的是意境,像现今枫桥寒山寺那样的意境,那些描写横塘诗中的清新、秀丽的意境。

  当然,更多的人则对我言说,苏州人没有有意冷落、淡漠横塘,实在是顾不过来啊,东园西区的开发建设实在让苏州人够忙的了。苏州高新区的宽阔道路、洁净厂房已经与横塘镇的镇北连成一片。2002年,在把苏州做大做强做优做美的城市化进程中,苏州人又把注意力投向了横塘镇南,决定在胥江以南、上方山以东、运河以西这块风水宝地上,筹建苏州国际教育园(北区)。在开发建设的主体单位―――苏州高新中锐科教发展有限公司的陈列室里,我们看到了国际教育园(北区)的规划模型。教育园环绕核心区,环状辐射教育科研区、生活后勤区三个圈层,一条绿化景观大道贯穿南北,将上方山的山体脉络引入教育园,与石湖景区融为一体。工作人员告诉我们:经过三到五年的开发建设,这里将形成以培养高级国际型人才、以本科教育为主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山水教育园。

  横塘还是个旅游古镇。清代诗人蔡云曾写“石湖串月”一诗:“行春桥畔画桡停,十里秋光红蓼汀。夜半潮生看串月,几人醉倚望湖亭。”想当年,八月十八游石湖,苏州老百姓倾城而出,石湖岸边人山人海,人们通宵达旦地赏月、烧香,如痴如醉地观看龙舟、拳船比赛……第二天,游人被踏掉的鞋子要堆成小山样哩。岁月沧桑,石湖的秀美风光和庙会热闹的情景却一直保留在人们的记忆里。2001年下半年,重振石湖旅游业摆上了市府的议事日程,11月专门成立了石湖(上方山)景区开发建设办公室,负责景区的整治、规划、开发、协调等工作。2002年12月,江苏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了石湖景区总体规划。根据苏州城市发展需要,决定把石湖景区建设成以吴越遗迹和江南田园风光为特色,具有生态、游览、科普、休闲等功能的国家级的重要风景区,包括:上方山、石湖、七子山、滨湖等七大景群;景区面积从原来的15平方公里扩大为22.3平方公里。

  当年古诗中有名的梅子桥,已成了铁栏杆水泥桥了。此刻,我们站在梅子桥上向南眺望,新建的铁索拉杆的石湖大桥横跨在大运河上,高高的斜拉索桥墩像干将、莫邪两把巨剑直刺蓝天;而国际教育园(北区)的主环路工程已于去年9月开工兴建;石湖里挖泥船往返穿梭,清淤净水工程正在紧张进行;而湖东的1000余亩风景林地已经建成,在成片的银杏、樟树林里,映掩着荷塘、小桥、湖石小品……已初步形成一个滨湖景群。当我们收回目光,再凝视梅子桥畔,多么希望能见到,有一尊诗人贺铸的塑像,一方《青玉案》的诗碑,还有古亭、垂柳、系着画舫。愿日后的横塘以优美的诗境净化我们沾满红尘的心灵,让我们领略到悠久的吴越遗韵和江南田园的清新纯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文化—古迹寻踪—横塘远去
在人们印象里,苏州西郊的横塘,不是旅游景点。苏州周边远远近近的古镇,借旅游的东风,一个一个在兴盛起来,唯独没有横塘。能勾起游兴一去横塘的,就是运河边上睡着的古老的驿亭。横塘,可是诗人骚客常吟唱的呀,读了点诗词又谁人不识君。范成大以横塘为题,有专门吟唱横塘的。“南浦春来一绿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一幅江南烟雨送客图。“阵阵轻寒细马桥,竹林茅店小帘招。东风已绿南溪水,更染溪南万柳条”,一派田园风光。清代诗人吴宽也以《过横塘》为题,“夏半横塘风日多,画船载酒压晴波”,把过横塘作为“登山第一歌”;唐寅在《江南四季歌》中,说“吴山穿绕横塘过,虎丘灵岩复元墓”,把横塘与虎丘、灵岩吴中诸山连了起来;厉颚在《自石湖至横塘二首》中,“为爱横塘名字好,梦肠他日绕吴门”,化用《吴书》孙坚“母怀妊坚,梦肠出绕吴昌门”的典故,把爱横塘推到了极致。横塘更出了名的,还在贺铸的《青玉案》,“...
· 吴文化—古迹寻踪—山塘雕花楼
被冷落了一百多年的山塘街,却在21世纪初,又重新吸引了苏州人的目光,市政府、金阊区重新规划了“山塘历史街区”,着手对山塘街予以全面保护和保护性开发,以期重现山塘街的历史文化风貌。在保护与修复过程中,山塘雕花楼的修复是较为成功的一项工程。山塘雕花楼坐落在山塘街250号,原名许宅,是清代苏州名医许鹤丹先生的家宅,因其建筑恢弘、雕刻华丽而被誉为“姑苏城外第一宅”,被市文管会列为“控保古建筑”。该宅坐北朝南,占地2400多平方米,共分四进:第一、二进分别为门厅、轿厅,第三进为花厅,第四进为主厅(俗称走马楼)。由于年久失修,做过化工原料仓库,2000年5月又遭火灾,第三、四进房屋化为废墟,幸有封火墙、挡火墙门阻隔,第一、二进门厅、轿厅得以保存。2001年6月,民营企业家周炳中花巨资买下了这幢建筑,并着手修复,经过2年多的施工,第一期工程于去年10月竣工,古宅从此重现往昔的风采。修复后的山塘雕花楼,“...
· 吴文化—古迹寻踪—石塘和古“石塘十景”
石塘山,古称野山、蟹山。它北接宝界山、南连路耿山。山上有巨石,巍巍可爱。坐在石塘山的巨石上,山下的景致尽收眼底。明清以来,有古“石塘十景”:石塘古桥———据史载:石塘桥建于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由僧月林造广济、保庆、惠安三桥,并连接一起。“乌鹊驾长溪,横锁一湖春水,彩虹断獬麓,斜联半壁秋山”真是古朴、秀丽。石塘桥是五里湖与长广溪的分界桥,“山留东壁石,桥锁半湖烟”。桥之南是长广溪入口处,它南去吴塘门入太湖,桥之北是五里湖(今称蠡湖)。盘龙槐———明朝洪武31年(1398),明太祖朱元璋驾崩。朱元璋长子早故,传位于长孙朱允火文,是为建文帝(即惠帝),明太祖诸子不服。建文元年(1399),燕王朱棣在北平(今北京)起兵,史称“靖难之役”。建文帝寡不敌众,建文帝惊慌之中,眼看石塘山下有一棵二人合抱粗的古槐,枝叶茂密,建文帝躲进槐树弯曲处,才避过追兵,因为这棵古槐皇帝“盘”过了,所以称...
· 吴文化—古迹寻踪—水磨昆腔枕山塘
在山塘河东首第二座桥―――通贵桥西南堍,旧时有一座山塘戏园。这里原为明嘉靖间大学士吴一鹏(1460-1542)的故居,主厅玉涵堂,系明代原构,当地百姓称为“阁老厅”。它被改建成山塘戏园应是清道光、咸丰年间的事。然而旧宅厅堂改建成戏园之类的事在阊门山塘一带恐怕并不十分罕见。吴一鹏的另一处别业―――真趣园,雍正年间归赵氏,“乾嘉间已改戏园,为居人演剧觞宾之便”(顾禄《桐桥倚棹录》卷八)。更早,雍正年间,已有人将原属明嘉靖间御史郭仁的郭园改建成戏园,这通常被认为苏城创设戏园之始。在苏、杭、宁、扬四都会中,惟独苏州有“戏馆之设”的根本原因在于苏州出“优伶”,以及苏州人爱看戏。戏馆乃是苏州昆曲演出市场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产物。而山塘河上的船台演出,一直是最负盛名的旅游项目之一。船名卷梢,重檐走轳,体制宽大,船头作戏台,船舱作戏房。看戏者可在岸上或另唤沙飞、牛舌等小船近泊观看。七里山塘,街河平行,虹梁...
· 吴文化—古迹寻踪—南泉古镇
南方泉又名南泉,翻开历史在唐代隶属于开化乡行政区划。古镇东部沃土原野与华庄为邻,西部群山拱翠直至湖岸,北与雪浪接界,南临浩渺太湖呈半岛状,秀灵的湖光山色,源远的文化历史,不失为地灵人杰物华天宝的江南名镇。南方泉历史文化古迹遗址丰厚,举不胜数,古镇的老街尤甚。街西主要古迹二处:一口黑石为壁、栏圈呈方形的古井名开化方泉,旧传晋代方士葛洪曾取古井泉水炼丹,古土取名南方泉缘于古井“方泉”两字,且地处无锡陆地最南端,故名南方泉镇。另一处为许神桥,明代邑人何汝健赶考途径见桥破旧,许愿中举后必重葺此桥,果中进士,且其儿子孙儿一门四进士传为佳话。街东原有明代“御史厅、兵部厅”建筑,因失火失修毁废;南泉中学校内原有110余年历史的“开化文社”学堂旧址,现仅存晚清秀才朱炳炎书的砖刻横额;街四周清代民居众多,保存较好的仍到处可见,而明代建筑仅留下断垣柱石了。南泉湖岸线长12公里,地理环境得天独厚。湖边有座竹山,...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