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吴文化—古迹寻踪—千年孝子祠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54
转发:0
评论:0
吴文化—古迹寻踪—千年孝子祠,在“惠山一百十八祠”中,华孝子祠是始建年代最早,现存祠址范围最完整,也是建国

  在“惠山一百十八祠”中,华孝子祠是始建年代最早,现存祠址范围最完整,也是建国后于1957年第一批列入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以及目前第一个按传统祠堂文化特定内涵予以恢复的“第一古祠”。该祠堂的祀主华宝,又是第一位被正式写入国史的无锡平民。

   为此特开辟“华孝子祠”专集,以飨读者。

  掌故: 千年孝子祠

  无锡华氏的祖先,是殷末商纣王的庶兄微子,但他和残忍的纣王刚好相反,与亲戚箕子、比干一起,被孔子称赞为“殷有三仁焉”(三位具有高尚道德和爱心的人)。微子的第十一代后裔正考父,在春秋宋国的襄公执政期间,官居大夫要职,封邑在华地,其后代就将“华”作为姓氏。到了三国吴时,华氏一脉迁居无锡。

   华宝的父亲华豪,在东晋义熙末(公元418年前后),应征赴长安(今西安)戍边,临行前对八岁的华宝说:须等我回来,为你举行冠礼(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谁知长安陷落,华豪殉难。信守诺言的华宝直到七十岁,仍然梳着童髻,没有结婚。后来以弟弟华宽的次子华悫作为嗣子。南齐建元三年(481年)华宝逝世。齐高帝萧道成为了褒扬这位在当时朝秦暮楚社会风气下,能够忠以教孝、诚信终身的奇男子,特赐予“孝子”额,“并表门闾”。为此,他的故居被“邑人即所居立祠焉”。

   据元代进士高明的考证,华宝故居旧址在“二泉亭”之上,即当时的“三贤祠”祠址(今为“陆子祠”)。

   这里才是一千五百多年前“华孝子祠”的所在地,其资格早于“天下第二泉”近三百年。

   据收录在《华氏宗谱》的华学瀚《孝祖祠考》记载,二泉亭之上的原华孝子祠,在唐、宋时经历了三兴三废。到了元至治年间(1321-1322),因华祠旧址建了三贤祠,华奇五就将华祠迁往二泉庭院“东偏”,著名书画家赵孟为此书题“华孝子祠”匾额,浙江儒学提举郑元佑(字明德)撰书《⒆屿艏恰贰D壳拔颐强吹降幕⒆屿簦褪窃诖嘶∩暇髑迨倍啻卫┙ā⒅亟ê罅粝碌氖终涔蟮奈幕挪#玻埃埃材辏渺舯涣形帐∥奈锉;さノ弧盎萆焦耪蜢籼萌骸敝住#ㄉ澄薰福?/p>


建筑: 孝子祠建筑

   现在华孝子祠的建筑,依序由东向西排列,它们是:

   1、建于清乾隆十三年的四面坊,俗称“无顶亭”,是无锡华氏家族旌表忠孝节义的纪念性建筑。

   四面坊是具有江南特色的一种古建筑样式,但迄今能够完整保存下来的,无锡仅此一座。

   2、始建于明成化二十一年,重建于清乾隆十二年的牌坊式祠堂门头。门前有一对“竹叶玛瑙盘陀石”,选材及制作都十分精良,也是无锡地区所仅见。

   3、始建于明弘治十七年,重建于2005年的“永锡堂”,原是华氏家族在春秋两季祭祖时用餐休息之地,现建筑面阔三间。

   4、开凿修建于明成化二十一年的承泽池和溯源桥,桥头有青石围栏的明代双龙池(又名鼋泉),泉脉引自“天下第二泉”的下池。

   5、建于明成化二十一年,在清乾隆二十七年落架翻修,以后又多次重修,但保持原有风格的楠木结构“孝祖享堂”。

   该建筑为整座祠堂的主体,堂内将按唐代华孝子祠留下的规矩,塑孝子华宝像。

   6、始建于明弘治十七年,重建于2005年的“成志楼”,原为供奉华豪、华宽、华悫祖孙三代神位的场所,兼作贮放祭器用。

   7、在上述建筑主轴线的北侧,有2005年重建的祠丁房和同年建造的碑廊。清末,华孝子祠的祠丁丁阿金,是著名的惠山泥人彩塑大师,其“手捏戏文”作品,堪称惠山一绝。碑廊内,则镶嵌着重刻的自元至清华孝子祠碑石9通,被喻为该祠“石刻的历史教科书”。

记录: 华氏三兄弟与古祠修复

  5月18日下午,锡惠名胜区清幽静谧的华孝子祠,三位白发苍苍、精神焕发的老人,静静伫立着。他们就是去年捐资近百万元修复华孝子祠,开创了无锡个人捐资修复公用开放祠堂先河的华氏三兄弟———爱国华侨华仲厚、华叔和、华季平。10多年前,他们在无锡见面时,曾经商讨过古祠修复事宜;10多年后,他们的心愿得以了却。

   寻根上世纪初,中国民族工商业发祥地的无锡,曾经涌现出大量实业家、商界巨子。其中一位就是投资丝厂、面粉厂、纺织厂闻名江南的华绎之先生。华先生系南齐华孝子后代,精通历史、书画,为一代儒商。抗日战争初期,华先生就教育儿子华仲厚、华叔和、华季平,要保护华孝子祠,使其永焕青春。

   后来,华绎之先生迁居台北,于1956年5月16日病逝。

   自小在无锡荡口长大的华仲厚是三兄弟中的长者,以孝闻名乡里。他曾经就读辅仁中学,并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硕士学位,之后长期定居泰国。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华氏兄弟多次回锡,寻根问祖。当时,华仲厚漫步于华孝子祠,看到古祠一派破旧场景不禁泪下,决意实现父亲遗愿。

   倡导2000年,华仲厚及其亲属给无锡市领导写信:“此祠已于1500年前始建于此,成为本邑最早古迹之一……提倡中国古有之道德观念,以裨益社会。关于重建费用,我等愿意全部负担。”华氏兄弟希望捐资修祠的义举,得到了市政协、市侨办及园林、文管部门的支持。

   随后,华氏兄弟向市有关方面提供了华孝子祠的祠图及家传历史文献资料。本市文物专家、园林文史专家,借助这批珍贵文献,破解了距今1500年华孝子故居、华孝子祠原址始立时间等历史之谜。由此,华孝子祠成为我省始建最早、保护级别最高的祠堂建筑之一。保护和修复华孝子祠,对于保护惠山古祠堂建筑群,弘扬无锡历史文化,打造山水名城,均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修复经过多年筹划,去年有关部门决定按照历史记载及华氏三兄弟提供的珍贵资料,在现华孝子祠享堂后居高复建成志楼,在承泽池和门坊间复建永锡堂。修复后的华孝子祠占地面积达1680平方米,主要建筑样式为仿明式,并自成院落。华孝子祠修复后,有关方面将为华氏族人组织活动、参与祠堂管理等提供便利。目前,经过修复的华孝子祠主体建筑已完成,现在正进入紧张的文化展示和环境整理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文化—古迹寻踪—苏氏宗祠
无锡市在建设“蠡湖新城”中,要把苏氏宗祠作为文物古迹保护起来。据本人所知,原先苏氏宗祠在无锡地区,四乡八镇分布甚广,凡聚族而居的都设祠堂,约计有数十座,至今基本湮没,惟独在滨湖区的苏家渚还保存着一座苏氏宗祠,其实也只是苏氏分支的宗祠。世界苏氏的总祠在四川省眉山县,祠中立苏洵、苏轼、苏辙三人塑像以祀,故世人称其为三苏祠。海外苏氏后裔每年要组团前往凭吊瞻仰,是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江苏地区的苏氏大祠在常州早科坊,称为二贤祠犤苏轼(东坡)、杨时(龟山)合祀犦,在2001年常州市城建大开发中被拆而毁。当时,无锡地方为纪念苏东坡也设大祠,即苏文忠公祠,根据北塘区区志稿本记载,该祠原坐落在惠山泰伯殿旁,堂名谓:“梁溪堂”,随年代变迁,这座古老雄伟的名祠早被毁而湮没,成为历史的遗憾。苏家渚位于滨湖区蠡园乡(旧称三宝乡)西南隅,太湖内湖五里湖的西湄。苏家渚的苏氏始祖,就是苏轼的十一世孙...
· 吴文化—古迹寻踪—千年古刹祥符寺
祥符禅寺,位于江苏无锡市太湖马迹山秦履峰南麓之幽境。始建于唐,“昔人施荒邱,作寺灵山址”,历宋、明、清,几经增修,遂成规模,达“优钵花开西域种,浮屠法演上乘禅”之境。公元627年,唐贞观年间,马迹山里人杭恽官至右将军,归田后舍山建刹。在长安时,杭将军与唐僧玄奘交好。玄奘法师自天竺取经归来,见秦履峰南麓地形酷似西天之灵鹫,即呼为小灵山,命弟涌诖丝ǎ榷髯诘谝皇馈?公元1009年,宋大中祥符年间,重修后改称“祥符禅院”。公元1124年,宣和四年开寺。公元1371年,明洪武二年重修。公元1447年,正统十年,赐大藏经一部。公元1553年,嘉靖三十年,重修正殿。公元1583年,隆庆五年,重修藏经殿。公元1574年,万历元年,重建塔。公元1626年,天启四年,建大悲殿。公元1669年,清康熙丁未年,海阳苏子荆捐资重建,历时九年,于中丞请灵岩释洪储开临济宗法席,寺僧众多,香火鼎盛,期间皆有高僧...
· 吴文化—古迹寻踪—触摸惠山古祠
惠山古祠的前世今生所谓祠堂,起源于氏族社会逐步解体之后,是由同一个祖先所生、自成系统的血缘亲属集团与地缘组织统一而成的宗族组织,在居室外独立建造的祭祖、尊贤、求神的场所。此外还是管理宗谱、讨论族中事务、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后来祠堂成为祭祀祖先或有功德于国民的先贤们的庙堂,也是一种地位的象征。京杭大运河从无锡惠山东麓蜿蜒流过,到黄埠墩伸出一条小河汊——惠山浜,直抵惠山脚下。窄窄的小河道,刻满了岁月的斑驳痕迹,当年却是历代帝王下江南、游惠山的必经之路。就在惠山东麓、惠山浜两岸,不足1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却密集分布着一批古祠堂群及其它古建筑,经过近几年调查,确认共有118处,为江南也为国内少有,世界罕见。这就是无锡惠山古祠堂群。去年6月底,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苏州召开第28届世界文化遗产大会,商定新一批世界文化遗产。其中,无锡惠山古祠堂群在待选范畴。其申报的主要理由是,古祠堂群清晰反映了无锡工商形成...
· 吴文化—古迹寻踪—千年名刹惠山寺
相传晋朝某年,有一个名叫慧照的西域高僧来到位于无锡城西的历山,开丛林,传佛道,名扬四宇,从此历山改名为慧山。古文慧与惠相通,有智慧就有福德,于是便有了惠山的地名。惠山与佛教结缘即始于此。一峰飞下如奔马,万木森围古道场。惠山寺座西朝东,枕山而筑,渐进渐高,气势雄伟。它始建于刘宋景平元年(423年),雏形为时任司徒右长史的湛挺之书屋,名历山草堂。梁大同三年(537年),建大同殿,易名为法云禅院。唐宋间,又改名为昌师院、普利院、旌忠荐福功德禅院等。惠山寺是禅宗道场,历史上香火旺盛,高僧众多,僧舍达数千间,北宋靖康年间,惠山寺被赐给抗金名臣李纲作为功德院。从唐朝会昌至清朝同治的千余年间,惠山寺六次遭受劫难。最后毁于清朝咸同年间的太平军与清军之役。1863年李鸿章在惠山寺废墟上“割寺之大雄殿以后至大悲殿止,旁及竹炉山房为之”,建昭忠祠以祭祀阵亡的湘淮军将士。辛亥革命后,昭忠祠又改为忠烈祠。解放后曾为...
· 吴文化—古迹寻踪—惠山钱武肃王祠
无锡惠山钱武肃王祠又称钱王祠,位于惠山横直街交汇处,南邻寄畅园、北傍惠山寺,原是吴越王钱谬(852-932年)迁锡裔孙为祭祀先祖钱武肃王所建的宗祠。该祠始建于明代,后湮。清雍正年间又动议建祠,乾隆三年(1738),举人钱兆凤、钱基等于惠山寺左利用寄畅园一隅择地兴建并于翌年竣工,为浙江钱氏迁锡后裔各支的共同宗祠,时设神牌219位。道光、光绪年间屡有扩建,遂成规模,共有光远楼、见山楼、五王殿等建筑9处27楹,收有铣券图、金涂塔等石刻文物及乾隆御赐碑、匾及祭祀礼器。1925年,钱王祠毁于军阀混战中。1928年,钱氏后裔集资修复了主要建筑共8处。建国后,祠堂被分割,改作民居、仓库和饮食店。1999年5月,在寄畅园东南部修复工程中,为保护古迹,园林部门在市政府支持下,迁移了祠内原住户,并斥资进行了抢救性修复。钱王祠旧建筑现仅存主殿五王殿,它原是祭祀钱氏世祖三世五王的享堂。钱氏世祖钱谬、二世祖钱元、三...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