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古迹寻踪—丁蜀发现清代均釉名钵
吴文化—古迹寻踪—丁蜀发现清代均釉名钵,一只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的均釉钵盂,日前在宜兴丁蜀镇蜀古村紫砂巨匠吴云根的传人
一只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的均釉钵盂,日前在宜兴丁蜀镇蜀古村紫砂巨匠吴云根的传人、其重外孙女陈午敏家发现。
这只均釉钵盂是由清代阳羡名陶葛明祥(1736-1811)制作,上世纪初,宜兴一代紫砂巨匠、七大紫砂老艺人之一的吴云根(1892-1969)将它作为制作紫砂茶壶时润半成品壶的容器。后由其重外孙女、工艺美术师陈午敏收藏。这只均釉钵盂高38厘米、口径36厘米、直径50厘米、底宽37厘米,底里有葛明祥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文化—古迹寻踪—名桥风情
在我们江南水网地带,城内街道濒河临水,城乡之间河道纵横,河多、水多、桥也多。“南北东西桥相望,水道脉分棹鳞次”,在这众多姿态各异的古今桥梁中,有的气势雄伟,姿态娇妍;有的庄严稳重,精巧玲珑;有的高悬似云中彩虹,低卧如出水蛟龙。这仪态万千的建筑艺苑、古桥风韵,无不显示社会的进步和独特的文化底蕴。“历史烟云桥上过”。我们的祖先从原始时代的倒木过河、踏石过河、攀藤过河中得到启示,创建了木梁桥、墩式桥、踏步桥、汀步桥、索桥等最早的桥梁。随着时代的发展,木桥、石桥、砖桥、铁桥以及拱桥、梁桥、浮桥等不同类型、不同结构的桥梁应运而生,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方便,也凸现出桥梁建筑上的辉煌历史。无锡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以河多水多桥多而闻名遐迩。据史载,光绪末年,全市就有大小桥梁150多座。其中有名的石拱桥有64座。民国后,随着城市的发展,行人增多,马路拓宽,石拱桥逐渐改建为钢筋混凝土平桥。西门桥、莲蓉桥、跨...
· 吴文化—古迹寻踪—唯亭名亭乙未亭
闲来翻看家乡新编的《唯亭镇志》和重印的清代道光年间编纂的《元和唯亭志》,两部镇志上均记载古镇曾有八大美景,如“古寺乔柯”、“允泾听潮”、“渔沼荷风”、“金沙落照”、“曲水环山”等等。经过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八大美景俱成纸上图画,让人唏嘘不已。现今古镇上唯一存留的文物是一座“乙未亭”。亭子是半亭,飞檐翼角,高不过3米,深不逾2米,墙壁里嵌有一块青石碑刻。此亭原筑在镇东首霖雨桥北堍东城隍庙东侧,面西而立。1978年娄江(至和塘)拓宽,霖雨桥拆除,亭子于是就移建在附近,坐北朝南,面江而立,至今仍是这个模样。说起“乙未亭”,是很有些来历的。此亭始建于宋代至和二年(乙未年,公元1055年),是为表彰昆山县主簿宋与权率民修筑河塘,兴利除弊功绩的。原来,宋代唯亭一带一片泽国,风涛迅悍,淹民田庐,盗匪啸聚,阻人行旅,环境很是险恶。为了根治水患,保障社会治安,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当时的昆山县主簿宋与权不畏...
· 吴文化—古迹寻踪—千年名刹惠山寺
相传晋朝某年,有一个名叫慧照的西域高僧来到位于无锡城西的历山,开丛林,传佛道,名扬四宇,从此历山改名为慧山。古文慧与惠相通,有智慧就有福德,于是便有了惠山的地名。惠山与佛教结缘即始于此。一峰飞下如奔马,万木森围古道场。惠山寺座西朝东,枕山而筑,渐进渐高,气势雄伟。它始建于刘宋景平元年(423年),雏形为时任司徒右长史的湛挺之书屋,名历山草堂。梁大同三年(537年),建大同殿,易名为法云禅院。唐宋间,又改名为昌师院、普利院、旌忠荐福功德禅院等。惠山寺是禅宗道场,历史上香火旺盛,高僧众多,僧舍达数千间,北宋靖康年间,惠山寺被赐给抗金名臣李纲作为功德院。从唐朝会昌至清朝同治的千余年间,惠山寺六次遭受劫难。最后毁于清朝咸同年间的太平军与清军之役。1863年李鸿章在惠山寺废墟上“割寺之大雄殿以后至大悲殿止,旁及竹炉山房为之”,建昭忠祠以祭祀阵亡的湘淮军将士。辛亥革命后,昭忠祠又改为忠烈祠。解放后曾为...
· 吴文化—古迹寻踪—古城赋
古者苏州,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二千五百余年;巧也苏州,世界文化遗产大会,时值二十八届。相逢相会,盛世盛事。献赋数句,惟作一颂。江南平原,勾吴立国;太湖之滨,伍员建城。通门二八而水道陆衢;环城一河并三纵四横。水木清华,川原暄淑,竟繁衍成锦绣之乡、风雅之薮;风土清嘉,人物隽秀,且发展为文萃之邦、园林之城。因山兮得名苏州,以地兮亦谓吴中,世称兮人间天堂,又号兮东方水城。奕奕煌煌,代有遗迹;星星点点,世有传承。君不见运河西来,涛声依稀。自古千帆鼓浪,供输南北;长年万里通波,集散东西。吴趋自有始,请从阊门起。飞阁跨津梁,茂苑赛京畿。金阊内外,五更市贾不绝;河塘左右,八方生机相依。中市大街兮五金杂陈;玄妙观前兮百货骈阗。人民路长兮商铺林立,专业坊巷兮各业整齐。攘往熙来,尽为四远客商;栉比鳞次,均属百年店基。此诚姑苏繁华之地,吴郡滋生之源也。巡览古迹,探访名胜。则馆娃吴宫,采草香径;走犬长洲,荡舟锦帆。虎...
· 吴文化—古迹寻踪—说井
井,凿地取水也。“穿地取水,以瓶引汲,谓之为井。”世上第一口井是谁挖的,已湮没无考,想来井该是人类从“被动”地自江河湖泊取水,到“主动”地穿地取水,经过远、无数实践所积累的智慧结晶!有井,周围就有人家,井多更表明人气旺盛,而苏州的“人均”井数,自古以来,可以说是排列在前几位的,这该是天堂的标志之一吧!几千年来,井对人类,不夸大地说,起过关系到生死存亡的作用,有哪一口井,不曾当过一个“圆心”,将她的清泉滋润着周围,养育着万物?何况井水冬暖夏凉,甘甜爽口,恩泽苍生。井,不断地将水施舍给人们,自身亦借此不断地净化。人们不光使用井,还让井休息。苏州人自古就有封井之俗:在大年夜用红纸贴没井口,要到正月里,好像要到年初五才可以开封使用。井使用不肮脏,也要,在从前,就是人们所说的“淘井”。那时,得请几位体力棒,耐力好的壮汉,快速不停地汲水,井水先清后混,直到将黄泥汤也打个净光,见了井底,才罢休。待过了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