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吴文化—古迹寻踪—秦砖汉瓦”首次入册天价文物书现身锡城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62
转发:0
评论:0
吴文化—古迹寻踪—秦砖汉瓦”首次入册天价文物书现身锡城,被国内各大媒体猛炒的中国首套文物书《中国大史记·传世邮币珍藏》,在无锡限量发

  被国内各大媒体猛炒的中国首套文物书《中国大史记·传世邮币珍藏》,在无锡限量发行。这套在中国出版史上创造了六个“单项冠军”的天价文物书,在锡一亮相就引起了各界的关注。

  该书号称中国出版社的“邮币通史”,创造了国内首部不断代的以中国古钱和邮票实物佐证历史的大全,共收藏了100枚古钱币和722枚邮票珍品,藏品数量之多同类图书都难望其项背。首发式就大张旗鼓地办进了北京故宫太庙,可以与张艺谋巨片的发行一较高下。不过,眼下这套天价书现身锡城倒没有像在京城里那样热闹,反而选择了十分安静的文渊坊进行发行。对此,其发行经理表示,首发式如此张扬是一种发行手段,但该书真正的价值不是依靠炒作能体现出来的,且这书的针对性比较强,比较受收藏界和专业人士赏识,需要读者静静地观赏,然后再来衡量其价值。
  记者随即咨询了一些收藏界人士,一些钱币爱好者对此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认为所谓的收藏数量不完全能体现其价值,这套书最值得关注之处在于其收藏钱币的质量,据称该书收入的古钱币十分齐全,从4000多年前我国最早的原始货币“贝币”、骨贝,到“蚁鼻钱”、“一化”、刀币等珍稀古币一路沿承;同时,除金币之外,所有的钱币材质,如天然贝、骨、铜、铁、铅锡、银、镍均有入藏。如果物有所值的话,那么这套标价1.8万元的文物书从其目前发行界的地位也算是物有所值了。
另外将秦汉瓦当首次入册,也引起了文物界的关注。收藏界素有“秦砖汉瓦”之说,秦汉时期的瓦当具有极高收藏价值,同时也是人们寄托美好祝愿的文物珍品。因此,这套书只限在国内发行,禁止携带出境或赠予海外亲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文化—古迹寻踪—明代石马现身江阴
申港徐村里的一匹石马跟真马一般大小,青石料所凿,马鬃、马鞍以及马缰都清晰可见,石马身上已经出现裂缝。据当地村民介绍,石马本来是一对,“文革”期间被砸掉了一只,幸存下来的这匹石马也被敲掉两只耳朵。江阴有关人士对残存的石刻进行了鉴定和考证,经观察该石刻为一匹温顺平和、四足直立的石马,刻有马鞍、马鞯、马蹬、马辔等纹饰,马鬃、马尾刻画生动,石马下为长方形底座。经对南闸灯塔村发现的石刻文物进行鉴定和考证,发现残存的石刻分为两组,已分散在不同的地点,一组为立马和蹲犬(或豹),一组为两根高约3米的长条形望柱,其中石马已残,缺头部,且周身有裂痕,蹲犬相对完整,但因遭受长期的风雨侵蚀,轮廓已模糊,但能看出大概的形制,石刻柱保存较好,这些石刻文物均来自秦望山西北麓。据称,申港和南闸两地发现的石刻文物称为石像生。据两地的群众反映,在数十年以前石刻还保存得较为完整,种类也多,除石马外还有石狗、石狮、石羊、石龟、石...
· 吴文化—古迹寻踪—再访城皇山
早就听闻吴中越溪有座道教名山―――城皇山,山名有点像旧时中皇家围苑守猎之所,据传有此一说。上月下旬,匆匆到过城皇山脚下,远见得道院朱墙青瓦,连绵于城皇山巅,其时偶有薄云浮动,更使道院若隐若现,平增肃穆。而天光已晚,错过机缘一次。而我心有不甘。本月,恰逢苏州市文联张君询我有无清静雅致之所小憩?心中窃喜,答曰:城皇山道院。隧借此成行。翌日,吴中区街道教协会长徐道长很早地便在山门殿迎接我们了,手执拂帚,青衣白裤,一派道骨仙风。据载,城皇山道院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兴于清朝乾隆时期,毁于民初。期间,几度兴废,几经变迁,城皇山道院在吴越大地上沉浮起落,随着历史的洪流,这一饱经沧桑的千年道院,随着历史车轮的无情碾转,最后缓缓消失在烟雨中了。真是一荣俱荣,一焚俱焚,奈何、奈何……而历史永远是推陈出新的,眼前的道院是近年来重新修复的,而浑混的我们居然看不出丝毫,一切均按旧有的格局加以重建,匠心独具。修建过程...
· 吴文化—古迹寻踪—无锡鸿山越国贵族墓
无锡东乡的鸿山镇,紧靠梅里,古代属于“梅里聚”,是开创勾吴文化的吴泰伯生活过的地方。在鸿山镇北面,有一座鸿山,又名铁山,从前这座山叫“皇山”或“古皇山”。这是因为山之南麓有泰伯墓。相传,泰伯在位49年后在此山下逝世。这些都是旧话,在这里新近发现的越国贵族墓,再次让鸿山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因为这个发现被评为2004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据介绍,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和锡山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组成的联合考古队于2003年3月至2004年12月间对无锡市锡山区鸿山镇开发区范围内的土墩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15个土墩中有7个墓葬是战国早期的越国贵族墓,分为小型、中型、大型和特大型墓等级别,他们以丘承墩特大型墓为核心,呈扇形分布。这是我国第一次较完整地揭示越国贵族墓葬在同一墓地中的分布规律。鸿山越墓出土的随葬器物是目前已发掘的越国墓葬中等级最高、质地最好且器类最为齐全的。7个墓...
· 吴文化—古迹寻踪—寻觅“阖闾大城”
游客可是越来越多了,可祖国的大好河山千千万,大伙为什么会对苏州情有独钟呢?老苏州自豪地对我说,除了山美水美人也美之外,苏州2500多年的历史更是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可这2500年,这听上去实在是太遥远了,生活在现代都市里的人还能亲身感悟到几千年前的姑苏神韵吗?这里是木渎镇新华村,老一辈的人呢都管它叫万家村,村里的田间地头经常可以看到一些长满杂草的土岗,至于这些土岗的来历和年纪,就连上了岁数的老大爷也说不清楚。我十岁左右时这条土岗更突出,估计是造城墙的东西,实际情况说不清楚虽说有些好奇,但天长日久大家也就见怪不怪了。然而,这些湮没于田间的土岗在考古人员的眼里却是无比珍贵的宝贝。苏州博物馆的副研究员张照根告诉我们,在去年下半年以春秋吴国晚期都城为主题的吴文化调查中,苏州西南的胥口、木渎、枫桥、横塘、藏书等山地和平原都发现了像这样的长条形土岗,断断续续,连绵不绝有40多里。为了探明究竟,今年开春...
· “秦砖汉瓦”可能张冠李戴
一直以来,“秦砖汉瓦”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砖和瓦最早完整出现的年代,但考古工作者近日对秦都雍城制陶作坊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先秦时期制作陶瓦的工艺已经非常先进了,而同时期的方砖却粗糙、易碎,实用性差。这个发现为研究秦汉砖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雍城考古队队长田亚岐认为,依据目前的考古发现,“秦瓦汉砖”的表述比“秦砖汉瓦”更科学。以前考古工作者也在雍城宫殿遗址上发现过很多方砖,但从方砖规整的花纹、方正的形制和烧制的火候来看,应该是汉代文物。相比砖,先秦时期的瓦内容丰富、制作精良。雍城考古队这次在制陶作坊发现了2000多件瓦当。考古专家据此推测,秦都雍城当时拥有一座装饰精美的宫殿。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