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吴文化—吴地风物—采菱记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28
转发:0
评论:0
吴文化—吴地风物—采菱记,“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儿时吟唱着这首汉代的《采莲曲》,总是十分向往那一碧万顷 的莲塘。江南多水乡,纵横密布的河道连结着条条小街小巷,温柔而多情地缓缓流淌着,总是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诗中的情形,可是每次只有在梦中,我才会恍恍惚惚地 梦到那份“溪头卧剥莲蓬”的惬意。谁知没有机会采莲,却有幸做了一回采菱姑娘。

   每年回老家,总在春雨连绵的四月。轻轻的雨丝打落在半奶一ㄉ希ソサ啬梢豢趴判⌒〉挠曛椋诨ò晟喜谷巳滩蛔〔孜撬母芯酢P路⒌牧? 条,泛着丝丝绿意,伴随着春风,拂打你的发梢。这一切,都让人沉醉不已。

   一直以为,家乡的四月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可是,去年夏天回了老家,却发现家乡的八月也同样可爱。

   老家的门口有那么一条小河,绿绿的、柔柔的,像一块无瑕的翡翠。它的水质如此清澈,使久居都市的我欣喜若狂。看着美丽的少女在河边轻轻地漂洗衣服,间或 还有顽皮的小鱼从指间游过,落日则透过树荫在河面上洒下一片碎碎的金黄。

   小河不大,半亩归属于表哥家种了菱角。见我难得回家,表哥说,采一回菱吧,感受一下故乡之美。

   划着自家的小木盆,坐在盆中的小板凳上,轻轻地拨弄着河水,人就慢慢前行了。菱叶儿远看密密,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可是等人靠近,就自动地分向两边 了。

   河面上有一朵朵洁白的菱花,小巧玲珑,点缀于绿叶间,仿佛是河的眉眼,淡雅而又清新。菱角是长在根部的,我仔细地把菱根翻出,寻找红色的果实。菱角儿长 得十分精致,但比市场上常见的那种要小好些,我以为这必定是未熟的菱角,不好吃。可是表哥在岸边大声说,你尝一个,味道可好了。我摘了一个放在口中,果然是又脆 又甜,使人。

   时近中午,我载着一小盆菱角便靠岸了。虽说是第一次采菱,可是一切都那么顺利,丝毫不会游泳的我,一人在河上也不觉害怕。也许正如母亲所说,我身上流淌 着水乡渔家的血液,是一种天性地回归吧。

   告别了故乡,告别了青青的麦田,告别了长满红菱的小河,我觉得心中充实了许多,似乎那个很久以前做过的梦终于在今天实现了。呵,令我魂牵梦萦的故乡,我 渴望着来年的归来,喝一喝故乡的水,尝一尝故乡的红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文化—吴地风物—早秋话菱
菱,古作芰。它是盛产在江南水乡、太湖之滨河浜中的一种水生作物,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把菱名称的由来讲得非常清楚。据古书《汉书·循吏传》记载,龚遂为渤海太守时,曾劝民“秋冬蓄果实菱芡。”以备春荒时食用度灾。历史上用菱角供祭祀的记载也不少。直到现在,无锡地区农村逢年过节时,人们还要购置些大乌菱放置在长台上,用于祭祀祖宗,此俗延绵不断。大概古人取菱的音“灵”可讨个吉利而为之吧。菱在长期的栽培过程中形成了很多品种,大致可分无角菱、两角菱、四角菱等三大类,其中无角菱有南湖菱、馄饨菱,两角菱有水红菱、大乌菱、蝙蝠菱等,四角菱有小白菱、大青菱等。尤以水红菱、大乌菱、馄饨菱、大青菱为最佳。它富含淀粉、糖分、蛋白质、脂肪等营养成分。菱角可生食作水果;煮熟作蔬菜,如菱肉烧猪肉,味似大栗,鲜美可口;老熟后的菱肉可代粮,或加工成菱粉,可与藕粉比美,常用于烹调菜肴时勾欠,使...
· 吴文化—吴地风物—白荡菱歌唱新曲
白荡在浒墅关经济开发区和枫桥镇交界处,沿湖为四明、运河、共和、大新、旺米五个村。白荡西接阳东河,南连白马涧,往东流入京杭大运河,是阳山地区水系的汇集处,312国道以西水面面积30.9公顷,水很深,为国家六级航道。因其湖面广阔,当地人俗呼大白荡。大白荡分为南北两处,以四明村青头浜为界,南面的叫南白荡,北面的称北白荡。北白荡中原有大小两个芦墩,大的在东面,靠近二渡河,约有6亩面积,地势较低,长芦苇、野茭白等水生植物,黄梅季节要淹没。小的在西面,靠近章宅前,约有4亩多面积。历史上的白荡面积比现在大。1976年南白荡被枫桥公社围湖造田围掉30多亩。大白荡名称的来历还有动人的故事。相传东晋道人支遁隐居阳山,号“白马道人”,他的坐骑是一匹白马,很有灵性。一天,白马沿着山涧一路吃草,不知不觉来到一个大湖边上,情不自禁跃入湖中,痛痛快快洗了一个澡。把水搅了个浑浑沌沌。第二年,这个大湖中开满了白花花的菱花,...
· 吴文化—吴地风物—“王兴记”之缘
说起“馄饨”,据传是在西汉时期,由浑、屯两氏发明,历史悠久。尽管馄饨是一种大众化的点心,但我对它总是情有独钟。尤其是无锡的“王兴记”,留给我的美好回忆就更多了。记得在20世纪70年代,我到无锡旅游。当天晚上,我们在一家电影院观看《夜袭》,散场出来,只见旁边有爿很破旧的馄饨店,在我的建议下,大家进去,一人要了一碗馄饨,一碗下肚,意犹未尽,竟再要上一碗吃了起来……出门时问及店名,才知此为老字号的“王兴记”。回沪后去看父亲时,正值他身体有些小恙,恹恹地情绪很不好,但在我与父亲提起“王兴记”时,他老人家竟精神起来,他告诉我,无锡“王兴记”1913年开设于无锡崇安寺旁,当时仅为半间门面,只有两张半台子,由夫妻两个带一个学徒,经营着手推皮子馄饨,大概,到了1925年的时候,才新创了白汤菜肉大馄饨。因为用料讲究,加上精工制作,所以声名日振……不久,为了孝敬老爸,我陪他游无锡,上“王兴记”吃馄饨,自然是主...
· 吴文化—吴地风物—吴地清明习俗
清明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每逢此时,我们吴地也有踏青、扫墓、插柳、拔河、放风筝、荡秋千等活动。此情此景,在文人墨客的诗中多有展现,别具情趣。踏青即郊游。《武林旧事》载:“清明前后十日,城中士女艳妆饰,金翠琛缡,翩翩游赏,画船箫鼓,终日不绝。”宋人欧阳修的“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柳柳如眉,日长蝴蝶飞”的词句,宛如一幅清新又迷人的踏青风俗画。阳春是放风筝的大好时光。放风筝,作为一种古老而有生命力的文娱形式,在古代文人笔下留下了不少诗词。《红楼梦》中的“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就很有名。清人高鼎《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柳绿莺啼的阳春儿童喜放风筝的情景。读罢这首诗,使人想起丘迟《与陈伯之书》中的名句:“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感到江南风光美不胜收。吴地古时清明节当日,许多人家的门楣上、灶头...
· 吴文化—吴地风物—菱角
又是菱角飘香时。菜市场、街头巷尾又听卖菱声,又闻菱角香。那脆甜鲜嫩的沙角菱、壳薄如玉的小白菱、红皮白肉的小红菱,甜嫩嫩、水灵灵、香喷喷,可谓物之娇娇;卖菱人婉转的卖菱声,可谓言之娓娓。文人墨客不仅爱尝菱且喜咏菱。白居易咏姑苏水红菱道:“菱池如镜净如波,白点花稀青角多”;杨万里描绘菱曰:“蟾蜍翘立蝶飞起,便是菱花著子时”;清人沈谨学曰:“菱儿个个相依生,秋水有情总觉冷。”菱角是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的果实,主产于我国南方,品种繁多,有青、红、紫等色,有大头、牛角、元宝等形,有四角、三角、双角、无角菱。不掌握吃菱之法,往往一不小心就会被菱角刺痛。肉如玉的菱角似乎有点吝己身惜己玉,引得人们怜香惜玉不止。乾隆下江南小住姑苏时,泛舟太湖,只见碧波浩淼,眼前菱花飘香,一时馋涎,命人献菱。曾被白居易赞美的小红菱一点不给皇帝老子面子,尖尖的菱角刺破了龙唇,顿时龙颜不悦。但是,怒归怒,不便发作,乾隆只得对着菱角...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