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吴文化—吴地风物—喜食黄天源糕团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24
转发:0
评论:0
吴文化—吴地风物—喜食黄天源糕团,苏州的吴侬软语,听来十分好听,吾叔移居苏州四十余载,一口苏白,我私下推测,这

   苏州的吴侬软语,听来十分好听,吾叔移居苏州四十余载,一口苏白,我私下推测,这恐怕与苏州人喜食糯米食物大有关系。苏州的糯米食品可谓多矣,最有名的 当数黄天源糕团。有广告词为证:“中华独一家,名扬东南亚。”缘于此,我常去苏州过一把瘾———品尝黄天源糕团。

   黄天源糕团店坐落于苏州观前街,创建于道光元年牗1821年牘,至今已有182年历史了。

   我喜欢光顾这一家老字号名店,图的是糕团品种多,手工制作桓牧魉咔宦傻拇舭澹质翘烊簧刈鞍绲模迳阅浚肟谌砼矗蚁恪⑻稹⑾浮⒛澹? 富个性,乃是黑格尔“这一个”的凸现。夏日炎炎,入店买上两块薄荷糕或是黄松糕,凉爽适口,既饱肚又实惠。冬天,要上两三只双馅团,抑或是要上两只刚出锅的鲜肉 粽,外加一碗开洋馄饨,味美暖身,简直是妙不可言。

   食罢,便去怡园、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等园林逛一逛。心想,苏州的园林千姿百态,往往小中见大,平中显奇,自有物外之趣。而制作糕团似与造园之道相 通。黄天源糕团是以米粉、砂糖、赤豆、果料、蜜饯、芝麻等原料,通过制作者精心配置等工艺而制成的,无论是糕还是团,小而见其巧,硬而觉其柔,色而观其悦,使刻 板的东西富有生气,具有层次感,让人心醉神怡,一见钟情。

   黄天源糕团的魅力在于应时而变:农历二月二“撑腰糕”,三月清明“青团子”,四月十四“神仙糕”,五月初五“端午粽”,六月二十四“谢灶团”,七月中 元“豇豆糕”,八月二十四“糍团”,九月九“重阳糕”,十月“萝卜团”,十一月冬至“冬至团”,十二月腊月至正月“桂花糖年糕”。叔父告诉我,黄天源糕团店不断 适应现代人的口味,低脂、低糖、营养、保健的糕团也应运而生了;天然型、健康型、水果型品种繁多,特别是茯苓、杞子、草莓、果珍等拉糕最受人欢迎,利于保健。叔 父又说,每到过年,黄天源糕团店门前还整天有顾客排起长龙,争购“桂花糖年糕”。现在,我送你两盒速冻的糕点,带回去尝尝,不比店里现做得差。

   携糕笑归,折盒观之,简直是五彩缤纷,形状各异,计有玫瑰大方糕、松子黄千糕、椒盐麻糕、枣松猪油夹糕、五色松糕、马蹄糕等。一连数日,锅中蒸食,香甜 软糯,美不胜收,一家人吃得咪咪笑。那夜,吾叔打来电话,问我味道如何?我脱口而:“吃了下去,我也要变成苏州人了!”说得我们捧腹大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文化—吴地风物—蒸糕
要过阴历年了,旧时的无锡人家有花钱请蒸糕师傅上门来蒸糕的,那可是一桩大事,蒸糕时小孩是不准瞎三话四的,这不仅是要讨吉利,“蒸蒸日上,步步高(糕)升”,而且据说是倘若家中有人说话不检点,那年糕会蒸夹生了的。蒸糕师傅一帮好几个人,带来所需各类工具。先是将糯米粉和上适量的水出大力气拌匀,然后装进圆锥状的木质蒸桶放到水锅上烧大火蒸(拉风箱烧木柴),蒸熟,二人合力搬起蒸桶,将熟米粉倒到案板上,便可用力揉了。米粉揉成团,分成块,用推棍一块块堆成长方形,年糕就制成了。红糖年糕在米粉中加红糖,白糖年糕加白糖,白水年糕什么也不加。刚蒸熟的糯米粉摘下一团就吃,无锡人叫“胀粉”。相当好吃,又热又韧,小孩子们会直吃到胀肚子。蒸糕师傅带有木模子,将一团熟米粉压进模子,磕出来的年糕呈元宝状、如意状、动物状。他们还有印花戳子,蘸了红颜料在一块块年糕上触印出各式好看的图案。农村里没有这些讲究,揉熟米粉是放在缸里赤脚踏的,...
· 吴文化—吴地风物—热方糕
地处江南的无锡盛产大米,因而无锡的米食品很多,由此产生了众多的糕团点。在儿时我记得最好吃的是热方糕。三寸见方,七分厚,雪白的糕内有黑色的芝麻馅,翡翠色的菜馅,红色的玫瑰馅,赤豆色的豆沙馅,玉色的花生馅,加上一块晶莹剔透的猪油,煞是好看,更是诱人。每当秋季天转冷后,在锡城的街巷里弄,特别是崇安寺的糕团店里,师傅们忙碌着,把半湿的米粉撒入二尺见方、隔成三寸见方的木格内,放入各种馅,再撒上米粉,盖上纱布上笼蒸。片刻,随着热气腾腾,雪白似玉、整齐划一、香气扑鼻、诱人食欲的热方糕即制成。儿时,走过糕团店,总忘不了缠着家长买一块,既充肚又解馋。
· 吴文化—吴地风物—梅花糕
梅花糕怕是无锡与周边地区特有的一种点心食品,历史悠久,好几十年前就有了。制作梅花糕的过程怪有意思,摊子前热烘烘的总能吸引大人小孩驻足围观。那两只圆形带柄的铁模子在炉子上烧得滚热,师傅提起一把闪光发亮的紫铜壶,将壶中发过酵的面糊逐格倒进呈梅花形的模子里。稀面糊只倒一半,还得加进各种馅料,什么白糖猪油、豆沙、玫瑰、芝麻、肉馅好几种。尔后再逐格浇上面糊盖住馅,就可盖上烧热的铁盖烘烤了。两只模子交替制作,速度不慢。熟了的梅花糕真像一朵朵梅花,它下面有硬札的五角形的把,顶部加过红绿丝的膨胀了的面盖,软软的活像一朵盛开的梅花。梅花糕有甜有咸,适合各种人的口味,吃起来热香可口,可算名吃。
· 吴文化—吴地风物—蒸年糕
以前,乡村农家都有用年糕庆贺新年,祝愿生活“年年高”的习俗。进入腊月,家家户户都要蒸年糕。记得那时,一年中最开心的日子莫过于看大人们蒸年糕、吃年糕了。蒸年糕,通常是村里十几户人家在同一个地方蒸,地点当然是选在有糕箱的人家。需要蒸糕的人家,背上舂好的粉,带上柴火,早早就赶到蒸糕地点,蒸糕时要大家互相帮忙,先到的先蒸。烧火是男人们的事,因为男人性子急,火烧得旺,女人则负责灶台上的杂事,但中心人物还是蒸糕师傅,因米粉蒸糕前要掺水,掺水是有学问的,如果粉调得过干或过湿,则要影响蒸糕的质量。粉调好后,再将蒸箱放在匾内用筛子将粉筛进箱格,然后用花板在箱格上印一下,因为花板上刻有“恭喜发财”、“五谷丰登”、“招财进宝”及“喜”和“福禄寿”等字样,这样蒸出来的年糕面上都有字。故乡蒸的年糕和其他地方不一样,每块只有一寸见方,像人们玩的麻将牌似的。“出笼啦……”蒸糕师傅故意拉长声调,嗓音特别悦耳。于是,几个年...
· 吴文化—吴地风物—赤豆糕
童年的夏季,赤日炎炎、热浪袭人,除了口渴时饮白开水、大麦茶、豆壳茶外,基本上没有冷饮食品,当时记得所谓的冷饮食品是赤豆糕、绿豆糕,能吃上一块凉凉的赤豆糕是一种奢望。当时在锡城街头巷尾的油布伞或树阴下,一张小园台上放着一盘用纱布遮住的赤豆糕,男摊主赤着膊,肩搭毛巾,手中摇着芭蕉扇,口中不断吆喝:白糖赤豆糕。在他不停的摇扇和吆喝声中引来孩童的围观,花上一分钱就能买到一小块菱形的糖汁赤豆糕,上面撒满红绿瓜丝和黄色桂花,吃下去凉凉的甜甜的,在当时没有雪糕、冰激凌等冷饮的年代,不失为一种莫大的享受。长大后知道了制作赤豆糕的方法,拣颗粒饱满的赤豆洗净,在冷水中浸泡半天,用大火煮熟,小火煨烂,冷透后,放在纱布中糅合,在盘中搅匀,再放入一寸高的木框中摊平用刀切成菱形,撒上瓜丝桂花涂上糖汁就做成了。现在人们在琳琅满目的食品中已找不到那时的赤豆糕了,同时也找不到那种美味和享受了,可我还会不时地回味它。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