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吴地风物—热方糕
吴文化—吴地风物—热方糕,地处江南的无锡盛产大米,因而无锡的米食品很多,由此产生了众多的糕团点。在儿时
地处江南的无锡盛产大米,因而无锡的米食品很多,由此产生了众多的糕团点。在儿时我记得最好吃的是热方糕。
三寸见方,七分厚,雪白的糕内有黑色的芝麻馅,翡翠色的菜馅,红色的玫瑰馅,赤豆色的豆沙馅,玉色的花生馅,加上一块晶莹剔透的猪油,煞是好看,更是诱 人。
每当秋季天转冷后,在锡城的街巷里弄,特别是崇安寺的糕团店里,师傅们忙碌着,把半湿的米粉撒入二尺见方、隔成三寸见方的木格内,放入各种馅,再撒上米 粉,盖上纱布上笼蒸。片刻,随着热气腾腾,雪白似玉、整齐划一、香气扑鼻、诱人食欲的热方糕即制成。儿时,走过糕团店,总忘不了缠着家长买一块,既充肚又解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吴文化—吴地风物—蒸糕
要过阴历年了,旧时的无锡人家有花钱请蒸糕师傅上门来蒸糕的,那可是一桩大事,蒸糕时小孩是不准瞎三话四的,这不仅是要讨吉利,“蒸蒸日上,步步高(糕)升”,而且据说是倘若家中有人说话不检点,那年糕会蒸夹生了的。蒸糕师傅一帮好几个人,带来所需各类工具。先是将糯米粉和上适量的水出大力气拌匀,然后装进圆锥状的木质蒸桶放到水锅上烧大火蒸(拉风箱烧木柴),蒸熟,二人合力搬起蒸桶,将熟米粉倒到案板上,便可用力揉了。米粉揉成团,分成块,用推棍一块块堆成长方形,年糕就制成了。红糖年糕在米粉中加红糖,白糖年糕加白糖,白水年糕什么也不加。刚蒸熟的糯米粉摘下一团就吃,无锡人叫“胀粉”。相当好吃,又热又韧,小孩子们会直吃到胀肚子。蒸糕师傅带有木模子,将一团熟米粉压进模子,磕出来的年糕呈元宝状、如意状、动物状。他们还有印花戳子,蘸了红颜料在一块块年糕上触印出各式好看的图案。农村里没有这些讲究,揉熟米粉是放在缸里赤脚踏的,...
· 吴文化—吴地风物—梅花糕
梅花糕怕是无锡与周边地区特有的一种点心食品,历史悠久,好几十年前就有了。制作梅花糕的过程怪有意思,摊子前热烘烘的总能吸引大人小孩驻足围观。那两只圆形带柄的铁模子在炉子上烧得滚热,师傅提起一把闪光发亮的紫铜壶,将壶中发过酵的面糊逐格倒进呈梅花形的模子里。稀面糊只倒一半,还得加进各种馅料,什么白糖猪油、豆沙、玫瑰、芝麻、肉馅好几种。尔后再逐格浇上面糊盖住馅,就可盖上烧热的铁盖烘烤了。两只模子交替制作,速度不慢。熟了的梅花糕真像一朵朵梅花,它下面有硬札的五角形的把,顶部加过红绿丝的膨胀了的面盖,软软的活像一朵盛开的梅花。梅花糕有甜有咸,适合各种人的口味,吃起来热香可口,可算名吃。
· 吴文化—吴地风物—蒸年糕
以前,乡村农家都有用年糕庆贺新年,祝愿生活“年年高”的习俗。进入腊月,家家户户都要蒸年糕。记得那时,一年中最开心的日子莫过于看大人们蒸年糕、吃年糕了。蒸年糕,通常是村里十几户人家在同一个地方蒸,地点当然是选在有糕箱的人家。需要蒸糕的人家,背上舂好的粉,带上柴火,早早就赶到蒸糕地点,蒸糕时要大家互相帮忙,先到的先蒸。烧火是男人们的事,因为男人性子急,火烧得旺,女人则负责灶台上的杂事,但中心人物还是蒸糕师傅,因米粉蒸糕前要掺水,掺水是有学问的,如果粉调得过干或过湿,则要影响蒸糕的质量。粉调好后,再将蒸箱放在匾内用筛子将粉筛进箱格,然后用花板在箱格上印一下,因为花板上刻有“恭喜发财”、“五谷丰登”、“招财进宝”及“喜”和“福禄寿”等字样,这样蒸出来的年糕面上都有字。故乡蒸的年糕和其他地方不一样,每块只有一寸见方,像人们玩的麻将牌似的。“出笼啦……”蒸糕师傅故意拉长声调,嗓音特别悦耳。于是,几个年...
· 吴文化—吴地风物—赤豆糕
童年的夏季,赤日炎炎、热浪袭人,除了口渴时饮白开水、大麦茶、豆壳茶外,基本上没有冷饮食品,当时记得所谓的冷饮食品是赤豆糕、绿豆糕,能吃上一块凉凉的赤豆糕是一种奢望。当时在锡城街头巷尾的油布伞或树阴下,一张小园台上放着一盘用纱布遮住的赤豆糕,男摊主赤着膊,肩搭毛巾,手中摇着芭蕉扇,口中不断吆喝:白糖赤豆糕。在他不停的摇扇和吆喝声中引来孩童的围观,花上一分钱就能买到一小块菱形的糖汁赤豆糕,上面撒满红绿瓜丝和黄色桂花,吃下去凉凉的甜甜的,在当时没有雪糕、冰激凌等冷饮的年代,不失为一种莫大的享受。长大后知道了制作赤豆糕的方法,拣颗粒饱满的赤豆洗净,在冷水中浸泡半天,用大火煮熟,小火煨烂,冷透后,放在纱布中糅合,在盘中搅匀,再放入一寸高的木框中摊平用刀切成菱形,撒上瓜丝桂花涂上糖汁就做成了。现在人们在琳琅满目的食品中已找不到那时的赤豆糕了,同时也找不到那种美味和享受了,可我还会不时地回味它。
· 吴文化—吴地风物—脚踏年糕
按无锡地区的风俗习惯,在春节前夕,各家各户都要蒸年糕。在笔者故里,寒冬腊月里也就是春节前的三五天内,都要祭祀祖先,以示纪念,民间就叫“过年”。过年前先要蒸好年糕。一般所蒸年糕都是用手工糅出来的,如糕团店里制作的那样。而我们这里蒸年糕的方式与众不同,说出来你也许不相信,或者觉得不可思议,因为它竟然是用脚踏出来的,所以叫做“脚踏年糕”。追根究源,根据祖上一代一代传下来的说法,脚踏年糕还是笔者先祖倪云林(即倪瓒1301-1374)先生首创的。元至正年间,连年旱涝,民不聊生,元廷横征暴敛,各地农民先后举旗起义。云林公预料天下将乱,江南将成为战场,忧虑不安,到太湖周边各地游历解忧,并寻找避乱隐迹之地。当时起事的农民良莠不齐,散兵游勇常骚扰百姓,打家劫舍、哄抢食物。见此情景,云林公忧心如煎,即召集族长商量对策。此时已是冬天,秋收已经完成,粮食也已归仓,云林公提议各家各户都把粮食磨成粉,蒸成米糕,规格大...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