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吴文化—吴地风物—无锡人过八月半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79
转发:0
评论:0
吴文化—吴地风物—无锡人过八月半,农历八月十五是传统的中秋佳节。无锡人过八月半有自己的风俗。无锡人在八月半

   农历八月十五是传统的中秋佳节。无锡人过八月半有自己的风俗。

  无锡人在八月半早晨一般都吃红糖芋头,这与一段“杀鞑子”的传说有关。相传13世纪后期,蒙古贵族南下灭了南宋,把全国各族人民分为“蒙古人”、“色目 人”、“汉人”、“南人”等四级。汉人与南人对蒙古贵族恨之入骨,称他们为“鞑子”。有一年,约好八月十五深夜一齐动手杀鞑子。为了表示决心,人们煮了红烧芋头 吃,象征着使鞑子人头落地,血流遍野,这就是现在中秋节吃糖芋头的来历。

   从前,一到中秋节,无锡城里人都喜欢到崇安寺品尝红糖芋头,老少男女,全家“白相”崇安寺。现如今,糖芋头不只中秋吃得到,平时尽可以品尝。以往,无锡 人八月半中午要摆“欢喜酒”祭祖,桌上只放一个“九拼盘”,里面有五样素菜、四色水果,再放清酒数盅,不上饭,不化锡箔,以表在团圆佳节思念祖先之情。过中秋的 重头戏是吃夜饭,合家团圆,围桌进餐,其乐无穷。过去,人们吃过晚饭以后,还要在天井或院子里筑高台或用茶几置香斗烧天香、拜月亮,用月饼、栗子、白果等干点心 斋月宫,祈求嫦娥赐给太平安宁,保佑亲人永不分离。所以,中秋节又有“团圆节”的别名。记得儿时过中秋最为有劲的除吃八月半夜饭外,就数拜月亮,玩“九彩游戏
棒”了。

   中秋节吃月饼,流传久远。

   相传唐高祖李渊时,大将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在八月十五凯旋,当时有个吐蕃商人向高祖献饼祝贺,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取出圆圆的饼,笑指空中明月说: “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就把月饼分给臣子一起享受。从此,八月半就有了月饼。还有一说,月饼与“杀鞑子”有关,汉人与南人为反抗蒙古贵族,约好八月十 五深夜一齐动手杀鞑子,他们用月饼作为联络工具,并把行动时间以及号令等写在纸上,放在月饼里分送出去。这就是月饼底下为什么贴上一张纸的缘故,上了年纪的无锡 人在上个世纪都买到过“带纸”的月饼,后来又演变成中秋节亲友间互送月饼的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无锡人还以中秋夜的晴雨来预测来年元宵夜的阴晴。谚语有:“八月十五云遮月,来岁元宵雨打灯。”又说:“雨打上元灯,云罩中秋月。”还有说:“但愿中秋 不见月,博得元宵雨打灯。”这一切都说明如果中秋夜皓月当空,那末第二年元宵夜也必定晴朗,灯景如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文化—吴地风物—无锡小笼
无锡小笼,特别是以上个世纪40年代“王兴记馄饨店”的馒头师傅所做的皮薄卤多、甜咸双味的“小笼馒头”享誉江浙沪,成为名闻遐迩的无锡传统名点。记得上个世纪70年代,第一次到达无锡时的那个夜晚,我曾去“王兴记馄饨店”吃点心,其中就有“小笼馒头”。当“小笼”上桌后,我像平常一样,举箸咬开,吮吸卤汤,只觉内中甜味甚浓,很不习惯。还有,那时的服务态度也不像现在亲切和蔼。然而,80年代,再去“王兴记”吃小笼,我试用姜丝、香醋佐之,则味亦不同。吃着吃着,我便喜欢上了无锡小笼。离店时,还买了些带回上海。当然,味道显然要比“王兴记”现做现吃差多了!此后,每当去无锡公差或旅游,都喜欢上“王兴记”吃一屉“小笼馒头”。特别今年初“美丽的滨湖”征文领奖之后,离回沪候车还有几个小时,于是顶着寒风,匆忙赶到位于中山南路的“王兴记”,吃上一份无锡小笼和馄饨。奇怪得很,几只小笼下肚之后,顿觉血脉通畅,浑身寒意全消,心里感到暖...
· 吴文化—吴地风物—无锡茶文化
要说无锡茶区,除上面描述太湖翠竹提到的各茶场外,还有最大的宜兴茶区。茶树的生物学特性是喜酸怕碱,喜湿怕水,喜暖怕热,喜光耐荫的带作物。因此,在一般山峦起伏,翠峰重叠,林木繁茂,云雾飘渺,湖光映照的名胜古迹之处,都产名茶,所谓"名山出名茶"是也。宜兴茶区就存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地势:宜兴东南为浙江天目山支脉,西南为安徽黄山支脉,两山相接成圆屏,形成宜兴南部群山多见界,一般高度都不超过300米,形成了特殊的小区气候,特别是山界地形雨量较多。因此,鲜叶内有效成份--氨基酸含量较高,而氨基酸是形成茶叶鲜爽的主要物质,使制成绿茶的滋味特别鲜醇。古云:"崖必阳,圃必阴。"土壤:陆羽《茶经》云:"茶性恶水,宜肥土斜坡","其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这就是说茶园土壤以夹有风化碎石为最好,有利于报水净土,而黄粘土为最差。宜兴茶区的土壤多为香灰土、乌沙土、红砾土或黄泥土。这些土壤酸性度较高,肥...
· 吴文化—吴地风物—无锡的民间美食
“民以食为天”,“食色性也”。不妨说,美味是世世代代无锡人活着的动力之一。20年前,两老头见面第一句总是:“吃了吗?”直到如今,探望病友结束时也都会叮嘱一番:病好了买点吃吃,莫节俭了!一代代的美食所以能发扬光大,生生不息,原因就在于此吧!锡菜与扬菜、粤菜同样有名,早已名扬中外,盖以“浓油赤酱,精制细作,咸中带甜”而叫板响亮。老同事相聚,议及无锡美味,大家更归纳出简单的三个字来,曰刁,曰精,曰巧。刁,系从食客方面而言。无锡自晚清起,开埠纳百川,商业竞争激烈,除去不正常年代,可谓人口稠密,百业兴旺,这就培育了一个“刁”字。刁者,叼也,相当于鹰啄羊躯,狐狸吃鸡雏,去粗存精,糟粕弃之而不顾。饭店乏美味,菜肴无特色,门可罗雀;反之,顾客盈门。老底子南长街有龚记素面店,汤料非常有名;另有聚兴园菜馆,早卖盖饺面,同样以美味著称。原来,素面汤料,隔夜以扁尖、笋脯、萱菜、香菇加大量姜、葱、料酒煨成,开锅再加...
· 吴文化—吴地风物—腊八粥
农历十二月俗称腊月,这个名称的正式使用约在汉朝以后。十二月初八称为“腊日”,这一天全国很多地方有吃腊八粥的风俗,江南各地及无锡也是如此。腊八粥中放进红枣、板栗、芋艿、荸荠、萝卜、赤豆、茴芽豆、青菜等,煮成杂烩粥。在腊八前一天,人们就击鼓驱疫,称为“逐除”。到腊八这一天,农民则敲着细腰鼓,化妆成各种神灵的形状,进行舞蹈、跳跃,认为这样即可驱除灾难。故南北朝时,就有民谚“腊鼓鸣,春草生”之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风俗的来历,传说不一。有说腊八这天是佛教始祖释迦牟尼得道成佛的日子,因此,早在宋代东京(今河南开封)很多大寺院,这天都要煮“七宝五味粥”供佛,称“腊八粥”。另一说法是明太祖朱元璋首先行起来的。他小时因贫困吃过各种杂粮和在一起的杂烩粥。自做皇帝后山珍海味吃腻了,突然想起早年吃过的杂烩粥,于是命太监也用杂七杂八的粮食果品烧了一锅粥吃。那天刚巧是十二月初八,所以称为“腊八粥”。后来传到民间,...
· 吴文化—吴地风物—无锡肉骨头
无锡肉骨头味道佳美,易于贮藏,便于携带,是无锡的著名特产。外地来无锡的游客,都要购买一些带回家里给家人品尝或馈赠亲友。无锡肉骨头的正式名称叫“酱排骨”,它的由来还有个传说。相传宋朝时期,济公和尚在无锡一家熟肉店向老板讨钱,老板对他说你来得不巧,今天生意不怎么好,钱没有,给点肉你吃吃吧!济公吃完老板给他的肉,还伸手向老板要。老板说肉给你吃光了,我明天卖什么啊?济公接着说就卖骨头吧!他随手撕下手上拿的蒲扇的几根茎,叫老板放在肉骨头里一起烧,包你烧出好味道。老板听了就如法烧制,锅中发出异香扑鼻的味道。全无锡城都闻到,大家纷纷前来购买,这家熟肉店的生意好极了。从此,无锡肉骨头就此出名。酱排骨不完全是骨头,而是带有骨头的肋排酱肉。它的特色是:骨少、肉多、油重、味美、甜咸适中、骨肉酥松、肉呈紫红色、热吃、凉食均可,下酒、吃饭、吃面皆宜,对于爱吃“咸里带甜”者,尤为适合。无锡酱排骨以城中三凤桥“慎余肉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