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吴地风物—脚踏年糕
按无锡地区的风俗习惯,在春节前夕,各家各户都要蒸年糕。在笔者故里,寒冬腊月里也就是春节前的三五天内,都要祭祀祖先,以示纪念,民间就叫“过年”。
过年前先要蒸好年糕。一般所蒸年糕都是用手工糅出来的,如糕团店里制作的那样。而我们这里蒸年糕的方式与众不同,说出来你也许不相信,或者觉得不可思议,因为它 竟然是用脚踏出来的,所以叫做“脚踏年糕”。
追根究源,根据祖上一代一代传下来的说法,脚踏年糕还是笔者先祖倪云林(即倪瓒1301-1374)先生首创的。元至正年间,连年旱涝,民不聊生,元廷 横征暴敛,各地农民先后举旗起义。云林公预料天下将乱,江南将成为战场,忧虑不安,到太湖周边各地游历解忧,并寻找避乱隐迹之地。当时起事的农民良莠不齐,散兵 游勇常骚扰百姓,打家劫舍、哄抢食物。见此情景,云林公忧心如煎,即召集族长商量对策。此时已是冬天,秋收已经完成,粮食也已归仓,云林公提议各家各户都把粮食 磨成粉,蒸成米糕,规格大小与砖头一样。而后吩咐各家把房屋的内壁拆除,用年糕代替砖头重新砌上,室内置一火塘,肚子饿的时候就从墙上掰一块“砖头”放在火塘上 烤软就可以吃了。这样外人闯进来也找不到食物了,从而就避免了骚扰,使族人顺利地度过了兵荒马乱的年代。
因为此举接近年关,所以后人把所蒸米糕称为年糕。以后附近各乡也纷纷效仿,蒸年糕的习俗也逐渐流传开来,过年蒸年糕就成了无锡地区的风俗习惯,一直流传 至今,算来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而在笔者家乡,现在所蒸年糕,仍旧是当年的老传统———脚踏年糕。
据说,当时由于时间紧迫,数量又多,手工操作费力又费时,有人提议干脆就用脚踏。
地上放一只大木盆,盆内摊一床新被单,然后把蒸熟的粉头倒在木盆内被单上,再将粉头包住,人就换上套鞋站在粉头上踏,并来回走动,使四处踏遍,踏个五分 钟就可以了,这样粉头经过践踏滋润,撤掉上面包被,拎牢四角提起来反扣在案板上,用扎鞋底的粗线割成砖头大的块块(用刀是切不好的),这就成了年糕。———我们 这里的年糕就是这样做成的。
脚踏年糕比较结实,一时吃不完,可以浸在水中几个月不变质,甚至可以吃到莳秧的时候。
直到现在,我们这里过年祭祀先人时,在供桌上必须放上一块年糕,以示对云林先生的敬意和怀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