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吴地风物—捕蝉野趣
天气一天天热起来放假了的孩子们被怕热的大人都关进了空调房,“好闷啊”,孩子们一个个叫着,“好烦啊”,大人也是一脸的愁眉苦脸,保护得再好,还是阻止不了生病,夏天对现在的孩子来说难道没有一点点乐趣?
回想我们儿时,管它35摄氏度还是40摄氏度,哪有什么空调,连电风扇也没有,还不照常过日子。夏天,是我们这拨穷人家孩子最快活的季节,只穿一条短裤头,趿一双木拖鞋,或干脆赤脚就出门了。或下河嬉水,或摸蚌摸蚬,或逮金龟子,玩得最有味道的是捉知了。
知了是我们俗称,正规叫法乃蝉,但细分又有三大类,在我们孩子嘴里就是知了蝉、知离、药死它,最普遍的是知了,个大,声响,最精灵的药死它,身呈淡绿色,个小,呜声奇特,比之知了,少得多了,应了物以稀为贵的老话,能逮着就算大本事,知离个小,叫声弱,色泽与树皮差不离,我们不太喜欢,一般不属我们捕捉对象。
捕蝉我们有多种方法,手抓是最简单原始的办法,但这要有两个条件,或者这鸣蝉栖得较低,至少我们双人叠罗汉能够得着,或者这树适合我们爬上去。不过手抓的成功率不高,通常我们不用。
用得最多的是用网逮,这很简单,用一根铁丝弯成碗大一个圆圈,再剪一块白纱布缝成一个上大下小的圆锥形网兜,只要再把这网兜绑在一根长竹竿上,捕蝉工具就算有了。发现鸣蝉后,还要根据蝉儿在树上的位置调整网兜的角度,反正铁丝可随意变换角度,以保证一逮一个准,当网兜套上去,蝉儿在网兜里发出长鸣时,我们最开心的,若“知―――”一声飞走了,连骂自己几声“臭手”。若逮了个哑巴,就很没趣,常常放生拉倒,谁逮得准,逮得多,谁就算英雄,被小伙伴尊重。
逮知了除了网兜,还有多种办法呢。其中一种是粘,在一根竹竿头上,放有粘性的面筋,或采集桃树树干上渗出的像琥珀似的结晶,只要粘住知了双翅就能活逮知了,但这难度比用网兜网知了大得多,使用不普遍。
还有一法是把竹子顶端一节劈开,劈到竹节即可,要劈成十片以上,再用细铅丝扎成喇叭口,上大下小,因这喇叭口在竹竿顶端,就可以像网兜一样使用了,如知了飞进去后,双翅卡在那两片竹片中间,就只能束手就擒。只是这方法不保险,有时明明逮着了,但在收竹竿准备取猎物时,一不小心就让蝉儿飞了。
这逮知了,一要靠手劲,要举着长竹竿手不抖;二要靠眼力,要能发现鸣蝉的位置;三要靠动作快;四要靠角度判断的正确,最后从鸣蝉的上方网下去,它起飞逃离的角度正好与网兜罩下去的位置吻合,它逃也难了,除非它提前起飞。
儿时,我们并不关心知了是益虫是害虫,只在乎捕捉的那个过程,再毒的太阳也无所谓,一个夏天下来,晒得黑黑的,甚至头上背上生出几个痈疖来也挡不住我们捕蝉的兴趣。
捕蝉唯一的收获是我们会顺手牵羊似地带回玩耍的副产品,即收集一堆蝉蜕,积了一大堆后,可以送进中药铺,能换几个小钱呢。
如今,自己年纪大了,自然不会再去玩捕蝉的游戏了,我只是奇怪:为什么现在已几乎见不到捕蝉的孩子了,这可是真正的野趣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