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吴文化—吴地风物—夏夜游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06
转发:0
评论:0
吴文化—吴地风物—夏夜游,初夏的夕阳西下,映红了天际。微风习习,轻拂着喧闹一天的都市,宛如一双柔翼在轻

  初夏的夕阳西下,映红了天际。微风习习,轻拂着喧闹一天的都市,宛如一双柔翼在轻轻按摩,让其渐渐地安静下来。

   宜人的夏夜,夜游公园的市民也渐渐多了。上周末夜晚,华灯初上,只见三五结伴而行的游人纷纷涌进锡惠园林名胜区。

   我已许久不曾来这里了,记忆中的惠山古街都是卖泥人的小店,路两旁长满参天的梧桐树,一到夏天便郁郁葱葱,盖住了整条街,但如今路旁的树枝已被修剪,露出一片开阔的天空。月光撒满这条古街,路边纳凉人或轻摇蒲扇,或摆棋对弈,或呵呵侃大山,构成一道和谐安详的夏夜纳凉图。
对直这条古街的古华山门,挂满了花灯,映衬着土黄色的山门,更增添了一丝迷人的夜趣。透过山门往里看去,幽幽小径,两边树上满是花灯,柔和的彩灯悦人眼目,偶尔传来的古韵琴声令人陶醉。

   穿过山门,来到寄畅园,映入眼帘的“山色溪光,松风水月”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块御赐额联,更让人忽生诗意,有种身随先圣踱步其境的感觉。园内,或奇峰秀石,曲径通幽;或朱栏飞檐,古木森森。徘徊在漫漫长廊,观赏廊旁的明清古碑,触摸朱漆红木,一天工作的紧张情绪顿时舒缓开来。坐在知鱼槛内,背倚在美人靠上,身披柔和明淡的月光,聆听弹奏的古典民乐,一旁潺潺的八音涧泉水轻声唱和,呼吸花的甜蜜与草的清涩混合而成的清甜空气,任凭轻柔的微风拂脸,顿时把尘世间的烦恼暂抛脑后,静心享受这一片清旷、祥和的天地。

   漫步蜿蜒的小径,来到闻名中外的“天下第二泉”。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慕名多次前来品泉,更留下“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的诗句。或许是走得有些累了,也或许是被清新的茶香所吸引,信步走进若冰洞与万卷楼、陆子祠之间的德水茶楼,挑了一个视线极佳的座位,远眺在夜幕中璀璨发光的锡山龙光古塔。

   若冰洞瀑布轻唱,曲水流觞。点了壶上好的碧螺春,只见碧绿的茶叶泡上清纯的泉水后,散发出阵阵茶香,芬芳四溢。呷一口,甜润的泉水加之茶叶的清香,渗入脾脏,清凉舒心。忽然间,耳畔传来熟悉的乐声,哀婉的曲调配之清冷的月光,把《二泉映月》的神髓发挥得淋漓尽致,犹如时光倒流。以前都是和朋友在茶馆喝茶,虽也有水声、乐曲,可与这里的雅趣相比,真有天壤之别。

   一切都是自然的好。整天在烦嚣的都市中,恼人的汽笛声,快节奏的生活,把人压抑得透不过气来,若还在夜晚灯红酒绿地生活,没有休闲,没有郁结的宣泄,更是对自己的一种虐待,不是吗?周末,夜游公园消暑纳凉,呼吸新鲜的空气,舒缓疲倦的身躯,其乐更融融。

   偶然的一次发现,返璞归真的夜游锡惠园林的体验,让我领悟了生活的真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文化—吴地风物—熬夏
“芒种”一过,大约就算走进了名副其实的夏天。尔后是梅子黄时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尔后是赤日炎炎似火烧。夏天给人的感觉总是闷热、燠热、、暑热。不管春夏秋冬,躲进“空调”成一统,原是不错的主意,但窝在那样的空间里,该出的汗不出,该吃的苦不吃,日子一长,是很容易“调”出个头疼脑热来的。“热”来顺受,赤膊上阵,满头大汗,把苦头当补药吃。可是摸摸门板是热的,摸摸晾衣架子是烫的,走在大街上像烧烤一般,刚刚想定下来的心未免又有几分焦躁。上了年纪的苏州人看到如此光景,便会摇头叹息:“唉,现在的年轻人一点吃不得苦。”苦夏苦夏,吃不得苦也还是苦。一代又一代的苏州人都是这么“熬”过来的。少想少说少怨少动,心静自然凉。小时候,帮助我们“熬”夏的还有深井、竹榻、蒲扇、弄堂风,现在这些东西剩下不多了,只一个“熬”字留了下来。去年盛夏时,有朋自远方来,我是“不亦乐乎”,北方朋友却直喊“受不了”。去爬虎丘山,听寒山钟声,游...
· 吴文化—吴地风物—立夏尝时新
总是觉得在苏州有别于其他地方的一个最大好处就是:什么季节就能吃到什么新鲜的物事。还真是,你看赵筠的一首《吴门竹枝词》就这般写道:“山中鲜果海中鳞,落索瓜茄次第陈。佳品尽为吴地有,一年四季卖时新。”这一年四季的瓜果时鲜不断,也真让我们苏州人的口福比起其他城市的人来平白的就要多滋多味些。一方山水养一方人士,对此,也就私下里觉得这时鲜是苏州人的福份,是上苍对我们的莫大佑护。然一年四季中,尤以立夏后的时鲜瓜果为胜,这一点在清顾禄的《清嘉录》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蔬果鲜鱼诸品,应候迭出,市人担卖,四时不绝于市,而夏初尤盛,号为卖时新。”时新乎?时鲜也!苏州人对于时鲜的偏爱单就是一个“尝”字就可以窥见出一斑来。我们的生活常常会出现这样一副习以为常的生活画卷:拎着菜篮上街的妇女们上得菜市场,遇到时鲜瓜果上市便会眼睛一亮,在一番糯软、酥甜的苏白后,就会将一样样时令瓜果放进了菜篮子里。逢上熟人,她们也就会指着...
· 吴文化—吴地风物—趣话“夏九九”
“九九”是我国民间长期沿用的一种节令名称,它是将冬至与夏至后的81天分为9个阶段,每个阶段为9天,从“一九”、“二九”,一直到“九九”。夏至以后称为“夏九九”。我国民间流传下来的《夏九九歌》较多,具有代表性的有两首。一首在长江以南地区普遍流行,歌谣全文是:“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八九七十二,子夜寻夹被;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另一首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适用,歌曰:“一九至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衣衫汗湿透;五九四十五,树头清风舞;六九五十四,乘凉莫太迟;七九六十三,夜眠不盖单;八九七十二,当心受风寒;九九八十一,家家找棉衣。”清代“夏九九”的谚语,渐渐失传了。民间只沿袭相传“冬九九”而不传“夏九九”,以“三伏”代替...
· 吴文化—吴地风物—小巷的夏夜
又到盛夏。白天的气温都快超过人的正常体温了,到了晚上仍是热烘烘的,新村里家家户户都门窗紧闭,一片空调的嗡嗡声。只是孵在开着空调的房间里时间一长,便多少觉得有些单调和烦闷,不免怀念起从前小巷里纳凉时的热闹和那凉爽自然的穿堂风。记得当年的夏天,一待太阳落山,巷子里的人家就忙碌开了。先是提着一桶桶清凉的井水,将家门口的场地浇个透。随即搬出方桌、矮凳、竹榻、藤椅这些劳什子,摆出乘风凉的阵势。弄堂里有几户蛮好有院子的人家,也偏要来轧闹猛。弄得原先尚可通辆马车的巷子,被桌啊榻的挤成了弯弯曲曲的一线天。通常是家里由小到大挨着洗澡。女人出浴洒点花露水,孩子浴后扑些爽身粉,于是便一家子围着小方桌呼哧呼哧吃夜饭。巷子里除了饭菜的香味,还掺合着花露水和爽身粉的香气。一条窄窄的弄堂,此刻成了一个长长的露天餐厅,二十多户人家便有二十多张饭桌,上百号人共进晚餐煞是闹猛,人们吆五喝六、打情骂俏、斥儿训女、呼爹喊娘的充满...
· 吴文化—吴地风物—吴地清明习俗
清明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每逢此时,我们吴地也有踏青、扫墓、插柳、拔河、放风筝、荡秋千等活动。此情此景,在文人墨客的诗中多有展现,别具情趣。踏青即郊游。《武林旧事》载:“清明前后十日,城中士女艳妆饰,金翠琛缡,翩翩游赏,画船箫鼓,终日不绝。”宋人欧阳修的“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柳柳如眉,日长蝴蝶飞”的词句,宛如一幅清新又迷人的踏青风俗画。阳春是放风筝的大好时光。放风筝,作为一种古老而有生命力的文娱形式,在古代文人笔下留下了不少诗词。《红楼梦》中的“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就很有名。清人高鼎《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柳绿莺啼的阳春儿童喜放风筝的情景。读罢这首诗,使人想起丘迟《与陈伯之书》中的名句:“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感到江南风光美不胜收。吴地古时清明节当日,许多人家的门楣上、灶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