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吴文化—吴地风物—小巷的夏夜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30
转发:0
评论:0
吴文化—吴地风物—小巷的夏夜,又到盛夏。白天的气温都快超过人的正常体温了,到了晚上仍是热烘烘的,新村里家家

  又到盛夏。白天的气温都快超过人的正常体温了,到了晚上仍是热烘烘的,新村里家家户户都门窗紧闭,一片空调的嗡嗡声。只是孵在开着空调的房间里时间一长,便多少觉得有些单调和烦闷,不免怀念起从前小巷里纳凉时的热闹和那凉爽自然的穿堂风。

  记得当年的夏天,一待太阳落山,巷子里的人家就忙碌开了。先是提着一桶桶清凉的井水,将家门口的场地浇个透。随即搬出方桌、矮凳、竹榻、藤椅这些劳什子,摆出乘风凉的阵势。弄堂里有几户蛮好有院子的人家,也偏要来轧闹猛。弄得原先尚可通辆马车的巷子,被桌啊榻的挤成了弯弯曲曲的一线天。

  通常是家里由小到大挨着洗澡。女人出浴洒点花露水,孩子浴后扑些爽身粉,于是便一家子围着小方桌呼哧呼哧吃夜饭。巷子里除了饭菜的香味,还掺合着花露水和爽身粉的香气。一条窄窄的弄堂,此刻成了一个长长的露天餐厅,二十多户人家便有二十多张饭桌,上百号人共进晚餐煞是闹猛,人们吆五喝六、打情骂俏、斥儿训女、呼爹喊娘的充满着市井气息。

  平常人家桌上的菜至多是青椒炒肉丝、酱油螺蛳、拌马兰头、蒸茄子、咸菜豆瓣汤之类的玩意儿。考究的人家则要精细多了,什么咸鲞鱼炖蛋、拌海蜇、醉鲤片、清蒸童子鸡、火腿冬瓜汤等等花头经多着呢。也有胃口极好的人家,大热天的,杜三珍的酱猪头肉或是霉干菜红烧肉大快朵颐照吃不误。

  张家做了什么特别好吃的小菜,必大声呼喊左邻右舍来尝尝。李家来了不速之客,街坊邻居有菜的端菜、有酒的添酒。也有人端着碗白饭一家家的菜尝过来的,甭走几家,荤素菜肴早堆得满满当当了。巷子里飘溢着浓郁温馨的人情味。

  夜饭过后,收拾清爽桌上的锅盆碗盏,早已是明月东升,满天繁星。巷口的路灯泛着昏黄的光,引来了密密的小青虫飞得团团转。不知不觉暑气渐消,人感到凉快多了。大人们笃悠悠地摇着扇子,不时噼噼啪啪地拍打着欲上身的蚊子,喝着茶海阔天空地乱吹一通。张家长、李家短、小道消息、马路新闻、国内形势、国际风云,那是聊到哪是哪。死的说成活的,芝麻吹成西瓜,反正不上税,只是消磨辰光而已。这时小巷又成了个露天茶馆。

  吃罢从井里拎起来的西瓜,我便捧着滚圆的小肚皮仰卧在竹榻上,听蟋蟀躲在墙脚砖缝里得意地鸣唱,看月亮藏在云朵里悠然地穿行,望着天边的星星顽皮地闪闪烁烁,难得还瞧见流星在夜空一划而过。这时便有一阵阵凉爽的过堂风吹来,犹如一双凉凉的手在我身上轻轻抚过……

  那会儿人与人是那么的亲,人与自然是那么的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文化—吴地风物—夏夜游
初夏的夕阳西下,映红了天际。微风习习,轻拂着喧闹一天的都市,宛如一双柔翼在轻轻按摩,让其渐渐地安静下来。宜人的夏夜,夜游公园的市民也渐渐多了。上周末夜晚,华灯初上,只见三五结伴而行的游人纷纷涌进锡惠园林名胜区。我已许久不曾来这里了,记忆中的惠山古街都是卖泥人的小店,路两旁长满参天的梧桐树,一到夏天便郁郁葱葱,盖住了整条街,但如今路旁的树枝已被修剪,露出一片开阔的天空。月光撒满这条古街,路边纳凉人或轻摇蒲扇,或摆棋对弈,或呵呵侃大山,构成一道和谐安详的夏夜纳凉图。对直这条古街的古华山门,挂满了花灯,映衬着土黄色的山门,更增添了一丝迷人的夜趣。透过山门往里看去,幽幽小径,两边树上满是花灯,柔和的彩灯悦人眼目,偶尔传来的古韵琴声令人陶醉。穿过山门,来到寄畅园,映入眼帘的“山色溪光,松风水月”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块御赐额联,更让人忽生诗意,有种身随先圣踱步其境的感觉。园内,或奇峰秀石,曲...
· 吴文化—吴地风物—又闻小巷鼓乐起
我小时侯上的幼儿园与苏州昆剧团同在校场桥路深处,两处相隔不过几步远。对于活泼好动的我来说,每天的午睡实在是一项“苦刑”。伴着无奈和苦恼,每每辗转反侧无法入眠。庆幸的是,每当这时远处便会传来阵阵紧凑的鼓点,和着悠扬的笛声、琴韵,化为婉转动听的曲调,这也便成了我解除苦闷的"灵丹妙药。这妙音让我痴迷和遐想……于是,翩跹起舞的粉面青衣,斯文有理的白面小生,还有鼻尖一块白斑的滑稽丑角都从戏里飘然而至,伴我度过这难耐的寂寞时光。恍惚中,小小心灵挣开了束缚,时而随着婉转的唱腔展翅而飞,时而顺着这飘逸的水袖挥洒自如。原来,让我浮想联翩的只是昆剧团临时的午间排演。童年的记忆使我难以忘怀,我实在太思念“她”―――那曾伴我独醒的“老朋友”了。于是,我心心念念地想找机会亲眼看一看排练昆剧的场面,以圆我多年的心愿。记得上中学时,有一次,父亲提出要改善一下伙食,带着我到苏昆剧团餐厅用餐。我的心霎时变得慌乱起来,不知如...
· 吴文化—吴地风物—小街小巷的裁缝店
五十多年前,苏州的街巷内,几乎随处可以看到一家一家的裁缝店。他们大都是租赁旧式大户人家的“墙门间”,作为店铺的。那些大户人家,在过去的年月里,虽则曾经显赫一时,大墙门、砖雕门楼,宽畅的厅堂、雅致的花园……然而到了民国年代,也是风光不再了。由于子孙式微,那些陈旧高厅华屋,也如“尘满面,鬓如霜”的老人了。于是子孙们为了贴补生活,把家里的一些房屋,似“另拆碗碟”一样分租给人家,当然,也包括“墙门间”在内。但是有一些家道好的人家,却也很愿意出“墙门间”给裁缝师傅,因为有着两大好处,一是等于有人代你“看门”,出出进进的人,都要在裁缝师傅的眼皮底下“过堂”,小偷就不敢闯进去了。二是做衣服因为“人面熟情”可能优惠一些。固此有些房东干脆连租金也免了。于是老裁缝传到小裁缝,小裁缝传到更小裁缝,世代相替,与房东痛痒相关,宛似一家人了。一般情况,一个裁缝店,除了店主与他的妻子外,还收一两个学徒,要是生意兴旺,还...
· 吴文化—吴地风物—吴地清明习俗
清明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每逢此时,我们吴地也有踏青、扫墓、插柳、拔河、放风筝、荡秋千等活动。此情此景,在文人墨客的诗中多有展现,别具情趣。踏青即郊游。《武林旧事》载:“清明前后十日,城中士女艳妆饰,金翠琛缡,翩翩游赏,画船箫鼓,终日不绝。”宋人欧阳修的“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柳柳如眉,日长蝴蝶飞”的词句,宛如一幅清新又迷人的踏青风俗画。阳春是放风筝的大好时光。放风筝,作为一种古老而有生命力的文娱形式,在古代文人笔下留下了不少诗词。《红楼梦》中的“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就很有名。清人高鼎《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柳绿莺啼的阳春儿童喜放风筝的情景。读罢这首诗,使人想起丘迟《与陈伯之书》中的名句:“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感到江南风光美不胜收。吴地古时清明节当日,许多人家的门楣上、灶头...
· 吴文化—吴地风物—“陆”的由来
江南地区的乡镇,一般都在镇上较为偏僻处设有固定的“陆”,农民们在那里进行仔猪交易活动,因而称为“猪陆”。猪陆多为十天一期,各镇(特别是毗邻的镇)“陆”的日期不在同一天,一般以农历每旬逢三、有的逢四、有的逢五为“陆”,这一天称为“陆上”,固定不变,互相错开,便于交流。“猪陆”一般都为仔猪交易买卖,也可将牛、羊、农具等拿到陆上交易。猪陆上都设有公证人员,负责交易事宜。成交后由卖方支付佣金。“陆”是怎样来的呢?原来,我国古代以“日中为市”,进行物物交换,但由于没有固定的日期和地点,余缺难以调剂,而且交换时又没有统一合理的标准可供参考,因此,人们都希望有一个定期的公平合理的交易方式出现。汉朝初年,有两位著名的政治家陆贾和陈平,他们看到了这个问题。于是明令规定各个村镇,每旬逢“三、六、九”或“一、四、七”为集市日期,集市上设有公证人唱价评议,买卖双方自行决定,拍板成交。后来,随着货币的流通,不再物物...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