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吴地风物—水弄堂
运河的祭祀文化有一种颇为特殊的现象,即每个地区差不多都有自己专属的“神”,学者刘士林先生将它们命名为“地方经验”。
按理说,这一带当年都是战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但无锡人对此公好像不大热心,这一点和苏州、湖州等地有很大的不同。
他们地方经验中的偶像是泰伯———一位半人半神的传奇人物。
在残存的建筑、日常生活和各种地方文献里,都能时常看到此人的名字。
还有那个关于三让天下的美谈,据说皇位当初按规定是要传给他的,因为他是长子,而这人却想尽办法推托,让给了弟弟姬发,也即《封神演义》里的那个周武王,自己却跑到几千里外南方的一座山下躲起来了。这样的高风亮节,自然为后来的文人所津津乐道,连司马迁在《史记》里也说了他不少好话,朱熹更是将他尊为有史以来人格精神最完美的人。江南地区第一条人工河流即以他的名字命名,这就是伯渎。
以前只知道无锡有条百渎河,修建的历史很早,顾名思义,以为是汇聚周围沟渠,百川归一的意思,没想到此“伯”非彼“百”,源头还在他老人家身上。
上午在清名桥上看水景,H君文章风格有点欧化倾向,肚子里却装满了古书,谈起当地的人文历史,就像端起刚泡开的茶壶往杯子里倒水。
顾恺之,钱基博、瞎子阿柄,从东林党人的内哄到乾隆下江南的段子,几乎很少有他不知道的。
我们先是叫了出租车到桥堍,然后过桥,穿街,一路闲走。
清名桥、伯渎桥、古渡口及沿河小巷民居。其中对南长街对岸那上百座残存的明清古窑印象尤为深刻。来前虽说也作了一定的准备,对此竟一无所知,可见自己的运河知识、以及对沿途城市历史的了解,是多么的有限。此前在伯渎桥上也一样,H说这河的历史较邗沟为早,我还差点跟他争论了起来。古人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圈子内有人以博学许我,自己平日于此也颇有几分自矜,现在想想真是惭愧。后来几个人在河边忙着拍照片,其中有一张是几位老婆婆坐在石沿边的竹椅上,声音很响,可惜说的是方言,不大听得明白,也不知是在拉家常还是扯旧事。不过从模样、从架式上看,还真有几分“白头老媪在,闲坐说运河”的意蕴。
南长街是上午考察最后的节目,昨天说要看水弄堂,这条老街,就是与目前仅存的这段依稀有当年风光的古运河平行的。
温馨的世俗生活景观,酒馆茶楼、书场商铺,满街的人群、货摊、家蓄动物、吆喝声和孩子的喧闹。一位老人在门前的靠榻上打盹,几个妇女在街边比较刚烫的使用电离子技术的发型。
据水利部门提供的数据,运河在无锡城内穿行的总长度为九点五公里,这不仅在全国,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不多见的。听说当地政府日前已下了狠心,打算拿出二十亿银子来,对沿途的水道、码头、驳岸、米市、窑址进行彻底整治,精心打造运河文化。
还请了国外顶级的设计公司。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混堂平步登天升级为芬兰浴,老虎灶改卖六十元一支的进口矿泉水,到时候世界各地的富商巨贾、政客闻人、小资白领结群而来,社区的老头老太也没时间再搓麻将,看电视,拉家常,想必整天帮着数钱都来不及。我为南长街的明天感到振奋,但同时也有一种挥之不去的隐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