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吴文化—吴地风物—水弄堂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89
转发:0
评论:0
吴文化—吴地风物—水弄堂,运河的祭祀文化有一种颇为特殊的现象,即每个地区差不多都有自己专属的“神”,学

  运河的祭祀文化有一种颇为特殊的现象,即每个地区差不多都有自己专属的“神”,学者刘士林先生将它们命名为“地方经验”。

   按理说,这一带当年都是战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但无锡人对此公好像不大热心,这一点和苏州、湖州等地有很大的不同。

   他们地方经验中的偶像是泰伯———一位半人半神的传奇人物。

   在残存的建筑、日常生活和各种地方文献里,都能时常看到此人的名字。

   还有那个关于三让天下的美谈,据说皇位当初按规定是要传给他的,因为他是长子,而这人却想尽办法推托,让给了弟弟姬发,也即《封神演义》里的那个周武王,自己却跑到几千里外南方的一座山下躲起来了。这样的高风亮节,自然为后来的文人所津津乐道,连司马迁在《史记》里也说了他不少好话,朱熹更是将他尊为有史以来人格精神最完美的人。江南地区第一条人工河流即以他的名字命名,这就是伯渎。

   以前只知道无锡有条百渎河,修建的历史很早,顾名思义,以为是汇聚周围沟渠,百川归一的意思,没想到此“伯”非彼“百”,源头还在他老人家身上。

   上午在清名桥上看水景,H君文章风格有点欧化倾向,肚子里却装满了古书,谈起当地的人文历史,就像端起刚泡开的茶壶往杯子里倒水。

   顾恺之,钱基博、瞎子阿柄,从东林党人的内哄到乾隆下江南的段子,几乎很少有他不知道的。

   我们先是叫了出租车到桥堍,然后过桥,穿街,一路闲走。

   清名桥、伯渎桥、古渡口及沿河小巷民居。其中对南长街对岸那上百座残存的明清古窑印象尤为深刻。来前虽说也作了一定的准备,对此竟一无所知,可见自己的运河知识、以及对沿途城市历史的了解,是多么的有限。此前在伯渎桥上也一样,H说这河的历史较邗沟为早,我还差点跟他争论了起来。古人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圈子内有人以博学许我,自己平日于此也颇有几分自矜,现在想想真是惭愧。后来几个人在河边忙着拍照片,其中有一张是几位老婆婆坐在石沿边的竹椅上,声音很响,可惜说的是方言,不大听得明白,也不知是在拉家常还是扯旧事。不过从模样、从架式上看,还真有几分“白头老媪在,闲坐说运河”的意蕴。

   南长街是上午考察最后的节目,昨天说要看水弄堂,这条老街,就是与目前仅存的这段依稀有当年风光的古运河平行的。

   温馨的世俗生活景观,酒馆茶楼、书场商铺,满街的人群、货摊、家蓄动物、吆喝声和孩子的喧闹。一位老人在门前的靠榻上打盹,几个妇女在街边比较刚烫的使用电离子技术的发型。

   据水利部门提供的数据,运河在无锡城内穿行的总长度为九点五公里,这不仅在全国,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不多见的。听说当地政府日前已下了狠心,打算拿出二十亿银子来,对沿途的水道、码头、驳岸、米市、窑址进行彻底整治,精心打造运河文化。

   还请了国外顶级的设计公司。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混堂平步登天升级为芬兰浴,老虎灶改卖六十元一支的进口矿泉水,到时候世界各地的富商巨贾、政客闻人、小资白领结群而来,社区的老头老太也没时间再搓麻将,看电视,拉家常,想必整天帮着数钱都来不及。我为南长街的明天感到振奋,但同时也有一种挥之不去的隐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文化—吴地风物—弄堂里的别样风情
俗话说“北方的路,南方的河”,盛泽人的路是建造在水上的,是由船和橹铺出来的水路,船声橹声出门之后渐渐远去,没走多远就是目的地了,所以盛泽人也从来不去太远的路,盛泽是一杆绿色的荷叶,盛泽的天地是水面上宽阔的绿色,天地之外就是水面下坚实的根了。盛泽最早的民间故事依旧是和刘伯温有关,传说是朱元璋打下江山之后,四下勘察的刘伯温经过盛泽东白漾的时候,见到东白漾的四周连着五条河,这是通常所说的五龙取水之势,是出真龙天子的征兆,这一带风水非同一般,刘伯温就在湖北岸建造了一座寺庙,是压住龙头的意思,免得节外生枝地生出事来,和朱家争天下。这一个传说与锦溪的仿佛,其实江南好多古镇的从前旧事,也大多是这个意思,一来是这些地方的确人杰地灵,二来大家静下心来要拿他说些事情的时候,几乎是不太费力地就想到了刘伯温,这样江南古镇的非同小可刻划出来了,只是运筹帷幄神机妙算的刘伯温却成了东游西逛无所事事的样子,这真是有点委屈...
· 吴文化—吴地风物—黄公涧观水
山不在高,有水则活。惠山水脉文身,山泉、溪水、瀑布、涧流,到处灵水充盈。这灵水润泽着山色,激活着山势,使山色翠绰,山势大气。山东麓的黄公涧雨季里涧水喧闹,直飞下泻,银帘垂挂,使不高、不陡、不险的惠山陡显雄峻;平日里涧水清清,不紧不慢,款款而流,使密林、深谷、壁岩更显幽静妙趣。诚然,黄公涧的银帘飞泻无法与众多峻山雄瀑相媲美,但它的水流蜿蜒细长,穿林过石,汨汨成声,用激情动活着山景。它用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愫,匍匐在山体上,倾吐着山峦之爱,让灵水秀山共同凸现出江南特有的纤细秀媚,这都是令我倾慕之处,引我到惠山必到黄公涧之因。记得孩提时,每到大雨过后,便常听大人们讲:“快到黄公涧看水去!”从那时起在我脑海里就刻进了黄公涧这个充满神奇色彩的地方,似乎惠山有那多么的景点,都不及它富有魅力。那时尚小,自然无法慕名去目睹黄公涧的水是多么美妙。到求学时,有一次学校组织春游到惠山,我心中惦念着黄公涧,便一人离队...
· 吴文化—吴地风物—闲话水蜜桃
水蜜桃是无锡的特产,其果实色泽艳白,皮薄易撕,味甜香浓,柔软如水,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熟透了的水蜜桃,只需在果实内插入一根吸管,用嘴一吮吸,则蜜汁源源入口,如饮醇露。水蜜桃不仅口感甚佳,而且营养丰富,在无锡农村流传着一些关于水蜜桃的老话,很能说明问题。如“桃树脚下活仙人,李树脚下拖死人”、“桃饱杏伤人”等等,也就是说,吃桃子可以敞开肚皮吃,吃李和杏则要适可而止。过去,人们对营养学还缺乏研究,老话的形成来源于长期实践的总结。要是联想起王母娘娘举办蟠桃盛会的神话,以及老寿星童颜鹤发、手托仙桃、笑容可掬的模样,似乎使吃桃有益、健康能延年益寿的说法,更有了历史的佐证。但要真正解开水蜜桃之谜,还得依赖于科学的研究。据测定,每百克桃肉中,含糖类10.7克、蛋白质0.8克、脂肪0.1克,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钙、磷、铁等,营养极为丰富。更重要的是,水蜜桃的果肉属软溶质,其特点是水分多,果胶含量极低,所含的...
· 吴文化—吴地风物—清水面筋
无锡的油面筋可是出了名的,不仅佐饭、做菜、烧汤均可,民间还有个习俗,就是逢到节日合家团聚时,饭桌上总要有一碗肉酿油面筋,以示团团圆圆,生活美满。说起油面筋的来历,最早还是来源于尼姑庵里的一位师太。过去去惠山,得经五里街,五里街尾有座大德桥,桥畔有座尼姑庵。这庵堂靠近惠山,环境清静,每逢节日集会之时,无锡城的老太太们便会来此念佛坐夜,有时因为要念七佛,在庵里一住就是六七天。庵里有个烧饭师太,烧出来的素斋有些名气。俗话说“豆腐百叶,没啥花样”,她烧出的就是不一般,不仅会翻名堂,而且味道又好。师太烧素斋,惯常用生麸当主料,红烧的,炒丝的,煮汤的,真是吃得念佛老太太称心满意。逢到有钱人家太太、小姐,师太用生麸配上细货冬笋、香菇,道道菜肴引得素斋席上赞口不绝。经常来庵念佛人不断,闻名来吃顿素斋的居士更是不少。因为来来往往的香客太多,烧饭师太为了省事,每次都要浸满满一小缸生麸。偏偏有回约定来庵堂念佛坐...
· 吴文化—吴地习俗—子孙弄堂
弄堂,小巷也,北方人称为“胡同”,长长的,窄窄的,走人的通道。可您是否知道,在我们江南人家的房间里,也曾有过这样的小巷?那就是“子孙弄堂”。旧时安置家具有条不成文的规矩:床的内侧不能紧靠墙壁,要留出一条一人宽的地方,这便是子孙弄堂了。究其因,一是因为老式房屋隔湿性能差,保持距离可避免大床受潮,二是那时江南家居使用马桶,给这不雅之物留个隐身之处,保持室内整洁,不失为一条上策。虽然我们从未见过小孩投胎时是从这个“弄堂”里跑过来的,但只要细想一下,人类的生殖与排泄系统原本就属同一部位,把这安置马桶之处称为“子孙弄堂”也就顺理成章了。新人成婚,除了红蛋喜糖,一对马桶是少不了的,因为与子孙有关,马桶又雅称为“子孙桶”。行嫁妆时,两只子孙桶须由专人用扁担挑着,走在队伍最后压阵,很是显眼。重要的是,桶里装有花生、枣子和喜蛋。蛋者,鸡“子”也,枣子花生,也有来历:早得贵子,搭“花”着生,别尽生男孩或女孩,...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