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史海钩沉—四百年前的锦汇漪
吴文化—史海钩沉—四百年前的锦汇漪,寄畅园以一泓碧水为构图中心,水随山转,山因水活,各景点皆面山临水,是典型的明
寄畅园以一泓碧水为构图中心,水随山转,山因水活,各景点皆面山临水,是典型的明清园林布局。
明代万历二十六年(1598),寄畅园主秦耀完成了二十景构筑,他命名由惠泉两 支伏流汇聚而成的池子为锦汇漪,并题诗一首:“灼灼夭桃花,涟漪互相向。水底烂朱霞,林端日初上。”可见那时池畔广栽夭桃,水面映照缤纷的彩霞和桃花,细细的波光像织锦一般亮丽。
锦汇漪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从北岸向南眺望,锡山如在园中,乾隆南巡作《寄畅园杂咏》说:“今日锡山姑且置,闲闲塔影见高标。”这是仰视所见实景,如果俯观,还可看到池水瓷涞牧? 光塔虚像。清初诗人吴梅村写了首《山诗塔影》:“似有一帆至,何因半塔留。眼前通妙理,斜日在峰头。”如今池南有棵大树伸出枝桠,遮挡了反射角,塔影难辨。园的东北角有个四方小亭, 一半架于水上,名涵碧亭,这是光绪年间在原水阁故址建造的,袭用明代旧名。秦耀所建的涵碧亭却在锦汇漪之中,苏州王姓名士于1599年作《寄畅园记》很明确地记载“亭在水中央也”。到这个 水亭去小坐纳凉,可以像小艇,又有木桥相通。“曲梁卧波而如虫连蜷雌霓,以趋涵碧亭”。所谓“虫连蜷雌霓”,就是雨过天晴出现的彩虹。因此“曲梁”并非平面屈曲的九 曲桥,而是立面弯曲如虹的虹桥。
康熙间,松江造园大师张涟应聘改造寄畅园,从整体着眼,拆去池中的涵碧亭,使水面开阔,扩大了视野;又把木桥改建为贴水的石桥,游人可以临波观鱼,站在桥上产生山 高水宽的感觉,小中见大,成为巧于因借的范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文化—史海钩沉—中秋赏月谈
中秋之夜,阖家团圆,品尝月饼,共赏清光,堪称一大乐事。中秋赏月起源甚古,《周礼》中已有“中秋夜迎寒”的记载。晋代谢尚镇守牛渚,中秋夜与左右属僚驾舟泛江,赏月吟诗。中秋赏月成为习俗,则同唐明皇的提倡有很大关系。《明皇杂录》、《天宝遗事》中载其赏月轶事甚多。有一年中秋,他请在宫廷内值夜的学士们饮酒赏月,侍从在宴前陈设灯烛。他说:“清光可爱,何用灯烛?”遂命撤去,君臣们在月光下饮酒赋诗,好不快哉!随着阖家赏月风气的流行,人们还创造出象征团圆的月饼,制作出心字形的香斗,铺演出明月秋夜的祭月活动。明、清时代,每届中秋,离家外出的人总要想方设法回家团聚。至晚,“皓魄当空,彩云初散,传杯洗盏,儿女喧哗,真所谓佳节也”《燕京岁时记》。家宴之后,陈月饼、瓜果、香斗于庭,祭罢月神,团坐品食赏月,同享天伦。皇宫里的祭月活动更为隆重。在乾清宫前设供月御案,案上大小月饼堆迭如山。垫底的大月饼直径两尺有余,重约二十斤...
· 吴文化—史海钩沉—吴梅村诗吟无锡
吴伟业(1609-1671),字骏公,号梅村,太仓人,是明清之际的著名诗人。明崇祯四年进士,会试第一,殿试第二。历任明翰林院编修,南京国子监司业、中允、谕德。清顺治十年,变节出仕新朝,任秘书院侍讲,国子监祭酒,以致终身悔恨。他在《过淮阴有感》中写道:“浮生所欠止一死,尘世无由识九还;我本淮王旧鸡犬,不随仙去落人间。”还在《贺新郎·病中有感》中写道:“故人慷慨多奇节,为当年沉吟不断,草间偷活……脱屣妻孥非易事,竟一钱不值何消说!”他的立传入《清史稿·文苑》首卷,诗作《梅村集》收录于《四库全书》。他的诗词才华横溢,文字风雅;由于时逢国乱,睦送觯涠嗉こ?凉,风骨傲然,被誉为一代词宗。吴梅村对无锡情有独钟,多次到无锡探亲访友,游览山水,写下不少诗作。吴梅村在明崇祯辛未科考入官,同时考中进士的无锡人有五名。清顺治十七年秋,在无锡的同年进士吴其驯,写信告诉吴梅村,无锡的五名同年,只有他在世了。...
· 吴文化—史海钩沉—中国状元知多少
中央电视台近日在播出《太平天国》,其现女状元傅善祥。这引起了我探究中国历代到底有多少个状元的兴趣。经查阅大量资料,结果如下:中国科举史上第一个状元是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的孙伏伽,最后一个状元是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的刘春霖。前后1300年的科举制为历代王朝选拔了数以百万计的举人和十多万进士。由于时代变迁及资料缺失,现在可知的有姓有名的状元共有599人,其中唐代141人,五代十国16人,两宋118人,辽代54人,金代31人,元代32人,明代89人,清代114人,张献忠大西国1人,太平天国3人。科举史上唯一的女状元是太平天国三年(公元1853年)的傅善祥。另外,武举状元数量及影响都很小,据统计自宋至太平天国共187人。
· 吴文化—史海钩沉—历史上的无锡城
无锡自古有城,大大小小建过好几座。最早的,应是“泰伯城”。东汉赵晔著的《吴越春秋》说:“殷之末世衰,中国(指中原)侯王数用兵。恐及于荆蛮,故太(泰)伯起城,周三里二百步,外郭三百余里,在(苏州)西北隅,名曰‘故吴’,人民皆耕田其中。”这座城是泰伯在梅里(现梅村镇)建“勾吴”古国后筑的,现在已找不到遗址。泰伯的第25世吴王阖闾,在周敬王六年(公元前514),又拓宽疆域,造了大、小两座城,大城在苏州,小城在太湖西边,现在的郊区胡埭和武进雪堰桥交界处留有城墙遗址。在遗址附近,出土过战国时的剑、镞、锛等文物,如今古代陶片到处可见。阖闾的儿子夫差是一位亡国之君,他迷恋女色,玩物丧志,在现在的东亭、后宅分别建有饲养家鸭、麋鹿的两座小城,名“鸭城”和“麋城”。明代南京兵部主事秦夔写过一首诗:闻说吴王养鸭时,年年来此拥西施。豪华已尽江山变,落月秋风动蒺藜。两座城早已不见踪迹,现东亭有鸭城桥,后宅的麋城桥原...
· 吴文化—史海钩沉—国货与洋货的一次较量
30年代十里洋场的上海滩上曾发生过一场惊世骇俗的中外啤酒商战,此战结果不但大长了国人志气,树立了国产品牌,更为振兴民族工业奏响了一曲凯歌。啤酒,这一在国外早已风行的饮料,可在中国的酿酒史上却久久是一个盲点。它的传入和西方列强的入侵,可以说是并驾齐驱。洋人们来到中国,因喝不惯我国的白酒,要喝啤酒,可中国不生产啤酒,所以最早啤酒都是进口的。直至本世纪初,沙皇俄国首在哈尔滨办了一个啤酒厂,后英德合营在青岛又创办了一个“青岛英德啤酒公司”(即青岛啤酒厂的前身),至此,在中国境内才开始生产啤酒。至本世纪30年代,啤酒这种低度饮料,已被国人所接受和饮用,市场前景逐渐看好。其时垄断上海啤酒市场的,主要是英商的“友啤啤酒厂”、“怡和啤酒厂”及法商的“国民啤酒厂”。这三家外商企业,不惜斥巨资做广告扩大影响,并用给供销商提供佣金等手段来控制市场,榨取国人的金钱。也就在这时,山东烟台市的一批民族资本家,也集资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