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人物春秋—陈寅恪·阿炳·金圆券
陈寅恪是当代学术巨人,号称“教授之教授”;阿炳为民族音乐大 师,事迹久为无锡民众耳熟能详。两人除同为盲翁外,风马牛不相及, 八竿子搭不上关系。但很有意思,他俩都曾在 解放前夕不约而同对金圆 券口诛笔伐,讲出了民众想说的话。
金圆券是国民党政府于1948年8月推行的“币制改革”的产物,以 金圆券收兑急剧贬值的法币和金银外币,企图挽救日益崩溃的 经济。但 由于金圆券的发行没有现金准备,发行量又不加节制,最终越弄越糟, 反而促使全国经济崩盘。
《哀金圆》在寅恪先生诗集中是极有特点的一首,全诗模仿长篇新 乐府,字面浅显 清通,实质深涵讥诮,很有白乐天遗韵,对金圆券制度 的弊端和推行有绝妙的讽刺:“赵庄金圆如山堆,路人指目为湿柴。湿 柴待乾尚可爨,金圆弃掷头不回。”“睦亲坊中大腹贾,字画四角 能安 排。备列社会贤达选,达诚达矣贤乎哉。进位枢府司国计,币制改革宁 旁推。全国条例手自订,新令颁布若震雷。金银外币悉收兑,期限迫促 难徘徊……”对由此造成的恶果总结为“党家 专政二十载,大厦一旦梁 栋摧。乱源虽多主因一,民怨所致非兵灾。”此诗作于1949年夏,当时 寅恪先生在“战时内阁”的广州。因为物价飞涨,连大学教授都频频上 街请愿,要求透支薪金,被 人评论为“中外教育史上的一大丑闻”。当 年秋季,广州被解放。
而在1948年的无锡城,阿炳就已经在崇安寺为民众呐喊了。他利用 “唱新闻”痛骂金圆券,据老报人孙云年的《江南感旧录 》记载,有段 唱词是这样的:“金圆券,满天飞,花花绿绿的好东西。早上可以买头 牛,晚上只能买只鸡。十万金圆券,只够量一升米。”按国民政府规定 ,十万金圆券相当于二万五千美金, 竟只能量一升米!而到了1949年的 广州城,金圆券更成了毫无用处的“湿柴”。阿炳由于痛骂时弊被当局 警告,就在家帮人修胡琴,不再上街了。
寅恪先生和阿炳两位大师都不以诗词见长, 尽管他们对金圆券的描 写也一雅一俗,但都可以传世。文天祥说,读圣贤书,所为者何?“人 生识字忧患始”,大凡识得几个字的,总应当为民众的利益喊几声才好 ,无关痛痒的文字老百姓是不太买账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