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吴文化—人物春秋—北塘沿河识阿炳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93
转发:0
评论:0
吴文化—人物春秋—北塘沿河识阿炳,解放初读完初中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去了崇安寺开业不久的新华书店,不意翻到一

  解放初读完初中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去了崇安寺开业不久的新 华书店,不意翻到一本《阿炳二胡琵琶曲谱》。读着首页的前言,阿炳 的形象油然在脑际游动起来。

  在抗日胜利 至全国解放这几年中的每个夏季,几乎是每天的傍晚时 分,阿炳及其陪扶者———一个中年女子的身影,总能准时出现在莲蓉 桥堍至三里桥、吴桥一带的北塘沿河。

  旧时的北塘沿河是老无 锡真价实货的繁华地段。以横浜口为界,其 东多为山地货行,其西则以米行、粮行居多;由米业派生出的其他店铺 如麻袋行等渗透其间。其时大运河中排列着大半中国省市的商船和本地 民船, 桅杆与跳板顺着驳岸逶迤绵绵,难窥尽头,饶有“屯营栉比,解 署棋布”之壮观。无锡所以称得上中国四大米市之一,确因北塘米业集 市贸易兴盛所致。

  此地人多语杂,三教九流,应有尽 有。白天河中百舸穿梭,岸上商 贾讨价还价声,摊贩吆喝声,跳板处搬运号子声,汇在一起,闹猛非凡 。   黄昏降临,在喧嚣氛围中汗流浃背地度过了一天的人们,浴身晚餐 后会不约而同地 持凳坐到河边纳凉喝茶大讲“山海经”,三五成堆成群 ,与无数船上人家咫尺相应,此为旧时米市夏季的独特夜景。而这时阿 炳的出现,实在恰到好处。

  笔者受家庭熏陶之缘,听到琴声也 常轧进纳凉人堆,去凑个热闹, 似懂非懂地聆听阿炳拉胡琴。

  那时的阿炳,身材瘦长,头发稀松,蓄着不长不短的胡须,干黄的 脸部常露微笑,但话语少且轻。他几乎总戴着黑眼镜,总穿 一身中式土 布夏短装。陪扶他的女子从不打扮,短发,衣着极一般;偶尔也穿黑香 云纱缝制的短衫,右胸前挂两朵小白兰,以作点缀。两人走来时,女子 在前,拎着装在布袋里的二胡,一肩背 着袋装的琵琶;阿炳一手持探路 竹竿,一手搭在女子的空肩上。

  为拉“场子”,阿炳背靠某处墙壁,拉出逼真的狗叫声、鸟叫声、 鸭叫声……这是“奉送”给围观者的。当有人提议他拉更 好听点的,阿 炳会笑着轻声说“这就要功夫了”的话,并用二胡拉出“大家帮帮忙” 的声调来,意欲报酬才行。

  “阿炳!坐过来拉两曲。”早已憋不住的纳凉人堆里喊话一出,近 段人群就 挪动凳子靠过来了。阿炳应声坐上有人让出的凳子,奏出了地 方戏曲、流行歌曲、小调山歌等曲调。大概听者都为店员、船民或脚夫 、摊主等“下里巴人”吧,阿炳为投其所好,从未演奏过《 听松》之类 的“阳春白雪”。“下里巴人”们被阿炳的琴声逗得龇咧着大牙仰天大 笑。当然,阿炳也能获得三分五分的钱币,然后总拉着《何日君再来》 离去。

  有一次,横浜口渡口的糖芋 头摊主喊住了阿炳,说要听戏。阿炳拉 了段无锡滩簧,乐声中有唱有伴奏的,比狗叫什么的高档得多。摊主雅 兴未尽,再点一段京戏《四郎探母》。阿炳欣然命音,奏出了既有男女 对唱,又有 京胡和锣鼓伴奏的音响效果。哦!太奇妙了———我正好在 场,大饱了耳福。

  《四郎探母》声落,摊主高兴地给了阿炳大把钞币,还盛了两大碗 糖芋头款待他俩。趁此空档,好奇的我上前 摸了摸那把胡琴,发现它比 一般二胡的长度要多三把(老法称弦上3-4个音阶距为一把),更让我 吃惊的是,琴上仅挂一根粗老弦———单弦,绝透了!我第一次感到这 拉胡琴的瞎子不简单,他高超的琴艺令人着迷。

  不过,我也从大人们的“山海经”中,获悉阿炳的不少隐私——— 某道士的私生子呀,那陪扶女子并非他的结发呀,因吸鸦片弄得潦倒不 堪才卖艺谋生呀……后因 我家迁徙,解放后就再没见过阿炳。

  但是,在我的少年心目中,从此就留下了阿炳的形象,即使如今已 过花甲多年,仍清晰如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文化—人物春秋—曾是阿炳乡邻人
记得从记事起,大人就指着对面的一扇黑漆门告诉说,那里曾住过一个拉二胡的瞎子,叫“阿炳”。大人们谈起阿炳总是有点不屑,说他的风流韵事,说他的生活潦倒。只有当有线广播里传出《二泉映月》悠扬的乐声时,大人们才会告诉我们,那就是阿炳拉的。外婆、奶奶是这样描述阿炳的平常日子:每天出去拉二胡,旁边有个女人相扶。听阿炳拉琴,是父母们少年时代的最大娱乐,他们依稀记得阿炳的模样,记得他从琴上拉出的各种模仿鸟鸣的声音。在闲聊时,大家也会谈起阿炳那张嘻笑怒骂、针砭时弊的“臭嘴”;谈起对面的小天井就是过去阿炳住过的“雷神殿”,隔壁住的华老伯就是阿炳堂弟。我们常常窜到被称为“阿炳故居”的老房子里去玩,全然没有瞻仰古迹的心情。东奔西跑,经常惹得现住户、山东老太扯着喉咙,大声斥骂。阿炳在我们心目中,就像华老伯一样,没有什么神秘的地方,只不过阿炳会拉琴,早点“过辈”罢了。随着阿炳的名声逐渐大起来,经常有人来故居探访。有时...
· 吴文化—人物春秋—陈寅恪·阿炳·金圆券
陈寅恪是当代学术巨人,号称“教授之教授”;阿炳为民族音乐大师,事迹久为无锡民众耳熟能详。两人除同为盲翁外,风马牛不相及,八竿子搭不上关系。但很有意思,他俩都曾在解放前夕不约而同对金圆券口诛笔伐,讲出了民众想说的话。金圆券是国民党政府于1948年8月推行的“币制改革”的产物,以金圆券收兑急剧贬值的法币和金银外币,企图挽救日益崩溃的经济。但由于金圆券的发行没有现金准备,发行量又不加节制,最终越弄越糟,反而促使全国经济崩盘。《哀金圆》在寅恪先生诗集中是极有特点的一首,全诗模仿长篇新乐府,字面浅显清通,实质深涵讥诮,很有白乐天遗韵,对金圆券制度的弊端和推行有绝妙的讽刺:“赵庄金圆如山堆,路人指目为湿柴。湿柴待乾尚可爨,金圆弃掷头不回。”“睦亲坊中大腹贾,字画四角能安排。备列社会贤达选,达诚达矣贤乎哉。进位枢府司国计,币制改革宁旁推。全国条例手自订,新令颁布若震雷。金银外币悉收兑,期限迫促难徘徊……...
· 吴文化—人物春秋—阿炳双目失明年代考
阿炳的一生是音乐的一生,也是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他前半生是风流倜傥、家道小康的雷尊殿当家道长华彦钧;后半生变成了蓬头垢面、潦倒不堪的街头艺人瞎子阿炳。孰料在他身后,一曲《二泉映月》竟风靡环宇,被国际乐坛评为“不朽之作”,阿炳也被誉为“杰出的民间音乐艺术大师”。阿炳人生旅途上之所以如此变化多端,一波三折,主要原因应说是他中年目盲致残所致。要不是瞎了眼,他可能一辈子安安稳稳地过着职业道士生涯;而瞎了眼的他,便失落了殿主的地位,自然也就失落了不菲的财源,失落了一切,靠变卖财产过日子。结果,他孑然一身,携带着与他自幼朝夕相伴的二胡、琵琶,住进了以往殿内储藏杂物的破平房。他曾几度打算自绝人世,是音乐照亮了他漆黑的心灵,为他指明了后半生的人生目标,使他坚强地活了下来。他毅然抛开了一切尘世俗念,一面上街卖艺谋生,一面专心致志锲而不舍地探索音乐的奥秘。通过多年艰苦钻研,夜以继日的艺术实践,阿炳终于攀上了艺...
· 吴文化—人物春秋—钱绅归隐漆塘山
宋代诗人钱绅,字伸仲,号桃坞。祖籍彭城(今徐州市),后定居无锡漆塘山(今属滨湖区大浮镇),可称为漆塘山人。漆塘山,又名宝界山。在无锡市西南25里处,与朱山相连,西浸梅梁湖,东临五里湖。湖山掩映,历来为人们神往。钱绅,北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进士,任知州(宋代派朝臣为州一级的地方长官)。靖康元年(1126),接受父亲徽宗禅位的钦宗,已无法抵挡金兵入侵。次年,金攻破了东京,掳徽、钦两帝北去,北宋灭亡。这年,钦宗的弟弟赵构即皇帝位,史称南宋。第二年(1128),定都临安(今杭州)。这时,当官19年的钱绅,不愿为南宋效劳,辞掉了官职,毅然来到漆塘山定居。钱绅为官期间,廉洁奉公,深得百姓爱戴。他一向淡泊名利,而吟诗作诗乐此不疲。钱绅一生给后人留下了不少诗篇,并著有诗话多卷。笔者常常听到当代哲理诗人浦析说的,“当官一时,为人一世,著书立说,留芳百世。”这是十分精辟而准确的。“志向高洁”的钱绅,以东...
· 吴文化—人物春秋—画家王大氵蒙浅识
今年仲春,无锡阳山桃花节时,作为无锡阳山人的著名雕塑家、书画家钱绍武特地寄来了贺词。我向钱老电话问安。钱老对我说,提到赏花,我想起一个善写花草的无锡画家,叫王大氵蒙,在江南大学教国画,你们同在无锡,可以多交往交往的。其实,王大氵蒙在我心中早已是神交了,我的熟识大氵蒙,是从他的画开始。十多年前,我读到大氵蒙的画作时,觉得他的画路子很“野”。以后随着对他画作的熟悉,读出了他特殊风格中的特殊语言,觉得他的艺术取向更多是平静、高远、淡泊、幽雅。大氵蒙在当今画坛上是以画鱼著称的,而他笔下的鱼,不仅是游动着的活跃着的鱼,更是情感化了的、拟人化了的鱼。他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名家班深造时,曾有一组系列作品———《度鱼册》,画作分别取名为《藏》、《窥》、《幽》、《食》、《争》、《爱》、《欲》、《淡》,简洁的笔墨,使鱼的各种神态跃然纸上,让人觉得,这不仅是有生命的鱼,也是有思想有情感、有灵性的鱼。毕竟是太湖...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