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吴文化—人物春秋—钱松岩老师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72
转发:0
评论:0
吴文化—人物春秋—钱松岩老师,有沿有革,画坛一代名师;克勤克俭,为人千秋楷模。这副对子,是对钱松岩老师一生

  有沿有革,画坛一代名师;克勤克俭,为人千秋楷模。这 副对子,是对钱松岩老师一生的概括。

  1953年,我进江苏省无锡师范读书,由钱老师任我们的美 术教师,他的谆谆教诲,使 我终生难忘。

  他指导作画,首先要求学生端正“贰保康鳌盎贰?即“人品”。他认为,学画必须从苦练基本功着手,如画山水 ,首先要学好传统笔法,包括山石的各种皴法和各派树木 等的表现手法,并努力注重发挥创造。他经常强调要创造情景 交融的意境。他常说:美术创作必须深入生活,来于生活,高 于生活;要注意提高自己内在的修养,要阅读美术、哲学、文 学、甚至 戏剧等各方面的作品,并注重写生、速写、素描等基本训练。

  钱老师言语不多,和蔼可亲,言传身教。他经常到兴趣小 组现场表现浑厚沉着的用笔用墨方法。他的功力深厚,用笔如 神,画山 石浑厚刚朴,竟有铁铸铜浇之效果;画树木古秀含蓄,尤其是 松柏画得苍劲有力,古朴动人,韵味十足;他还做到山水、花 鸟、人物并茂。这些,使我们饱享眼福,得益匪浅。他教学生 作画写生 要做到“情真味浓,富有生命力”。他常说,作画写生,如做 文章,一幅画,反映一个主题,这就要求平时多看,多想,多 积累,然后,去伪存真。他强调,每一幅画,不一定都要画名 山大川, 而要体现一个“情”字,从写景到写意,“情”是画的灵魂, 贵在抒情言志,才能有生命力。

  1956年初我从无锡师范毕 业后,提前去南京师范深造学习,随黄道云先生学作书画。 1957年6月,钱 老师也调江苏省国画院,不久任副院长。在此期间,我还经常 与钱老师保持联系。他老人家非常热爱家乡,对家乡的一草一 木,含有深厚的感情。记得1960年左右,我在无锡市教育局工 作,钱老师 好几次带信表示,很想念家乡,想回家乡工作,反映他不计名 利的高贵品质。“文革”时,他被送往金坛、镇江农村“劳动 ”。粉碎“”后,他重任江苏省国画院院长。此后,钱 老师又焕 发青春,虽年近80,又创作了《枣园曙光》、《太湖伟观》等 一大批画,有的布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和毛主席纪念堂。

  1985年9月4日,我赴日刚回来,得知一代宗师钱老与世长 辞,真是万分悲痛。今年适逢母校锡师校庆90周年,使我们对 钱松岩老师怀念之情倍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文化—人物春秋—读钱穆
钱穆(1895-1990年)和陈寅恪(1890-1969年)都生于文化倾圯、国魂飘失的历史时刻,而他们对中华文化存乎于天地之间都有决定性的信心,都有一股不屈不挠的为往圣继绝学的大气魄。我之所以将他们两人并列在一起,是因为在日后,他们都以命运的不同形式(一个留下,一个离去)表达着对中华文化的信心,意思同王国维先生之死一样:文化,要薪火相传。中年以后,我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与日俱增,我以为在乡村我就可以很逼真地面对自己的生命,一为简单的生存,一为融于天地之间。所以我想,只要我到了乡村,我就很易于融于天地之间,只要我勤劳,我也就能活下去。不像在城市,生命太尖锐了,也太混浊了,不仅很少抬头看天,也很少涉足于泥土。在城里,我很难将生命这笔旧帐理清楚。我以前认为,陶渊明、王维、白居易在生命的后期避于山水和乡村之间,是消极而不幸的,现在我才知道,这不仅是积极的,而且是人生幸福的根本所在。钱先生指出:商业文化...
· 吴文化—人物春秋—海瑞的老师顾可久
顾可久(1485—1561),字与新,别号洞阳。世居无锡泰定桥西,是顾信的孙子,顾可学的弟弟。明正德九年(1514)进士,授行人(行人为官名,掌传旨、册封等事)。嘉靖初年,拜户部员外郎,嘉靖十三年(1534)调任广东按察副使。顾可久为官清正,耿直敢谏,是有名的刚直之臣。正德十四年(1519),武宗南巡,顾可久上奏疏直谏,得罪了正德皇帝,被廷杖四十,打得皮开肉绽。嘉靖三年(1524)七月,顾可久又上奏章议论“大礼”,违背了皇帝的圣旨,同样遭到廷杖,结果死而复生。顾可久因直谏武宗南巡事,武宗非常讨厌他,把他调到广东兵备任副使。顾可久在广东任按察副使时,备兵琼州,编成《琼州府山海图说》一书,并多次主持琼州乡试。在嘉靖二十八年(1549)的一次乡试中,顾可久以非凡的洞察力,录取了琼州青年海瑞。海瑞是顾可久选拔、提升的一位官员,海瑞把顾可久看作恩师。在琼州期间,顾可久处处为老百姓着想,为老百姓办事。...
· 吴文化—人物春秋—荣德生·荣巷·钱穆
一位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大实业家,面粉、纺织大王;一位是“中国最后一位国学大师”,历史学家。半个世纪前,他们相聚在了古镇荣巷。荣德生是荣巷人,钱穆是鸿声人,两个地方虽同属无锡,但一西一东,更何况两人各自在不同的领域里求索,一个将自已的企业从沿海办到内地,一个在大江南北的高等院校里云游执教,互不交往是极自然的事。但是,因为一个机缘,大王与大师相会在了荣巷。抗战胜利后,荣德生与其子荣一心等,在无锡投资创办了私立江南大学。在延聘名师时,荣德生选择了钱穆,托人一再致意,盛情相邀。这样,1947年7月,这位国学大师辞别了昆明云南大学,由南国大都市来到了无锡西乡--太湖畔新生的江南大学,任文学院院长。钱穆比荣德生要小整整20岁,但在荣德生眼里,钱穆是满腹经伦、见多识广,语语珠玑的大师,故颇为敬重。因此,他奉大师为上宾,把自己荣巷宅第楼上通风、明亮的房间,全让给了钱穆和他所招来担任助教的学生;而自己却住在了...
· 吴文化—人物春秋—钱绅归隐漆塘山
宋代诗人钱绅,字伸仲,号桃坞。祖籍彭城(今徐州市),后定居无锡漆塘山(今属滨湖区大浮镇),可称为漆塘山人。漆塘山,又名宝界山。在无锡市西南25里处,与朱山相连,西浸梅梁湖,东临五里湖。湖山掩映,历来为人们神往。钱绅,北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进士,任知州(宋代派朝臣为州一级的地方长官)。靖康元年(1126),接受父亲徽宗禅位的钦宗,已无法抵挡金兵入侵。次年,金攻破了东京,掳徽、钦两帝北去,北宋灭亡。这年,钦宗的弟弟赵构即皇帝位,史称南宋。第二年(1128),定都临安(今杭州)。这时,当官19年的钱绅,不愿为南宋效劳,辞掉了官职,毅然来到漆塘山定居。钱绅为官期间,廉洁奉公,深得百姓爱戴。他一向淡泊名利,而吟诗作诗乐此不疲。钱绅一生给后人留下了不少诗篇,并著有诗话多卷。笔者常常听到当代哲理诗人浦析说的,“当官一时,为人一世,著书立说,留芳百世。”这是十分精辟而准确的。“志向高洁”的钱绅,以东...
· 吴文化—人物春秋—情系吴歌
浩瀚的太湖是孕育吴文化的摇篮,古吴无锡梅里是三千年前首建勾吴国的源地,素有“山歌乡”、“故事矿”的美称,有着极其丰富、光彩照人的民间文艺宝藏。半个多世纪以来,一位无锡人,穷尽自己半生的心血,搜集记录了散落在吴地的长篇系列故事、传说,中、短山歌和许多小故事,和“吴地山歌王”钱阿福、华祖荣等民间歌手成了莫逆之交,出版了长篇民间英雄史诗《华抱山》、《无锡民间故事》、《吴歌王的歌》等30余部作品,被称为吴歌的掘宝人。60多年过去了,他已是银发满头的古稀老者,他就是朱海容。朱海容喜欢吴歌,很小的时候,他就和吴歌结下了不解之缘。“我的奶奶、妈妈、婶娘都是儿歌王,她们要我睡、要我吃、要我笑都用唱儿歌的办法。”就这样,朱海容走近了民间文学。这之后,无论是解放前当儿童团员站岗用民歌报警,还是解放后踏上乡镇领导岗位引用民间故事作形势报告,朱海容心中的吴歌情结越来越深。体会到民间文学的意义和威力之后,朱海容开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