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吴文化—人物春秋—无锡使节第一人华察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40
转发:0
评论:0
吴文化—人物春秋—无锡使节第一人华察,在无锡历史上,最早出使国外的,要数明代的华察了。这是嘉靖十八年(1539),

   在无锡历史上,最早出使国外的,要数明代的华察了。这是嘉靖十八年(1539),要比清光绪十六年(1890)出使英、法、意、比的薛福成早351年。 华察当年出使的朝鲜,是中国的属国。嘉靖皇帝有8个儿子,在他即位后的十八年二月初一,册封次子朱载壑为太子。为向属国宣谕,皇帝命翰林院侍读华察为使节,赐一品服;副使为薛廷宠(字萃轩)。他俩带着大批丝绸和珍宝,作为朝廷恩赐之物,浩浩荡荡过了鸭绿江。

  朝鲜国王带领皇子和一批文武官员,在边境迎接。当天,华察就写了一首《渡鸭绿江》诗:
春来三月送浮槎,
日落潮平两岸沙。
天地本来分异域,
风尘此去愧皇华。
波翻鸭绿初经雨,
柳带鹅黄未看花。
四海车书今一统,
东藩文物自商家。
   朝鲜的大臣苏世让,是朝鲜第一才子,善于诗词文辞。当时的朝鲜盛行汉文,也崇尚我国的格律诗词,所以,华察和苏世让等一路唱和。

  最为惊人的,是华察和朝鲜国王对答联语。国王出了一句上联:“皂荚倒挂千锭墨。”他不加思索,随口应答:“芭蕉斜卷一封书。”这不禁震惊四座。说也怪,据《锡金识小录》说,华察在十年寒窗时,常常在梦中听到有人朗读“芭蕉斜卷一封书”。他觉得这句话很形象化,而且比喻贴切,也就牢记心头。不料,在此刻竟然解了急。

  这次出使,本来是为宣谕朝廷大事,定期一个月。华察一行从鸭绿江到大定江、晓星山、大同江、汉江、平壤、开城、汉城,一路观光,在朝鲜的京城——汉城停顿了5天,宣谕完毕便回国。朝鲜国王对华察的才学十分满意,三月二十七日亲自送别,并赠以一万多件金银珍宝,华察婉言谢绝,两袖清风回到北京。

  使团回京复命没几天,朝鲜国王派大臣呈献给嘉靖皇帝一本诗文集。这是华察在朝鲜的唱和诗词,由朝鲜吏曹判书兼五卫都总府都总管成世昌写了序。序中高度赞扬了华察的人品和才学,说: “今者,帝命翰林院侍读华公察、工部左给事中薛公廷宠,赉擎二诏,来布德意。……二公受不遑,宁处每怀,靡及帝京至于下国三千有余里,而甫浃三旬,竣事旋车,不曾有迟留淹滞之色。……”这就是《皇华集》。 朝鲜在《皇华类编序》中,称华察是“倚马思捷,屠龙技精。……李谪仙生花梦笔,字字俱香;孙公绰掷地鸣金,句句皆响。……” 皇帝命华察加了一篇《序》,随即付梓印行,分发给满朝大臣。 这次出使,给中朝两国留下了深刻印象。

  事隔17年,华察的族侄华重庆和12位同伴被倭寇绑架,装上贼船,突然遇到狂风,把船刮到了朝鲜。国王得知他是华察的亲属,立即盛情款待,临别还派员护送到鸭绿江边。一位大臣特地赠诗四首,其一是: 异国逢秋早,金风落井桐。

  乡闾江浙乡,身世海天东。 阻折干戈地,依稀魂梦中。 愁多宋玉恨,谁慰远人衷? 到万历年间,朝鲜受人蹂躏,华重庆闻讯后要求随王师出征,前去救援。这不能不说是一段佳话。

  至于华察受人诬陷,那是出使回国后的事,主要是拒绝了奸相严嵩的拉拢,遂节外生枝。不过,到嘉靖二十二年他又被重用,奉命主持应天府乡试。“后七子”文坛领袖王世贞就是那时中的举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文化—人物春秋—华察其人其事
华察生于弘治10年(1497),字子潜,号鸿山,无锡人。他做过翰林院侍读学士的官,辅导过皇家孩子读书,所以尊称他为“华太师”。华察年幼时聪明好学,年少时熟读“四书五经”,12岁时,他的文章就写得很好了。嘉靖五年(1526)考中进士,后来选为庶吉士,在翰林院里办事,因为有政绩,很快地升为户部主事。不久,调到兵部,任兵部郎中,已成为朝廷高级官员了。嘉靖十二年(1533),华察任翰林院修撰,负责修史、著作等事。任职期间,曾经参与编写《宝训实录》。嘉靖十八年(1539),皇帝下诏书,命华察出使朝鲜,并赐他一品衔和副使的职务。华察开头只是在户部担任最低一级官职的庶吉士,后来官运亨通,连连升官,受到一部分官吏的嫉妒,在朝鲜仅一个多月,就被罢官回国了。嘉靖二十二年(1543),严嵩作武英殿大学士,入阁。华察性耿直,不肯趋炎附势,这样,就得罪了奸相严嵩,被降职外放。不久,他毅然辞官回乡了。华察回到无锡后,...
· 吴文化—人物春秋—无锡最早的报人
邹(tao),字翰飞,号酒丐,又号潇湘馆侍者、瘦鹤词人,晚号守死楼主,生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无锡县后宅人。光绪元年1875考中秀才。光绪六年1880起旅居上海,先后任《申报》、《益闻录》等报刊编辑。他是无锡最早报人之一。他仿《聊斋志异》笔调,著《三借庐笔谈》、《浇愁集》、《蛛隐琐言》等,在上海报刊上连续刊载,风靡一时。后辗转陕西、湖南、山东、北京,任幕府记室,与康有为等有交往,戊戌政变几被株连,避居教堂才得幸免。从此以后就致力教育,不问政事,在上海徐家汇开办启明女塾,自编教材,执教达17年之久。邹(tao),不但是个报人,也是早期的《红楼梦》爱好者。他钦佩和敬仰《红楼梦》可以说已到了痴迷的程度,据说他甚至把《红楼梦》作者曹雪芹说成是“无锡人”,曹雪芹竟然成了他的“无锡老乡”了。邹(tao)一生嗜酒成癖,为人洒脱不羁。宣统三年(1911)其妻去世,他将寓所小楼自题“守死楼”,...
· 吴文化—人物春秋—阳羡第一人物——周处
周处(242—297)字子隐,祖籍宜兴。他早年生活在三国时代的吴国,少年时行为放肆,时人把他同南山白额虎、长桥下蛟并称为“三害”。在著名学者陆机、陆云的帮助下,改过自新的周处勤奋学习,终于成为一个有品德、有学问、有能力的人。他因学识渊博、文采出众而出任了吴国的东观左丞,曾写过《吴书》。吴国灭亡后,他被随例北迁,在西晋担任新平、广汉等郡太守,抚慰百姓,政名远布。后来他又入朝担任散骑常侍,不久又迁御史中丞。在职时极为清廉,执法时不避权贵,对皇帝也多有劝谏,以正直闻名,备受众人的赞赏。周处对国家和皇上的忠心耿耿和正直,自然遭到一些当朝权贵的不满,成了不少小人的眼中钉。公元296年,羌人入侵,边疆告急。朝廷本应派将领去征讨,但一些权贵们认为此时正是加害周处的良机,便极力推荐当文官的周处跟随与他素有仇隙的梁王司马肜一起出征。明白人一看便知,这是要把他置于死地。果然到了前线,梁王不理睬他的正确建议,任...
· 吴文化—人物春秋—无锡收藏家
现代泉学的开山上个世纪上半叶,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人才辈出的时期,丁福保(1874-1952),既是一个百科全书型的学者,更是现代钱币收藏的一位大家。丁福保,原籍江苏常州,先世移居无锡。1874年6月22日出生于无锡城内书院弄摇车湾。少年时随兄长丁宝书与吴稚晖、廉南湖等一批无锡名士交游,后在南菁书院随华蘅芳、华世芳学习数学,担任教习。再入苏州东吴大学攻读化学。后因久病不愈,遂去上海名医赵静涵处学医,又曾赴日考察医学。1908年迁居上海,开始为人治病。丁福保的人生十分丰富:在普通人眼里,他是知名的医生;在慈善家心中,他是乐善好施的居士;在文化人眼里,他又是个学识渊博的著作家;而在钱币收藏者的印象里,中国古泉学会第一任会长的光辉永存。丁氏一生收藏宏富,以古钱、古籍出名,还收有刘铁云身后遗留甲骨龟片一批。所藏“新莽大泉”、鎏金“开元通宝”、“乾封泉宝”等,均为稀世珍品。他编写的《古钱大辞典》...
· 吴文化—人物春秋—无锡作家群欣然崛起
以往无锡文学创作力较弱、作家群成长较慢的局面正在被改写着。近日从市文联获悉,随着黑陶、阿福、庞培、徐风等一批中坚作家的成熟与多产,无锡作家群正迅速崛起,这不仅已成为无锡文化事业的一件喜事,同时也被业内认为是值得重新认识和评价的无锡文化现象。据介绍,目前,我市共有中国作协会员22人、市作协会员300多人,他们勤于笔耕,收获颇丰,据不完全统计,仅去年,我市作家就出版了40部作品,在全国各级各类杂志刊物上发表了数十万字的作品。颇有建树的无锡作家频频脱颖而出,在中国文坛发出无锡的声音。诗人黑陶获新散文网站首届“新散文奖”、诗刊社首届“年度诗人奖”、中国散文排行榜奖等诸多奖项,被评为“其很有渗透性的文字,鲜明的地域特色,语言恣肆,想象奇瑰,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南方中国乡村的风景与记忆,为新时期的散文创作做出了开创性的探索。”作家徐风创作了长篇小说《公民喉舌》,洋洋20万字以充沛的激情、跌宕的情节、呼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