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人物春秋—苏州三老
在苏州书画界,谢孝思、张辛稼、吴养木 三位老画师,不仅德高望重,而且书画俱佳。 我生也晚,却有缘与三位老画师均有过一面之 识。
1980年春节期间,丹阳正则艺专的部 分校友 为纪念丹阳正则艺专创始人,现代大画家吕凤 子先生,在无锡举办了一个包括吕凤子先生遗 作在内的书画展览,品位很高,气氛也好。我 看过后,随手写了一则报道,报道在《无锡日 报》上登出 来后,初八这天,我接到邀请,与正则艺专的 部分校友乘船同游太湖。那天,天色阴霾,雪 后的阴冷,令人凛凛生寒,沿途的景色萧瑟而 枯寂,但游船内的气氛却很热烈。大家围着时 任苏州人大 副主任的老画师谢孝思,还有吕凤子先生的公 子吕去疾教授,柳莲村画师等人,纷纷求画索 字。尽管我也是书画作品的爱好者,但开口去 讨的事是做不出的,所以,一直只在一边旁观 ,倒是上船 后才结识的吕去疾教授的女儿胡西冷为之不平 。她把我拉到谢孝思的面前,说,“这位就是 给你们写报道的作者,您也要为他写条字作个 留念。”长得矮小黑瘦的谢老,虽已六十出头 ,却身体硬 功夫朗,精神很好,连连讲:“可以,可以。 ”说罢,便笔走龙蛇,用其非篆、非隶、非行 、又似篆、似隶、似行的独特的书体为我写了 一张条幅。那天,我向谢老请教了如何提高书 画欣赏水平 的问题,答曰: “多看。”分手时,大概是谈得比较融洽吧, 谢老抄了一个苏州家里的地址给我,嘱我路过 苏州时,可以去他那里白相。 一晃就是几年。1984年春,市里一位 属于民主 党派人士的青年美术工作者约我一起去苏州看 几位属于民进的老画师,我见其中有谢孝思的 名字,便欣然前往。
不巧的是,谢老那天正要去人大开会,不 及细谈,我们便弯到吴养木家。吴老 的家,是个有石库门的深宅大院,走进去,三 开间阔的大会客室内,包括一张硕大的画案在 内的摆设,全都是红木的,令我们不免赞叹苏 州的书香人家,气派不凡。吴老正在接待客人 ,约过了十 几分钟,吴老送走前客,便过来招呼我们,扯 谈中,我们知道,吴老还有自家的私人花园, 是京剧票友,早年在上海读大学时,学的是经 济。家学渊源的缘故吧(叔叔吴湖帆是现代名 画家,名鉴 赏家),以后竟以画画出名。谈到吴老的画, 他谦虚地说:“我是半路出家,平时小品画得 多,没有什么成就。”其实,在这以前,我在 拙政园内看到过吴老的一张大幅山水,无论是 意境的开阔 ,还是笔墨的老到,都属上乘。大约坐了二十 多分钟,又有客来,我们便告辞了。起身时, 我随口问了一句:“苏州的古旧书店在那里? ”吴老立即掏出笔来,向保姆要了一张纸,为 我画了一张 线路图。送到路口时,我们请他留步,他坚持 道:“我这里弯刹不过,凡是第一次到我家里 来的客人,我都要送到路口。”近七十岁的人 了,又有名望,却一丝不苟地把我们真正送到 路口,才挥 手道别。
看看时间还早,我们决定再到张辛稼家中 去。
摸到张老家里,张老身体不适,正躺 着在床上休息,见我们到,坚持爬了起来。现 在想来留在我记忆中的只有两件事了。一件是 我问他 “张老,人家都说您画的燕子出神入化,极为 出色,借鉴了西洋画注重透视的技法,您能为 我们作些介绍吗?”张老答道:“有些人说得 太玄乎了,其实,在这方面,我只是一个写实 派,年轻的 时候,在苏州郊区教书,春夏黄昏时,闲着没 事,出去踱方步,田里到处都是燕子,各种各 样的姿势都有。看得多了,烂熟于心,画起来 就比较放得开,哪里有那么多的名堂?”另外 一件是,那 位青年美术工作者马上就要结婚了,他向张老 求一张画,张老说:“我今天身体不适,画不 好,你留一个地址在这里,隔几天我给你寄去 。”半个月后,这位青年美术工作者收到了张 老画的一张 象征着喜庆的花鸟画。若干年后,有位行家看 了评价道:“不但画好,书法也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