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吴文化—人物春秋—两京五部尚书秦金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88
转发:0
评论:0
吴文化—人物春秋—两京五部尚书秦金,胡埭是山明水秀,人文荟萃之地,历史上人才辈出。在众多人物中,被《无锡市志》收

   胡埭是山明水秀,人文荟萃之地,历史上人才辈出。在众多人物中,被《无锡市志》收录的全市古代人物仅32名,其中就有曾任明朝“两京五部尚书”的秦金。

  前不久,在文友处见到时任丞相严嵩所撰写的秦金墓道上的碑文,字数竟有2500余字,于是,对这位五部尚书的生平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同时,由于土生土长 胡埭,经常听到一些有关秦尚书的奇闻轶事。

   秦金,字国声,号凤山,1467年9月11日生于胡埭河西村。父亲叫秦霖,是位私塾先生,秦金幼年随父到人家的学馆就读,有一次馆主设宴,没有邀请秦 金,他父亲很有意见,就出了个上联“东家设宴儿无份”,要儿子对出下联,秦金就以“北阙登科我独先”为对,并说:“儿岂是贪吃的人,请父亲以后不要再讲有关吃的 事。”父亲听了,很是赏识

   河西村附近有个红庄村,村庄上有座私塾学堂,夏季的一天,老师有事外出,嘱咐学生在学堂认真攻读。但这群孩子待老师一走,便到附近河中洗河浴去了。老师 回来后对不听话的孩子是又好气又好笑。便出了“千年杨柳当衣架”为上联,要学生对下联,对上了饶他们,对不上要罚他们站着晒毒太阳,正巧此时秦金路过这里,小伙 伴们把事情的前后因果告诉了他,秦金把上联稍推敲后,便对出了“万里长江当浴盆”的下联,使塾师和村民对秦金的才能都十分钦佩。

   秦金天资聪颖过人,20岁考中南京举人,26岁进士及第,28岁任户部福建司主事,监督仓库粮食储量。奉命查勘北京地区灾荒,办事敏捷,初露头角,脱颖 而出。后又到河南、山东等地任职。特别是在任湖南、湖北巡按大人期间,到任时,恰逢地方连年水灾,闹饥荒,他就着意按抚百姓,除去一切弊政,免除租税,赈济灾 民,罢斥贪官,上奏章提出八项适宜可行的建议,后来又继续提出十项建议,其建议写入国史。他在这里七年,恩威并施,成绩与声誉显著,调任南京礼部尚书,不到一 年召回北京,任户部尚书。嘉靖六年牗1527年牘,秦金61岁时,要求免职回家。回乡后,在惠山寺山门右街建造一座别墅,取名“凤谷行窝”牗即现在的寄畅园牘,
还与邵宝等人恢复碧山吟社,定期举行诗会。归休4年间,朝廷大小官员都认为秦金操行办事能力强,廉正自持,年纪又不算大,上奏请留的不止,嘉靖十年复起,任南京户部尚书,寻召为工部尚书。经历两都牗北京、南京牘任了五个部的尚书牗南京礼部、北京户部、南京户部、北京工部、南京兵部牘。因年满七十,退归家居。

   嘉靖甲辰年牗1544年牘正月二十七日,秦金77岁时死于原籍家中,讣告传来,皇帝震惊,罢朝一日,降旨司官讨论丧葬事宜。

   这在古代历史上是不多见的。秦尚书作的诗文内容纯正脱俗,可供诵读。他著有《凤山诗集》、《抚湖政要》、《安楚录》杂著稿,多数雕版印行问世。

   秦金的墓葬在胡埭归山的薛墩。神道上置华表、翁仲、石马、石亭、墓碑等,在其墓前挖了一条小河,上架一座桥,并建有御道街,其前为石龟驮着响碑,其旁为 资福庵,制作十分精良,颇为壮观,葬秦金的那个湾,便取名秦尚书湾。直到1953年建水库时墓地毁坏,有块镌严嵩撰神道碑志,被村民移去作碾场石。据说,此碑现 还在附近水沟边,且字迹尚有残存。1968年春,墓穴上层被发现,有四块方整大石盖在石椁上,石椁成正方形,边长一丈,用整块花岗岩凿制,中间有壁,分为左右两 室,椁内棺木均已残朽,置有方形青石四块,为秦金及其夫人钮氏墓志铭铭盖和铭文,双双符合,秦金墓铭字迹清晰可读,钮氏墓铭字迹略有破损,另外,还有铜块若干, 为垫置棺木所用,但墓中没有发现金银饰品等随葬物。

   如今,秦尚书湾成了镇办林场的所在地,山上林木葱绿,还有上百亩茶园,风景颇佳,市、区政府正在将秦尚书湾规划成“九龙湾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中的一个旅 游景点,届时,游客到这里瞻仰五部尚书壮观的墓地,品一壶新茶,聆听有关秦尚书美丽动听的故事,与朋友尽情聊天,无疑是其乐融融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文化—人物春秋—五部尚书秦金
秦金,字国声,号凤山,明成化三年(1467)出生于无锡胡埭河西村。父亲秦霖,是位私塾先生。秦金幼年随父到人家的学馆就读。有一次馆主设宴,没有邀请秦金。他父亲很有意见,就出了个上联“东家设宴儿无份”,要儿子对出下联。秦金就以“北阙登科我独先”为对,并说:“儿岂是贪吃的人,请父亲以后不要再讲有关吃的事。”父亲听了,很是赏识。河西村附近有个红庄村,村上有座私塾学堂,传说有这样一个故事:夏季的一天,老师有事外出,嘱咐学生在学堂认真攻读。但这群孩子待老师一走,便到附近河中洗河浴去了。老师回来后对不听话的孩子是又好气又好笑,便出了“千年杨柳当衣架”为上联,要学生对下联。对上了饶他们,对不上要罚他们站着晒毒太阳。正巧此时秦金路过这里,小伙伴们把事情告诉了秦金,秦金稍稍思索了一会,便对出了“万里长江作浴盆”的下联。塾师和村民对秦金的才能都十分钦佩。秦金天资聪颖过人,20岁考中南京举人,26岁进士及第,28...
· 吴文化—人物春秋—京剧老人徐再蓉
刚过72岁寿诞的京剧演员徐再蓉,原名玉英,幼迷京剧,得前辈名票孙屏芳及其父启蒙。1947年,李万春来锡演出全本武松,年方14岁的徐再蓉,同台插演了《宇宙锋》,锋芒初试,崭露头角。1950年,聪慧过人的徐再蓉被王玉蓉慧眼识得收为门生。正在无锡县女中(今市11中)就读的她,再也按捺不住献身京剧事业的雄心,由王玉蓉携京投其师、中国戏剧学校王瑶卿校长名下。经王校长提议更名再蓉。王瑶卿是梅兰芳之师,这就有机会常见到梅大师了。她在校苦练6载,学过青衣、花旦各流派传统剧数十出,文武兼攻,尤擅刀马旦,著称一时。她以优异成绩毕业后,1956年入中国实验京剧团,后调福建省京剧团。树高千丈,叶落归根,饮太湖水长大的徐再蓉,思乡心切,1975年调回无锡,受聘于无锡艺校任讲师,为培养锡剧演员的武功尽心尽力,培养出了过志红、黄静慧、周向红和小生潘佩琼等一批锡剧新秀。在徐老师半个世纪的舞台生涯中,最辉煌的时期数上世纪5...
· 吴文化—人物春秋—秦毓钧其人其事
俗话云:“盛世修谱”。我们锡山秦氏去年编印了《锡山秦氏宗谱谱系图》。这是一本联络图,也可看作简易的家谱,它为即将开始的续谱工作做了准备。锡山秦氏是无锡的文化型大族,在各个不同的时代,都有大批优秀人才涌现。秦毓钧先生是一位普通的文化人,但在其平凡的工作中,却作出了不平凡的功绩。秦毓钧(1873-1942),字祖同,号平甫,别号一鸣,无锡小娄巷人。1902年留学日本,归国后,曾在上海《申报》、《时报》工作,1912年入中华书局参与编纂《中华大字典》。1918年回锡,1920年任《锡报》总编。1925年,秦毓钧创办《无锡新闻》报,以“彰一邑之公是公非”为办报宗旨,能秉笔直书报道消息,持论公正。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秦邦宪曾以“”的笔名常在其副刊上发表文章。锡社被反动政府查封时,秦毓钧即以《哀锡社》痛斥政府的无耻行为。秦毓钧十分关心地方名胜古迹的保护和修复。寄畅园当时是秦氏家族的私家花园,自明代正德年...
· 吴文化—人物春秋—改造“凤谷行窝”的秦耀
秦耀生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字道明,号舜峰,住于无锡古运河畔。幼年聪敏好学,于明隆庆五年中进士,累官右都御史,巡抚南赣。在任期间秉承当时宰相张居正主张改革、整顿吏治的意旨,大力推行法治,颇有政绩。万历十四年(1586)讨平南部岭冈李佩文和南雄僧人李圆朗起义,因功擢任副都御史,湖南巡抚。万历十九年(1591),湖广地区旱灾,灾民遍野,饿莩载道,瘟疫流行,死人无数。秦耀动用国库钱粮赈济灾民,使得无数灾民获得重生。这时宰相张居正已罢相,秦耀的嫉恨他为官清廉,妄加攻击。衡州知州沈铁更诬告他侵吞钱粮一万五千两,朝廷未经查证,就将他革职回籍,时年仅47岁。秦耀是秦梁的侄儿,回乡后继承了家园“凤谷行窝”,这时他已对从政为官心灰意冷,转而寄情山水,一门心思地改造“凤谷行窝”。耗用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经过十年辛劳在园内建成锦汇漪、邻梵阁、含贞斋、卧云堂、知鱼槛、悬淙涧、环翠楼等建筑。又取大书法家王...
· 吴文化—人物春秋—情系吴歌
浩瀚的太湖是孕育吴文化的摇篮,古吴无锡梅里是三千年前首建勾吴国的源地,素有“山歌乡”、“故事矿”的美称,有着极其丰富、光彩照人的民间文艺宝藏。半个多世纪以来,一位无锡人,穷尽自己半生的心血,搜集记录了散落在吴地的长篇系列故事、传说,中、短山歌和许多小故事,和“吴地山歌王”钱阿福、华祖荣等民间歌手成了莫逆之交,出版了长篇民间英雄史诗《华抱山》、《无锡民间故事》、《吴歌王的歌》等30余部作品,被称为吴歌的掘宝人。60多年过去了,他已是银发满头的古稀老者,他就是朱海容。朱海容喜欢吴歌,很小的时候,他就和吴歌结下了不解之缘。“我的奶奶、妈妈、婶娘都是儿歌王,她们要我睡、要我吃、要我笑都用唱儿歌的办法。”就这样,朱海容走近了民间文学。这之后,无论是解放前当儿童团员站岗用民歌报警,还是解放后踏上乡镇领导岗位引用民间故事作形势报告,朱海容心中的吴歌情结越来越深。体会到民间文学的意义和威力之后,朱海容开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