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吴文化—人物春秋—明代大将军家事揭秘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931
转发:0
评论:0
吴文化—人物春秋—明代大将军家事揭秘,硕放镇发现的明代邹大将军家族墓,经过无锡市博物馆考古人员的研究,揭开了一缕历

   硕放镇发现的明代邹大将军家族墓,经过无锡市博物馆考古人员的研究,揭开了一缕历史面纱。人们意外地发现了这位邹姓将军长子和二媳妇的生平逸事,以及将军与无锡当时的望族华太师等显贵的渊源。

  出土的三个合葬墓墓志铭上许多字迹已辨认不清,且以将军墓的墓志铭损毁最为严重。根据残留的内容可以断定,这三个合葬墓分别是将军夫妻、将军的两个儿子的夫妻合葬墓。将军的墓志铭是华察所写,即著名的华太师。因为明代嘉靖时期,无锡做到户部主事的华姓人只有华太师。因为将军夫人姓华,两家极可能是姻亲。

  从二媳妇谈氏的墓志铭中可以了解到邹家的事迹。墓志铭上记载,谈氏“幼而沉静寡言笑,终日端座”,诸姊妹多次逗她开怀,也没有成功过,自小就有大家闺秀的风范。邹将军闻听十分喜欢,认为谈氏“幼而不凡”,就订下了这门“门当户对”的娃娃亲。为什么说是“门当户对”呢?因为谈氏的墓志铭是谈氏的兄长谈恺应妹夫要求所书。谈恺进士出身,在河南、山东都做过大官,一度做到右都御史,十分了得。谈氏有一子三女,去世时只有39岁,已经有孙子了。想来明代人早婚早育,多子多孙是一种风尚。谈恺在妹妹的墓志铭里写道:“华氏治家严肃,饮食起居悉有常度,吾妹事之晨夕,问侍□□,齐无纤毫。”谈氏在邹家深得婆婆器重,华氏赞她“真名家女也”。从一妇女当时能被立墓志铭,可以想见谈氏在邹家的地位不低。尽管深得长辈喜欢,但是谈氏

  身后冷清,合葬墓中仅她一人,她的夫君,即邹家二子邹文明石椁内没有木椁,是一个空穴。邹文明去世后缘何不与大夫人合葬?目前是个谜。

  大儿子邹应奎夫妻合葬墓前的墓志铭上写道,邹大公子是嘉靖举人,曾在湖南白鹿书院讲学,不久就被派到长清县做知县。因跟在身边的母亲大人思归,想家了,邹应奎就向上司要求辞职,但是上司不许,他竟官印一放就走人。因为邹应奎不喜欢结交官员,因而家道中落,当时人都说他太迂腐了,但他乐得清静自在,做了一个隐士,真的是一个很有个性的读书人。

  可惜的是,将军的事迹到现在还知之甚少,墓志铭上一些关键字句完全湮灭,有关专家查过当时一些文献,也不得而知,只能让人对着他的雕花带板和金簪来怀想了。

  以上诸多名人,大多原本不是雪浪人,只是客居雪浪,属于过客匆匆一类,而土生土长雪浪的名人也很多。

  爱国诗人尤袤,字延之,号遂初居士,其祖上于北宋真宗天禧年间由福建晋江迁至许舍山麓定居,尤袤已属第五代,可称地道的雪浪人。尤袤(1127-1202),绍兴十八年中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兼侍读,与扬万里、范成大、陆游并称为“南宋四大家”。他所著的《遂初堂书目》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版本目录。周清,申明亭人,明英宗正统十二年(1447)中举人,代宗景泰二年(1451)中进士,任四川监察御史;板桥前章人朱弦,字廷和,号直斋,弘治十五年中进士,弘治十六年(1503年)擢升为御史,出任贵州巡按;明弘治年间许舍人、雕刻家江春波,就学于苏州,在学成后至峨嵋山、鸡足山等处名胜地雕刻佛像,留下不少遗迹,晚年隐居五浪山上,筑草庐“五浪山居”,曾多次接待过来访的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父子等吴门才子。道学家董仲舒在雪浪留下痕迹,董家弄有“董仲舒先生之祠”一座,为无锡地区董姓者祭祀祖先之地。无锡地区打虎英雄之一的朱伯卿为雪浪镇板桥村石子街人,人称“武松再世”;葛埭村浦家浜在清同治九年出了个武举人浦仲谦,至今还留下举人府“毓秀堂”的部分建筑;此外,近代还出了不少名人,如秀才肖焕梁、糜倬云,地方名流肖涤如、朱毓骐、糜伯芹、朱正色等;现代名人更多, 如桐油大王沈瑞洲、著名中医陆星亮、著名生物学家薛仲薰教授、无锡农民革命军总司令杭果人、作家、军工专家罗叔平、著名私营企业家杨渭卿、中共早期党员、著名中医沈健如,还有新四军太湖抗日游击支队司令顾复兴等。

  自古至今,雪浪镇里名人如云,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对雪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事业的发展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缅怀他们的历史功绩,激励今人在雪浪镇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将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寻觅名人遗址,找出名人亮点,发挥名人效应,发展旅游事业,建设现代化新城镇,对于我辈而言,应当责无旁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文化—人物春秋—明代大画家王绂
明代的王绂(136-1416)是我国古代十大画家之一,他字孟端,号友石生,无锡人。王绂小时候勤奋好学,10岁能诗,15岁就游学于邑庠(县乡学)。永乐初年,因为善书法,他被荐入文渊阁,参加《永乐大典》的编纂工作。永乐十年(1412年),被提拔为中书舍人(内阁中缮写文书的官员)。永乐十一年和十二年,他两次跟随明成祖朱棣北巡,创作了著名的《燕京八景图》。永乐十四年(1416),在北京官邸病逝,墓葬惠山西面的钱桥。后人在惠山五里香塍建造王孟端公祠,来纪念这位明代画家的“开山手”。王绂的墨竹画得特别好。他吸收宋元画竹之长,并得到石室先生、梅花道人的遗法,又独辟,形成自己的风格。他的墨竹,随意挥洒,气势纵横,清翠挺劲,更添逸趣。董其昌称其墨竹是“国朝开山祖”。王绂画竹的成就,对明朝一代影响非常深远。王绂的山水画也很出名。其水墨淋漓学吴仲圭,层峦叠嶂学王叔明,古木茅亭则学倪云林。他吸收前代画家水墨画法的...
· 吴文化—人物春秋—情系吴歌
浩瀚的太湖是孕育吴文化的摇篮,古吴无锡梅里是三千年前首建勾吴国的源地,素有“山歌乡”、“故事矿”的美称,有着极其丰富、光彩照人的民间文艺宝藏。半个多世纪以来,一位无锡人,穷尽自己半生的心血,搜集记录了散落在吴地的长篇系列故事、传说,中、短山歌和许多小故事,和“吴地山歌王”钱阿福、华祖荣等民间歌手成了莫逆之交,出版了长篇民间英雄史诗《华抱山》、《无锡民间故事》、《吴歌王的歌》等30余部作品,被称为吴歌的掘宝人。60多年过去了,他已是银发满头的古稀老者,他就是朱海容。朱海容喜欢吴歌,很小的时候,他就和吴歌结下了不解之缘。“我的奶奶、妈妈、婶娘都是儿歌王,她们要我睡、要我吃、要我笑都用唱儿歌的办法。”就这样,朱海容走近了民间文学。这之后,无论是解放前当儿童团员站岗用民歌报警,还是解放后踏上乡镇领导岗位引用民间故事作形势报告,朱海容心中的吴歌情结越来越深。体会到民间文学的意义和威力之后,朱海容开始...
· 吴文化—人物春秋—汪曾祺与吴文化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我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他的小说《受戒》和《大淖记事》都曾获奖,一些作品还被翻译到国外。他还曾创作和改编了京剧《范进中举》、《王昭君》及现代京剧《沙家浜》等。如今,汪曾祺平中显奇,淡中有味的作品,备受众多读者的真心喜爱,并在海外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剧作家沙叶新评价他的作品是“字里行间有书香味,有江南的泥土芳香”,可见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锦绣江南,历史悠久,名城座座,人文荟萃。汪曾祺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多年,对博大精深的吴文化尤感兴趣。1947年,汪曾祺到上海一所中学教书,星期天除了听戏写作外,他最爱看戏考。一日,他又兴致勃勃地翻看一本老戏考,上面有一段滩簧,其中有句唱词“春风弹动半天霞”,令他大为惊异,并夸道:“这是李贺的诗!”汪曾祺对昆曲也情有独钟。《打虎游街》、《借茶活捉》诸戏,他百看不厌。一日,汪曾祺去剧场看昆曲,一小丑在舞台上表演得非常...
· 吴文化—人物春秋—读钱穆
钱穆(1895-1990年)和陈寅恪(1890-1969年)都生于文化倾圯、国魂飘失的历史时刻,而他们对中华文化存乎于天地之间都有决定性的信心,都有一股不屈不挠的为往圣继绝学的大气魄。我之所以将他们两人并列在一起,是因为在日后,他们都以命运的不同形式(一个留下,一个离去)表达着对中华文化的信心,意思同王国维先生之死一样:文化,要薪火相传。中年以后,我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与日俱增,我以为在乡村我就可以很逼真地面对自己的生命,一为简单的生存,一为融于天地之间。所以我想,只要我到了乡村,我就很易于融于天地之间,只要我勤劳,我也就能活下去。不像在城市,生命太尖锐了,也太混浊了,不仅很少抬头看天,也很少涉足于泥土。在城里,我很难将生命这笔旧帐理清楚。我以前认为,陶渊明、王维、白居易在生命的后期避于山水和乡村之间,是消极而不幸的,现在我才知道,这不仅是积极的,而且是人生幸福的根本所在。钱先生指出:商业文化...
· 吴文化—人物春秋—孝子华宝
华宝,身历三朝:出生于晋朝,生长于南北朝,逝世于齐朝。《南史》立传说:华宝“晋陵无锡人也。父豪,晋义熙末,戍长安,宝年八岁。临行谓宝曰:‘须我还,当为汝上头。’长安陷,宝年至七十不婚冠。或问之,宝辄号恸弥日,不忍答也。”华宝的父亲名华豪,在东晋安帝(司马德宗)的义熙末年,跟随南朝宋的建立者刘裕去长安出征。临走时,他对年幼的儿子说:“等我打完仗回来,为你结发戴冠(古代礼制为20岁戴冠)。”他们的军队所向披靡,于义熙十三年(417)七月抵长安,八月间大破后秦皇帝姚泓的部队,并擒住姚泓,于九月间斩于建康。第二年的十月,华豪跟随右将军朱龄石出征,在陕西的雍州和大夏的赫连勃勃遭遇,不幸大败而死。噩耗传到无锡,等待戴冠的华宝恸哭不已。从此,他终身不戴冠,不娶妻。到70岁时,他将胞弟华宽的儿子华悫嗣为儿子,世称孝子。后来,南齐高帝萧道成于建元三年(481),赐“孝子”匾额。到唐代将他在惠山华陂的住宅改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